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清關(guān)于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爭論

2010-04-13 00:15:06楊興梅
關(guān)鍵詞:影印本大公報婦女

楊興梅

(四川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64)

纏足弱國弱種,影響國家富強,是近代中國人否定纏足的主要思想依據(jù),學(xué)界對此已多有關(guān)注[1][2]。但是,以前的研究過分強調(diào)晚清士人從強國保種的角度立論反對纏足,而忽視、低估了他們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的分歧①如張鳴認(rèn)為,戊戌維新時期的不纏足運動“是進行得最順利、得到最多和聲的社會改良運動。反對與不滿者肯定不少,但大抵在家腹講、暗中抵制,而罕有公然唱反調(diào)的”。張鳴:《男人的不纏足運動 (1895-1898)》,《二十一世紀(jì)》,1998年第四期;苗延威在翻譯《纏足》一書時也寫到,“從帝制末年到共和時代,類似言論 (指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國族主義論述)俯拾皆是,不勝枚舉。這就是整個世紀(jì)知識精英眾口一詞的纏足:惡俗,罪無可逭”。高彥頤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由盛而衰的歷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譯者的話”第1-2頁。。實際上,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對于傳教士倡導(dǎo)的纏足影響國家富強這一說法,一直就有不同的意見,贊成與反對的聲音同時存在。由于各種近代媒體多半為趨新士紳所控制,反對者一方的聲音明顯處于弱勢。

故這些見解過去被忽視,既是受資料所限,恐怕也有研究者先入之見的影響。本文平等對待贊成與反對兩方的觀念,梳理其分歧與爭論,希望能稍增進對晚清知識分子關(guān)于纏足與國家關(guān)系的認(rèn)識。

一、纏足是小事還是大事:甲午前的分歧與爭論

中國士人本視纏足為不足道,甚或穢褻之事。羅惇融曾觀察到:自清初禁纏足不果以來,纏足之習(xí)因循展轉(zhuǎn),“秉鈞之公,無復(fù)再議及此。于是視為固然,等諸無足重輕之?dāng)?shù)”。也有人以為這是“女子之分”,故“通人偉儒,或知其非,則以為閫內(nèi)瑣屑之事,非男子之所宜問也”[3]。稍早就有人指出,唐宋以來理學(xué)君子對纏足“置之不辨”,主要因其“事近穢褻,不屑辯言”[4]。1904年《申報》主筆在追溯纏足之史時仍強調(diào),自纏足興起后,“歷代君相以此為民間瑣屑之事,不必加以制防;學(xué)士大夫又以其事至為猥屑,故亦不復(fù)形之記載”[5]。這樣的風(fēng)氣基本是延續(xù)的,所以不僅女子纏足之事少被論及,就是既存的一些反纏足言論,也很少受到一般讀書人的注意。

近代外國傳教士來華以后,很早就開始反駁上述中國觀念。1870年,醫(yī)學(xué)傳教士德貞就從醫(yī)學(xué)角度反駁時人以為“纏足乃家庭猥鄙之事,所關(guān)非重”的觀點,指出纏足不僅導(dǎo)致“天下女子在室多病”,甚至?xí)皻w后乏子”,從而將纏足之俗提升到關(guān)系“世道人心”的高度[6]。山東煙臺浸會的林壽保反對時人以為反纏足“非急務(wù),無關(guān)政體”的認(rèn)知,主張“治亂之幾,系乎人心;人心之隱,兆于風(fēng)俗。人心風(fēng)俗之原,政體之所由系。安有人心之惑、風(fēng)俗之倫而與政體無關(guān)者乎”?他將纏足習(xí)俗上升到政治高度,強調(diào)“論治術(shù)者,宜究察焉”。并進而以西方的經(jīng)濟學(xué)知識來論證“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的中國傳統(tǒng)觀念,指出纏足最終會造成“國瘠民貧”的結(jié)果[7]。

但教徒中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來自山東的王于山認(rèn)為,對于世道人心,當(dāng)“于急者重者務(wù)為圖之,于緩者輕者姑為置之”。對纏足一類無關(guān)輕重的“瑣屑猥細(xì)之事”,不妨聽之任之,若“逐一抉摘,欲為之易轍而改弦,將有易之不勝易、改之不及改者”。這樣“吹毛求疵,未免多事”[8]。伉爽子也對西方傳教士將纏足拔高之舉不以為然,“中國婦人所重者三從四德,足之纏不纏,其細(xì)焉者也。女之所重在心之賢不賢,不在足之纏不纏,若不論心而論足”,是“不揣本而齊末”。他還以清初放棄禁止纏足予以說明,“此圣主之豁達大度也,茍無關(guān)政體”,瑣細(xì)之事可以不論[9]。

兩位中國辯難者的真實身份已難以查考,但大致應(yīng)屬讀書人。這一論辯出現(xiàn)在傳教士的刊物上,至少說明傳教士認(rèn)識到并很重視中國知識界的類似觀念,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辯駁。論辯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纏足究竟是瑣屑之事還是有關(guān)世道和國家的大事。從林壽保前引文中針對“論治術(shù)者”立言可知,他的預(yù)設(shè)讀者主要是中國士人。可知傳教士很早即有意論證纏足這一習(xí)俗與“世道人心”、“國瘠民貧”等大事的關(guān)聯(lián),開后來將纏足提升到政治高度來反對的先河。

甲午戰(zhàn)爭以前,中國人對傳教士將纏足與國家富強相聯(lián)的宣傳主張雖少有應(yīng)和,但已有少數(shù)士人開始受到影響。早期《申報》上有限的幾篇反纏足文章,雖未見將纏足與國家、種族強弱相關(guān)者,但已指出纏足起于五代,“皆衰世之風(fēng)”;也有人從醫(yī)療的角度分析纏足后血脈不能流通,會導(dǎo)致“百病叢生”[10][11]。1892年陳虬則更加明確地指出,纏足之害無窮:承平之日“漸遏其生機”,亂離之秋則“無異坑之死地”。且女子不僅纏足,又未受教育,等于無用。故中國“自強之道”在于不纏足并興女學(xué),使占人口一半的無用女子變?yōu)橛杏?庶幾可“爭雄于泰西”[12]。不過這樣的主張,在1895年以前的中國人中相當(dāng)少見,也沒有引起中國士林的重視。大體可以說,女子纏足造成國民體弱,因而是中國衰弱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而可能亡國的說法,甲午以前尚未流行。關(guān)于纏足與國家富強的關(guān)系方面,主要的思想交鋒是在外國傳教士及受其影響的中國教徒之間展開。然而,前引中國教徒提出的更多是中國長期存在的傳統(tǒng)觀念,而傳教士的辯駁主要針對的也是他們認(rèn)知中之“中國士人”,而不是教徒。在這一時期,傳教士將纏足提升到影響國家富強高度的宣傳,只有少數(shù)中國士人并不引人注目的呼應(yīng)。這類觀念引起中國士人較廣泛的呼應(yīng) (包括支持和反對),甚至引發(fā)較激烈的論爭,是在甲午以后了。

二、甲午以后主要在南方的論爭

甲午以后,西人繼續(xù)從國家富強的角度宣傳纏足的弊害。1895年7月,傅蘭雅在《申報》、《萬國公報》、《中國記事》等報刊上反復(fù)刊發(fā)“求著時興小說啟”,指出纏足是中華“最重大”積弊之一,若不設(shè)法更改, “終非富強之兆”[13]①其他地方的刊文詳參 (美)韓南:《新小說前的新小說——傅蘭雅的小說競賽》,《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57-159頁。。英國律師擔(dān)文夫人也說,“纏足一事與國家之興衰有關(guān),顯而易見”,曾為“極大之國”的中華,而今之所以“積弱至此”,首要原因就是“婦女之纏足”[14]。

傳教士除繼續(xù)像甲午前一樣從醫(yī)學(xué)的角度指出纏足弱身、弱國外,還常常以西方的經(jīng)濟學(xué)、人種學(xué)理論分析纏足對國家、種族的影響。1896美國人林樂知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分析纏足致使“全國中最重要之一半人化為廢物”而弱國[15]。這一計算方式成了以后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用方式。1899年另一美國傳教士卜舫濟引“泰西格致家講種子之理”,說明人的形體和心思腦力,都“自遺傳而來”,分析“中國今不及古”的原因,正在于“久已為諸般頹風(fēng)陋俗所害,故日遜一日,遠(yuǎn)不逮姬周炎漢時矣。今欲復(fù)興中國,必當(dāng)修葺其種類;欲善其種,必先去諸般惡俗”,纏足即其一[16]。

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說法對甲午后深受民族危機刺激的中國士人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時人紛起呼應(yīng)。1895年陳黻宸說:“女足不馳,中國必不強,人才必不盛,白種必不可勝,升平必不可至。”[17]第二年,《申報》一主筆也呼應(yīng)前引林樂知的說法,認(rèn)為中國地廣人多卻“不足以自強”,原因在于人才缺乏。以占總?cè)丝谝话氲膵D女而論,皆因裹足不讀書而“已為無用”[18]。不久,有一應(yīng)天足會征文者又說:“國之窮,窮于民;民之窮,窮于家;家之窮,窮于婦女之不能自食其力?!眿D女若不纏足,則均成“有用之人,未始非富強之一助”[19]。

1897年后,中國趨新士人開始有系統(tǒng)地成立不纏足組織、勸戒纏足,他們在《時務(wù)報》、《湘報》、《知新報》等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新式報刊上大量刊載反纏足言論。中國人隨之成了宣傳纏足影響中國富強觀念的重要力量,這一說法逐漸流行起來①這方面已受到學(xué)者們的較多關(guān)注,此不贅。詳參林維紅:《清季的婦女不纏足運動》及張鳴:《男人的不纏足運動 (1895-1898)》。。前文所引的擔(dān)文夫人當(dāng)時就觀察到了中國士人的這一新動向,她說:纏足顯而易見地與中國之興衰相關(guān),以前“中國人視之似猶膈膜,無當(dāng)于理”。不過,“現(xiàn)在中國少年漸有省悟,亦知此為損人之敝俗”[14]。

趨新讀書人對纏足影響國家富強說的應(yīng)和,引起其他士紳遠(yuǎn)較先前激烈的反對。此前主要是傳教士與教徒間的爭論,逐漸在中國讀書人之間展開。1897年黃鵠生駁斥時人認(rèn)為纏足是“穢瑣之事,安可以形之筆墨,行之公牘,出之語言”的觀念,認(rèn)為纏足使兩萬萬婦女“皆成廢疾”,乃“戕生伐性,以弱天下”。他以“中國纏足一病實阻自強之機,并肇將來不測禍說”為標(biāo)題,投書《時務(wù)報》[20]。孔慧仲也在致《時務(wù)報》的來信中反駁時人以為纏足是無關(guān)國家的“細(xì)事”:“我國家之貧之弱之所由來,風(fēng)俗之陋之淫之所由極,無不有系乎此。此豈細(xì)事乎哉?”[21]

1899年《中外日報》論說欄記者觀察到,時人對纏足影響國家富強說的分歧,他說:“說者謂中國種類之弱,由于纏足之不革”,種弱自然導(dǎo)致“國勢日蹙”。因此有志之士創(chuàng)設(shè)不纏足會,“洵可謂當(dāng)務(wù)之急、非常之舉矣,由是智者額慶,愚者咋舌;開化之彥相與贊成,而守舊之徒引為詬病”[22]。

士紳們關(guān)于纏足與國家富強關(guān)系的分歧與論爭在當(dāng)時的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反映。在前引傅蘭雅新小說競賽影響下產(chǎn)生的一篇小說中,就有士人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論辯。小說述一杭州舉人與眾好友在一座廟里討論國家大事,舉人夜間忽夢一名為覺世的老人向人發(fā)放治療鴉片、時文及纏足的藥物。接著,舉人與覺世間便有了一場關(guān)于纏足的簡短辯論,舉人認(rèn)為“纏足可能沒有必要,但是對國家也沒什么大的壞處”;覺世則反駁說“纏足引起痛苦,導(dǎo)致身體衰弱”[23]。小說中覺世與舉人間的辯論,正是士人關(guān)于纏足與國家富強關(guān)系方面的分歧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寫照。

在當(dāng)時的反對者中,既有思想趨新者,也有趨新者眼中的頑固者。一般認(rèn)為“守舊”的葉德輝就反對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時髦言論,他說:“中國欲圖自強,斷非振興制造不可。若舍此不顧,非獨易服色不能強,即不纏足亦豈能強也?”[24]像葉德輝這樣不以反纏足為時務(wù)的人還不少,張之洞為上海不纏足會作序時便觀察到:“今欲請諸朝而禁革之,則必有以不知務(wù)沮之者?!盵25]事實上,1898年8月13日康有為給光緒皇帝的《請禁婦女裹足折》,即因眾大臣以其“穢屑”而未頒行。對此,康氏在其自編年譜中曾有記錄:“同日上禁天下裹足折”,但“諸臣以穢屑不關(guān)政體,沮尼不行”[26]。

不僅被視為“守舊”的士人反對纏足與國家富強間的必然聯(lián)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思想趨新、甚至主張反纏足的讀書人,也有不少認(rèn)為纏足并無關(guān)國家,并堅持纏足“猥瑣”的傳統(tǒng)觀念。1897年金匱華即說,時下“稍有知識者”認(rèn)為不纏足“是固善矣”,然而“無關(guān)于風(fēng)化之得失,而所重乎變法者不在是也”[27]。

次年,主張反纏足的浙江人洪文治反對另一反纏足者提出的“宜降詔書”以禁纏足的觀點時,其理由仍是“斯事猥瑣,似難上瀆宸聰”。而他在追朔纏足之源流時還指出“此風(fēng)乃積漸而成,事褻且微,史冊不載,故無由得其緣起”[28]??芍?盡管他反對纏足,但仍不自覺地堅持纏足猥瑣的思想傳統(tǒng)。

1901年一《申報》記者也認(rèn)為纏足是“閨中瑣事”,他在對比鴉片與纏足之害時指出,吸煙之害“深于裹足十倍”,兩者相較,“裹足之尚無關(guān)重輕”。其立論的重要根據(jù)是:吸煙坑陷的是“我中國二十一行省中數(shù)萬萬人性命”,而裹足與否,其利害“惟關(guān)于婦女”,可“任婦女自勸之而自除之”。他在權(quán)衡輕重之后說,我輩“宜亟其所亟,閨中瑣屑事,胡剌剌不休為”[29]。該記者雖有明顯輕視婦女的意思,但纏足是“閨中瑣屑事”的觀念才是其主要思想依據(jù)。

一些思想較新的女性也不同意將反纏足之義拔高,《名媛尺牘》有侯官薛紹徽復(fù)沈女士書,沈書主戒纏足,大約也說及弱種強國一類,薛駁之曰:“將相不但無種,詩書即可自強。婦女自有行,柔順始為正則。全憑十指,壓針線于連年;黽勉同心,課米鹽于中饋。女德克修,婦道斯備。凡所謂弱種強國興業(yè)持家之說,又在此而不在彼矣?!边@是少見的指出纏足與弱種強國并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有關(guān)聯(lián)的是女德和婦道者。薛是《女學(xué)報》的主筆,而且是中國女學(xué)堂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在當(dāng)時應(yīng)屬思想較新的婦女。沈女士也許正因如此,才寫信給她,希望得到她的支持[30]①另,關(guān)于薛紹徽的家庭背景可參Dorothy Ko,Cinderella’s Sisters: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p38-40.。長期以來,類似薛氏一類趨新者的不同聲音一直沒有受到學(xué)界的應(yīng)有重視。

這一時期士人關(guān)于纏足與國家富強的分歧與爭論,還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在不纏足運動開展得較積極的上海、湖南、四川、云南、廣東等南方地區(qū),爭論與分歧顯得尤其突出②關(guān)于這一時期不纏足運動主要在南方地區(qū)開展的情形,詳參閔杰:《戊戌維新時期不纏足運動的區(qū)域、組織和措施》,《貴州社會科學(xué)》1993年第6期。。當(dāng)然,北方地區(qū)也有爭論,前述朝中大臣的不同意見便是例子,但也許因此時不纏足運動在北方并未積極開展,故爭論并不像南方那樣明顯。

1897年湖南不纏足會成立不久,“守舊之徒斷斷之爭不能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即是認(rèn)為纏足乃“閨闥中瑣瑣細(xì)事,敵國大患相逼而來,天下事急于此者甚伙。此等猥陋末務(wù),似不必為此勞勞也。其如急非所急何”?且纏足為“瑣瑣細(xì)故,通人所不屑講求者也”。對于士人的這一詰難,作為不纏足會成員之一的曾繼輝熟練地運用生利分利說分析纏足對國家的影響:四萬萬人因婦女纏足“而去其半”,并且因此還緣生“坐以待食”、“耗費益繁”、“丈夫有四方之志內(nèi)顧多虞”三弊;此三弊又生三窮:“生少食多”、“窮奢斗靡”、“因二萬萬無用之女并二萬萬有用之男亦消磨其志氣,阻撓其事機”。因此“欲救國先救種,欲救種先去其害種者而已。夫害種之事,孰有如纏足乎?孰有如纏足乎”[31]?

四川一舉人也觀察到,甲午海戰(zhàn)之后的四五年內(nèi),盡管提倡戒纏足者“唇焦舌敝”,而“戒纏者之少究不如已纏者之多,一傳眾咻,遂生阻力”,主要即因“既嫌瑣屑,而亦無可如何”。該舉人針對這一觀念勸解說,“當(dāng)此過渡時代,種族競爭非強女子以強人民,強人民以強國家”,主張嚴(yán)禁纏足,以“強女子者強人民,強人民者強國家”③《四川各府縣官紳給趙爾巽的條陳》,1908-191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趙爾巽檔案”,目錄號543,縮微卷號89,順序號4。。

在廣東,1897年倡辦順德戒纏足會的羅惇融同樣注意到,“說者”以為“中國亟宜舉行之事伙矣,顧屑屑焉厝意于是,得無所務(wù)非所急乎?”這一觀點遭到羅惇融的反駁[3]。兩年后,廣東香山縣不纏足會諸君仍觀察到時人認(rèn)為“今日急務(wù)多矣,彼婦人瑣屑之事,何必代謀”?對此,他們反駁說,“不知其事雖小,其害甚大”;而不纏足則“不獨大有造于女子,實大有益于民生”[32]。

云南省一名為“無事老人”者,作《奉勸女子不宜纏足說》,以他和一客人之間的問答方式表述纏足與反纏足雙方的主要見解,其中纏足與國家富強的關(guān)系即是雙方的主要分歧點。老人首先說中國有一極不好之風(fēng)氣,“關(guān)系于家與國者甚大”,卻不指明。因“此事若一說破,必被人笑,且說出人必以為不然”。待老人說出那就是中國婦女纏足之習(xí),客人果然“哄然大笑”,并說:女子之纏足與不纏足,“與先生何干何涉?管此閑事,不怕被人笑罵乎”?老人回答說,“子無嘩”,不纏足一事,“不知者以為閑事一件,有識者視為當(dāng)務(wù)之急”。隨后即論說纏足給女子及國家?guī)淼奈:?諸如氣血不通,多生疾病,生子也弱之類,故不纏足是中國“自強之一道”[33]。

甲午后,趨新知識分子逐漸加入到反纏足的行列,此前主要在傳教士與教徒間的爭論,便逐漸在中國士人間展開。一方面,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說法日漸流行。同時,這一說法也遭到一些知識分子的反駁,他們中既有朝中大臣,也有民間士紳。不僅“頑固”之人不認(rèn)同纏足與國家富強間的必然關(guān)系,一些思想趨新、甚至贊同反纏足的讀書人也不接受。他們大致仍堅持纏足瑣屑的傳統(tǒng)觀念,反對將纏足之義拔高。在反纏足運動積極開展的南方地區(qū),士人間的分歧與爭論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三、1902年后分歧與爭論從南到北的發(fā)展

1902年朝廷頒布勸戒纏足示諭后,一些地方大員與基層官吏紛紛響應(yīng)朝廷的號召,出示勸諭。仔細(xì)研讀這些諭示可發(fā)現(xiàn),朝廷的諭示并未言及任何纏足與國家間的關(guān)系,而地方大員與基層官吏基本都會在諭示中闡述纏足對國家、民族的影響。

直隸總督袁世凱在所作《勸不纏足文》中指出:“今纏足之婦,氣血羸弱,則生子不壯;跬步伶仃,則教子者鮮;幼學(xué)荒廢,似續(xù)式微。其于種族盛衰之故,人才消長之原,有隱相關(guān)系?!盵34]這里說的還只是纏足與種族盛衰間有“隱相關(guān)系”,而署理四川總督的岑春煊態(tài)度就更肯定,他在白話勸諭告示中闡述纏足“關(guān)系國家”的弊病說,女子纏足后,“天下男子的聰明,慢慢就會閉塞起來,德行慢慢就會喪壞起來;國家慢慢也就會閉塞、喪壞起來”。百姓不強,而想把天下弄強,是“斷斷不行”的。正因如此,國家才不得不干預(yù)這種“看起來很不要緊”的事。他還援引西人關(guān)于纏足使二萬萬婦女歸于無用,拖累男子也無用的說法,提出“要得男子有用,必先女子有用。要得女子有用,必先不纏足”[35]①《四川總督岑制軍勸戒纏足示諭》,1902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趙爾巽檔案,目錄號543,縮微卷號62,序號8。。1904年云貴總督、云南巡撫頒布的勸戒纏足告示,也將婦女纏足與國家富強相聯(lián),說纏足者“身體因之嬴弱”、“疾病隨之暗伏”;若女子不纏足,則國家“富強于焉拭目”[36]。

湖北巡撫端方與袁、岑稍有不同,他的觀念有一明顯變化。1902年初,他在所擬《勸漢人婦女勿再纏足說》中尚認(rèn)為纏足之習(xí)的興起,“事極猥鄙,非有心重病天下”;“一纏足之累,未必遂與大計有害”[37]。但到1906年底,他在勸諭士紳提倡不纏足的示諭中,已明確指出,纏足使中國人種“致弱”,國家“致貧”[38]。不久,他又再次提出,纏足有三大害,其中第一大害即是“弱種”[39]。山西省地方官吏也有類似的觀念轉(zhuǎn)變,1911年山西省咨議局議決的《嚴(yán)禁纏足案》指出,以前當(dāng)政者往往將纏足“視為閨房瑣事,只主勸導(dǎo),不主嚴(yán)禁”。而現(xiàn)在省咨議局則將纏足對國家的危害書于議案,強調(diào)其“始而弱體,繼且弱種,卒乃弱國”[40]。

與此同時,一些基層官吏也紛紛追隨,以纏足弱國、弱種勸告百姓放足。湖北安襄鄖荊道道員朱滋澤、山東青州曹知府、安東縣知縣、四川嘉定段知府、四川榮縣知縣等都在演講或勸戒纏足文告中闡明類似觀點②《不纏足約告言》,延壽:《重刊不纏足約告言》,光緒三十三年本,第2-3頁;《青州府曹太守勸戒婦女纏足示》,《大公報》1904年10月18日,3冊第706頁;《安東·嚴(yán)禁纏足告示》,《盛京時報》1908年4月24日,6冊第379頁;《廣益叢報》宣統(tǒng)元年六月初十,“紀(jì)聞”第11頁;《四川通省巡警道札附原詳通飭文》,宣統(tǒng)元年七月,南充市檔案館檔案,全宗號清1,目錄號20,盒號112,件號1075。??梢?新政時期,官方的態(tài)度與此前已明顯不同。原來只有張之洞等極少數(shù)人明確從國家角度支持反纏足,大多數(shù)人對這一說辭尚不屑一顧。如今一些地方大員與基層官吏也逐漸放棄原來以纏足為瑣屑的觀念,轉(zhuǎn)而接受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認(rèn)知。

盡管如此,新政時期仍有不少官吏視纏足為“不急之務(wù)”、“瑣細(xì)之事”而并不積極遵從。朝廷頒布勸戒纏足示諭后不久,有人即指出,雖奉皇太后懿旨,“而督撫以下,視為具文,欲求官府設(shè)法拯救,斷斷乎無暇及此”[41]。1903年,有作者注意到,“官所以不出而提倡者,蓋以今日國事之叢脞待理者甚多,豈區(qū)區(qū)婦女纏足一事,亦煩官府之干涉乎”?他駁斥說:“否!否!婦女纏足雖為極卑褻、極瑣屑之事,然其關(guān)系于社會人群者至為重大:近之為風(fēng)俗之憂,遠(yuǎn)之為人種之害。而況東西各國,咸以此為取笑之資。”[42]

到1906年,在西人將天足會移交給華人接辦的特別大會上,呂鏡宇都統(tǒng)仍指出,自朝廷頒布勸戒纏足的諭旨以來,“地方官以為瑣細(xì)之事,不甚在意”[43]。幾年以后,在1910年四川省咨議局提交督部堂咨詢的《勸戒纏足辦法》原案中也承認(rèn),“各地方官政繁事頤,尤不能實力奉行。所有頒到告示方法,大都束之高閣,或且鄙為多事。其熱心者,亦不過代為出示或知會紳士照辦而已”[44]。這些持續(xù)的觀察,提示了以纏足為瑣屑的傳統(tǒng)思想仍在不少地方官心中延續(xù)。

官方對纏足影響國家富強說的逐漸認(rèn)同,當(dāng)然離不開民間知識分子的大力宣傳。他們一面以纏足影響國家富強呈請地方官出示勸禁纏足,同時在各類報刊上撰文提倡,在演講中勸戒。晚清的報刊雜志等各種現(xiàn)代傳媒中,隨處可見纏足致使中國貧弱之類的言說,纏足弱國弱種之說已非常流行①民間知識分子的這類呼聲學(xué)界已多有關(guān)注,此不贅。,甚至還寫進了學(xué)校教科書[45]。與此同時,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認(rèn)為這樣勸戒纏足陳義太高,提出很多反對意見。于是,雙方在纏足與國家富強的關(guān)系問題上繼續(xù)展開激烈爭辯。

1903年一名為“江南悲憐生者”對常見的將纏足與國家富強相聯(lián)的言說不以為然。他認(rèn)為,若說女子纏足供男子玩好,這還說得過去。若說“國家積弱實由于此”、“所生子女必不堅實”、“中國二萬萬女子皆以纏足之故同歸無用”,則“不盡然”。他反駁說:“二十一行省風(fēng)氣各殊,女子不皆纏足也。即如北地,不論城鄉(xiāng),率皆纏足,而風(fēng)氣之剛勁自若,安在所生子女必不強壯?”所謂女子“無用”,是因國家“伸男折女,不令干預(yù)外事所致,初不因乎纏足不纏足”。否則,中國也多不纏足之女,為何也與纏足者同歸無用?針對“變法自強必自禁纏足始”之說,他反問道:“何歐美各國之自強,初不由禁婦女窄腰始乎?”[46]

類似“江南悲憐生者”這樣一一列舉纏足影響國家的言論,然后進行辯駁的方式,在當(dāng)時頗流行。1904年12月《申報》一記者也不認(rèn)同將反纏足之義拔得太高。他指出,自清廷頒布勸禁纏足示諭以來,各大吏及士紳群起言纏足之害,“遍讀各大吏之示言與夫縉紳士大夫之論說,其所陳纏足之弊,大抵謂血脈不和則易生疾病,此害于衛(wèi)生也;氣血不旺,則生子不強,則害于種族也”。這些“弊病或為纏足者所不能免”,然而,若“以為纏足而易致傷生,則世之福壽康強,年登大耄者未必皆兩足如霜者也”;若“以為纏足而生子不強,則世有雄武絕倫之偉大夫,其母未必非玉趾纖纖者也”??傊?婦女纏足一事,“最為瑣屑,陳義過高,竊恐未易見效”[47]。

《大公報》自1902年創(chuàng)刊以來,就在報上刊登大量勸戒纏足的白話文章,闡述纏足的各種弊害,包括纏足對國家種族的影響。這些言論引起一些以此為末務(wù)的士人的不滿。1904年有人給《大公報》寫匿名信,說“貴報屢次著論勸戒婦女纏足,勸貴館諸君不必多管閑事”。若有精神,不如“多給國家辦理刻下艱局”。信后畫了兩幅西洋女人的細(xì)腰與印度人纏頭的圖像,說“這都是各國風(fēng)俗”?!洞蠊珗蟆坊貞?yīng)說,纏足“固然是風(fēng)俗”,但卻是不好的風(fēng)俗?!霸僬f婦女纏足不纏足,本不是什么大事??墒怯幸还?jié)最容易辦的小事,尚且都不辦,還指望著辦什么大事,那是更不成的了”。其實“弊害不論大小,去一樣是一樣”[48]?!洞蠊珗蟆反饲半m曾屢屢宣傳纏足弱國弱種,此時似乎顯得有些不太理直氣壯,其態(tài)度值得玩味。

報館的回信引起一些熱心讀者的擔(dān)心,有名為“知時務(wù)主人”者迅即來函支持,并勉勵報館“不可將勸戒之心半途而止”。另有名為“江南燕巖墅人”者,也來函斥匿名信作者是南唐李后主之流。報館并不遵其要求“將原函登諸報端,以訓(xùn)勉此人”,而是挖苦說:“閣下原函,語涉笑罵。且對于此人陳義太高,就是登在報上,他看著也未必懂得。俗語說,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仗,不跟糊涂人說一句話。這等人原無可教訓(xùn),以后也不必理他了?!盵49]這些意見完全相反的來信,表明士人對纏足重要性的認(rèn)識仍不統(tǒng)一,因而爭論仍會繼續(xù)。

1905年4月《大公報》主筆在附件一欄撰文,又指出時人對這一問題的歧義。文章說:“如今各省全立了天足會,明白人全知道這是最要緊的一件正經(jīng)事。那知道還有許多糊涂人辱罵我們,我們也不跟他們爭論,但請問這婦女纏足是正經(jīng)事不是?纏足究竟有什么好處?如果有說出一片真理來,教我們無話可答的,我們就從此不再勸說這件事。要是不能把我們說服了,從此以后,請你們隨便地罵,我們還是照常的勸?!盵50]到1911年7月29日,主筆又將1902年曾經(jīng)在《大公報》上刊載的一篇舊稿《也算自強的一件大事》再度刊登,反駁時人以為“朝廷辦事,總在那遠(yuǎn)大的上頭著意,這些 (指纏足)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算了什么”的觀點[51]。

如果說維新時期的爭論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主要在南方地區(qū)開展的話;新政時期,隨著朝廷勸戒纏足示諭的鼓勵,在北方地區(qū)的爭論也隨之日顯。反纏足者常常在宣傳中反駁時人以為纏足無關(guān)國家富強的觀點,并仍從國家種族的角度進行辯駁。1904年6月遵化孟松樵就指出,自朝廷勸戒纏足令頒行以來,遵化“至今無一人昌言改革者,豈不以幃房猥瑣,無與遠(yuǎn)哉”?他認(rèn)為,纏足的確造成了“國之?!焙汀胺N之弱”[52]。

天津知識分子間的爭論則更加激烈。成立天津公益天足社的劉夢揚,在1903年演講時就駁斥時人認(rèn)為婦女纏足乃“猥褻之事”、立會勸戒纏足是“急其所緩,小題大作”的觀點,指出中國雖有四萬萬人,而女子都因纏足而成廢物,有用之人僅一萬萬。西方逐漸強盛,中國逐漸衰弱,“其大原因則實由于西國無廢人,我中國則多廢人”[53]。不久,劉夢揚在稟請縣令轉(zhuǎn)稟督憲頒發(fā)禁止婦女纏足示諭時又說,他因纏足事“向人勸說,動遭梗阻。蓋雖已明降諭旨,而民間多未周知,故外間之忌惡生員者,非謂為多事,即謂為半瘋”[54]。

天津另一位主張政府采取勒捐手段嚴(yán)禁纏足的新派人物也說,他“曾聽見一種混帳人說,事揀大的辦,這纏足不纏足,算不了什么要緊的”。他駁斥道:“這纏足的惡俗,是我們中國人一件極大的害處,怎么還說是小事呢?”[55]《大公報》的創(chuàng)辦人英斂之1910年在青年會上演說改良風(fēng)俗時也說,中國的蠻風(fēng)陋俗太多了,“幾乎無事不當(dāng)改,無處不當(dāng)改,叫我從何處說起呢?若是說先從大處著手,眾位要知道,越是大事越不容易改;若是說先從小處起手,人家又說了,那是無關(guān)緊要的細(xì)事,與國家的盛衰,人民的強弱,沒有什么關(guān)系”[56]。他這番話顯然是有感而發(fā)的,如前所述,《大公報》就曾因勸戒纏足而受到時人的謾罵。

到1911年,津邑大足會的陳嘉瑞仍注意到,有人以為“婦女纏足,與強種有甚關(guān)系?所有國家爭強角勝,俱得我們男子去作,與婦女何干?至于婦女纏足一節(jié),更屬無關(guān)緊要”。他反駁說:“婦女為國民之母,所以一個國要強起來,必須先從婦女起首。中國婦女最應(yīng)改良的,不止一樣啦,其中最殘忍、最背乎天理的,莫過于纏足?!眿D女纏足后遂成“殘廢”,氣血不能流通,不但影響其能力思想的發(fā)達,而且“所生出來的國民,體質(zhì)必不能強壯;國民體質(zhì)不強,國家尚能強勝嗎”?在他看來,纏足風(fēng)盛的山西、陜西兩省,“若不禁止纏足吸煙兩種風(fēng)俗,五十年后必有斷種之慘”[57]。

與此同時,在較早開展不纏足運動的南方地區(qū),知識分子之間仍在繼續(xù)爭論著。各省仍有相當(dāng)部分讀書人,包括一些思想較新的知識分子,反對將纏足的意義拔高。浙江省龍游縣自成立不纏足會后,“謗議橫生,疑難蜂起”。有人就以為,“婦女纏足之細(xì)事,亦且是則是效。豈不纏足中國果能富強乎”[58]?

創(chuàng)立杭州放足會的高白叔夫人也觀察到,雖然反纏足的宣傳頗多,“無如相信的少,杭州風(fēng)氣,總不大改”。且“更有一般聰明的人說道,你們勸人放足,果然不錯,但請問中國婦女,盡行放足,就成了新世界么”?她也只能說,“婦女纏足,系種種不開化的原因,如今先把足放了,這便是開化的起點”。后來在演說中她進一步后退,只說“放足的事,不過是養(yǎng)身體、強種族的一端,并非不纏足,便能強國。若說不纏足,便能強國,那江北地方和各省的鄉(xiāng)村婦女,大腳的不知幾多,為什么也和我們一樣受外人欺侮”?不過,比起纏足婦女,大足女子“身體到底強些,舉動到底便些”[59]。

在湖北省,1904年成立遵旨勸導(dǎo)不纏足會的宋康復(fù)觀察到,在省會重地武漢,偶有人道及不纏足一事,“維新之士反唇相譏,謂是戔戔無關(guān)宏旨”[60]。四川也有類似現(xiàn)象,1905年該省的一首勸不纏足白話中說:“我尤其不服的,是現(xiàn)在的維新志士,他明知這事不好,他卻說是關(guān)系甚小,不要緊,聽他去包也好,不包也好?!痹摪自捵髡咭岳p足“關(guān)系身體、關(guān)系種族”及“外人恥笑”相駁[61]。

稍早,廈門天足會成員也在盡力反駁有人認(rèn)為“君子當(dāng)務(wù)其大者遠(yuǎn)者”,不必龂龂于纏足一類“猥屑”之事的觀點,強調(diào)當(dāng)此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敗之際,“欲圖強國,必儲人才;欲植人才,必正母儀;欲端母儀,必黜邪俗”[62]。在上海, 1906年西人將天足會移交給華人接辦,馬相伯在為此舉行的特別大會上說,對“足之大小無關(guān)于國之興衰、種之強弱、俗之美惡”的觀點,他自己“間嘗亦以為然”,但在思考了纏足的種種弊害后,終認(rèn)為纏足之害不除, “無以保邦族”[43]。

綜上可見,盡管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說法在新政時期已非常流行,官方和民間都有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改變以纏足為瑣屑的觀念,認(rèn)可了纏足弱國弱種這類認(rèn)知。不過,也有不少官吏和民間知識分子仍反對將纏足拔高到影響國家富強的高度,繼續(xù)堅持以纏足為褻屑小事的的觀念。值得注意的是,反對者不一定就是所謂守舊之人,其中相當(dāng)數(shù)量的人也是趨新人士。這一時段不僅爭論仍在繼續(xù),爭論的中心也已逐漸逾出南方而擴及北方,成為一場全國性的爭論。

四、余 論

中國傳統(tǒng)本以纏足為閨中穢瑣之事,不登大雅之堂,為正人君子所不屑言。因此,女子纏足之事在歷史上較少被論及,即使有反對的言論存在,也影響不大。自近代反纏足運動興起后,纏足被從閨房拖到大庭廣眾之中,曝光在深受民族危機影響而急欲救國的知識分子眾目睽睽之下。西方傳教士提出的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觀念,逐漸成了許多知識分子口誅筆伐的流行話語,構(gòu)建出一種把女性的雙腳與國家前途間關(guān)聯(lián)思考的認(rèn)知。

不過,從上面的研究可知,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對于纏足影響國家富強這一說法一直存在分歧,爭論也很明顯。以前的研究過分關(guān)注晚清士人從國家、種族的角度反對纏足的言論,而忽視了反對者一方的聲音,并不符合當(dāng)時的歷史事實?;旧?在甲午以前,傳教士倡導(dǎo)的觀念尚未引起多少士人關(guān)注,反倒是教徒中有人起而反駁。甲午以后,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纏足影響國家富強的說法日漸流行①關(guān)于晚清政治思想中對國家、社會所形成的新思維與現(xiàn)代“國家建構(gòu)”的關(guān)連,詳參王汎森:《晚清的政治概念與新史學(xué)》,羅志田主編:《20世紀(jì)的中國:學(xué)術(shù)與社會 (史學(xué)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0頁。。但不論官方和民間,都有一些讀書人反對拔高反纏足的意義,爭論逐漸在中國士人間展開,并呈現(xiàn)出從南方向北方地區(qū)擴展的態(tài)勢,在1902年以后終成為一場全國性的爭論。

在這場爭論中,認(rèn)為纏足與自強無關(guān)者并非全是所謂守舊者,也有趨新知識分子的身影。前人常將趨新士人視為整體,仿佛他們都主張反纏足。其實不然,他們對纏足的態(tài)度并非鐵板一塊,維新人士中也有人認(rèn)為反纏足是小事,不應(yīng)太關(guān)切。纏足究竟是否影響國家富強,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富強,始終存在分歧和爭論,并持續(xù)到進入民國以后 (詳另文)。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將纏足上升到影響國家富強高度的知識分子中,都曾表現(xiàn)出輕視婦女的觀念,反對者中尤多見[63][64][65]。這些輕視婦女觀念的存在,與纏足乃瑣屑之事的觀念互為表里,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男權(quán)特征。從婦女無足重輕,到影響國家富強、種族盛衰,可謂是個天翻地覆的巨變。其間的復(fù)雜歷程,決非一兩篇文章所能說得清楚,尚需作大量的考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增進這方面的認(rèn)識。

[1]林維紅.清季的婦女不纏足運動[M]∥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93:187-194.

[2]張鳴.男人的不纏足運動 (1895-1898)[J].二十一世紀(jì),1998,(4).

[3]羅惇融.倡辦順德戒纏足會敘 [N].知新報,(29),1897-08-28.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96影印本: 302.

[4]無名氏.勸漢裝女子遵古制 [N].萬國公報,光緒元年三月十一日.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1003.

[5]禁止婦女纏足說 [N].申報,1904-12-24.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78),769.

[6]德貞.施醫(yī)信錄纏足論 [J].教會新報,(2),1870.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826、827.

[7]林壽保.纏足論 [J].教會新報,(2),1870.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828.

[8]王于山.緩急輕重論 [J].教會新報.(2),1870.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881.

[9]伉爽子.纏足辨 [J].教會新報,(2),1870.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881-882.

[10]纏足說 [N].申報,1879-02-04.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14),98.

[11]論中國婦女之苦 [N].申報,1880-02-27.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16),205.

[12]戊戌變法 (1)[K].神州國光社,1953:217-228.

[13]求著時興小說啟 [N].萬國公報,光緒二十一年五月.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15316.

[14]擔(dān)文夫人.中國婦女宜戒纏足說 [N].時務(wù)報,(28),1897-05-31.北京:中華書局,1991影印本:15.

[15]林樂知.中東戰(zhàn)紀(jì)本末·初編 (80)[M].上海廣學(xué)會譯著,圖書集成局鑄版,1896:22.

[16]卜舫濟.去惡俗說 [N].萬國公報,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臺北:華文書局,1968影印本:總18951.

[17]陳德溥,編.陳黻宸集 [M].北京:中華書局,1995:513.

[18]接述西友論中國之弊 [N].申報,1896-01-21.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52),127.

[19]永嘉祥.戒纏足論并序 [N].萬國公報,光緒二十四年十月.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512.

[20]黃鵠生.中國纏足一病實阻自強之機,并肇將來不測禍說 [N].時務(wù)報,(35).1897-08-08.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37-39.

[21]孔慧仲來書 [N].時務(wù)報,(49),1897-12.臺北:華文書局,1967影印本:3366.

[22]中國宜維持女學(xué)說 [N].中外日報,1899-08-21.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127.

[23]韓南.新小說前的新小說——傅蘭雅的小說競賽[M]∥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63.

[24]葉德輝.郋園書札·與俞恪士觀察書 [M].長沙:中國古書刊印社,1935郋園全書本:32a.

[25]張之洞.不纏足會敘 [N].知新報,(32),1897-09-26.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42.

[26]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匯刊 (22)[M].臺北:宏業(yè)書局,1987:60.

[27]金匱華相卿來書 [N].時務(wù)報,(47),1897-12-04.臺北:華文書局,1967年影印本:3236.

[28]洪文治.戒纏足說 [N].湘報,15,1898-03-23.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59.

[29]勸人不裹足不如勸人不吸煙說 [N].申報,1901-11-25.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69),525.

[30]薛秀玉女士書[M]∥姚靈犀,編.采菲,錄.天津:天津書局,1934:“勸戒”17.

[31]曾繼輝.不纏足會駁議 [N].湘報,1898-09-10.北京:中華書局,1965影印本:1477.

[32]香山縣不纏足會敘 [N].知新報,(102),1899-09-11.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96影印本:1485.

[33]無事老人.奉勸女子不宜纏足說 [J].中國天足會.天足會年報,上海:美華書館,1908:56-57、67.

[34]直隸總督袁世凱勸不纏足文[M]∥姚靈犀,編.采菲,錄.天津:天津書局,1934:“勸戒”3.

[35]四川總督岑制軍勸戒纏足示諭 [N].大公報,1903-04-0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2),183.

[36]天足會來函 [N].萬國公報,光緒三十年九月.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879.

[37]端方.端撫部勸漢人婦女勿再纏足說 [Z].1902武昌府本:2-3.

[38]江督示禁纏足 [N].申報,1907-05-29.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88),378.

[39]前兩江總督端方札飭各屬禁止纏足章程[M]∥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539.

[40]山西咨議局議決嚴(yán)禁纏足案 [J].四川官報,宣統(tǒng)三年第八號,“參考類”,1b,2a.

[41]勸天主耶酥兩教會禁入教人家女子纏腳說[M]∥蘭溪不纏足會.勸女子不纏足集說.清光緒間鉛印本:7-8.

[42]勸戒婦女纏足必須官為提倡說續(xù) [N].大公報,1903-07-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2),421.

[43]華會長接收天足會特別之大會 [J].中國天足會.天足會報,(1).上海:美華書館,1908:30-32.

[44]勸戒纏足辦法[K]∥隗瀛濤,趙清,主編.四川辛亥革命史料 (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41.

[45]許家惺.初等小學(xué)女子國文讀本 [M].1905杭州群學(xué)社藏版:79.

[46]江南悲憐生.閱天津某茂才擬請袁宮保嚴(yán)禁纏足稟書后 [N].大公報,1903-01-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2),29.

[47]禁止婦女纏足說續(xù)本月十八日稿 [N].申報,1904-12-26.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78),783.

[48]奉答來函 [N].大公報,1904-01-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3),61.

[49]奉答來函 [N].大公報,1904-02-0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3),69.

[50]有女孩兒的請聽 [N].大公報,1905-04-0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4),243.

[51]也算自強的一件大事 [N].大公報,1902-10-0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1),259.

[52]李增屬.勸遷安遵化不纏足啟 [N].大公報,1904-06-1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3),371.

[53]劉夢揚.天足會演說 [N].大公報,1903-05-0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2),235.

[54]稟稿照錄 [N].大公報,1903-11-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2),665.

[55]醫(yī)隱.勸政府宜勒令不許纏足議續(xù)昨稿 [N].大公報,1903-03-29.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 (2), 171.

[56]英斂之.青年會演說改良風(fēng)俗 [N].大公報,1910-10-2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13),259.

[57]陳嘉瑞.強國先強種 [N].大公報,1911-08-0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15)),567.

[58]盜竊會牌 [N].警鐘日報,1905-01-20.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887.

[59]江東.記杭州放足會 [J].浙江潮,(2).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862-865.

[60]謹(jǐn)遵諭旨設(shè)立勸導(dǎo)不纏足會稟請湖北督撫兩憲批示存案稟 [Z].汪寶城署檢、宋康復(fù),纂輯.遵旨勸導(dǎo)不纏足會章程附稟牘歌詞.遵旨勸導(dǎo)不纏足會發(fā)行,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首版,“稟牘”2b、3a.

[61]說纏足之不合 [J].四川官報,(29),光緒三十一年:“演說”1.

[62]廈門天足會約章敘論 [N].萬國公報,光緒三十年十月.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880.

[63]接述西友論中國之弊 [N].申報,1896-01-21.上海:上海書店,1983-1987影印本:(52),127.

[64]趙增澤,潤琴氏.勸釋纏腳說并跋 [J].萬國公報,(99),1897.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35.

[65]陳嘉瑞.強國先強種 [N].大公報,1911-08-0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影印本:(15),567.

猜你喜歡
影印本大公報婦女
《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重慶市中醫(yī)藥學(xué)會2020年學(xué)術(shù)年會暨《涪陵古本傷寒雜病論》影印本首發(fā)式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當(dāng)代婦女的工作
視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淺析民國時期《申報》與《大公報》的言論特色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齊東野語》版本述略
強奸罪立法和執(zhí)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婦女應(yīng)注意“自行車病”
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 09:52:18
陇南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太仆寺旗| 湘潭市| 兴宁市| 百色市| 庆云县| 青岛市| 金湖县| 鹰潭市| 怀安县| 武隆县| 凤城市| 丹棱县| 青铜峡市| 阜阳市| 肇庆市| 临潭县| 阿克陶县| 永顺县| 育儿| 吉林市| 荣成市| 会昌县| 云霄县| 齐河县| 三门峡市| 巫溪县| 平和县| 额济纳旗| 四平市| 昌都县| 宜丰县| 靖江市| 道真| 乐安县| 锡林郭勒盟| 堆龙德庆县| 白城市| 泰安市|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