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尚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基于 ICM理論的聽力省略語篇解讀
楊志尚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省略;理想認知模式;聽力語篇
省略是一種避免重復、突出重點的語篇銜接手段。聽力省略語篇的成功解讀需要 ICM的參與,本文基于這一視角對聽力省略語篇的理解過程進行認知心理維度的考察,并從 ICM的構建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再現(xiàn)聽力省略語篇的信息解析、信息還原及信息重構全過程,以期對聽力省略語篇的理解有所幫助。
認知語言學是 20世紀 80年代初興起于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一種語言理論和流派,80年代后期和 90年代得到迅猛發(fā)展,21世紀初成為主流的新興語言學流派。理想認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Model簡寫為 ICM)是Lakoff(1987:68)提出的一種認知方式,指特定文化背景中說話人對某一領域中的經(jīng)驗和知識做出的抽象、統(tǒng)一、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許多認知模型之上的一種復雜的完形結構,范疇化及原型效應是該組織方式的副產(chǎn)品。
省略是一種避免重復、舍棄舊信息、突出新信息、使上下文緊密相連的修辭手段,無論是馬丁內 (A.Martinet)提出的經(jīng)濟原則,還是格賴斯 (Grice)的合作原則,抑或斯珀伯(Sperber)和威爾遜(W ilson)的最佳關聯(lián)原則,都要求言語表達在不影響意思的情況下盡量簡潔、精煉,可以說有語篇的地方就有省略。作為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省略早已得到大多數(shù)語言流派或學者的關注,而認知語言學中的 ICM理論則為省略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能力是一般認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認知語言學 I CM理論指導下的聽力省略語篇研究主要是指在聽力語篇解碼過程中如何利用受話者的已有 ICM充分調動其感知、動覺、社會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系統(tǒng)接收、識別、判斷、篩選、重新編碼輸入的帶省略的語篇信息并進行多程序的復雜加工處理,還原省略信息、使輸入信息的 I CM具體化并盡量接近發(fā)話者所傳遞的 ICM的心理過程。
英語聽力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聽懂詞句的基礎上對整個語篇進行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聽者能夠迅速地捕捉語音信息,準確及時地進行信息的提取和再現(xiàn)。如果語篇中有省略信息,還要求聽者在此基礎上利用已有 I CM快速填補信息空位,重建語義銜接、構建語篇整體,因此聽力省略語篇的理解對整個輸入語篇的把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受話者能否成功填補省略語篇中的語義空白并對接斷裂的語義銜接紐帶是理解和掌握整個語篇信息的關鍵。
當受話者接收到聽力省略語篇時,大腦會對聲音、語音、字詞、句法、主題和語境等信息進行語法層面的快速分析,同時還會在認知層面對情感、褒貶、語義空缺、凸顯、圖形、背景、ICM等進行對比分析,利用關聯(lián)理論、圖形背景等理論進行認知推理、填充理解該語篇所必須但又已被發(fā)話者省略的信息和背景知識,從整體上把握語篇信息。并把輸入語篇中的 I CM和腦海中的原有 ICM進行比較,不斷擴充、修改原有信息,直到建立一個與信息傳遞者試圖表達的 I CM相同或者極其相似的具體的 ICM,并把這些信息儲存到短時記憶中,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該聽力語篇所要傳達的信息。
1 聽力省略語篇的信息解析
語音是聽力語篇的載體,聽力省略語篇輸入時,大腦從接收到的第一個語音開始對其進行辨認、解碼、分析和歸納。例如 2007年 6月大學英語六級聽力 Part A Short Conversations的第 13題,其聽力原文如下:
W:Just look at this newspaper,(there is)nothing but(reports about)murder,death and war!Do you still believe people are basically good?
M:Of course I do(believe people are basically good).But newspapers hardly ever report stories about peace and generosity.They are not news.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注:括號中的內容為筆者所補充)
在以上對話中,大腦聽覺語言中樞接收到第一個語音信號“[d□]”這一刺激時就開始對聽到的語言信號進行解碼和辨認,區(qū)分出可理解的語音信息、可理解的語音省略(省音和輕讀等:如上例對話中單詞“but”中[t]音的輕讀和單詞“at”中[t]的省音等。)及不可理解的語音空缺;并把不可理解的語音空缺與大腦中已有的 ICM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及接收到的已知信息對其進行猜測,期待之后能有足夠的信息輸入證實該猜測正確與否。假如受話者不知道“[′m?: d?]”的具體含義,根據(jù)第一句“Just look at this newspaper”我們可以大致猜測它是報紙上報道的事物或者事件或是其他與報紙相關的事物,再根據(jù)接下來的“death”、“war”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導該詞肯定是報紙上報道的事物或者事件而且還是有關不好事件的詞,至此我們對“murder”已有個大致的理解了,如果后面繼續(xù)輸入能有助于該詞進一步具體化的信息,我們還能更詳盡地理解該詞。
對語音信息進行辨認的同時大腦還會把語音刺激加工轉換成心理詞匯,也就是對單詞進行概念化和范疇化——把語音層面上的表達形式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具體所指聯(lián)系起來。如上例對話中的“murder”、“death”、“war”等,受話者在接收到這些語音刺激時便會把這些詞匯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報紙”、“謀殺”、“死亡”、“戰(zhàn)爭”等事物或事件聯(lián)系起來,通過 ICM展開相關聯(lián)想,腦海中還會涌現(xiàn)出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特征,比如謀殺通常會引起死亡、流血;死亡會讓人感到無比的悲痛;而戰(zhàn)爭往往會死傷無數(shù)并帶來巨大的損失等。
隨著越來越多的單個語音信號串行傳入腦海,將會加工切分出越來越多的心理詞匯,詞匯按時間順序先后輸入,在腦海中形成越來越多的意象,激發(fā)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和語義提取,產(chǎn)生句子意義。如果信息輸入本身表達不完整、有所省略也就是說輸入語篇中使用了省略句的話,便會造成語義上的空缺,只有根據(jù)已有 ICM對其進行填補和還原才能順利理解。如上例“nothing but murder,death and war!”一句中,顯然發(fā)話者為了強調報紙上所報道的內容特意省略了“nothing”前表存在的謂語詞組“there is”;而“murder”一詞前則省略了“reports about”如果受話者不能成功填補這些語義空缺就會造成語義銜接紐帶的斷裂,以至于無法達到交際目的。
句子的有序組合構成段落、篇章等語篇信息,并產(chǎn)生語境意義。就語篇而言,發(fā)話者往往會省略一些他認為交際雙方都已知的、或者應該知道的信息即背景信息,只留下凸顯的重要信息也就是所謂的圖形。要真正理解整個語篇、做到交際成功,受話者就得利用自己的已有 ICM來還原省略造成的交際空位,構建一個完整的語篇。如上例中省略了報紙一般報道的都是些新奇、少見的消息這一背景,顯然W在對報紙報道的消息進行理解時并沒有利用這一相關知識,因而不理解為什么報紙上報道的全是有關謀殺、死亡、戰(zhàn)爭等方面的消息,進而對人是不是性本善這一問題產(chǎn)生了質疑,而M的回答“But newspapers hardly ever report stories about peace and generosity.They are not news.”則是提醒W不要忘記這一背景。
通過對整個聽力語篇、語境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主題和重點,在此過程中還有個不容忽視的信息,就是聲音特征即語音語調和語氣。對聲音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言者的態(tài)度、褒貶和情感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確定主題和重點。如上例“nothing butmurder,death and war!”一句表達了強烈的感慨語氣;“Do you still believe people are basically good?”一句則表明了W的懷疑和不肯定,因而引發(fā)了和M的有關人性的討論,也就是整個對話的主題。
2 聽力省略語篇的信息還原
在分析出聽力省略語篇中的省略之處后,最重要的還是如何通過 ICM和認識推理對省略語篇進行信息還原,構建一個完整、可理解的輸入語篇,使交際順利進行。
電影《十日戀愛有限期/十日拍拖手冊》(How to Lose a Guy in Ten Days)中,男主角廣告人 Benjamin Barry和女主角雜志專欄記者Andie Anderson在酒吧里第一次見面時,其對白可以算上簡潔、精練的典范:
Andie Anderson(A):Unattached?你一個人嗎?(省略Are you)
Benjamin Barry(B):Currently.目前是。(片語句)
A:Likewise.我也一樣。(片語句)
B:Surprising.真沒想到。(省略 It is)
A:Psycho?你這人怪嗎?(省略 Are you)
B:Rarely.絕大部分時間不怪/很少。(省略Are you)
A:Hmm.哼。
B:Interested?有興趣交個朋友嗎?(片語句,等于 Are you interested in me)
A:Perhaps.也許吧。(片語句)
B:Hungry?你餓嗎?(省略Are you)
A:Starving.餓極了。(省略 1 am)
B:Leaving?我們走吧?(省略Are we)
A:Now?現(xiàn)在嗎?(片語句)
B:Mm-hmm.對呀。
A:Okay.One second.好,不過請稍等。(片語句,等于Wait it for one second,please)
B:Iwillmeet you at the door.門口見。
上面的這段對話除了最后一句是個完整的句子外,絕大部分句子是一個詞,真可謂精練至極,然而主人公卻仍能準確無誤地理解、順利進行溝通就是因為A和B都能利用彼此腦海中已經(jīng)存在的對話 ICM來還原缺省的語義連接,使整個對話恢復成一個完整、可理解的語篇。在以上對話中體現(xiàn)在無論是問句還是回答都只表達了交談雙方最關注、最期待、最重要的信息,其余部分則能省就省。如B問A是否有興趣交個朋友時只用了“Interested?”這一個詞,根據(jù)我們的腦海中已有的 ICM,男士在酒吧遇見女士,雙方都獨身一人且并不彼此討厭,這樣就可以很容易推理出B希望和A進一步深交,希望彼此能夠成為朋友,留個聯(lián)系方式或者是聯(lián)系地址之類。通過這一層認知推理受話者便可以把原句所省略的次要信息填補上,還原成“Are you interested in me?”,這樣便可以順利理解該句并繼續(xù)下一語輪。
3 聽力省略語篇的信息重構
接收聽力省略語篇信息時,所有信息包括相關的、無關的、主要的、次要的、有用的、冗余的,都快速輸入進來,而我們通常把思維集中在少數(shù)相關的重要信息上,捕捉到某個不完整的信息后,往往會根據(jù)自己腦海中的 I CM和意象圖式利用語義聯(lián)想的銜接策略、結合上下文激活其他相關信息,假設出一個符合邏輯的常規(guī) ICM。隨著串行信息的輸入,之前的預設會被一步步驗證,一旦輸入信息與之前的 ICM不符,大腦便會中斷之前的常規(guī)預設鏈接,進行語篇的重構。
如在下例輸入語篇中,我們就不能按照常規(guī) ICM來理解整個語篇信息,那樣不但無法理解整個語篇,還會造成誤解、阻礙交際成功。
“Is the doctor at home?”the patient asked in his bronchial whisper.“No,”the doctor’s young and pretty wife whispered in reply.“Come right in.”(Desperate Housewives)
按照常規(guī)思維,該語篇中最先出現(xiàn)的“doctor”一詞首先讓人聯(lián)想到的 ICM就是生病找醫(yī)生看病,當然還有第二種可能就是找醫(yī)生有其他私事,這就是對該語篇相關話題所做出的兩種預測,“the patient asked in his bronchial whisper”加深了第一種猜測的可能性。而接下來的信息輸入“the doctor’s young and pretty wife whispered in reply”中,發(fā)話者對醫(yī)生妻子年輕美貌的刻意強調“young and pretty”則讓人覺得有悖于常理。如果是找醫(yī)生看病或是有其他私事的話,應該是強調醫(yī)生現(xiàn)在不在家、什么時候會在家或是他現(xiàn)在在哪,而不應該過分關注其妻子的相貌和外表。接收這一信息后受話者對第一種推測就不那么肯定了,但還是會保留這一種可能性。最后一句“Come right in.”則徹底顛覆了第一種可能,讓受話者回過頭換個 I CM重新編排所獲信息,進行語篇重構。在告訴帶有支氣管病變聲音的病人醫(yī)生不在家后,醫(yī)生年輕貌美的妻子卻壓低聲音讓病人直接進來,這讓我們不由得猜測所謂的“病人”也許并不一定是來找醫(yī)生本人的,可能正是來找他妻子的。如果是找他妻子,那么他和醫(yī)生妻子有什么關系呢,他們之間又是否有什么特殊關系呢?而“young and pretty”此時最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的就是情人這一 ICM。這時受話者再一次對這一假設進行推理,如果他們是情人關系,那么語篇中對醫(yī)生妻子外貌的描繪“young and pretty”就能得到合理解釋,而最后一句“Come right in.”進一步驗證了這一推理的正確性,這樣就成功地解讀了該輸入信息,重構了一個完整、邏輯性強的語篇,也使輸入信息中所描繪的 ICM得以具體化、形象化。
本文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 ICM理論,從語篇的整體把握、信息解析、省略還原及信息重構這四方面對聽力省略語篇的理解進行了相關分析和探索,這有助于引起我們對語言省略現(xiàn)象的重視,有助于在語言交流中對省略現(xiàn)象做出深入的剖析,也有助于我們在接收聽力信息時成功地填補發(fā)話者所省略的語義空缺,以便完整地理解輸入信息、順利進行交流。
[1] Brown&Yule.2004.Discourse Analysi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gman.
[3] Halliday.M.A.K.&Ruqaiya Hasan.1976.Cohesion in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Lakoff,G.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 Things―WhatCate
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 陳建生.認知詞匯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6] 鄧杰 .話語信息的認知處理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 (3):4-8.
[7] 夏日光,趙耿林 .語義聯(lián)想省略的語篇探微[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6(9):149-153.
[8] 張德祿,劉汝山 .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
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Key words:ellipsis;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listening discourses
Abstract:Ellips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void repetition and stress the main points in discourse cohesion.The successful understanding of ellipsis in listening discourses needs the involving of I CM;this essay explores the whole understanding processof ellipsis in listening discourses from the aspectsof cognitive psyche and construction of ICM.It reappears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analysis,information gap filling and information frame reconstruction,hoping will provide some hel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llipsis in listening discour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Ellipsis in L isten ing D iscourses Based on the ICM Theory
YANG Zhi-sh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Changcha Institute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14,China)
H 319.3
A
1673-2804(2010)05-0180-03
200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