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本華
(成都理工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外語系,四川 樂山 614000)
在英語專業(yè)中,《高級英語》是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20世紀80年代,王佐良先生就倡導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精讀課要貫以文體學教學。他指出:“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四年一貫制的精讀課不感興趣,文體學有可能替代高年級的精讀課?!?胡壯麟、劉世生,2004)2000年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新編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已明確指出:“高級英語是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的課程。課程通過閱讀和分析內(nèi)容廣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辈浑y看出,新大綱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文體意識和閱讀鑒賞力已放到特別突出的位置。這為高級英語的文體學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高級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課時偏少,語篇的語言難度大,教學任務重等問題。傳統(tǒng)的精讀課教學往往把重點放在語言點的講解、舉例或?qū)σ呻y句的釋義上,忽視了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忽視了對文章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型的設計與安排、文章的過渡與照應的分析,忽視了文章的詞匯、句法的運用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背景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學生“見樹不見林”,對課文形式和內(nèi)容的理解支離破碎,掌握的語言知識片面,語言運用能力差等情況(張建華,2008)。不難看出,這種傳統(tǒng)式的精讀課教學模式關注的往往是語言層面的內(nèi)容,對語料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如作者的遣詞構句、修辭運用、語篇布局等意圖缺乏有效的分析與鑒賞。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很有必要將文體學引入高級英語教學。另外,《高級英語》課文全部節(jié)選自原文,涉及小說、戲劇、文學評論、傳記、演講、新聞報導、科技文章等不同文體,這為教學中文體知識的融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學生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增強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建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將文體學融入高級英語教學又具有可行性。
文體學是用語言學方法研究文體風格的學問(劉世生、朱瑞青,2006)。它研究的對象是各種語篇(口頭的和書面的、文學的和非文學的)在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層面上突出的語言特征以及它們在具體語境里的文體效果,即研究文體特征及功能。那么,語篇教學應該怎樣引入文體學教學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應該分析什么,二是該如何分析。
“分析什么”是文體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英國文體學家Leech和Short(2003)從語言學和文體學范疇的角度提供了一個系統(tǒng)的、較為完整的文體分析清單。這份清單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修辭手段、語境和銜接幾大范疇,19個小類和若干個具體問題。這份清單中,那些能夠有效表達作者的真實意圖或幫助作者表達作品主題的突出的語言特征都是文體分析的對象。而“如何分析”涉及文體分析的方法問題,是文體學研究中的另一重要問題。功能文體學的創(chuàng)始人韓禮德(1983)把文體分析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分析階段,即分析語篇中語言的使用,回答“語篇里有哪些典型的語言模式/特征”;二是闡釋階段,回答“作者為何會選用這些語言模式/特征,它們有何文體效果”。
根據(jù)上述研究者對語篇教學中文體教學的要求,在實踐中,我們認為,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深刻挖掘語篇的主題思想,深層次進行文體功能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由于《高級英語》語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難度大,加之教學普遍存在著課時不足,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在講解課文時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對所有的語言特征都進行文體分析。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以下三點:(1)根據(jù)需要既可宏觀地對整個語篇的風格或主要文體特征及文體效果進行概述又可對語篇中具體的、典型的、有較高文體價值的語言特征進行分析或闡釋。(2)文體分析要與語篇的主題意義或功能效果結合起來,這樣的分析才有意義。(3)文體分析還應注意結合語篇的題材、體裁、語境及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識等進行全面的系統(tǒng)的分析。本文以張漢熙《高級英語》教材中的課文為例,擬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層面來探討文體特征及其語用功能。便于討論,文章將文體特征分為兩大類——常規(guī)文體特征和非常規(guī)文體特征。
4.1.1 語音特征
語音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表達手段,也是研究文體的要素(王佐良、丁往道,1987)。為了語境需要,特意用語音手段來表現(xiàn)語用效果的例子在高級英語里很多。這里我們將以擬聲詞和押韻詞為例,探討其在具體語境中的文體效果。
擬聲詞。擬聲詞是摹擬自然界聲響而造的詞匯,是世界上所有語言都具備的成分。擬聲詞雖然也是摹仿自然的聲音,卻有很大的主觀性。自然界的聲音無限,通過我們耳朵和大腦的詮釋,主觀音感的辨別,再由自己語言的音位系統(tǒng)模擬。因此,擬聲詞與自然界的真實聲音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學生在理解《高級英語》中的課文時,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教師不妨幫助學生找出擬聲詞,并分析作者使用擬聲詞的目的以及對表達作品的意義所起的作用。例如,在第一冊第一課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有這樣的句子:
(1)As you approach it,a tinkling,and banging and clashing begins to impinge on your ear.
為了呈現(xiàn)集市上加工銅器時發(fā)出那種特有的聲響和熱火朝天的場面,作者運用擬聲詞 tinkling、banging和 clashing,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its creaks blending with the squeaking and rumbling of the grinding wheels and the occasional grunts and sighs of the camels.大梁的吱嘎聲,磨輪的轟隆聲,以及駱駝偶爾發(fā)出的呼嚕聲、嘆息聲,響成一片。
creaks、squeaking、rumbling、grunts、sighs 折射出集市里這樣的榨油場景:榨油工具的原始陳舊、駱駝工作的沉悶乏味和艱辛。作者運用一連串的擬聲詞似乎將讀者帶進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聲響世界。
又如,第二冊第一課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該語篇主題是描寫颶風巨大威力所造成的破壞以及人們抗擊颶風的精神。為了強化人們對颶風威力的印象,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擬聲詞來突出主題(句中斜體字為擬聲詞)。
(3)It seized a 60,000-gallon Gulfport oil tank and dumped it 31/2 miles away.
(4)The wind sounded like the roar of a train passing a few yards away.
(5)Telephone poles and 20-inch-thick pines cracked like guns as the winds snapped them.
押韻。押韻分為押頭韻和押尾韻,它蘊含了語言的音樂美和韻律美,使得語言聲情交融、音義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高級英語》語篇里有很多頭韻和尾韻。特別是兩篇公眾演說,為了達到理想的演講效果,取悅聽眾,演講人往往會利用語音手段使語言讀起來聲音優(yōu)美,朗朗上口,生動形象。
(6)with its clanking,heel-clicking,dandified Prussian officers,its expert agents fresh from the cowing and tying down of a dozen of countries.(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
在該句中,丘吉兒首相擬聲詞、頭尾韻并用,顯示其良好的語言天賦。clanking和clicking既是擬聲詞又是押韻詞,并且既押頭韻又押尾韻,而fresh/from、down/dozen是兩對前韻詞,cowing和tying是尾韻詞。通過語音的這些表現(xiàn)形式,語篇韻律明快,一氣呵成。又如,肯尼迪總統(tǒng)就職演講里膾炙人口的名句:
(7)Let every nation know,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bear any burden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Inaugural Address)
(8)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to friend and foe alike.(同上)
例(7)中的 pay與 price、bear與 burden、survival和 success首韻相同,well和ill尾韻一樣。整句讀來音韻流暢上口,語調(diào)鏗鏘有力,突出了肯尼迪政府將不惜一切代價來確保實現(xiàn)民主自由的決心和意志。例(8)中的forth與from,friend與foe同樣構成頭韻,四個詞的起始音素皆為/f/,語音效果十分明顯??夏岬峡偨y(tǒng)有意使用這些語音手段刺激了人們的聽覺,增強了語言表達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1.2 詞匯特征
語言是人們交際時反映客觀世界和心理行為的載體。語言的選擇使用表現(xiàn)了發(fā)話主體交際的目的性、語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發(fā)話主體的言語行為和心理行為,即理性行為和情感行為。詞與詞組合搭配規(guī)范的言語往往遵循理性思維,表達理性信息。
體裁不同的語篇,其搭配用詞也具有一定的差異??雌溆迷~特征,一般可以從用詞的正式程度、詞性方面入手。較為嚴謹?shù)恼Z篇一般傾向于用正式詞語,即選用大詞或非常用詞以顯示其規(guī)范穩(wěn)重,而在詞性方面則盡量使用名詞,因名詞的使用會使語言表達更為精煉和嚴謹,這種詞匯特征在《高級英語》的兩個演講語篇中同樣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同樣以肯尼迪的Inaugural Address為例。該語篇共1355個詞,超過6個字母以上的大詞就有349個,占總數(shù)的25.75%。而在日常用語中大詞的比例一般不超過20%。在詞性方面,肯尼迪在可以使用動詞或動詞詞組表達的地方往往使用名詞或名詞詞組。如在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中,名詞renewal和change就完全可以用更明確的形式the presidence is renewed和the president has been changed來表達。另外,該演說辭中抽象名詞數(shù)量也很多,如 belief、civility、tribulation、generosity 等。抽象名詞使語言顯得更為正式,內(nèi)容更為高深,使演講人更有學問,因而使聽眾更有信心。
除了公眾演講語篇外,科技語篇同樣用詞正式,并且大量使用科技術語,比如,在Ships in the Desert語篇中就有很多科技術語:glacier、ozone depletion、noctilucent cloud、methane gas、ultraviolet radiation等。新聞體裁的語篇用詞則追求新穎別致,與主題有關的專業(yè)詞匯、新詞或時髦詞是其常用詞匯。總之,語篇體裁不同,其遣詞特征也存在差異。
4.1.3 語法特征
在構成語篇時,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不同的句式和時態(tài)組成語篇以形成自身的語言風格。當然,作者對句式或時態(tài)的選擇以語篇主題背景和體裁為前提。這里同樣以肯尼迪的Inaugural Address為例。
首先,從句式的選擇來看??夏岬系木吐氀菡f篇幅不長,只有58個句子,但其句法靈活多樣,長句、復合句居多。句長方面,語篇平均句長約28個字,最長句達80個詞,10詞以下的句子僅6句。長句的使用是為了準確表達概念和信息,以使聽眾全面、清楚的領悟、接受并積極支持政府的主張;句子類型方面,該語篇陳述句約占68.6%,祈使句占27.5%。陳述句體現(xiàn)出演說辭的莊重性,以便使聽眾對演講者的觀點一目了然。使用祈使句則是向聽眾直接呼吁,拉攏人心,激起他們的熱情,具有很大的鼓動效應。
其次,從時態(tài)來看。該語篇以一般現(xiàn)在時為主,占了80.8%,其次是一般過去時,占了11.5%,無過去時。由于肯尼迪是在發(fā)表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綱領,要向聽眾交代目前的國際國內(nèi)形式,解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勸說國民支持其新政,因此大多時候他都使用現(xiàn)在時態(tài);另外,由于其新政是基于對未來的考慮,有較多的構想和打算,因此語篇中出現(xiàn)了一定數(shù)量的將來時態(tài)。肯尼迪43歲當選總統(tǒng),躊躇滿志,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自然會忘記過去、正視現(xiàn)在、展望未來。整個語篇時態(tài)的構成也就自然以此背景為基礎。
3.1.4 修辭特征
修辭的運用使語言更加簡潔生動,更富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它有強烈的語用目的。修辭可以說是高級英語語篇的一大文體特色,修辭現(xiàn)象俯拾皆是,其主要表現(xiàn)手段有比喻、排比、平行、擬人、委婉、迂回、借代、夸張等。我們以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一課為例,作者Noel Grove在其語篇中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段,為語篇增色不少。如:
(9)I found another Mark Twain—one who grew cynical,bitter,saddened by the profound personal tragedies life dealt him,a man who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 frailties of the human race,who saw clearly ahead a black wall of night.
破折號后有先行詞one,其后由三個用who引導的從句作修飾,其句式排列整齊有序,一氣呵成,很具語力,這是典型的排比句結構。不難看出,三個排比句的運用旨在描寫馬克·吐溫另外的鮮為人知的幾種人格屬性,讓讀者認知真正而完整的馬克·吐溫。grew cynical、bitter與 became obsessed在句中屬于平行結構,道出了馬克吐溫是位勇于直言、有責任感的作家,而a black wall of night則是比喻,述說主人公對前途絕望,其內(nèi)心會是多么的痛苦,這遠非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個浪漫、幽默、富有愛國熱情的馬克吐溫。該語篇中的其他修辭用法還有:
(10)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擬人)
(11)He commented with a crushing sense of despair on men’s final release from earthly struggles.(委婉)
(12)He tried soldiering for two weeks with…who diligently avoided contact with the enemy.(迂回)
(13)But for making money,his pen would prove mightier than his pickax.(借代)
偏離又稱變異(deviation),是前景化的文體特征。偏離通常分為定性偏離(qualitative deviation)和定量偏離(quantitative deviation)。所謂定性偏離,是通過故意違背或不遵守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義等層面上的規(guī)律或原則而形成的語言變異現(xiàn)象,其目的是以其陌生化的語言形式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增強讀者的感知強度,使其產(chǎn)生特殊的文體效果。定性偏離可以說是語言中最顯著的文體特征。而定量偏離是指某一語言現(xiàn)象出現(xiàn)頻率過高,與期待的有出入而造成的“失衡現(xiàn)象”。無論是定性偏離還是定量偏離,他們都具有很強的語用效果。限于篇幅,我們這里只涉及定性偏離的討論。
4.2.1 語音偏離
語音偏離是指在語言交際中,話語的音素、重低音和調(diào)性等違背常規(guī)的語音規(guī)則而形成的另類語音現(xiàn)象。在一般交際中,人們都盡量避免任何發(fā)音方面的問題,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們卻正是利用語音上的這些偏離特點來故意使其話語具有標志性特征,取得特別的語用效果。例如:
(14)I’m jist a reg’lar mountaineer jedge.(第一冊第十課)
該例句為主審法官在法庭上說的一句話。作者利用詞語音位的變化,將just、regular、judge的發(fā)音故意變異為 jist,reg’lar和jedge的發(fā)音。一個主審法官連標準英語都說不好,其所受教育的可想而知,這樣的人能給案件一個公正的判決嗎?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第一冊第六課Blackmail語篇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作者在刻畫一個卑鄙無恥、目不識丁的偵探時出現(xiàn)了許多語音偏離,如把burning讀成burnin,把them念成‘em,and 成了 an’,還有 isn’t(ain’t)、madam(ma’am)、driving(drivin)、liquored(lickered)、so as(so’s)、coming(comin)、looking(lookin)、clothing(clothin)、must(musta)、can(kin)等等。
有時候,為了達到一定語用目的,作者還會利用語調(diào)偏離,例如:
(15)My husband I find strong smoke offensive.Would you kindly put that out.(第一冊第六課)
根據(jù)Leech的禮貌原則,運用“Would you?”句式時,盡量少讓對方(聽話人)受損,盡量使他人多受益,采用這種疑問式是對對方的尊重,而不可有強加于人之勢。從該語篇的上下文來看,公爵夫人位高權重,對一位小小的私家偵探說“Would you kindly put that out”。一方面,說明她禮貌待人,有良好的教養(yǎng)。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該句式本來應以問號結尾,而作者卻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句號”,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該句只能讀降調(diào),這就改變了句子的性質(zhì),即不再是禮貌性的請求,而是一種不容商量的命令口氣。因此,讀者不難看出,公爵夫人說出這樣的話,既表明了自己不失良好的社交禮儀,又表明對不善來者的強勢。作者運用語音偏離這一特殊手段對小說人物的刻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2.2 詞匯偏離
前面已提到,詞與詞組合搭配規(guī)范的言語往往遵循理性思維,表達理性信息,而詞與詞偏離搭配的言語往往遵循情感思維,表達情感信息。偏離即會超越定法,在特殊的語境下它往往是發(fā)話主體的一種自由情感行為。讀著這種言語或者聽到這種言語,我們往往感到它鮮活、味濃、氣韻生動。比較常見的詞匯偏離是轉類修飾,例如:
(16)Darrow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第一冊第六課)
(17)Several vacationers at thewatch the storm from their spectacular vantage point.(第二冊第一課)
reassuring(有信心的)一般用來修飾人,而這里卻與arm搭配,違背了詞語規(guī)范搭配原則,即出現(xiàn)了搭配偏離。一般來說,spectacular(壯觀的)不能用來作point(地點、位置)的修飾語,只能修飾storm,而作者這里有意進行這種偏離搭配,給人一種言簡意豐、出人意料的效果。
除了轉類修飾外,作者有時候會根據(jù)需要進行非常規(guī)的詞語組合。例如,第一冊第七課是一篇科普文章,談的主題是集成電路芯片。作者在文章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supercheap。我們分析,一方面,super一詞在西方非常流行,作者為了說明此種芯片“超廉價”,故意將super與cheap進行非常規(guī)搭配;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該詞也恰巧符合了文章的體裁,科技就是日新月異,不斷創(chuàng)新。事實上,作者在這里就是運用仿擬手段制造新的搭配,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思想。這樣的例子在我們?nèi)粘I钪幸搽S時可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成龍先生在好萊塢模擬創(chuàng)造的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這已被西方人所接受。
4.2.3 語法偏離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語法則是語言的結構規(guī)則。具體的語言必須符合語法規(guī)則,否則無法進行交際。而語法偏離雖然違反了正常的語法規(guī)則,卻能夠被理解,而且有很強的表達效果。語法偏離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隨意、松散,成分殘缺不全,表層結構混亂等。這些語法偏離能產(chǎn)生支離破碎的、令人厭煩或新奇的文體效果,成為小說獨特風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小說Everyday Use for Grandmama中的例句:
(18)You know as well as me you was named after your aunt Dicie.
(19)I promise to give them quilts to Maggies.
語法錯誤低級而明顯,這為母親在讀者眼中的定位埋下了伏筆:母親是一位傳統(tǒng)的美國黑人婦女,沒有受過教育,一直在家從事體力勞動。為了更好傳達傳統(tǒng)美國黑人婦女低下的社會地位和教育狀況,作者Alice Walker有意塑造了一個講話語法錯誤連篇的母親,以達到與變化了的年輕一代美國黑人進行對比??梢姡髡哌\用語法偏離這一手段對小說人物的刻畫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下面這個例子除了句子表層結構十分紊亂外,邏輯也不清晰,理解起來頗為費勁。
(20)There ain’t much,out of the way,which people who stay in this hotel do,I don’t get to hear about.(第一冊第六課)
小說中的主人公胖子偵探Ogilvie是一位卑鄙、貪婪、未受過教育的家伙,在敲詐公爵夫婦時對公爵說出這些話,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公爵夫婦形成了鮮明對照。作者Arthur Hailey筆下一個粗俗、貪婪的小偵探躍然紙上。正確的表達應是:There isn’t much which I don’t get to hear about if people who stay in this hotel do out of the way.
通過對上述教學實例分析,可見文體學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力和語言技能的實用價值。到了英語專業(yè)高年級,我們要建立一個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除了語言知識的講解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把握整個語篇和如何分析語篇的語言特征及其功能,不斷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捏w分析“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手段,使他能夠把一篇文學作品與他自己對于語言的感受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他的感受深入一步”(Widdowson,1975)。
[1]Halliday,M.A.K.Foreward.By Commings,M.and R.Simmons.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A Styl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M].Oxford:Pergamon.1983:X.
[2]Leech,Geoffrey N.& M.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75-82.
[3]Widdowson,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C].London:Longman,1975:116.
[4]胡壯麟,劉世生.文體學研究在中國的進展[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
[5]劉世生,朱瑞青.文體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1.
[7]張建華.文體分析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