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成語的詩性文化特色

2010-04-04 08:47朱凈之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0年1期
關鍵詞:詩性成語詩歌

朱凈之

(江蘇工業(yè)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中國是詩歌大國,是詩性文化傳統(tǒng)極其富有、極其悠久的民族。從詩經到楚辭,到兩漢樂府、六朝歌行古詩,再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和民國時期的韻文,是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構成了中華民族風雅的形象和共有的精神家園。

所謂“詩性文化”,應該包括兩個要義:一是詩意美,即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真善美;二是詩象美,即詩歌借以表現(xiàn)“詩意”的藝術載體、藝術形式美。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習性,一種文化有一種文化的特征。說到中華民族,人們常用“詩性民族”、“泛美文化”等概念加以概括,然而這些習而不察、用而不明的概念背后究竟有多少底蘊呢?

中國的“詩性文化”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詩”這種文學樣式在中國文藝大觀園中占有著特殊地位。兩千多年的古典詩歌史,經歷了好幾個大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階段,詩的形式雖然不斷地變化更新,但卻始終占據著中國文藝的主導地位,并滲透到以后出現(xiàn)的其他文藝形式之中:不僅戲曲以詩為詞,小說有詩為證,演講引詩說理,而且書法也要用詩,繪畫也要提詩,文人雅士的作品都追求“詩意”或“詩美”。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真正含義,是將“意境”作為一切藝術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從這一意義上說,傳統(tǒng)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第二,“詩意”和“詩美”不僅主宰著中華文藝的整體精神,而且以詩為靈魂的藝術精神也影響和左右著藝術之外的文化產品。比如,在感性活動方面,中國的體育并不以開發(fā)人的肉體極限為目的,而是在感性宣泄中強調理性的制約,在肉體的拼搏中注重智慧和審美。直到今天,我們在國際體育競賽中的強項大都帶有藝術的成分,如乒乓球、體操、跳水、技巧之類,而在足球、田徑等單純張揚肉體的感性較量的項目中,我們則常常處于先天的弱勢地位。再如,在理性方面,中國的科學并不以開發(fā)人的理性能力為目的,而是使理性的運用不脫離經驗的內容。正如中國的體育活動往往具有藝術特征一樣,傳統(tǒng)的科學活動也常常具有審美的性質。例如,張衡的地動儀既可以看作一件科學儀器,也可以看作一件藝術精品;而許多傳統(tǒng)的中醫(yī)方劑則采取歌訣體。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使人們長于實踐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因而不少科學成果都具有工藝特征。我們長期以來引以為自豪的“四大發(fā)明”工藝成分就大于科學成分??傊袊奈幕a品,有著感性和理性相互融合的整體特征,這使得一切文化產品都在向藝術和工藝靠攏。

第三,中國古代人的行為規(guī)范也具有審美的品格。與主要依靠法律來約束人們外在行為的西方不同,中國古代主要仰仗倫理來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活動,調節(jié)人際關系。《樂記》有云:“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薄皹贰边@種廣義的藝術,不僅成了“禮”的合法補充,而且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只有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們才能夠理解孔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的意義所在。在“禮樂文化”的構架內,人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要符合“禮”的規(guī)范,而且要具有“樂”的儒雅,即具備審美的特征。隋、唐以降而實行的科舉取士制度,將寫詩和作文看成是官吏必須具備的素質而設為必考科目。這種對國家的統(tǒng)治者和管理者的美學要求,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罕見的。與儒家不同,道家是反抗禮樂文化的,但其“乘物以游心”(《莊子·人間世》)的逍遙精神,更容易讓人們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對待現(xiàn)實生活。無論是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四十一》),還是莊子的“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yè)”(《莊子·大宗師》),都顯得比儒家更加接近藝術的境界。因此,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可以不懂天文、歷算知識,但卻必須學會用琴、棋、書、畫來修養(yǎng)身心。這種特有的行為方式和教養(yǎng)方式,正是“詩性文化”的傳統(tǒng)標志。

第四,從信仰角度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發(fā)達和強勢影響,在功能上有著彌補宗教信仰的特殊意義。在具有宗教傳統(tǒng)的西方社會,藝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起著引導人們走向上帝的中介作用。與之相反,在缺乏宗教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里,藝術的境界可以撫慰人們的情感、陶冶人們的性情,從而起著“準宗教”的功能。正因如此,作為中國文化思想主要支柱的儒、道、騷、禪四家,無不以審美和藝術為其至高境界??鬃赢吷翱思簭投Y”,但在關鍵的時刻還是道出了“吾與點也”(《論語·先進》),即贊成曾皙(名點)用形象化的方法說明禮樂之治的名言;莊子畢生“絕圣棄知”,但其“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莊子·天下》)的文章,顯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楚騷中的神人、仙女并不是什么信仰的對象,而僅僅是審美的化身;佛教本來是從印度傳入的宗教,但中國本土化了的禪宗卻揚棄了其中的思辨內容和行為戒律,把它引向了充分自由的審美境界。中國古代沒有《圣經》,卻有《詩經》、詩教。這種以詩為經、以詩為教的文化現(xiàn)象,在世界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

第五,從語言的角度講,說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更帶有相當重要的民族特色。與印歐語系相比,屬于漢藏語系的漢語在詞匯上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特性,在語法上具有靈活性、隨意性的特點,在語音上具有因聲調變化而帶來的音樂性的特點,這些特點雖然無助于邏輯性的表述和科學性的思維,但恰恰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藝術性的思維。一個民族的語言,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溝通、審美乃至存在方式。從這個“存在的家園”出發(fā),中國人自古就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五四時期精通近十種語言的北大教授辜鴻銘說過:“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這便是為什么即使是古代的中國人的一封散文體短信,讀起來也像一首詩的緣故?!雹?/p>

在“詩性文化”的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中國文學和藝術,很少陷入一種純粹感性的欲望宣泄,也很少進入一種純粹理性的思辨誤區(qū)。這不僅是出于“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溫柔敦厚”的政治需要,而且也是由于中國人的精神品質很容易將感性與理性的東西親密無間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無論是一篇短文、一首小詩,還是一條精妙的成語,都可能給人以咀嚼不完、回味無盡的余地。因此,在閱讀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時,除了文字上的障礙之外,人們很少會遇到費解或難懂的現(xiàn)象,有的只是能否體驗或產生共鳴的問題。因為“懂”與“不懂”的問題,是一種知識問題、哲理問題,而體驗和共鳴的問題,才屬于藝術和審美的問題。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們雖不能說中國藝術比西方藝術更為深刻,但卻比西方藝術更加符合美學規(guī)律。

中國是成語大國,是成語資源極其豐富、成語文化普及率極高的民族。而作為漢語言精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濃縮本和“小百科”的成語,融匯著我們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諸如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史學、文學、科學、倫理、藝術等精神文化成果,積淀著先賢古圣、民族精英所推崇和秉承的社會理想、知識成果、創(chuàng)造才能和高尚情操,同樣承載和演繹著中國詩性文化的基本特征,大俗大雅,古今貫通,為全民族、全社會所喜聞樂見和習慣使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

基于以上的理解,筆者認為,詩意美和詩象美不是詩歌所獨占的,成語中也包含著詩美,同樣帶著詩性文化的審美特色。成語,不同于諸子百家之文,它只是文中的華彩亮色;成語,也不同于詩人騷客之詩,它只是詩中的特質靈光,二者都具有掠美擷英性。其實,我們未嘗不可以把成語當成詩歌來讀,把它看作一種特殊的詩、特殊的藝術品。我國通常的詩歌體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也有長短句式的雜言;有數十行、數百行的長吟長調,有幾行十幾行的小令短歌,甚至還有對句式的兩行詩。成語通常只有四個字,多不成句而僅僅是固定詞組或短語,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出自詩歌或者其他傳統(tǒng)典籍的膾炙人口的成語,特別是一些經典式的成語,蘊含豐厚,生動形象,形質兼美,詩意詩象俱全,“聲聲流韻四言典,字字含金獨行詩”,成語不就是一種濃縮體的“四字詩”嗎?

從詩意方面來看,成語中有富于思想美的,如“殺身成仁、精忠報國、推心置腹、一諾千金、鐵面無私、助人為樂”等等;有富于景物美的,如“花好月圓、海闊天空、車水馬龍、云蒸霞蔚、山清水秀、四通八達”等等;有富于哲理美的,如“曲高和寡、坐井觀天、水滴石穿、百煉成鋼、杞人憂天、緣木求魚”等等;有富于形象美的,如“粉墨登場、口若懸河、天羅地網、五體投地、海底撈針、搖鵝毛扇”等等;有富于情感美的,如“一日三秋、山盟海誓、心照不宣、投桃報李、長歌當哭、如履薄冰”等等;有富于史詩美的,如“破釜沉舟、臥薪嘗膽、四面楚歌、橫槊賦詩、火燒赤壁、負荊請罪”等等;有富于倫理美的,如“以沫相濡、寸草春暉、血濃于水、赤子之心、夫唱婦隨、老牛舔犢”等等。這些成語,可吟讀,可賞玩,可思考,可聯(lián)想,約之是成語,擴之則可成詩歌?,F(xiàn)在,有些學生、老師和作家,選擇成語作為素材,創(chuàng)作詩詞、兒歌、散文、小品等,主要是依據其中的詩性文化內涵。

從詩象方面來看,成語用詞洗練精妙,結構短促精巧,音調鏗鏘明快,形象生動可感,形式簡短整齊,好讀、好聽、易記、易誦,口耳交流,婦孺共享,比詩詞歌曲更容易學習、應用、普及和推廣。從這個意義上說,成語堪稱中國真正的大眾化的“民俗詩”、“民間詩”。

在傳統(tǒng)文化大世界中,最受社會大眾悅納的形式首推成語和詩歌,尤其是成語。“陽春白雪”式的詩歌固然為人民大眾所喜愛,但畢竟受文化、文學修養(yǎng)的限制,許多“下里巴人”敬而遠之,難以與詩詞結緣。成語則不然,它的受眾不受文化、文學水平的限制,無論士農工商、智愚雅俗,“在成語面前人人平等”,成語的社會應用和普及度遠遠高于詩歌,成為最廣大人群的精神食糧和文化基因,極大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語言、作文、思維和交際。中國人一生不接觸詩歌者甚多,而一生不接觸成語者卻極少。這也是中國能夠成為成語大國的群眾基礎吧。筆者認為,利用成語的詩性文化特色,將成語與詩歌“珠聯(lián)璧合”,在成語的傳播和教學中兼行詩教、美育、德育和智育,在開展詩教和德智體美教育時進行成語的傳授和推廣,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是科學的設想和方案,可收到互補互動、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F(xiàn)在,在常州成語文化研究會的推動和指導下,常州中天實驗學校已經編出《成語與詩歌》的校本教材,把成語作為一門課程推上教學主陣地的課堂,其他一些學校也都把成語教育與詩歌教育、道德教育、藝術教育、演講與作文教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特色和經驗。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良好的開端。筆者相信,在推行綜合素質教育,重建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培養(yǎng)青少年一代高尚的民族意識、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的新實踐中,成語將成為無可替代的教科書,成語的詩性文化特色一定會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承和發(fā)揚。

注釋:

①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106頁。

[參考文獻]

[1]莫彭齡,嚴美.成語與詩歌[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9.

[2]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猜你喜歡
詩性成語詩歌
詩歌不除外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形與影的詩性糾結——莊曉明的詩與詩評
詩歌島·八面來風
拼成語
猜成語
詩性敘事與超現(xiàn)實敘事——論《塵埃落定》對于《百年孤獨》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詩歌過年
匠心與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