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漳州師范學院外語系,福建漳州 363000)
敘事策略的轉變與華裔群體構建
——從《女勇士》到《孫行者》
張偉華
(漳州師范學院外語系,福建漳州 363000)
《女勇士》的性別政治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華裔群體的分裂,而隨著地位的確立和寫作視野的開闊,湯亭亭在《孫行者》中關注華裔群體的建設。在敘事策略上,《孫行者》用跨性別的復合式的多重敘事聲音替代了《女勇士》中個人型的女性敘事聲音。在湯亭亭這個自身隱含作者的操縱之下,通過神秘敘事者觀音、男主人公惠特曼的聲音,《孫行者》既未湮沒男性的聲音也未犧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入華裔群體內(nèi)各種聲音。通過跨性別的復合式敘事策略,《孫行者》消解了性別的二元對立,提供了兩性和解的想象空間,使男女兩性從政治對抗走向政治聯(lián)盟成為可能?!秾O行者》表達了對建設一個兼容并包的和諧的華裔群體社會的強烈愿望。
《孫行者》;跨性別;復合式敘事;兩性和解;華裔群體構建
《女勇士》融合了東方主義與湯亭亭超強的英語能力和瑰麗的想像力,它向西方展示了大量的有關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華裔文化落后的“他者”形象,不僅贏得了西方市場,湯亭亭亦借此進入了主流話語。但是,《女勇士》在美國文化市場的生存與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湯亭亭對中國形象原型以及對平凡陳舊的事物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而不是對它們的質(zhì)疑與顛覆。湯亭亭通過對先前原型的變形與游刃有余的英語駕馭能力重新塑造的實則是個人的神話。
《女勇士》出版后,聚集了來自評論界和讀者的目光,但同時華裔個人和組織對湯亭亭本人及其作品的抨擊也從未停止過。對湯亭亭批評最為激烈的是趙健秀。從一開始趙對《女勇士》就持堅決否定的態(tài)度。代表美國華裔男性的趙健秀,與代表華裔婦女的湯亭亭兩位作家之間的文字論戰(zhàn),也隨之被稱為“關公大戰(zhàn)花木蘭”。華裔作家內(nèi)部的意見分歧和摩擦引發(fā)了性別政治的討論。趙健秀抨擊湯亭亭肆意捏造美國華裔文化,把華裔文化歪曲為最丑陋的、最歧視甚至是最憎惡女人的文化;譴責湯亭亭把“花木蘭變成了華裔女權主義的冠軍,目的是鼓勵華裔女性拋棄她們自身的民族,取悅白人優(yōu)越論的普遍主義……湯亭亭和譚恩美等披著東方主義者的外衣,為了繁榮白人的出版事業(yè),為了滿足白人讀者從中涉獵異國情調(diào)的好奇心,背叛了華裔社會和華裔男性的尊嚴”[1]。
趙健秀批評湯亭亭助紂為虐,蓄意用“東方主義”者的眼光錯誤地“審視”華裔文化,為迎合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竭力向西方呈現(xiàn)東方人丑陋、落后的“他者”形象。他認為《女勇士》成為東方主義的同謀、幫兇,不惜犧牲美國華裔男性的利益以使其作品獲得成功。為此,他提出警告:“對年輕的黃種人作家,我別無建議,惟有警告和承諾:只要我活著,無論你們誰寫出偽造的華人歷史和文化,我就要點你們的名、戳穿你們的虛假故事?!保?]
與之相應,湯亭亭等女性主義批評家把論戰(zhàn)提升到少數(shù)族裔男性與女性對立這一高度。湯亭亭舌戰(zhàn)群儒,1982年特撰寫《美國評論員的文化誤讀》一文為自己辯護。而在遭遇大量批評的同時,《女勇士》也得到了華裔群體內(nèi)女權主義者的擁抱和贊譽。著名華裔學者張敬鈺為之辯解道:“《女勇士》傾覆了占主宰地位的父權體制,挑戰(zhàn)了性別歧視,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女性敘事聲音,而且很好地闡釋了少數(shù)族裔的生活經(jīng)歷?!保?]125無獨有偶,林玉玲也頌揚《女勇士》中的女性敘事聲音是“女性意識的驚人一躍”[4]。她們認為該受譴責的不是華裔女性作家,而是美國主流文化。以趙、湯為代表的華裔男女兩性文化論戰(zhàn)愈演愈烈,這場文化論戰(zhàn)實質(zhì)上已經(jīng)超越了個人的界限,成為整個族裔共同關注的焦點,演變?yōu)槟行杂⑿壑髁x氣概與女性女權主義思想的論戰(zhàn),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華裔群體的分裂。
盡管當代的身份可以是不確定的,身份認同本身或者就是一個符號,或者是有意識地劃定邊界的,但族裔性、階級、宗教、政治意識形態(tài)、語言、性屬、種族、性趨向、亞文化等總是當代身份研究中的重要元素。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探討個人身份時指出,“個人身份是跟集體意識和群體價值觀密切聯(lián)系的,身份是穩(wěn)定的自我與穩(wěn)定的群體間的互動平臺?!保?]2個人身份是離不開某一群體的,個人身份認同與集體身份認同是息息相關的。對于離散少數(shù)族裔來說,“這個群體是個想象的共同體,是通過共同的文化記憶、祖先神話重新構建的,包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文化家園……這個想象的文化家園給受壓迫的或被放逐的離散族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保?]12-16
湯亭亭寫《女勇士》的目的是為成名,為此她不惜迎合白人文化中正走紅的女權主義思想,蓄意把本來就飽受歧視的華裔男性形容得殘忍低能,大大損害了華裔男性的社會形象。正如湯亭亭本人坦言:“《女勇士》中的‘我’是一個自私、自戀的形象……,我希望通過寫作確立自己的身份?!保?]71作為少數(shù)族裔女性作家,湯亭亭在《女勇士》中確立的是個人的性別身份,其中性屬因素占了重要位置,而忽視了族裔性、忽視了華裔群體的集體身份。湯亭亭這種狹隘的個人“身份尋求”僅拘囿于“我”的世界,身份的意義已經(jīng)超出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性別身份被政治化了。
“敘事聲音(voice)是一個關于我們聽到誰在講述的問題,它指故事中的講述者……敘事聲音是故事建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保?]64-65對于那些一直被壓抑而寂然無聲的群體和個人來說,這個術語已經(jīng)成為身份和權力的代稱,“有了聲音便有路可走?!保?]3每本小說文本里,都有一個聲音,即敘述者,這個敘述者可以是男的聲音,或女的聲音,也可以是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物,或文本外的神秘敘事者,或根本沒有任何敘述者,任憑小說人物盡展風采。《女勇士》完全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講述了一個華裔小女孩如何找到自己聲音/權力的故事?!啊杜率俊返呐詳⑹抡咄ㄟ^母親的‘講故事’找到了自己的聲音?!保?]顯而易見,《女勇士》里湯亭亭打破了沉默,她的“聲音”是個人的、女性的,最終確立的是個人的性別身份,是相當狹隘自私的。如前所述,小說中的性別身份被政治化了,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華裔群體的分裂。湯亭亭為了追求獨創(chuàng)性,在期望成為一個偉大的美國作家的心理驅(qū)使下,對中國文化和派生出來的華裔文化做了很多草率、消極的主觀判斷和利用,導致了許多華裔學者特別是男性學者對《女勇士》的質(zhì)疑。
所幸的是,《女勇士》獲得美國國家圖書批評界獎勵后,湯亭亭很好地確立了在美國文壇的地位,并成為在美華裔文學圈內(nèi)最令人矚目的作家之一,其寫作視野也隨之擴大了。湯亭亭本人在很多場合率真地表明其自身創(chuàng)作思想的嬗變。例如,她在2006年回答John Whalen-Bridgede的訪談時曾直言不諱地表明自身的立場:“30年前寫《女勇士》時,我是很自私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女勇士》是一本‘我’的書,是極其有限的……主要是確定‘我是誰’,……但我覺得我現(xiàn)在可以戰(zhàn)勝這種自私的自我中心主義,可以寫男性,可以寫華裔群體……”[6]70因此在創(chuàng)作《孫行者》時,湯亭亭“身份尋求”的視角已轉向“我們”——華裔群體的世界。在《孫行者》中,湯亭亭對建設一個兼容并包的、和諧的華裔群體社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注,在敘事上湯亭亭也突破性地采取了全新的敘事策略。
《孫行者》中,其敘事結構是跨性別的復合式的。在湯亭亭這個自身隱含作者(authorial persona)的精心操縱之下,《孫行者》中融入了觀音這個神秘敘事者(omniscient narrator)的聲音,同時亦融合了男主人公惠特曼·阿新(以下簡稱惠特曼)及戲劇中的其他男性人物的聲音。在這種跨性別的、復合式的敘事聲音中,通過男主人公惠特曼的聲音,湯亭亭既體現(xiàn)了趙健秀以及其他《唉咿》編輯者們這些代表華裔男性群體的聲音,同時,通過觀音這個神秘的敘事者的聲音,湯亭亭也保持了女性的及女權主義的立場和理想。再者,湯亭亭這個自身隱含作者,充當著調(diào)停者的角色,以神秘的女性敘事者觀音為榜樣,適當緩和了其女權主義的聲音,變得更具母愛式的同情心,更具理解性和包容性,更具支持性和鼓舞性。因此,在《孫行者》中,通過全新的跨性別的復合式敘事策略,湯亭亭模糊了性別界限,既未湮滅男性的聲音,也未犧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合了華裔群體內(nèi)的各種聲音,消解了性別之間的二元對立,表達了其對建設一個兼容并包的、和諧的華裔群體社會的強烈愿望。
美國著名敘事理論家艾莉森·凱斯(Alison Case)認為:“隱含作者(authorial persona)是對有血有肉的作者的一種限定——在讀這個作品時所假定的作者,而不是通過閱讀其所有作品加上幾本好的傳記,或者通過個人接觸所了解到的更為復雜多面,甚至自我矛盾的人物?!保?0]390-391所以,在這一概念下,創(chuàng)作多部作品的某一作者,完全有“多個真實作者與一個隱含作者或一個真實作者與多個隱含作者”之說[10]393。戴維·里克特(David H.Richter)認為,“‘隱含作者’這一概念有利于區(qū)分作品私下對于作者具有的意義和作者期望作品在公眾眼里具有的意義?!保?0]393因此,本文所討論的“隱含作者”,特指《孫行者》這部作品所假定的湯亭亭。所謂隱含作者(authorial persona),在古希臘語中,“‘a(chǎn)uthorial’就是‘面具’(mask)的意思。”[7]66《孫行者》中,湯亭亭并未直接參與敘述,她只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面具”,她隱藏在其背后,在小說的命名、在主人公的名字中、惠特曼的“講故事”及戲劇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和風格,甚至神秘敘事者觀音的評論都留下了她的痕跡和符號。神秘敘事者(omniscient narrator)之“omniscient”在古希臘語中就是“全知的(all-knowing)的意思”[7]66。在傳統(tǒng)的西方文學中,充當神秘敘事者角色的一般都是白人主流話語中的男性全能神話人物。湯亭亭打破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把全知全能的觀音當成神秘敘事者,試圖跨越性別界限,試圖打破《女勇士》所引發(fā)的兩性二元對立。
敘事學中,“焦點(focus)”是批評興趣的主題之一?!熬劢梗╢ocalization)”對于恰當?shù)亟忉屓獢⑹鍪侵翞橹匾?。“聚焦提供了在有關敘事結構的描述中重新綜合意識與對話的一種方法……,聚焦研究中的兩個基本概念始終是聚焦者(觀看者)和被聚焦者(被觀看者)。”[11]《孫行者》中,神秘敘事者觀音經(jīng)常把敘述的“焦點”轉到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特別是主人公惠特曼,讓他們?yōu)樽约貉哉f,讓敘述的聲音范圍盡量擴大?!斑@個女性的全知敘事者不?,F(xiàn)身,而是將舞臺讓給惠特曼,使他成為主角、臺柱子,讓觀眾聽到他的聲音。”[12]163在敘述惠特曼的經(jīng)歷時,觀音通過引用其“說書”和戲劇創(chuàng)作對其進行引導,揭開惠特曼的內(nèi)心世界,刻意放慢自身的敘述腳步。觀音把“聚焦者”的角色留給惠特曼,讓他承擔負責全書內(nèi)容、敘述視角、行為觀點、語言風格等的責任。因此,惠特曼實際上擔任了“聚焦者”和“被聚焦者”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惠特曼是講故事者,該講述什么、該聚焦什么,他都有自主權,因而是小說中的“觀看者”或“聚焦者”。作為“聚焦者”,惠特曼把各種傳說、民間故事、口述傳記、神話、歷史、電影及多種中西互文性文學文本融入其講故事和戲劇創(chuàng)作中。另一方面,他又是“被聚焦者”,他不斷地被神秘敘事者觀音“聚焦”,在他的敘述過程中,其“說書”中的不足、過強的男性性別焦慮、視野的缺陷以及與一名成熟的華裔劇作家之間的距離等都不斷地被觀音適時地指出。通過“聚焦”和“被聚焦”,文本的敘事聲音呈現(xiàn)出多聲部的復合結構,男女兩性的聲音在不同的時間強弱不同以滿足不同的敘述需要,湯亭亭借此展現(xiàn)自身的思想和反思,模糊性別界限,企圖消解性別的二元對立。在跨越性別的想象中,湯亭亭試圖構建一種全新的華裔群體身份。
《孫行者》中的惠特曼是公認的對趙健秀的戲仿。湯亭亭也承認說“創(chuàng)作惠特曼的靈感(inspiration)來自趙健秀?!保?3]149“靈感”而不是“翻版”,這點相當重要。的確,對于任何一個熟悉美國華裔文學的人來說,看到惠特曼——這個進攻又防守的昂首闊步者,立刻就會聯(lián)想到這是對趙健秀《雞籠里的華人》中的主人公譚林(Tam Lum)的戲仿,是對《龍年》中的主人公弗雷德·恩(Fred Eng)的戲仿,甚至還有趙健秀本人的不少影子。但是,惠特曼又遠遠超越了趙健秀。在作為觀看者、自我觀看者和自我反思者時,一個“聚焦者”可以自由地選擇掩蓋或揭示意識的內(nèi)容。這里,湯亭亭試圖通過惠特曼的聲音,喚醒趙健秀及其他華裔男性的真正的民族英雄主義傳統(tǒng),把惠特曼即興創(chuàng)作成一個真正的美國華裔英雄。湯亭亭這個隱含作者,再次發(fā)揮她改寫神話的優(yōu)勢,重新審視了《桃園結義》在美國語境里的新含義,重新定義了兄弟結盟的真正含義。通過惠特曼表演《桃園結義》,湯亭亭巧妙地設計出兩個完全不協(xié)調(diào)的聲音。一個是惠特曼的聲音,讓惠特曼告訴那些對《三國演義》不熟悉的人有關劉、關、張義結金蘭的經(jīng)典故事。通過惠特曼重新講述劉、關、張的故事及曹操之死,湯亭亭顛覆了趙健秀“生活即戰(zhàn)斗”的人生哲學,顛覆了趙健秀的英雄義氣。因為惠特曼特別強調(diào)劉、關、張根本沒有履行結盟時的誓言“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當日的豪言壯語根本未踐履、當日的英雄義氣根本未實現(xiàn)。另一個是蘭斯的聲音,他以一名和平主義者的聲音不斷地削弱和批判惠特曼的尚武精神。戲劇里,惠特曼大膽地放走了《水滸傳》里的女囚犯,把孫二娘的故事改寫在《三國演義》里,同時,全知的神秘敘事者觀音也適時地評論說惠特曼這樣做是為了“接受女性意識的洗禮”[14]175。湯亭亭在《孫行者》中所要強調(diào)的正是蘭斯和平主義的聲音,她宣稱廣大女性對中國英雄主義傳統(tǒng)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反諷趙健秀不該只強調(diào)男性,而應多注重華裔男女兩性和平共處,和諧發(fā)展。
但是,主人公惠特曼并不僅僅是男性主義或女性主義的簡單代言人,相反,他在這兩種極端的聲音中搖擺,沖突諷刺不斷:“無論我走到哪里,我做調(diào)停人?!保?4]57如前所述,惠特曼擔任了“聚焦者”和“被聚焦者”的雙重角色。作為小說中的“聚焦者”,惠特曼具有充分的自主權和言說自由。但另一方面,作為“被聚焦者”,惠特曼的言說自由是受到另一個更強大的聲音引控的,那就是全知的神秘敘事者觀音。當惠特曼表現(xiàn)出較強的男性沙文主義時,觀音就會從女性、女權的角度嚴厲地批評、制止他。盡管惠特曼時不時地表現(xiàn)出失去男性氣概的焦慮,但全知的神秘敘事者觀音的聲音總在他耳邊縈繞,時刻提醒他要關注女性世界。全文背后,神秘敘事者觀音的聲音是強有力的?!皶r而慈愛深情的,時而滿腔同情的,時而又半似嘲諷半似嗔怪的”[13]149,不斷指引著惠特曼。觀音總站在惠特曼背后,不斷地牽引他做這做那。她一直理解、鼓舞惠特曼,源源不斷地給予惠特曼母愛式的支持和包容。當惠特曼膽怯不敢對白人女子唐娜求婚時,觀音慈母般地鼓舞他:“去吧!惠特曼,……把自己發(fā)自肺腑的心愛詩作《恩古斯漫游之歌》讀給她聽。”[14]115“勇敢點!惠特曼,把銀蘋果般的月亮和金蘋果般的太陽帶給她,握住她的雙手,親吻她的嘴唇?!保?4]115
隱含作者湯亭亭隱喻趙健秀等華裔男性確實應該發(fā)出自身被湮沒的聲音,在白人主流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空間。鼓勵華裔男性應勇敢地突破華人與白人之間的婚姻禁忌,反抗“白人中心論”將少數(shù)族裔閹割、女性化這一現(xiàn)實。當惠特曼失業(yè)之后而又厭倦商業(yè)社會時,觀音又溫柔地鼓勵他:“惠特曼沒有瘋狂,也不是懶惰,他沒有一個正當生計的原因是我們的劇院死了?!保?4]249接下來,觀音鼓勵惠特曼建立自己的華人劇團。這里的“劇團”暗喻華裔群體,只有加強華裔群體的團結,華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發(fā)展空間,才不會失業(yè)。當惠特曼焦躁抱怨時,觀音只是站在一旁全神貫注地傾聽,因為它深知沉默和傾聽具有極大的權力和影響力?!俺聊瑯O有可能促使藝術家創(chuàng)作力的爆發(fā)?!保?]20隱含作者湯亭亭試圖通過觀音的沉默激發(fā)惠特曼建設華裔劇團的創(chuàng)造力,影射趙健秀等男性沙文主義者應多加強族裔的團結,推進華裔群體的藝術創(chuàng)作力。
《孫行者》中,隱含作者湯亭亭盡可能用最大的空間來展示惠特曼的聲音,甚至不惜犧牲凸顯女性視野的機會,導致不少評論者質(zhì)疑湯亭亭是否削弱了女性視角。對此,湯亭亭回答道:“我認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女權主義者在心里必須充分意識到這個宇宙的另一半——‘陽’,因此,對我而言,寫男性的故事、刻畫男主人公、去了解之前我所不了解的這個世界的另一半,都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保?5]175因此,與《女勇士》相比,湯亭亭在《孫行者》中的女性聲音顯得更自信、更輕松、更幽默,可以瀟灑自如地做到讓“對立”的男性聲音“隨心所欲地自由言說”[14]306。好幾章的結尾,觀音的聲音盡量讓讀者參與進來,猜測惠特曼如何進展?!敖裢?,我們的惠特曼要寫他的劇本。他是否能寫出劇本?他是如何謀生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保?4]35惠特曼的劇本是藝術品,而藝術品是充滿了相互對立的張力的客體,而讓讀者參與,能使惠特曼的藝術重新語境化,讓讀者重組思維,重審惠特曼的男性英雄氣概。同時湯亭亭也借此重審自己先前過于強大的女權主義意識,在觀音的感召下,變得更加善解人意,能更多地替“陽性”考慮,讓性別焦慮的“陽性”在白人占主宰地位的美國語境里清晰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我們的美國猴王盡管失業(yè)了,卻依然要過日子——既社交又玩耍。欲知這如何使得,且看下回分解。”[14]65“請問,她會說出他想知道的關于女人的一切嗎?”[14]130通過神秘敘事者觀音,湯亭亭極其靈活地“用女性的方式、像敘事母親掌控其兒子一樣教育惠特曼、巧妙地遏制他的性別偏見?!保?5]38擰著美國猴王的一只耳朵,親吻他的另一只耳朵,讓惠特曼徹底變成一位和平主義者,正如湯亭亭所言,“希望男主人公惠特曼與女性敘述者之間有一種奇妙的互動”[12],讓華裔男女兩性和諧地發(fā)出各自的聲音。
聲音是身份、是權力,“有了聲音便有路可走”[8]。華裔男女兩性應該和睦相處,在美國語境里找到自身恰當?shù)奈恢?。為了贏得華裔群體在美國主流社會的一席文化空間,形成和諧、互相尊重的兩性關系,建立一個兼容并包的和諧的華裔群體社會,這是相當重要的。
通過跨性別的復合式敘事策略,《孫行者》用多重敘事聲音替代了《女勇士》中的個人型的女性敘事聲音。在湯亭亭這個自身隱含作者的操縱之下,在惠特曼的戲劇聲音里,湯亭亭融合了趙健秀的男性英雄傳統(tǒng)和自身的女性主義意識。一方面,湯亭亭保持了趙健秀以及其他《唉咿》編輯者們這些代表華裔男性群體的聲音;另一方面,通過觀音,隱含作者湯亭亭巧妙地壓制了趙健秀的男性英雄主義氣概和性別偏見,同時體現(xiàn)了自身女性的及女權主義的立場和理想。再者,湯亭亭這個自身隱含作者也適當?shù)刂泻土似渑畽嘀髁x的聲音,變得更具同情心、包容性,更具鼓舞性和善解人意。因此,在《孫行者》中,通過全新的跨性別的敘事聲音,湯亭亭融入了華裔群體內(nèi)的各種聲音。
正如湯亭亭本人在解釋《孫行者》敘事策略時所闡述的:“我盡力將不同的聲音、觀點與生活的內(nèi)容放在一本小說中,并力圖使小說保持內(nèi)在的和諧性,這樣小說內(nèi)在的張力就能達到最大限度。”[12]165通過不斷地集中和背離神秘敘事者觀音和男主人公惠特曼,一張一弛地推拉,性別的二元對立逐漸被消解。《孫行者》不再是女性的書或是男性的書,不再陷入女性主義和男性主義對立的兩難處境。相反,它提供了兩性和解的想象空間,使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由“決斗”走向“二重唱”[16],使男女兩性從“政治對抗”走向“政治聯(lián)盟”成為可能。湯亭亭表明在不犧牲各自性別利益的基礎上,華裔男女兩性完全可以團結起來,抵抗白人主流社會的種族偏見。湯亭亭認為,族裔作家不僅要表達個人的獨特經(jīng)歷,對加強族裔的團結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關注華裔群體的建設,在這個群體內(nèi),男女兩性要各司其職,發(fā)揮所長,和睦相處,以贏得華裔群體在白人主流社會中的相應發(fā)展空間?!秾O行者》不僅是女性主義的文本,同時也是對男性氣概的一次深刻探索,《女勇士》引發(fā)的二元對立的性別政治逐漸消失,《孫行者》表達了湯亭亭對建立一個兼容并包的和諧的華裔群體社會的強烈愿望。
[1]李貴蒼.文化的重量:解讀當代華裔美國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87.
[2](美)尹曉煌.美國華裔文學史[M].徐穎果,譯.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272.
[3]Cheung King-Kok.Articulate Silences:Hisaye Yamamoto,Maxine Hong Kingston,Joy Kogawa[M].Ithaca:Cornell UP,1993.
[4]Lim Shirley Geok-Lin.Reading the Literatures of Asian America[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2:259.
[5]Wang Guanglin.Being and Becoming——On Cultural Identity of Diasporic Chinese Writers in America and Australia[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4.
[6]Whalen Bridgede John.A Conversation with Charles Johnson and Maxine Hong Kingston[J].MELUS,Summer,2006,(2):69-93.
[7]Abbott H Port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8]Lancer.S.Susan.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音[M].黃必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9]Lim Shirley Geok-Lin.Approaches to Teaching Kingston's The Woman Warrior[M].New York:MLA,1991:23.
[10]申 丹.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1]Wallace Martin.當代敘事學[M].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45-146.
[12]Fang Hong.Liminal Art in Kingston's Writings[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7.
[13]Ling A.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0:149.
[14]Kingston Maxine Hong.Tripmaster Monkey:His Fake Book[M].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1990.
[15]Skenazy Paul,Tera M.Conversation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C].Jackson:UP of Mississippi,1998.
[16]趙文書.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Contested Terrains[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130.
Transition of Narrative Strategy and Creating of a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The Woman WarriorversusTripmaster Monkey
ZHANG Wei-h(huán)ua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The gender politics inThe Woman Warriorreinforces to some extent the division among Chinese Americans.Well established in the American canon,Kingston's horizon is broadened,so she shows great concerns for the creating of a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in her workTripmaster Monkey.In narrative strategy,Tripmaster Monkeyadopts the cross-gender complex voices replacing the individual female voice inThe Woman Warrior.Under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female authorial persona,Kingston herself,through incorporating the voices of the omniscient female narrator Kuanyin and also the male protagonist Wittman,without silencing the male voices or sacrificing the feminist interests,Kingston incorporates almost all the voices in the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With the crossgender complex narrative voices,Tripmaster Monkeydeconstructs the binary oppositions as male and female,provides an imaginary space for the possible reconciliation of gender,and moves from a politics of opposition to a politics of coalition;Tripmaster Monkeystrongly expresses the ideas about the creating of an all-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Tripmaster Monkey;cross-gender;complex narrative voice;gender reconciliation;creating of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I106.4
A
1008-3634(2011)05-0067-06
2011-01-24
基金來源: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JA10196S);漳州師范學院科學研究資助項目(SS09006)
張偉華(1979-),女,福建武平人,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蔣濤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