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重慶 400715)
飛出囚籠的“天使”
——對《爬滿青藤的木屋》和《玩偶之家》的比較分析
李 麗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重慶 400715)
文章通過對東西方兩部作品,即《爬滿青藤的木屋》和《玩偶之家》的比較,分析了兩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為了爭取自我的獨立,尋求新的生活所做的反抗,從最初的循規(guī)蹈矩的理想的家庭婦女角色中逐漸覺醒,成為敢于追求自我獨立的新女性的過程,表現(xiàn)出女性為爭取自身平等權利和地位的渴望和努力。
盤青青;娜拉;家長制;自我獨立
一
在中國,自古以來,女子便應做些料理家務,伺候相公,照料老孺之事。此乃分內。因而大多才女,皆出生青樓,可與文人騷客舞文弄墨,終難登大雅之堂。悲也、命也。“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產生于明末。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統(tǒng)治階級要加強對民眾的控制 (這種控制隨著社會的不穩(wěn)定而日益加強),所以要實行“愚民政策”,而首先實行“愚女政策”。同時,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認為女子有才則易不貞。二是認為女子有才就會命運多舛。三是女子有才易短壽。女子才氣太高,往往為上天不容,所以短壽。所以在古代,女子是不允許學習的,文字、詩賦,對女子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有很多女人雖未上過學,卻能深明大義,這便是德。這女子無才便是德,即由此得來,意在鼓勵女人們尊崇三從四德的標準。
“三從四德”是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雹佟熬艐逭茓D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②(《周禮·天官·九嬪》)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后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zhí)業(yè)、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yǎng)小孩長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 (指出入要端莊穩(wěn)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 (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 (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
在古華所作的《爬滿青藤的木屋》③里,當王木通給盤青青講場里發(fā)生的事,如外邊的學生娃造反鬧事啦,戴眼鏡的先生們像串猴子一樣被牽了掛牌游山等的時候,盤青青心里曾想:讀書識字是個禍。她還不禁暗暗為自已和男人慶幸。“女子無才便是德”在盤青青的身上明顯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身為一個女人自哀自憐嘆什么老天不公的時候,仔細想想,男人卻也未見得容易。生活尤其是一個家庭的擔子,大多還是壓在他們的肩膀上的。所以女子應無才,見識少一些便容易滿足,不至于時常憤憤于男人身上挑三揀四,亦不至于空虛落寞四處尋找慰藉。所謂越簡單越快樂。于是,對于“場部那種明爭暗斗亂糟糟的鬼地方,她連想都不去想了?!?/p>
舊道德規(guī)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而對于“三從”中的“既嫁從夫”,盤青青也踐行得“本本分分”:
“看你,把我當山雞,喂在這山里?!?/p>
“你是我的!”
盤青青被男人摟在發(fā)著汗酸味的腋窩里,不做聲了。她溫順馴服。她是男人的。男人打她罵她也是應份的。
“‘一把手’可憐巴巴地偷看了青青阿姐一眼,只見她沒敢回嘴,轉身走了……”
盤青青對于“四德”也嚴格地恪守著:
“盤青青只管喂豬、奶娃娃、漿洗縫補一應家務?!?/p>
“干冷干凍的打霜天,盤青青除了一天喂兩次豬,煮兩頓飯,沒有外邊的活路做,就翻出一籃子舊衣爛衫來替娃兒貼幾雙鞋底?!?/p>
家長制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分工不發(fā)達、群體規(guī)模相對狹小、結構相對簡單的傳統(tǒng)社會中的一種手工業(yè)組織管理方式。家庭的主要權力集中于家長一人手中,權力不劃分,其他成員均須服從家長一人。
《爬滿青藤的木屋》中的王木通則被描寫成一個封建家長,他目不識丁,卻十分專橫,以暴力維持著家庭的等級關系,將盤青青的自由牢牢地限制在“木屋”之中。顯然,作者以象征的筆法塑造了一個“封建堡壘”的典型。
“在綠毛坑,他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女人是他的,娃兒是他的,木屋山場都是他的,當然,他又是歸林場領導的。領導派他在這里看林子,他就象個小小的一方諸侯似的。盤青青生娃娃前,曾多次提出要到九十里外的場部去看看,都被他阻止了,還因此挨過他的蠻巴掌,甚至罰過跪。他是怕自己的俊俏女人到那種熱鬧地方去見了世面,野了心,被場部那些神神抖抖、油光水滑的后生子們勾引了去。直到盤青青給他生下了一個男娃,后又生—一個女娃,他才落了心。好象盤青青這才在他的腰帶上系牢了,真正成了他的女人。巴掌、罰跪一類的家道,自然就輪著小一輩份的受用了。他把全家人的日子治理得有規(guī)有矩。夫妻、父子,在綠毛坑木屋里各就各位,居然也講究點尊卑高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p>
《爬滿青藤的木屋》故事的主人公盤青青被描述成一個無辜的“受難者”,她被迫承受丈夫王木通的封建主義夫權壓迫。她的肖像像神話世界的仙女,像一尊充滿青春活力的女神,那動人的姿態(tài):“臉盤像月亮,眼睛水汪汪,嘴巴么,像剛收了露水的紅木蓮花瓣,還有兩個淺酒窩。一笑就甜,不笑也甜,誰個不喜歡……”她的外表是美的,內心是純樸的,因為與世隔絕,所以她還處在一種蒙昧未開化的狀態(tài)。安于王木通式的生活方式,并忍耐著他的暴力——“只管喂豬、奶娃娃、漿洗縫補一應家務”,丈夫把她“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她還忍耐著,并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意識——“她是男人的。男人打她罵她也是應份的”。無論是她的外表還是內心都呈現(xiàn)出一種原始的美,她需要現(xiàn)代的精神文明去啟迪她的心靈。正是李幸福那“收音機”,“牙膏”,“牙刷”,“小鏡子”等可憐巴巴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像透過云層罅隙射過來的陽光,照亮了她的心田。他為這個封閉的世界帶去了“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早晚刷牙,用香皂洗臉,閱讀書籍,收聽廣播等等。他的到來起到了對盤青青“啟蒙”的作用,在他的影響下,盤青青漸漸產生出對舊的生活方式的不滿和對新的現(xiàn)代生活的向往。由溫順地安于忍受王木通腋窩的酸汗臭味,到懶得上床睡覺,直到不顧毒打愛上了李幸福。她經過痛苦,徘徊,苦悶的思想斗爭,堅定了自己對立幸福的忠貞不渝的愛情。她在愛情上的追求和覺醒,實際上是追求平等、自由、擺脫封建桎梏‘為爭取做人的權利的斗爭。一旦覺醒了,就那樣富有勇氣和膽量。她滿心怨恨地責備有愛不敢表達、誠惶誠恐的李幸福:“你呀,不像個人,還不如爬在我家屋上的青藤!”這話說得既含蓄、深情、又大膽、潑辣,內心的愛情火花終于燃成了熊熊大火。她敢愛生活了,敢打扮了,敢恨王木通了,敢恨過去那種愚昧可憐的生活了。她熱烈地追求真正人的生活,直到和李幸福雙雙出奔,過那種洋溢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文章寫出了盤青青思想的覺醒的過程,由愚昧到開化,由溫順馴服到變野反抗。
二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婦女處于一種奇怪的處境,既是高高在上的“天使”,又是在法律上根本不存在的“人”。
首先把女性尊為頭腦簡單的“天使”。19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文明獲得長足發(fā)展,在國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的結果,促進了政治領域的民主化進程,然而英國的資本主義民主又是不完備、“不民主”的,因為它把人口的半數(shù)——婦女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19世紀的英國固然有女王高居在上,但充斥政治舞臺的卻是清一色的男性,女性的聲音是那么微弱,幾不可聞;女性是多么嬌弱,如隨風楊柳,動輒暈倒。為了把婦女禁錮在家庭里,英國社會動用了一切的力量,來強化“男尊女卑”的觀念。從《圣經》開始,西方社會就一直在告誡和教育婦女,她們從屬于男子,她們的體力和智力低于男性,母親和妻子是她們的天職。因此男尊女卑的觀念早已浸透到了大眾的靈魂深處,成為不證自明的“真理”,不僅男性視為必然,而且女性也接受和承認這個事實。阿爾弗雷德·特尼森 (Alfred Lord Tennyson)在其詩作《公主》④中說:“男人耕作,女人炊煮;男人持劍,女人拿針;男人有腦,女人有心;男人發(fā)令,女人服從?!蓖瑫r,女性被奉為“家庭中的天使”(英國詩人帕特莫爾 Coventry Patmore語),讓婦女這個“天使”置身人間,為男子營造安樂窩。長期的男女角色的社會教化,強化了男性家長制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念,固化了女性的從屬地位。
同時,把婦女置于非人的地位:在法律上妻子是不存在的。在傳統(tǒng)的家長制社會中,從家庭事務到國家大事,從內政到外交,從政治到經濟,都由男性來主宰。社會政治生活,先由王室與貴族控制,后為資產階級主宰;在家庭生活中,丈夫乃一家之主,妻子從屬于丈夫,孩子從屬于父親,姐妹從屬于兄弟,等級森嚴,秩序井然。在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熟練地接過這項歷史遺產,個人主義的勝利和工商業(yè)經濟的繁榮,經濟收入的增加,經濟實力的增強,使中產階級男子在家中、在國家生活中都擁有了更大的發(fā)言權。在結婚時,他不僅得到了妻子的嫁妝,如金錢、房產和地產等,而且妻子本人也成了他的財產,從法律上說,妻子從此失去了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經濟地位?!妒ソ洝发菰疲骸澳凶与x別父母,與妻子結合,成為一體”,這被理解為:通過婚姻,丈夫和妻子在法律上成為了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是“丈夫”。既然丈夫代表妻子,因而在家庭生活中,妻子處處仰仗丈夫的鼻息,唯丈夫之命是從;在性生活中,成為丈夫“自愿的性奴隸”,順從丈夫的要求,充當丈夫的工具;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丈夫的觀點就代表了妻子的觀點,上層的意愿就代表了下層社會的“意愿”。一言以敝之,19世紀的英國婦女,如果說在婚前多少還擁有一定的財產和地位的話,那么,婚后便淪為丈夫的私有財產,成為附屬物,失去了獨立的人的資格。這些標準與中國古代對婦女的要求的“三從四德”不謀而合。
《玩偶之家》⑥又名《娜拉》,是被稱為“西方現(xiàn)代戲劇之父”的易卜生的代表作。劇中寫一對夫婦,男的叫托伐·海爾茂,女的叫娜拉。劇情開始時,娜拉在家中,只不過處在“玩偶”的地位,但是她并不感到委屈,反而覺得自己有一個理想的丈夫,生活得很幸福。海爾茂曾害過一次重病,娜拉為了救他的命,就背著他,假冒父親的簽字,托一個銀行里一個名叫柯洛克斯泰的職員借了一筆巨款。后來海爾茂當了銀行經理,決定辭退柯洛克斯泰。于是柯洛克斯泰就以偽造簽字的事來要挾娜拉,要娜拉設法挽救他在銀行的職位,娜拉再三請求海爾茂,毫無效果。于是柯洛克斯泰就寫信給海爾茂告發(fā)娜拉偽造簽名之事。海爾茂看了信后,認為娜拉做了丟人的丑事,罵她可惡。娜拉非常難過,甚至想以死來挽救海爾茂的聲譽。這時,海爾茂又接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請娜拉原諒他,說他以前做的事不對,并把娜拉簽的假字據(jù)寄還給了她。海爾茂看了信后,感到不好身敗名裂,于是他對娜拉的態(tài)度突然好了起來。娜拉這時覺醒了,就決定離開這個從前她認為幸福的家。
劇中的女主角娜拉出身于中等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是一個天真、熱情,而又漂亮的女子。她在沒有出嫁時是生活在一個家長制的家庭中,她聽信父親的,父親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好似父親的泥娃娃。在結婚八年后,她依然熱情和天真,像一個大孩子一樣。她喜歡唱歌,喜歡在房子中打著轉走,喜歡吃糖,有時還難免要撒嬌。
娜拉為人善良,肯幫助別人。在嚴寒的冬天為她擔東西的腳夫,她加倍給他的工錢。她沒有忘記給家中的用人買圣誕節(jié)的禮物。老同學林丹太太求她幫助找工作,她滿口答應叫丈夫想辦法。就是柯洛克斯泰求她幫助,她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娜拉對丈夫的愛是熱烈的,忠誠的。為了不使丈夫因借債而擔憂,她瞞著海爾茂借錢為了他去南方養(yǎng)病。海爾茂當經理前,家中生活不太富裕,她就找一些刺繡和抄寫的活來做,晚上總是躲在屋子里工作到半夜,把得到的工錢和平常丈夫給她買衣服節(jié)省下來的錢,積攢起來還債。她急需償還債務,想向阮克先生借錢,但她發(fā)現(xiàn)阮克先生對她有愛情的時候,就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當偽造簽字事件快要暴露的時候,她甚至決心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挽救丈夫的聲譽。娜拉對她的丈夫是多么體貼,忠誠和無私啊!
娜拉對父親很敬愛。她冒父親的名字簽字,是為了不使病危中的父親增加煩惱。圣誕節(jié)前夕,她為孩子們購買禮物,以及與孩子們躲在桌子下作捉迷藏的游戲,都很感人地說明她對孩子們的慈愛。
善良而多情的娜拉,的確給丈夫和家庭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和幸福。她對丈夫是個體貼的妻子,對父親是孝順的女兒,對孩子是慈愛的母親。她除了吃一點杏仁餅干和同阮克先生聊聊天外,沒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娜拉完全是資產階級社會合乎理想的女性。
娜拉與海爾茂結婚八年來,除了借一大筆債使她有點焦慮外,她一直感到生活很幸福。她并不知道冒名簽字時違反法律的,相反地認為這是她自己生平第一次獨立地做了一件大事,對此感到“又得意又高興”。在這一段時期,她生活雖然苦一些,但是她感到很快樂。她覺得自己的家庭很幸福,丈夫也是理想的丈夫。她感到自己比起從前的老同學林丹太太來真是幸福得多。她曾對林丹太太說:“想起來心里真痛苦!……真自由!每天跟孩子們玩玩鬧鬧,把家里一切事情完全按照托伐的意思安排得妥妥當當?shù)?。大好的春光快來?一片長空,萬里碧云,那該多么美好呀!……喔,活在世上過快活日子多有意義!”
不僅如此,娜拉的性格還很倔強,具有強烈的反抗性。她對柯洛克斯泰的威脅,沒有屈服、乞求,而是勇敢地承擔冒名簽字的全部責任,并且尖銳地譴責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現(xiàn)象。劇本最后,娜拉幻想丈夫會挺身而出,把冒名簽字的全部責任擔在他自己肩上的“奇跡”破滅了,再加上丈夫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又突然對她和藹起來,她才真正認識了海爾茂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偽君子。這時她才明白丈夫過去并不是真愛她,只是把她當做玩物。她覺醒了,她要擺脫當“玩偶”的生活,去做一個獨立自由的人。她不再相信別人口中和書本上那一套話了,她對宗教、法律、婚姻和社會道德都發(fā)生了懷疑。這就是對當時的整個社會提出了抗議,從這方面看,我們可以說娜拉是挪威叛逆女性的一個代表人物。
娜拉的丈夫海爾茂自己也認為他很愛娜拉。事實上,他只是把娜拉看成一個“玩偶”,看成他同資產階級上層人物交際的工具。他私人的活的財產,一切事情都要聽他的支配。他叫娜拉為“小寶貝”、“好寶貝”、“我的小鴿子”、“我的小松鼠”和“我的小百靈鳥”;甚至還叫她為“我迷人的小東西”、“我迷人的小妖精”……這些地方都表明他在思想深處完全是把娜拉看成一個玩物,看成自己的附屬品。他只知道自己而不尊重別人,他認為妻子就應該服從丈夫,妻子是屬于丈夫的,妻子不能有自己獨立的行為。他不要娜拉做別的,只要她做一個他的會唱歌的小鳥兒。
閉幕時,我們只聽見“樓下砰的一響傳來關大門的聲音”。娜拉走了,離開了她扮演“玩偶”角色的家,離開了剝奪她獨立人格的家。娜拉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個追求換了的女子,然而內心深處她卻是一位對問題認真思考的女人。她把全部身心都放到孩子和丈夫的身上,她深知自己的弱點,也完全明白丈夫要把她捏在手心里的事實,但是她遷就他,滿足他的“控制欲”。為此她讓自己扮演一個頭腦簡單,百依百順的妻子的角色。不過從本質上看她是一個有頭腦,有勇氣,有判斷能力的女人。她要尋求自我,要爭取做人的權利,而這與她所扮演的玩偶般的妻子及母親的角色格格不入。她終于沖出了丈夫和家庭給她戴上的鐐銬,爭得了自由。
《玩偶之家》通過中產階級出身的婦女娜拉追求生活意義和人的權利的覺悟過程,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的丑惡,歌頌了婦女的解放。劇中揭示了在男人的社會里,女人面臨的問題。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婦女的天職是做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人人都期待這樣的婦女。這種社會習俗已經延續(xù)了幾千年。少女時期的女子應該美麗善良,為做妻子做準備;做了妻子,她們應該賢惠,體貼丈夫,忠于丈夫,應該是男人的附屬品,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一旦有了孩子,她們必需忘記自己,失去自我。她們?yōu)檎煞蚝秃⒆佣钪H绻粋€女人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想找到自身的價值,得到自己的獨立,那她必定是一個壞女人,一個應該被社會唾棄的女人。
易卜生的這部作品的發(fā)表激起了社會的憤怒。評論家們展開了對他的攻擊。人們不應該忘記那仍然是維多利亞時期,那是讓一個妻子離開丈夫和孩子出走,簡直是滔天大罪。所以《玩偶之家》的娜拉就受到了社會的痛斥。易卜生通過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丑惡進行了抨擊,提出了關于宗教、法律、道德、教育以及婦女地位等發(fā)人深思的重大社會問題,卻不能指明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途徑,僅僅指望用所謂道德的力量和個人主義的“叛逆”來“改革”社會。
三
《爬滿青藤的木屋》中的盤青青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都是年輕漂亮的女性代表,但都同樣生活在嚴重的父權夫權的家長制環(huán)境中,成為了被壓迫被鉗制的受害人。兩部作品的最后又都寫到了兩位女主人公從自身處于的不平等地位逐漸覺醒過來,為爭取自我的獨立,尋求新的生活提出了抗議。那場森林大火,使盤青青結束了她的愚昧未開化的舊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開始了她和李幸福的那洋溢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生活。一場冒名簽字的風波,幫助娜拉認清了海爾茂的真實面目,毅然決定離開那個禁錮她的自我發(fā)展的控制,走出了她曾經認為很幸福的“玩偶之家”。不管娜拉出走后會怎么樣,她的勇敢的出走就是女性為爭取自身平等權利和地位的有力表現(xiàn)。
[注 釋]
① 鄭玄(注).周禮·儀禮·禮記,(《儀禮·喪服·子夏傳》)岳麓出版社,2006,11.
② 同上(《周禮·天官·九嬪》).
③ 古華.爬滿青藤的木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3.
④ Tennyson,Alfred Lord.The Princess(Prologue).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Man for the s word and for the needle she:Man with the head and woman with the heart: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
⑤ King James.The HolyBible.Therefore shall a man leave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and shall cleave unto hiswife:and they shall be one flesh.(Gen.2:24).
⑥ 易卜生.玩偶之家.
[1]King James.The Holy Bible.Publisher:Pocket Books,1991,8.(Gen.2:24).
[2]Tennyson,Alfred Lord.The Princess(Prologue).Contributor(s):W idger,David.Publisher:Project Gutenberg,1932.
[3]古華.爬滿青藤的木屋[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3.
[4]外國文學五十五講編委會,外國文學五十五講[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4.
[5]吳立昌,蔣國忠,黃霖,陸宗鐸等.文藝小百科[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2.
[6]易卜生.玩偶之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8.
[7]張耘著.現(xiàn)代西方戲劇名家名著選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8.
[8]鄭玄(注).周禮·儀禮·禮記[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6,11.
Angel Flying Out from Its Cag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Evergreen Cane-Covered Wooden House and A Doll’s House
L ILi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Sichua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works,eastern A Evergreen Cane-Covered Wooden House and western A Doll’s House,the heroines in them strive for their self independence,and revolt to seek for new life,gradually awakening from the initial ideal well-behaved women’s role in the family,and becoming new women who can bravely pursue their own self independence.Also they present women’s desire and effort to fight for their equal rights social status.
PAN qingqing,nora,patriarchis m,self-independence
I206.2
A
1671-5004(2010)01-0069-03
2010-01-25
李 麗 (1986-),女,四川廣安人,重慶市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