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華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基礎教學部,山西 運城 044000)
大學師生教育沖突行為成因及調解策略
梁玉華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基礎教學部,山西 運城 044000)
經量表測驗調查發(fā)現,大學師生沖突行為與大學生敵對心理水平較高有關。敵對與抑郁和焦慮高度相關,專業(yè)課程設置及學習環(huán)境、管理方式是敵對心理產生的主要誘因,而學生家庭背景和教育經歷是敵對心理產生的基礎。構建以“溝通和參與”為目標的組織體系,可以有效地化解學生敵意心理,達到防止和調解師生教育沖突行為的目的。
大學生;敵對心理;教育沖突
沖突是由于某種差異而引起的抵觸、爭執(zhí)或爭斗的獨立狀態(tài)。教育沖突是指教育系統(tǒng)中不同主體之間的種種對立態(tài)度與行為。隨著高校擴招和教育體制及觀念的急劇變化,師生之間的行為沖突發(fā)生范圍越來越大,發(fā)生頻度及程度也越來越廣,近幾年不同層次的大學也接連爆出弒師案、打架門等。這些沖突行為從表現的形式看,是顯性教育沖突;從反映的內容看,是行為性教育沖突;而從產生的原因看,則是內部沖突,是因學校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教育沖突的出現具有必然性,大學師生行為沖突的成因也與教育模式的穩(wěn)定性和大學生心理特性有關。社會環(huán)境及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愈快,引發(fā)的教育沖突愈多,亦愈劇烈。[1]引發(fā)沖突的差異主要有溝通差異、結構差異和個體差異。[2]因此,要減少大學師生教育行為沖突就必須探討教育機構的組成因素和個體因素,并將環(huán)境中變化性因素納入沖突事件進行分析,找到差異的可控性契合點,從而采取有效措施使沖突行為得以預防或消解。
本研究采取了量表測驗(探討個體差異)、訪談研究(分析結構差異)及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測驗在2009年11月第一周進行,從某高職學院隨機選取15個班,用《癥狀自評量表 SCL90》作為調查問卷進行測試,對測試人員統(tǒng)一培訓和要求,測試在20分鐘內完成。共發(fā)放測試卷682份,回收653份,缺失值3份,有效率達95.74%。本次調查信度為:Cronbach's Alpha=0.946,Cronbach's Alpha Based on StandardizedItems為0.948,用SPSS12.0進行方差分析得出F=242.340,P=0.000,從統(tǒng)計學意義看本次調查十分有效。
個體因素是指每個人的社會背景、教育程度及經驗會塑造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價值觀和作風,這種差異往往造成了合作和溝通的困難而成為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沖突行為是個體心理沖突的外在表現,而心理沖突可以用敵對心理水平表示。敵對是指對他人采取的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態(tài)度,由個人的需要、動機、情感或態(tài)度等因素激起,處于一種發(fā)怒、偏見、恐懼、攻擊欲望等內部狀態(tài)的交織狀態(tài)中。敵對心理水平高的個體往往把他人或物當做自己的對立面,表現出冷漠、非難、敵意等,這不僅影響個體的身心發(fā)展,還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學習效率低下和生活沒有幸福感等不良生存狀態(tài)。如果這種狀態(tài)不能有效消除,特別容易誘發(fā)行為沖突。大學師生的行為沖突與大學生的敵對心理水平較高有關。經比較山西大學、漳州師范學院等學校心理癥狀測查數據,發(fā)現大學生敵對心理普遍高于全國同齡人群常模。綜合近幾年研究結果發(fā)現,大中學生心理健康疾患和個性、[3]家庭教養(yǎng)方式、[4]童年經歷[5]等有關,但這些更多的是潛在因素,環(huán)境和學生生存的即時狀態(tài)才是心理健康發(fā)生偏差的誘發(fā)因素。本研究通過對調查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在650例樣本中共檢出42例敵對病例,占總數的6.4%。為了準確把握學生敵對心理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我們對調查數據用SPSS12.0軟件進行了統(tǒng)計處理,得出了敵對與各心理健康因子相關系數(見表1)和各專業(yè)學生的敵對心理因子描述統(tǒng)計(見表2)。
表1 大學生敵對因子與各心理健康因子相關系數(n=650)
表2 部分專業(yè)學生敵對因子描述統(tǒng)計
表1顯示,除恐怖因子外,敵對因子和其它因子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而且在統(tǒng)計水平上達到極其顯著(雙尾檢驗,p<0.01),敵對心理形成與抑郁和焦慮關系是最強的。表2顯示出不同專業(yè)背景學生的敵對因子值存在差異,其中英語專業(yè)學生得分最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最低。這些數據差異為我們探尋敵對心理發(fā)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提供了方向。我們通過專業(yè)文化背景分析和生源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專業(yè)課程設置及學習環(huán)境、管理方式是敵對心理產生的主要誘因,而學生家庭背景和教育經歷是敵對心理產生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排解學生的抑郁和焦慮情緒,來減輕甚至消除學生的敵對心理,從而縮小引發(fā)沖突行為發(fā)生的個體差異,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
抑郁癥是以持久的郁悶心境、低落的情緒狀態(tài)為特征的一種神經癥狀。從表1因子得分的相關系數可以看出,抑郁與敵對因子有很高的相關性,因此我們如何消解學生的抑郁情緒應該是預防行為沖突發(fā)生的突破點。目前招生多元化使得大學生來源極為復雜,學習動機差異明顯。在我們的走訪中發(fā)現,高中生源的大學生很多都對自己的專業(yè)不是很滿意,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對去幼兒園工作不感興趣,還有不少學生是帶著高考的疲憊和挫敗感進入高校的;中職生來源的大學生則對大學英語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產生了很大的畏懼感,在課堂上經常聽不懂有關內容,而且與高中生源學生相比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害怕考試不及格和重修而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他們往往夸大困難和失敗,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滿意,從消極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甚至于懷疑一切,對同學和老師產生不信任感和抵觸情緒。這一不良思維起點就連續(xù)觸發(fā)了人際關系、敵對、恐怖、焦慮等一系列負面情緒,使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周恩來總理說過:“一個人坐在房子里孤陋寡聞,這樣不行,應該在千軍萬馬中敢于與人家來往,說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學習,團結最廣大的人們一道斗爭,這樣才算有勇氣,這種人叫大勇。我們青年很需要養(yǎng)成這種作風。”新時期的大學生應加強人際交往和社會聯系,通過語言和行為溝通緩解甚至化解內心的矛盾和痛苦,認清現實和自己的努力方向,這樣不僅有利于抑郁情緒的消除,也可以為抵御其他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
當前,我國社會狀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6]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緊密聯系,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開展,其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由于課程改革和就業(yè)導向多變等因素,很多教學和管理問題不僅困擾著教師,也困擾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7]學校只有通過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精密設置,才能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種合理的秩序,而秩序正是減少沖突的有利因素。我們在設置課程時如果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狀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fā),從學生的基礎和興趣出發(fā),學生就會產生輕松愉快的心理,從而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差異,減少沖突發(fā)生的可能性。
師生行為沖突與管理組織結構有密切關系。人不是生活在孤島之中,最好的組織是依據組織和環(huán)境的關系來確定的。我們國家高校的行政體系主要是傳統(tǒng)的科層制,很不適應目前信息流量巨大的社會環(huán)境。加爾布里斯(Jay Galbraith)于1973年提出權變理論,認為復雜組織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互倚性要求組織重視信息加工,以便獲得“和諧”。對溝通的要求決定了組織結構,而不確定性又是溝通的最大障礙,因為復雜組織的功能性互倚使得一個部分的問題會影響到其他部分。[8]對“不確定性”的權變處理被我們用來作為設計新的行政組織的主要思路。在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組織復雜性增加之際,重新界定處室功能,明確校、系、處室之間的關系,強調溝通渠道的建立和事件管理的參與性,及時協(xié)調處理突發(fā)問題,盡可能改變“顯性問題人人管,隱性事件無人問”的被動局面,為解決學生的困難和情緒的宣泄開辟新的途徑,盡可能減少結構差異,為消除師生行為沖突的發(fā)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 董澤芳,陳新忠.社會轉型與教育沖突[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2).
[2] 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4):556.
[3] 李慧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個性及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6).
[4] 答會明,李夢月.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4).
[5] 陳晶琦.391名大學生兒童期軀體情感虐待經歷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校醫(yī),2005,(4).
[6]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1 0316.
[7] 趙南.對學前教育專業(yè)??迫瞬排囵B(yǎng)性質的理論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8,(12).
[8] 邱澤奇.社會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223.
The Courses and Mediation Strategies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Education Conflict Behavior
LIANG Yu-Hua
(Foundation Department,Yuncheng Childhood Normal College,Yuncheng 044000,China)
The test survey found that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conflict behavior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 higher hostile psychology level.Hostilities are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anxiety.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managementmode is the main inducement for producing hostile psychology,but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education experience are the foundations for hostile psychology.Building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of"communication and participation"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students'hostile psycholog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preventing and mediating education conflict behavior.
university students;hostile psychological;education conflict
G643.1
A
2010 07 25
1671 6671(2010)03 0079 03
梁玉華(1968),女,河南泌陽人,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基礎教學部講師,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楊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