揚帆,屈浩
(1.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博士)
激勵錦標賽的歷史與泡沫化傾向
揚帆1,屈浩2
(1.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博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地增長,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這種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背后,卻隱藏著日益嚴重的社會發(fā)展失衡,即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的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不僅包括收入分配的扭曲程度日益擴大,更包括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以及不同區(qū)域、階層、個體間分享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存在的重大差異。其中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就是突出表現(xiàn),這樣的錦標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期要素被嚴重忽視,從而導致基本公共服務的發(fā)展失衡。而要正確解決地方政府官員晉升錦標賽問題,首先需要對激勵錦標賽的歷史與泡沫化傾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錦標賽是一種以參賽者在比賽中的相對位次作為判斷競賽者等級的競賽。Lazear and Rosen最早將錦標賽與計件制(piece rate)作為兩種不同的激勵機制加以比較研究,揭示了錦標賽作為一種激勵機制的特性[1]。錦標賽的主要特征是參賽人的競賽結果的相對位次,而不是絕對成績,決定最終的勝負,因而易于比較和實施。各參賽人為了贏得比賽而競相努力,以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比賽名次,這是錦標賽的激勵效應。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參賽人的風險傾向是中性的),錦標賽可以取得最優(yōu)的激勵效果。錦標賽激勵在契約理論中通常被視為相對績效評估的一種形式,相對績效評估的好處在于,當多個代理人從事的任務中涉及某種共同的未被觀察的因素時,比較代理人的相對績效可以剔除這些共同因素的干擾,增加評估的精確度與客觀性,從而提高激勵契約的激勵強度。
在一個組織內部,在某個方面展開錦標賽式的競爭,將某種“標的”賦予錦標賽的獲勝者,是提高組織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由于錦標賽完全基于個體能力或績效來決定“標的”的分配,因而被認為是一種避免了評判者情感與偏見的、公平的競爭規(guī)則。組織中人員的職位晉升的錦標賽,就是通過錦標賽方式爭奪各種不同職位,錦標賽的優(yōu)勝者獲得更高的職位,而且這種方式并不花費委托人的額外資源。在職位錦標賽中,職位在事前是固定的,如果有空缺的話,無論如何需要提拔一人填補它,因此在決出優(yōu)勝者之后委托人沒有改變事前承諾的激勵,在這個意義上說,錦標賽對參賽人的獎勵具有良好的事前承諾的性質。
本文所定義的政府官員職位晉升的錦標賽,作為一種社會公共治理模式,是指某一層級政府對其多個構成部門和下級政府的行政首長設計的一種職位晉升競賽,競賽優(yōu)勝者將獲得晉升,而競賽標準或具體內容由上級政府決定,它可以是GDP增長率,或是某個方面(如計劃生育、節(jié)能減排、社會保障等)可度量績效指標。
官員晉升的錦標賽制度幾乎存在于中國社會公共治理的所有領域,從政府到國有企業(yè),從教育領域到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再到文化領域,從社會安全領域到政治教育領域再到社區(qū)建設領域再到信息化建設領域??梢哉f,錦標賽式的競爭在中國無所不在,無時不在。錦標賽式的競爭是中國社會公共治理的一大傳統(tǒng)與靚麗的風景。
中國錦標賽式的競爭起源于延安時期的經濟建設并擴展到軍事領域。早在延安時期,邊區(qū)政府為了提高邊區(qū)的社會自給能力,激勵部隊、機關與民眾的生產熱情,組織了一場規(guī)??涨暗纳a勞動錦標賽。這種生產勞動錦標賽與典型示范和政治與生產相關聯(lián),形成了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所稱之的“生活空間”。在這種“生活空間”中,人們彼此進行相互的情緒感染而形成一種集體氛圍,個人不由自主地為生活空間中的整體情緒和氛圍所感染、所控制,從而保持一種激昂的情緒狀態(tài),并積極地模仿突出他人的角色而進入無休止的錦標賽過程之中。[2]P119-121
錦標賽的競爭起源于對民眾從事經濟生產活動從而支持邊區(qū)政府物資供給的激勵,但這種方式隨著軍隊、邊區(qū)各政府機構以及各種社會團體參與經濟生產活動范圍的擴大,也迅速滲透到這些部門,因而從一場在群眾中開展的生產活動的錦標賽擴展為各政府部門以及各級政府之間的錦標賽。這種方式為在極度困難的戰(zhàn)時的中國共產黨的存在、發(fā)展與擴大產生了重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應對當時極度凋零的經濟狀況以及為了有效擴大合作化的范圍與合作化的推進速度,在《掀起社會主義合作化新高潮》的強大激勵下,在中國范圍內再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錦標賽式的“合作化競爭”。哪里合作化推進的速度快,合作范圍廣泛(合作社規(guī)模龐大),那里的成就也自然就大。誰將合作化范圍推進得大誰就將成為英雄,并進而獲得表揚、獎賞與晉升;誰推動合作化的范圍小、速度慢,誰就是消極怠工,誰就在抵觸中央的政策,誰就將受到批評甚至遭到撤換、降職甚至黨內或行政處分。誰反對合作化誰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在“蘿卜加大棒”的錦標賽式競爭的推動下,全國迅速掀起了合作化的高潮,將合作化推進了社會所能夠承受的最前沿。
1958年的大躍進,同樣也將這種“蘿卜加大棒”的錦標賽式競爭運用到極致,以至于產生一系列在今天的人看來純屬極為幼稚的、毫無遮掩的“謊言”而當時的人們卻信誓旦旦、堅信不移的傳播、接受、欣賞那些“事實”?!叭擞卸啻竽?,地有多大產”的標語相嵌于中國的每寸土地上,遍布于每個家戶、每個政府機關、每個公社以及每個企業(yè)的可粘貼之處,墻里墻外、大街小巷、屋頂地面。所有人——男女老少,工農商學兵——都堂而皇之地和自豪地委身于非理性的狂熱之中,甚至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自由與理性的捍衛(wèi)者的高級知識分子群體,也失去了內在固有的冷靜與理智,沉浸于彌漫著非理性幽靈的幻想之中。錦標賽式競爭激發(fā)出來的強大精神動力與凝聚力,不久便被運用于“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之中并在“文化大革命”中發(fā)揚光大。“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知識分子最無知、最愚昧”,成為震撼世界、震驚天地的最進步、最先進的宏亮口號,各類學校在每次上課之前師生都要以驚天動地的分倍先背誦這些“最高語錄”,各領域的專家都被貼上了“反動的資產階級權威”的標簽。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這種錦標賽中,涌現(xiàn)出無數獲獎者,并從而成為“職業(yè)階級斗爭”的先峰,占據著社會網絡各結點的權力位置,在中國大地上編織起一個密不透風的、嚴密的“階級斗爭網”。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以消除等級、差別為旗幟的錦標賽運動,最終卻人為地制造了更為森嚴的等級體制,知識分子處于這個高聳入云的金字塔的最底端,俗稱“臭老九”。
改革開放以后,這種錦標賽式的競爭并沒有停止,只是變換了評價錦標賽的具體標準,不再以“階級斗爭”而是以“改革開放”作為考核內容,進而演變?yōu)椤敖洕l(fā)展”,再演變?yōu)椤敖洕鲩L速度”作為錦標賽的排名標準。這是中華民族命運的一次重大改變。官員晉升錦標賽評價標準的改變使中國從各種社會產品極度匱乏的“短缺危機”路徑終于轉軌到社會產品相對豐富的“產品過剩危機”的路徑。雖然后者對于社會穩(wěn)定與持續(xù)發(fā)展來說并不見得好,相對于“短缺危機”還是要好無數倍,它畢竟是發(fā)展中的問題,是因為發(fā)展而引發(fā)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停止而引發(fā)的問題,但卻是必須加以正視與解決的問題。
[1]Lazear,E.P.and Sherwin Rosen,1981,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9,No.5,pp.841-864.
[2]楊冠瓊: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沿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我國地方政府規(guī)模與結構優(yōu)化的基礎理論研究》[編號70733001]與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基于社會網絡的突發(fā)群體性事件生成規(guī)律與處置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