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一直承擔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在教學中我愈加意識到,現行的班級授課制教學并不能完全針對和適合每一個具體的學生,它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致使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關注學生的差異,如何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我嘗試著實施了差異教學,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高低和教學需要將學生隱性分層,劃分為A、B、C三級。A級學生(學困生):認知能力較低,理解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吃力,缺乏自信心,成績不理想。B級學生(中等生):學習成績一般,進取心不夠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不夠專心。C級學生(學優(yōu)生):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習習慣良好,基礎扎實,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強,成績穩(wěn)定。
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三級分層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A級學生(學困生):能掌握教材最基本的知識,具有初步技能,能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B級學生(中等生):能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激發(fā)進取心;C級學生(學優(yōu)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視野,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分層,學生明白自己該學些什么,教師也明白每一個學生該學到什么程度。
二、針對學生的差異,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
1.合理組織教學材料
由于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必然導致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的差異。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獲,實現最優(yōu)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探尋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合理組織教學材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
2.引導個性化的學習
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展示自己的學習個性,并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在原有認知經驗基礎上的個性發(fā)展。同時,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還能為數學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生成性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習過程的交流與互動,達到取長補短、思維碰撞、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3.進行差異化的輔導
培優(yōu)補差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在培優(yōu)方面,我主動與學優(yōu)生一起探討一題多解、教材和練習的拓展題以及課外讀物的有關數學知識,鼓勵學優(yōu)生拿課外的拓展習題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和探究,使他們能夠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拓展知識面。對于學困生的輔導則要相對投入更多精力,并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課前,引導其復習舊知識,以利于知識的順利遷移;課中,多關注、選擇相對容易的問題提問,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課后,要針對不懂的、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當面講解,個別輔導。
在六年級的總復習階段,由于小學階段所有的知識都被綜合起來,這對于學困生來說確實有一種“轉不過來”的感覺,他們倍感學習的痛苦。為此,我增加了分類復習的時間,加大了最基本概念的梳理與比較,加大了基本復合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練習,使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三、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的數學作業(yè)
新課標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作業(yè)是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感受到各自作業(yè)帶來的愉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每一層次學生的作業(yè)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規(guī)定必做題是學困生必須要做的,選做題是中等生必須要做的。另外,還有綜合運用題是學優(yōu)生必須要做的。每個層次的學生一定要完成與之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