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莉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部,上海201209)
梁實秋直譯及直譯加注的翻譯方法
——以梁譯《奧賽羅》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
王慧莉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大學(xué)英語部,上海201209)
梁實秋是我國學(xué)貫中西的著名學(xué)者,能很熟練地使用中英文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翻譯中巧妙地進行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作為第一個獨自完整地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譯者,他的譯作已經(jīng)成為莎學(xué)研究專家和學(xué)者的重要參考資料。本文將結(jié)合梁實秋的譯作,重點論述他如何運用以句子為單位的直譯及直譯加注的翻譯方法來重現(xiàn)原作的精神風(fēng)貌,以供當(dāng)今翻譯工作者參考。
翻譯方法;直譯;直譯加注;精神風(fēng)貌;形神兼顧
梁實秋是第一位將《莎士比亞全集》譯介到中國的人。他的翻譯作品受到譯界專家的廣泛好評。但由于種種原因,梁實秋的譯作在中國大陸的眾多出版物中經(jīng)常是被忽略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他的翻譯活動做深入的研究。在當(dāng)今翻譯界,翻譯方法大致分為兩種:直譯法和意譯法。直譯法(literal translation/word-for-word translation)指的是在語言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在譯文中不僅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還盡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辭風(fēng)格及組句形式。意譯法 (meaning translation)是指原文的有些內(nèi)容與形式不宜用漢語直接表達,而是經(jīng)過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更著重于意思的翻譯,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作為一代翻譯名家,梁實秋對翻譯有他獨到的理論。他認為翻譯首先要慎重選材。他堅持只翻譯一流的外國作品,因為一流的作品會反映永恒的人性,蘊含深刻的哲理。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給后人以啟迪,發(fā)揮它不朽的價值。其次,為了充分反映原文的真實面貌,梁實秋反對轉(zhuǎn)譯。再者,梁強調(diào)對原文的研究,包括文化背景、歷史年代、作者等各個方面,以給讀者還原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原著。此外,他也反對歐化文,即譯文要用易于讀者接受的語言表達??傊菏潜局鴮ψg者和讀者都很負責(zé)的態(tài)度進行翻譯的,即在充分反映原著精神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向讀者傳遞原作信息。在這種翻譯理念的支配下,梁采取了以下翻譯策略:首先,“信”與“順”的統(tǒng)一,他認為“‘信而不順,順而不信’都不是好的翻譯”[1]。其次,以句子為單位的直譯,并以漢語白話散文行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保留原作原汁原味的語言特色,同時便于讀者理解。最后,他采用為譯文加注的方法。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很多中國讀者對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或習(xí)語不甚了解。因此,在保留特有文化意象的同時,梁采用對這些特殊語言單位進行注釋的方法。本文將針對梁的后兩種翻譯方法做一簡要說明,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闡釋梁如何在保持漢語純潔性的同時較為完整地將西方語言文化知識介紹至中國,期盼能對翻譯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眾所周知,每種語言都有它獨特的發(fā)音、韻律、詞匯和結(jié)構(gòu)。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更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滿了魅力,更加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因此,為了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對于原作中包含的特有韻律,梁把它們直譯成中文后再加上功能和語言特色都與原文相對等的韻腳。在此援引梁實秋的譯作《奧賽羅》中Lago在酒后講的一段話加以說明:
LAGO: O sweet England!
King Stephen was a worthy peer,
His breeches cost him but a crown;
He held them sixpence all too dear,
With that he call’d the tailor lown
He was a wight of high renown,
And thou art but of low degree;
’Tis pride that pulls the country down,
Then take thine auld cloak about thee.
Some wine, ho!
(Act II,Scene III)
梁譯:
依高:啊 可愛的英格蘭
「斯蒂芬皇帝是英主,
做條褲子用五先令;
他嫌多花了六便士,
因此他破口罵裁縫。
他為人是大名鼎鼎,
你不過是無名小卒;
虛榮把國家社稷傾,
我勸你還穿舊衣服」。
喝酒啊,喂!
譯者采用了以句子為單位的直譯的譯法。譯文對仗工整,中英文含義對應(yīng),每行字數(shù)相同。在本段中,peer的含義是“貴族”,因此,梁實秋把“worthy peer”直譯成為“英主”。“crown”在古英語中有“五先令英國硬幣”的意思。“wight”古英語是“人”之意?!皉enown”意思為“聲望”。梁實秋把“high renown”譯為“大名鼎鼎”,“thou”在古英語當(dāng)中是“you”即第二人稱“你”的意思,而“art”在英語古代詩歌當(dāng)中,當(dāng)主語為 thou 時,是be動詞的第二人稱單數(shù)形式“are”,用在表示現(xiàn)在的陳述句當(dāng)中?!皌hine”在古英語詩歌當(dāng)中用作thou 的物主代詞,表示你(您)的東西?!癮uld”是蘇格蘭語,意思相當(dāng)于形容詞“old”?!皌hee ”是古英語當(dāng)中thou 的賓格形式。將原文和譯文進行對照可以看出,雖然英文原文和漢語譯文的意思不是字字對等的,但每句英文原文和中文譯文的意思卻是完全對等的,并且每個句子的音律隔行押韻,分別是:“peer”對應(yīng)“dear”;“crown”對應(yīng)“l(fā)own”;“renown”對應(yīng)“down”;“degree”對應(yīng)“thee”。為了保持原文的語言特色,梁在譯文中也采用了每行字數(shù)相同,音律隔行押韻的文學(xué)表現(xiàn)形式,他在每行都加上了相應(yīng)的韻腳:“主”和“士”對應(yīng);“令”和“縫”對應(yīng);“鼎”和“傾”對應(yīng);“卒”和“服”對應(yīng)。因此,梁的譯文從語言功能和特色上都很好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特色。
每種語言都具有其顯性特征和隱形特征。顯性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的形式上,包括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隱形特征體現(xiàn)在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方面,它往往隱含在文章中,比如原文的背景知識等。一名合格的譯者不僅要充分地展現(xiàn)原作的顯性風(fēng)格特征,也要努力挖掘原作的隱形特征,真正做到形神兼顧。因此,為了盡量重現(xiàn)原作的精神風(fēng)貌,梁在翻譯中采用以句子為單位的直譯,對于原文中特有的語法修辭和背景知識等采用加注的方法做補充說明。
諷刺是莎士比亞經(jīng)常使用的修辭手法之一。諷刺意味著字面意義是所想表達的意義的反面,旨在嘲笑諷刺或者幽默。[2]在譯文中梁實秋也充分完整地展示了原文的這一語體特征。本例選自《奧賽羅》中Lago和Othello的對話:
LAGO: The lethargy must have his quiet course,
If not, he foams at mouth, and by and by
Breaks out to savage madness. Look! he stirs;
Do you withdraw yourself a little while,
He will recover straight; when he is gone,
I would on great occasion speak with you. [Exit Cassio] How is it, general? Have you not hurt your head?
OTHELLO:Dostthou mock me?
LAGO:I mock you! no, by heaven.
Would you would bear your fortune like a man!
OTHELLO:A horned man’s a monster and a beast.
LAGO:There is many a beast then, in a populous city,
And many a civil monster.
(Act IV, Scene I)
梁譯:
依: 不,別動他,要由他沉睡下去,
否則他嘴里要噴沫子,
并且立即要發(fā)瘋?cè)鲆?。看,他動了?/p>
你且退去,
他立即就要復(fù)原;等他去后,
我還有要事和你商談。[卡西歐退下。]
你好些了嗎,將軍?你沒有傷到頭吧①?
奧:你譏笑我嗎?
依:我譏笑你?老天在上,我決不。
愿你能像大丈夫一般的忍受你的命運!
奧:額上生角的人便是一個怪物,畜牲了。
依:那么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城里,正有不少這樣的畜牲。
還有不少體面的怪物呢。
注:①奧賽羅所傷的是心,不是頭,故以為是譏笑之意。下文 ‘a(chǎn) horned man’直譯為「額上生角的人」,意即烏龜。所謂傷額即指額上生角而言。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原文和譯文的意思也是以句子為單位完全對等的?!癉ost” 是古代詩歌中當(dāng)主語為thou(即現(xiàn)代英語中的you) 時的do 的第二人稱、單數(shù)、現(xiàn)在式?!癿an”在本文中表示“a great person”即“大丈夫”之意。原文標識有雙下劃線的部分都采用了反諷的修辭手法,表明依高在譏笑奧賽羅?!癏ave you not hurt your head”隱含的意思是“if you hurt your head then you would have horn and be a beast”這也是奧賽羅后面自己提到的,但其實奧賽羅傷到的并不是頭,所以依高繼續(xù)說“There is many a beast then, in a populous city, and many a civil monster”,其中的“many a civil monster”即指“those persons who don’t hurt their heads and have no horn still are civil monsters”,這里也是在暗指奧賽羅。因此,為了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梁把原文前兩處劃線部分分別直譯成為“你沒有傷到頭吧”,“額上生角的人便是一個怪物,畜生了。”,“那么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城里,正有不少這樣的畜生”及“還有不少體面的怪物呢?!蓖瑫r,為了進一步讓中國讀者體會原文“反諷”的修辭手法,在譯文后面梁特別添加了注釋,忠實地反映了原作的精神面貌,同時使讀者充分領(lǐng)略并學(xué)習(xí)了原作的語言魅力及修辭手法。
同樣,對于莎劇中的語言特色之一——雙關(guān)語,他也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王玉龍曾在《英語修辭與寫作》中將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的定義為:根據(jù)單詞音同或音近而義不同而巧妙使用詞匯的一種智慧語[2]。莎士比亞經(jīng)常使用這種修辭來創(chuàng)造一種幽默的效果。本文以莎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譯文為例:
MERCUTIO: Signior Romeo, bonjour! There’s a French salutation to your French slop. You gave us the counterfeitfairly last night.
ROMEO: Good morrow to you both. What counterfeitdid I give you?
MERCUTIO:The slip, sir, the slip : can you not conceive?
ROMEO:Pardon, good Mercutio. My business was great, and in such a case as mine a man may strain courtesy.
Slip: (1) escape, (2) counterfeit coin.
(Act II. Sc. IV)
梁譯:
墨:羅密歐先生,bon jour (早安!) 你穿的是法國式的燈籠褲,所以對你說一句法國的應(yīng)酬話。你昨晚把我們都騙苦了。
羅:二位早安,我昨晚騙了你們什么?
墨:溜走(17)啦,先生,溜走啦;你不是懂么?
羅:請原諒,好墨枯修,我當(dāng)時有要緊的事;在那情形之下,一個人難免不失禮。
(17)原文slip雙關(guān)語:(a) 溜走, (b)偽幣(包銀的銅幣)。故云“騙”。
在這個例子中,“slip”是一個雙關(guān)語,它有兩層含義:1.溜走; 2.偽幣。這里原文包含了一個語言游戲。墨枯修雖然表面上故意說“溜走”,但卻想表達“slip”的第二個含義即“欺騙”,并且在前面的對話中墨枯修也用“counterfeit (v.騙,假冒 a.偽造的,假冒的 n. 偽品)”這個詞暗示過同樣的含義。因此,為了重現(xiàn)原文的喜劇效果,梁直譯了“slip”在對話中的表面意,而在注釋中對文字表面下的潛在信息、隱含思想做進一步的補充說明。這樣。梁不僅充分完整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語言特色并向讀者介紹了原語的內(nèi)涵意思和修辭方法。
作為一名嚴謹?shù)膶W(xué)者,梁實秋十分重視對原文引申義的研讀,這一點也源自于梁實秋一貫堅持的翻譯觀之一——強調(diào)對原文的深度解讀。為了找到莎劇中蘊含的文化知識,他收集大量有關(guān)莎士比亞的資料進行研究,并在《莎士比亞與性》(1966),《關(guān)于莎士比亞》(1966)及《莎士比亞的思想》(1966)等文章中做了詳盡的論述。因此,為了完整地向讀者詮釋莎士比亞的作品中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梁在翻譯時采用在直譯的基礎(chǔ)上加注釋的方法向讀者準確傳達原文的信息。本例為Mercutio的一段獨白,選自《羅密歐與朱麗葉》:
MERCUTIO: Now is he for the numbers that Petrarch flowed in. Laura, to his lady, was a kitchen wench (marry,
she had a better love to berhyme her), Dido a dowdy, Cleopatra a gipsy, Helen and Hero hildings and harlots,
Thisbe a grey eye or so, but not to the purpose.
(Act II. Sc. IV)
梁譯:
墨:現(xiàn)在他一心一意的在想著皮特拉克的詩篇(12);勞拉比起他的小姐只好算是一個廚房里的丫頭;可是她運氣好,她有一個更會作詩的情人來歌頌她;戴都只好算是一個邋遢婆娘(13);克利歐佩特拉只好算是吉卜賽女郎(14);海倫與希羅只好算是賤婦娼妓(15);提斯比(16),也許有雙灰色眼睛之類,但是無關(guān)宏旨。
( 12) 皮特拉克Petrarch(1304-74)意大利詩人,愛勞拉Laura,作十四行詩多首,為英國伊利沙白時代寫作情詩的模范。
( 13) 戴都Dido,迦太基女王,據(jù)Virgil史詩,戴都遇Aeneas,戀愛不遂,自戕而死,此處稱之為“邋遢婆娘”dowdy,系取其“雙聲”。
( 14) 克利歐佩特拉Cleopatra,埃及女王,愛安東尼,兵敗后自殺死。吉卜賽人來自埃及,故云。
( 15) 海倫Helen的愛人是Paris;希羅的愛人是Leander。
( 16) 提斯比Thisbe與Pyramus的戀愛故事,見莎氏之《仲夏夜夢》。莎氏時代以藍眼為丑,灰眼為美。
這段獨白很短,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其中“wench”為“女仆”之意,“berhyme”是一個及物動詞為“作詩頌揚”之意,“dowdy”為“邋遢女人”之意,“hildings”為“卑賤者”之意,“harlots”為“妓女,娼妓”之意。這些詞匯修飾的主語全都是西方文化中的人物意象,如果沒有注釋,直譯出來的譯文讀者一定會看不懂。因此,梁實秋在譯文后加上了豐富而詳盡的注釋,同時也向中國讀者介紹了隱含在作品中豐富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較為忠實地反映了原作的隱性特征,做到了形神兼顧。
翻譯是兩種不同語言之間轉(zhuǎn)換的行為,因此在翻譯策略的背后也折射出譯者對兩種文化的態(tài)度及深刻的思想認識。梁實秋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堅持“文學(xué)發(fā)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3],這同樣也是他選擇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原因。他認為莎劇“反映了永恒的人性”[4],刻畫了世間百態(tài),挖掘出人性中最真實的部分。在翻譯過程中,為了給中國讀者再現(xiàn)一個真實的莎士比亞,梁采用以句子為單位直譯的方法,這也體現(xiàn)了他以“信”為本的翻譯思想,他的譯本也成為莎士比亞研究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同時,梁實秋對于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正是這些西方語言特征和文化知識的引入,才使得漢語詞匯和語法變得更加豐富,也使得西洋文學(xué)的精神滲透到中國文學(xué)的各個方面??傊?,在翻譯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信”與“順”的矛盾中,梁實秋的翻譯兼顧了對原作的“忠實性”和譯文的“通俗性”,因此,他的翻譯策略具有較強的借鑒價值,期待本文能對各界翻譯同行有所啟發(fā)。
[1]梁實秋. 論翻譯的一封信 [J].新月,1932,4 (5):20-22.
[2]王玉龍.英語修辭與寫作 [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6.
[3]梁實秋. 文學(xué)的紀律 [J].新月,1928, 1 (1):120-123.
[4]梁實秋. 莎士比亞誕辰四百周年紀念集[C]. 臺北:國立編譯館,1966.
[5]郭著章. 譯壇大家梁實秋 [J].中國翻譯,1994 (4):24-29.
[6]梁實秋. 浪漫的與古典的[M].臺北:文星書店,1965.
[7]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全集[M].梁實秋譯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A Brief Research on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Methods——The Use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long with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Abundant Annotations——From Liang’s Version of Othello and Romeo and Juliet
WANGHui-li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Faculty,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P. R. China)
Liang Shiqiu is a master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China. He can do his literary cre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y well and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killfully in his translation. As the first translator to translate 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all by himself, his translation work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tool for scholars and experts on Shakespeare in their research. Thus as a reference to today’s translators, this paper will highlight how does Liang Shi-qiu use his translation methods---the use of literal translation based on sentences along with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abundant annotations to reproduce the original work’s spiritual image.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methods; Literal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abundant annotations;Spiritual appearance; Both shape and spirit
H315.9
B
1001-4543(2010)03-0249-05
2010-04-13
2010-06-22
王慧莉(1982-),女,山西省長治市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電子郵件:clairejoy376@163.com
上海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項目基金(No.egd08028);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xué)?;穑∟o.QD20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