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教學實踐和調(diào)查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留學生識別理解漢語報刊中的專有名詞常采用語際策略、語內(nèi)策略和非語言策略。文章還討論了他們運用策略的情況,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留學生 漢語報刊閱讀 專有名詞 識別 理解 策略
一、引言
名詞分為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語言中會不斷有新的專有名詞出現(xiàn),這種不穩(wěn)定性使專有名詞成為了一個量大且層出不窮的開放集合,其中絕大多數(shù)無法收入普通詞典。此外,漢語不采用分詞書寫形式,且專有名詞無特殊標志,不像印歐語那樣可通過大寫字母明顯地區(qū)別于普通詞,這些都給留學生的漢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本文將在教學實踐和調(diào)查的基礎上具體討論留學生在漢語報刊閱讀中如何識別理解人名、國名、地名、機構組織名等漢語專有名詞。
二、調(diào)查對象和方式
本文的主要調(diào)查對象為中山大學國際交流學院中級3、4班的36名留學生,其中韓國16人、日本9人、俄羅斯5人、越南3人、印尼1人、保加利亞1人、羅馬尼亞1人,均首次接觸漢語報刊閱讀課。此外,我們還不定期地調(diào)查了高級班日本學生2名、俄羅斯學生1名;基礎粵語班澳大利亞學生1名;韓國研究生2名、越南研究生2名、日本研究生1名。
所用的調(diào)查材料均選自漢語報刊①以及報刊教材②,其中全文10篇③、節(jié)選18段。調(diào)查方式是讓留學生閱讀漢語報刊文章,找出專有名詞,并指出是什么類型的專有名詞以及為何認為該詞是專有名詞。然后,我們再通過個別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進一步了解其識別、理解專有名詞的策略。
三、留學生識別理解漢語專有名詞的常用策略
通過對留學生在閱讀漢語報刊時識別專有名詞的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沒有元語言知識(學習者通過向母語者、老師請教或通過查閱教材、詞典等進行識別和理解)的前提下,留學生識別理解專有名詞常采用語際策略、語內(nèi)策略和非語言策略。
(一)語際策略
語際策略是留學生通過與母語或其它外語中的專有名詞進行對照來識別理解漢語專有名詞的一種策略。最常見的是語音對照和漢字對照策略。
1.語音對照策略
這種策略適用于從外語中翻譯過來的漢語專有名詞。這類詞常與其來源語或其它語言中的對應詞在發(fā)音上具有相似性,這是閱讀中語音信息被激活后對意義理解起積極作用的表現(xiàn)。例如:
柏林(Berlin) 克林頓(Clinton) 拿破侖(ナポレオン)
該過程的實現(xiàn)如下圖所示:
漢語專名→語音感知→相似性→母語或其它外語專名理解反饋
相似性是該過程實現(xiàn)的關鍵。如果譯后漢語專名的發(fā)音與來源語或其它語言中的對應詞差異較大,留學生的語音對照策略就很難適用。有些日本學生在閱讀完有關巴西的新聞后也不知“巴西”是哪個國家,因為日語中ブラジル的發(fā)音與漢語相去甚遠。又如“巴赫(ハソガリ)”“埃及(Egypt)”“海牙(Hague)”等亦如此。
2.漢字對照策略
日本學生在識別漢語專有名詞時,因具有漢字背景往往會比其它母語背景的學生多用一種策略,即漢字對照策略。日語中有大量當用漢字,盡管一些當用漢字在書寫和讀音上與漢語漢字有所不同,但從整體字形上仍能找到二者之間的相似性。例如:
江澤民(江沢民) 南極(南極) 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
(二)語內(nèi)策略
語內(nèi)策略是指留學生運用已有的漢語知識和語言習慣對專有名詞進行識別和理解的一種策略。
1.特征詞策略
特征詞策略是指留學生利用某個詞前后的特征詞來識別理解專有名詞的一種策略。其中的特征詞主要包括:
1)職位、頭銜、稱謂。它們常與姓名共現(xiàn),對識別理解人名有指示作用。例如:
(1)省長黃華華昨日在廣州會見了到訪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理塔納耶夫。
(2)記者顧兆農(nóng)報道:6月26日,南京地鐵一號線軌道實現(xiàn)全線貫通。
2)“國、省、市、區(qū)、州、山、江、河、湖、海、路”等對識別理解地名有指示作用的詞。例如:
(3)在北山路一帶遠眺西湖,西湖美景盡收眼底。
(4)加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是非英語家庭比率最高的地方。
3)“組織、機構、銀行、大學、集團、公司、中心、署、司、局、會、廠”等對識別理解機構名有指示作用的詞。例如:
(5)他們還見到來自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和國際紅十字會的援助藥品。
(6)昨日,創(chuàng)維集團在深圳總部召開七名董事亮相會。
2.上下文策略
上下文策略是指留學生運用專有名詞所在句的上下文來縮小預測范圍的一種策略,因為句間的語義連貫性及銜接手段可能告訴他們該詞應作何理解。例如:
(7)委內(nèi)瑞拉新聞部長安德烈斯·伊扎拉19日證實,該國副總檢察長達尼洛·安德森的汽車18日晚發(fā)生兩次爆炸。
“委內(nèi)瑞拉”對留學生來說雖然陌生,但依據(jù)下一句中的“該國”可以猜出它是國名。
3.句法策略
句法策略是指留學生利用句法信息對漢語專有名詞進行識別理解的一種策略。這里的句法信息是指留學生在閱讀時對漢語句法結(jié)構所具有的一些經(jīng)驗性的知識,且這種知識對識別理解專有名詞能起到促進作用,不同于語法研究中的句法信息。因為報刊閱讀是很快的過程,學生來不及也不可能細致地分析句法。
一些動詞如“是、抵、說、離、指出、認為、表示、希望、報道、率領、會見、發(fā)現(xiàn)、主持、呼吁、出席”等常出現(xiàn)在主語位置上的姓名、機構組織名之后。例如:
(8)庫奇馬表示,他支持從頭開始新一輪的總統(tǒng)選舉。
(9)聯(lián)合國呼吁交戰(zhàn)雙方和平解決當前的問題。
一些動詞、介詞、方位詞等能幫助留學生判斷出與處所相關的專有名詞。例如:
(10)抵達北京、從三亞至南海大瀝的長跑活動、長城內(nèi)外
可見,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與其它詞的搭配關系也是留學生識別理解專有名詞的重要手段。
4.舊詞對照策略
舊詞對照策略是指留學生通過對照已知的漢語專有名詞來識別理解新的專有名詞的一種策略。例如他們學過“英格蘭”和“蘇格蘭”,見到“烏克蘭”“芬蘭”“波蘭”時,也可大致確定它們是國家名。又如他們還可以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推出“海牙”也是個外國地名。
5.漢語詞匯常識策略
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留學生已初步具有漢語詞匯常識,主要體現(xiàn)在結(jié)構和用字兩方面。
現(xiàn)代漢語中,雙音節(jié)詞占了很大的比例。當一個詞包含的漢字過多或在排列上與普通詞的結(jié)構差異較大時,留學生可大膽地往專有名詞方面去猜想。例如“尤文圖斯”“伊斯特賽德”等。
該策略使外來專有名詞有時比本土專有名詞更易識別,因為它們在漢字使用和排列上與漢語普通詞差異明顯;而本土專有名詞尤其是姓名和地名,不少用字可同時以普通詞或普通詞的一部分參與句子活動。以漢語人名為例,“王、黃、馬、高、牛、來”等既可單用作普通詞,又可用于人名;“非、再、從、向、以、而、且、與”等虛詞也可出現(xiàn)在人名中;還有的人名本身就包含可成詞部分,如“楊萬里、馮勝利、孫國慶、蔡明亮、劉美麗”等。留學生閱讀時若處理不當,就會出現(xiàn)偏誤。
6.符號標記策略
作為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譯名連接符號對留學生識別專名亦有幫助。例如:
雅克·希拉克 羅伯特·巴喬
符號標記使部分漢語專名一目了然。
(三)非語言策略
除語際、語內(nèi)策略之外,留學生在閱讀漢語報刊時還可使用非語言策略。
1.圖片輔助策略
該策略與報刊的特性密不可分。新聞報道常插入照片和為配合內(nèi)容而特別創(chuàng)作的插圖,以給讀者真切直觀的感受。例如在《溫家寶哈佛介紹真實中國》一文中附有一張可清晰看到Harvard University字樣的圖片,學生由此不難獲取“哈佛”的意思。在《<上海公報>奠定美中關系基礎——記亨利·基辛格博士》一文中附有基辛格的照片,學生一能很容易地知道該人名的具體所指。
2.普遍常識策略
普遍常識策略是留學生運用普遍常識和生活經(jīng)驗識別理解專有名詞的一種策略。例如:
(11)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個沙漠綠洲。
留學生已學過“非洲”,再根據(jù)已有的地理常識,也可猜出“開羅”的意思。
四、策略的運用
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留學生運用上述策略識別、理解專有名詞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多種策略相互監(jiān)控、相互調(diào)節(jié)的過程,即運用策略→初步識別→識別檢驗→正確識別→理解反饋。例如:
(12)在埃及蘇伊士運河上,一艘萬噸巨型油輪拋錨,造成河道堵塞。
留學生可先通過特證詞策略識別出“蘇伊士運河”一詞,再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上下文策略確定“蘇伊士運河”為專有名詞。又如:
(13)斯里蘭卡東部重要港口城市亭可馬里29日發(fā)生手榴彈襲擊事件后,斯里蘭卡警方隨即宣布,亭可馬里從當天起實施無限期宵禁。
不少留學生最初以為“亭可馬”(地名)和“里”(方位)是兩個詞,后因為這兩部分在文中多次共現(xiàn)而確認“亭可馬里”是一個專有名詞。
五、余論
(一)留學生對專有名詞的識別和理解也存在難度等級。能運用記憶中已有知識來識別理解的專有名詞難度較低,因已有知識儲存不足造成識別理解困難的專有名詞難度較高,具體如下:
1.首次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比高頻專有名詞難。高頻只是相對而言,例如“卡斯特羅”對古巴學生來說是高頻專名,但對其它國家的學生來說可能不是;“皇家馬德里”對喜歡足球的學生來說是高頻專名,但對其它學生來說則可能是陌生的。
2.毫無語際相似性的專有名詞比具有語際相似性的專有名詞難識別。
3.缺少特征詞且句法信息不明的專有名詞比具有特征詞且句法信息充足的專有名詞難識別。
4.具有豐富內(nèi)涵意義、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的專有名詞比一般專有名詞難識別。
(二)問卷調(diào)查表明,不同留學生在策略運用的多少、識別理解正確率的高低、識別速度的快慢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策略運用水平低的學生只能求助于詞典,不愿大膽推測,有的甚至因漢語報刊中出現(xiàn)了大量專有名詞就會覺得很難、很緊張。對此,教師應幫助他們提高運用策略猜詞的水平和效率。
(三)調(diào)查還表明,雖然專有名詞會影響留學生對漢語報刊的理解,但不會影響他們對報刊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這是因為不同專有名詞在文章中的功能各異,有的可提供背景知識,對理解度影響較大;有的與背景知識關系不大,對理解度影響較小。可見,盡管漢語報刊中會出現(xiàn)大量專有名詞,但并非每個都有深究的必要。這就需要教師在留學生閱讀漢語報刊時除了告訴他們識別理解專有名詞的策略外,還應介紹一些如何拋開專有名詞的干擾進行高效閱讀的技巧,比如根據(jù)閱讀的目的,跳過無關緊要的專有名詞,迅速直接地提取所需信息等。
(本文是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2009年度教研項目《留學生漢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探索》的部分成果。)
附 注:
①選取了《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
《南方都市報》《環(huán)球時報》《參考消息》。
②選取的教材為《新編漢語報刊閱讀教程》(吳麗君編著,北京大
學出版社,2003年)、《報紙上的天下——中文報紙閱讀教程》(王海龍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③10篇全文是《蘇伊士運河被堵住了》《法中交易喚醒歐洲》《希
拉克微微打開了中國市場大門》《排雷老鼠前景可觀》《讓洋人多吃中式快餐》《溫家寶哈佛介紹真實中國》《西湖離世界遺產(chǎn)有多遠》《漢語躍居美第三流行語言》《美國介入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考量》《廣深無失事型號飛機》。
參考文獻:
[1]陳賢純.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2]儲誠志.知識圖式、篇章構造與漢語閱讀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4,(2).
[3]王建勤.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4]周小兵,李海鷗.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5]周小兵,張世濤,干紅梅.漢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彭淑莉 廣州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 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