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寧
(西安市第八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甲型 H1N1流感是一種由新型流感病毒 H1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和接觸傳染,診治過程中患者會表現(xiàn)出恐懼、孤獨、焦慮、自卑等心理特點。由于軀體疾病導致心靈上的脆弱和隱痛,常造成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而不良的情緒反應將影響治療效果,甚至使病情惡化[1]。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對患者的治療及身心康復顯得尤為重要。從 2009年 9月 18日至 2009年 11月 30日,我科共收治甲型 H1N1流感病例 561例。在配合藥物治療同時,我們根據(jù)患者不同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我科 2009年 9月 18日至2009年 11月 30日共收治 561例甲型 H1N1流感患者 ,男 321例 ,女 240例,男女比為 1.33∶1,最小年齡為 3.5歲,最大年齡 59歲。其中 479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癥狀,124例有自卑感,271例感到孤獨,有僥幸心理 3例。
1.2 心理特點
1.2.1 恐懼感 多數(shù)人對此病缺乏正確的認識,一旦確診,對疾病的擔心,讓患者心理上產(chǎn)生恐懼。擔心自己的治療效果,能否完全康復,有無生命危險;住院隔離治療環(huán)境陌生,醫(yī)生護士穿戴等,這些都使患者不由自主會產(chǎn)生恐懼感。患者表現(xiàn)為煩躁和坐立不安,部分患者會有失眠。
1.2.2 孤獨感 病房對患者實施嚴格隔離,住院患者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而不能隨便外出,失去了自由,往往感到被壓抑和被限制,生活單調(diào)乏味,精神空虛無聊,因而出現(xiàn)孤獨無助感。他們渴望陪伴和探視的心理很強烈。
1.2.3 自卑感 為了防止甲型 H1N1流感傳播,醫(yī)務人員和家屬在接觸病人時,都要采取一定的隔離、限制措施,有些患者對病房的這些隔離防護措施不理解甚至反感,誤認為自己被人瞧不起,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表現(xiàn)情緒低落,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流。
1.2.4 焦慮感 入住隔離病區(qū)后,除了像一般患者牽掛自己的家庭、工作和學習之外,還擔心同學、朋友對自己被隔離會怎么想,體溫下降后會不會又升高,因此這些患者常憂心忡忡,不能安心住院治療,處在矛盾和憂慮之中。
1.2.5 僥幸心理 有個別患者覺得自己僅僅是感冒,甲流病情不嚴重,自己身體素質(zhì)好,抵抗力強,存在盲目樂觀、僥幸的心理。表現(xiàn)為生活隨便,不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也不顧及他人。
1.3 心理護理
1.3.1 對恐懼和焦慮患者 對恐懼和焦慮的患者,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心理調(diào)整,用熱情、自信、平靜、和諧的心態(tài)營造良好的護患氛圍[2],加強溝通和交流,讓其采用正確的途徑和方式釋放壓力;在工作中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引導患者宣泄積郁的情緒,在傾訴中緩解壓力,在交流中調(diào)節(jié)情緒,進行支持性心理安慰,并耐心細致的把關(guān)于疾病的知識全面地介紹給患者,向他們講清甲型 H1N1流感的傳播方式,說明該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使其對甲型 H1N1流感有客觀、正確的認識,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增強對疾病的認識。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甲型 H1N1流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并且要講清暫時隔離的意義,并耐心指導他們?nèi)绾芜m應這暫時被隔離的生活。
1.3.2 對有孤獨感的患者 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親近他們,多與其交談,全面了解病人的生活,如飲食、睡眠習慣等,給病人適當?shù)恼疹?及時發(fā)現(xiàn)并滿足病人的需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科學合理營養(yǎng),熱情貼切的護理會明顯減輕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及孤獨感。另外在病室安裝電視機、電話、給患者送去書籍、報紙,通過與外界溝通,讓其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所寄托。
1.3.3 對有自卑感的患者 通過交談引導患者說出心里話,把壓抑的情緒宣泄出來,隨之進行正確的疏導,向患者介紹有關(guān)甲型 H1N1流感的知識,了解隔離治療的意義,使患者認識到隔離是防止甲型 H1N1流感傳播的重要措施,治療期間避免與健康人接觸,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是隔離的需要,而絕非冷淡和歧視,從而使患者消除自卑感,振奮精神,積極配合治療。
1.3.4 對那些持僥幸心理者 應耐心幫助教育,讓他們認識病毒傳播對個人及社會的危害,自覺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積極配合治療。
經(jīng)針對性心理護理,恐懼和焦慮患者在 3 d內(nèi)癥狀明顯減輕;孤獨患者 2 d內(nèi)孤獨感減輕;自卑患者在 2 d內(nèi)自卑感消失;有僥幸心理患者 1 d內(nèi)能正確認識疾病。本組 561例患者中,全部身心康復,治愈出院。
現(xiàn)代臨床護理應以病人為中心,解決患者的實際需要,滿足其心理和身體兩方面的需要[3]。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為特殊時期的社會群體,他們不但在身體上受到侵擾,而且在心理上承受壓力,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理解和醫(yī)務人員無私的關(guān)懷及支持。醫(y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與交流,尊重患者個性與人格,重視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注重細節(jié),溫馨服務。針對性、藝術(shù)性、科學性的心理護理對甲型 H1N1流感的治療及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佟麗芳,騰立霞,劉仲梅.SARS及疑似 SARS病人的心理干預[J].吉林醫(yī)學,2004,25(1)∶38-39.
[2] 趙書元,王亞麗,裴小紅,等.對 SARS病人實施溫馨護理的做法與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89-590.
[3] 魏洪真.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與心理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6,8∶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