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慧能《壇經》的涅槃學說

2009-09-27 06:10單正齊
江淮論壇 2009年4期
關鍵詞:壇經涅槃

單正齊

摘要:慧能《壇經》以明心見性的方式在理論上解決了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的矛盾,并且將這種圓融的智慧付諸實踐,主張明心頓悟,行住坐臥皆是禪道,而所謂涅粲不過就是無舍無著,心無掛礙的心靈解脫之境。禪宗的解脫論宗旨即是將佛教圓融思想還歸于現(xiàn)實,在具體的、踐履的生活世界中體認佛教真理,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證得涅槃。

關鍵詞:明心見性;涅槃;解脫;頓悟成佛;無念

中圖分類號:B94文獻標志碼:A

慧能創(chuàng)立的禪宗是典型的中國化佛教,它反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禪修方式,明確將禪宗定位為以心傳心,注重心靈自覺自悟的宗派?;勰芊浅W⒅貜男男越嵌葘Ψ饘W基本問題展開討論,其最基本理論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是指探究如何徹見心性本原,以成就佛果?;勰苤鲝埫餍囊娦詾榈媚鶚?,涅槃也就是心解脫的境界,并非是遙遠的彼岸世界,而就在現(xiàn)實世間,因此實現(xiàn)了生死與涅槃的不二。在證涅槃的方法上,慧能主張反觀內省、明心見性而得涅槃。在慧能看來,佛教涅槃問題的實質,就是人們如何實現(xiàn)自我覺悟,開發(fā)自己的心靈世界,解脫煩惱,超脫生死,成就理想人格;在有限、短暫、相對的現(xiàn)實世界中實現(xiàn)無限、永恒和絕對;在煩惱紛呈的現(xiàn)象世界中實現(xiàn)精神生命的自覺與超化;在短暫的感性生命中實現(xiàn)當下頓悟的永恒和精神生命的自由與解放。

本文研究慧能禪宗的涅槃思想,主要的根據是《壇經》?!秹洝肥墙涍^后人不斷修訂的,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慧能的思想,但大體上能體現(xiàn)慧能的直指心源、見性成佛的根本主張?!秹洝吩跉v史上有四個版本,本文以最能體現(xiàn)慧能本人思想的敦煌本《壇經》為主要依據,個別之處也參考了流行最廣的宗寶本《壇經》。

一、明心見性,自成佛道

禪宗自稱“教外別傳”、“以心傳心,不立文字”,認為它自己接受了佛教經典以外的釋迦牟尼直接的秘密心法的傳授。照禪宗的說法,釋迦牟尼所傳心法,在印度經過了二十七代的傳授,到梁武帝時,經過菩提達摩傳到中國。達摩以后。又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而后傳到慧能?;勰軕侵型炼U宗第六代祖師。然而,慧能才是禪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者,禪宗的社會影響是經過慧能才擴大的。在慧能以前,佛教只有禪學而無禪宗?;勰苁沟弥袊U學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真正弘揚了直指心源、見性成佛的思想?;勰芩鶆?chuàng)立的禪宗,由于簡捷易行、注重心悟,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相近,故逐漸取代其他宗派,成為日后中國佛教的代名詞。

在涅槃問題上,慧能也圍繞心的解脫問題展開論述。雖然他很少提到涅粲的概念,但是所謂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之說,實際上討論的正是涅槃問題。

慧能在《壇經》中對“心”概念的規(guī)定,主要包括本心與妄心兩層結構。本心,即是指眾生本來的心性,也即凈心、真心?!秹洝氛J為,人心的本來狀態(tài)是清凈的,而人心的當下現(xiàn)狀往往是迷妄的,此即成眾生現(xiàn)實無明妄心。解脫的關鍵即在于透過眾生現(xiàn)實無明心,直下把握本心,即可成佛得涅槃。因此,本心乃是禪宗解脫論的核心概念,是眾生超脫生死、證得涅槃的主體性根據?!秹洝氛f“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我本元自性清凈,識心見性,自成佛道?!毒S摩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體現(xiàn)了本心在禪宗解脫論中的重要性。本心實際上就是眾生自性清凈心,也就是本覺、菩提般若之智?!秹洝肪驼f:“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北拘呐c眾生現(xiàn)實無明妄心實際上并不是兩種心,而就是一種心。眾生由于無始無明的遮蔽,現(xiàn)實心都是無明妄識心,但其本性、本質卻是自性清凈心?!秹洝氛f:“淫性本身清凈因,除淫即無凈性身,性中但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自心歸凈,一切塵勞妄念雖在自性,自性不染著,名眾中尊?!本褪钦f,無明妄心與清凈本心是一體的,無明妄心本性就是凈心。我們可把這種真妄和合之心稱作現(xiàn)實心。在慧能看來,凡與佛皆同具現(xiàn)實心,其差別只在于迷與悟,“即煩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也即是不斷煩惱而得菩提,不離生死而得涅槃。

慧能《壇經》所說真妄和合之現(xiàn)實心,顯然不同于早期達摩禪一系的心性說。早期禪師一般來說都主張守心看凈,息滅妄念而反歸真心。在方法論上,菩提達摩壁觀的安心法,道信、弘忍的念佛三昧以及守真心、滅妄念的禪修方法,皆有割裂真心與妄心,執(zhí)妄心外別有真心的傾向。雖然他們也強調明心見性,不離世間而得涅槃,但注重禪修漸悟的方法論,難免會產生執(zhí)凈心實有的傾向。從邏輯的進路來看,妄念乃是生死輪回的根源,凈心則是涅槃境界的本源。既然主張息滅妄念,反歸真心,這就勢必會導致斷生死世間而得涅槃的結論。雖然早期禪師一再強調即心即佛,即世間即出世間,但在教法上的確存在割裂妄念與凈心、世間與出世間的傾向,這是教法不圓的結果。佛教史上之所以有“六祖革命”之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慧能將凈心與妄心合二為一,提出現(xiàn)實心的概念,強調凈心就在眾生當前現(xiàn)實心中,也就是強調凈心應在妄心之中,從而在教法上圓滿地將真心與妄心融為一體,真正實現(xiàn)了即世間即出世間、生死與涅槃的不二。

由于將凈心、真心視作妄心的本質,所以《壇經》有時也以“本性”、“自性”等概念來表述菩提般若之凈心,如說:“有智惠者,自取本性般若之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钡?,凈心與自性這兩個概念之間的涵義還是有細微差別的。通觀《壇經》全文,“自性”、“本性”的概念一般來說指稱諸法的空寂性,也即諸法本性、本質,側重于言說宇宙萬物的絕對本性。凈心則是指稱主體自身所具有的智慧、本覺性,側重于言說主觀性的超越依據。

關于“自性”、“本性”概念,《壇經》解釋說:

性本無生無滅,無去無來。

性含萬法是大,萬法盡是自性見。

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這就是說,“自性”、“本性”即是指宇宙無生滅、無去來的絕對本性,也即性空、寂滅性(法性)。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這性空寂滅性(法性)的體現(xiàn),所以說“虛空能含日月”,“自性含萬法”。性這個概念在慧能禪學體系中是指稱宇宙本性的終極性概念,在概念的邏輯層次上處在凈心概念之上,《壇經》就說:“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性與凈心的關系是自性上能起現(xiàn)般若凈心,其中,自性是體,般若凈心是用?!秹洝氛f:

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見,煩惱塵勞眾生,當時盡悟。猶如大海,納于眾流,小水大水,合為一體,即是見性。

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

般若常在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莫去誰妄,即是真如自性用。知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

其中,“正見”,“自性起念”等皆是指般若智

無所執(zhí)),就能親證宇宙實相,獲證無限妙有的涅槃。而在圣者所證無限妙有的生命境界中,實無能所的區(qū)分,之所以有能所之分,也只是“隨義立名,法無定相”。

三、行住坐臥,皆是禪道

慧能《壇經》安立現(xiàn)實心來統(tǒng)一世間與涅槃,認為世間與涅槃別無二致,差別只在于主體的迷、悟不同。自性迷則是世間,自性悟則得涅粱,所以涅槃不在世間之外,而就在眾生現(xiàn)實自心?!秹洝肪蛷娬{:“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非,自非卻是左?!ㄔ谑篱g,于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就是說,涅槃不在遙遠的彼岸,不可于世間之外求取涅槃。眾生只要識取自心,證見自性(明心見性),此身即成佛身,現(xiàn)實世間即是涅槃境界。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而成佛得涅槃呢?慧能以前的禪師一般來說都主張用守本真心、住心看凈的方法來息滅妄念,證見真心。這顯然建立在真妄有別的理論基礎之上?;勰軐⒄嫘呐c妄心統(tǒng)一在現(xiàn)實心中,反對傳統(tǒng)禪學中住心看凈的修證方法,而提出“禪非坐臥”之說?!秹洝氛f:

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言不動。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凈,人性本凈,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凈。不見自性本凈,起心看凈,卻生凈妄,妄所處所,故知看者卻是妄也。凈無形相,卻立凈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凈縛?!葱目磧?,卻是障道因緣。

這就是說,慧能以前禪師安心壁觀、守本真心的做法,其特點就是將凈心、本心看作實有凈相,故與妄相形成對立,所以在禪修實踐中,主張息滅妄念,返歸真心。在此,真心與妄心都具有實體化的傾向,違背了佛法中一切皆空的原則,是一種有相的執(zhí)著?;勰軇t以《金剛經》為悟心之經教依據?;勰軇?chuàng)宗后,經常教導弟子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他的禪學理論堅持了般若性空的原則。在慧能看來,傳統(tǒng)禪學中安心、守心的做法有執(zhí)著凈心實有的傾向,違背了“自性真空”的原則,因此是錯誤的。他批評這種做法是“起心看凈,卻生凈妄”。既有執(zhí)著故障自本性,為凈相所縛,不能證得無所執(zhí)著的涅槃境界。在慧能看來,妄念無性本空故無須漸滅,只須當下體認妄念本空,見自本性,即可頓悟成佛。后來的宗密批評早期禪學住心看凈之說不僅犯了執(zhí)凈心為實有的錯誤,而且也犯了執(zhí)妄心為實有的錯誤。宗密《圓覺經略疏鈔》卷二載:

但能知是幻已名為離,但得離幻即元是覺,更無階級漸變?yōu)橛X。如人夢見身瘡,問醫(yī)求藥,寤來即知是夢,更欲作何方便?若待方便修之漸離,即是實法,何名幻化?若執(zhí)實有,還是妄計,何名修行?

這就是說,既然無明妄念是幻,故無須任何方便修行以斷之,而只須了知無明妄想虛幻不實,自然覺心顯現(xiàn),證得涅槃。就像人夢見自身有病,醒來才知不過幻夢一場,無須下藥治病。如果借修行漸漸斷除無明妄念,就把無明妄念也看成了實際存在,這是一種妄執(zhí),不叫修行。

六祖反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坐禪之說,主張禪非坐臥,實際上也是禪學史上重要的變革。所謂“六祖革命”之說,其原因也應當有此一種。當然,慧能并不是不講禪定,但其禪定與傳統(tǒng)所說守心靜坐相去甚遠。他說:

今此法門中,何名坐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何名禪定?外離相日禪,內不亂日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內性不亂。

在慧能看來,只要于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禪定。此也如《壇經》所說:“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常行直心是。凈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兄毙?,于一切法,無有執(zhí)著,名一行三昧?!睆谋举|上說,慧能所說禪定的內涵,所謂“一行三昧”、“于一切法無有執(zhí)著”,乃是定慧一體,以通過明心見性,當下開發(fā)出自身的般若智慧來進入心無妄念的寂定之境,即由外不著相(般若智慧的運用)來達到內心不亂(心體寂靜,心無散亂)的定境。慧能稱這種禪修的特點是定慧一體,即定即慧,他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別。定慧體一不二。即定是慧體,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善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定發(fā)慧,先慧發(fā)定,定慧各別?!边@段話中的“定”字是“禪定”一詞的總稱,按慧能的說法,禪定就是指外不著相,內心不亂。這種禪定不是凝心人定,不接觸外物的寂靜狀態(tài),而是日常生活中接觸外界事物而達到的心不亂的寂靜狀態(tài)。所謂“慧”字,就是指應對外界事物而又不起分別、執(zhí)著心的智慧(般若),而不起分別、執(zhí)著心,也叫做定(內心寂靜不亂)。所以,禪定與慧是一體不分的?;勰艿牡茏雨P于定慧一體,作了這樣的解釋:“如是諸根善分別,是本慧;不隨分別起,是本定”、“種種運為世間,不于事上生念,是定慧雙修?!边@極好地解釋了慧能定慧一體的思想。按慧能禪宗定慧一體的思想來評判早期禪宗住心看凈的思想,就會得出住心看凈乃是析定與慧為二,割裂了二者之間聯(lián)系的結論。因為住心看凈之說,是先“凝心入定”(定),棄絕外物,后“起心觀照”(慧),最后又“攝心內證”(定)。即是說:定時無慧,慧時無定,未能體現(xiàn)出定慧的一體性。這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未能于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般若智慧無所執(zhí)取的圓融性,換句話說,就是不能于現(xiàn)實生活中修禪,不能于現(xiàn)實世間成佛證涅槃。

慧能的禪定與傳統(tǒng)佛教中所說的禪定也不相同。傳統(tǒng)佛教中的禪定,是指心定止一境而離散動,分而言之則是:一心觀察一境為禪,一心靜念為定。這種禪定通常是通過觀想某種形象,或者調息的方式,而達到心定止一境而無散亂的狀態(tài)。小乘佛教尤為注重禪定的修行實踐,主張通過觀想和調息的方式漸次進入四禪八定,試圖達到止滅煩惱業(yè)力,產生六種神通,最終成就阿羅漢果。大乘佛教則強調智慧的解脫之途,認為人們通過修習佛法而獲得般若智,以觀見諸法性空的宇宙本質,就能獲得解脫,證得涅槃。但是,大乘佛教并不排斥小乘佛教的禪定之法,而是吸收了小乘佛教觀想、調息的方法,認為通過禪定的途徑,可以使修習者產生般若智慧(因定生慧),并觀見宇宙性空實相,而獲證涅槃(大乘佛教也主張定慧一體,強調修習者應以般若觀空智來指導禪定的實踐)。此外,大乘佛教還認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禪定還可以用來止滅煩惱業(yè)力,以凈化自身的生命結構,成就細微的法身生命。慧能所說的禪定與小乘佛教繁瑣而嚴密的四禪八定之說顯然不同,與大乘佛教注重智慧解脫的路徑雖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但彼此之間還是有差異的。這是因為,慧能禪宗根本否認實有煩惱業(yè)力須漸次斷除的說法,也沒有如大乘佛教那樣要舍棄現(xiàn)實生命成就細微的法身生命的說法,而且慧能還認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禪定根本無法產生生命解脫的智慧(否認“因定生慧”)。在慧能禪宗看來,眾生現(xiàn)實的生命體中本來就有自性清凈心,本來就有般若智慧,只要人們對境不起心(“外不著相”),不產

生無明妄念(“內心不亂”),當下就能明心見性,開發(fā)出自身本有的般若智慧,獲證涅槃。在慧能那里,所謂“禪定”,或“一行三昧”,只是明心見性的另一種表達方法而已。

慧能禪宗否定了傳統(tǒng)佛教嚴格的禪法修習實踐,認為修佛不必做專門修行,只須于行住坐臥,于日常生活中不產生迷執(zhí),就能做到心無掛礙,來去自由,而就這是涅槃。這樣一來,慧能禪宗就使禪修生活化、世俗化,而不必據守山林,默坐澄心。這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生死即涅槃的大乘佛教涅槃學的圓融旨趣,而且大大發(fā)展了佛教涅槃學的內涵。慧能禪宗涅槃解脫學說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圣人境界的理論,與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以及儒家“極高明而道中庸”思想有相通之處,充分體現(xiàn)了佛教的中國化的特色,也使得禪宗成為日后中國佛教的代名詞。

四、無念為宗,頓悟成佛

慧能《壇經》否定了傳統(tǒng)禪學中住心看凈的禪修實踐,但并非否定一切禪修方式?;勰芩f禪修,是一種當下明心見性的頓悟而非傳統(tǒng)禪學中的漸修漸悟。慧能稱后者為漸教,稱本宗為頓教,并認為“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回”。

在慧能看來,眾生當下現(xiàn)實心其性本空,當體即清凈本心,迷則妄心,悟則本心。因此,慧能注重當下頓悟妄心本空而顯現(xiàn)清凈本心,明見真如自性,獲證涅槃?!秹洝肪驼f:“自心頓現(xiàn)真如本性”,“言下便悟,即契本心”,“剎那間,妄念俱滅,即是自真正善知識,一悟即知佛也。”如此看來,眾生與佛不異,皆具自性,其差別只在于迷與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眾生之所以能頓悟見性,成佛證涅槃,乃是因為眾生“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觀照”。就是說,眾生本來就有認識自己本性的良能,故不須積累,只要一念心悟,當下呈現(xiàn)?!秹洝氛f:“善知識!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善知識!遇悟即成智?!被勰艿茏由駮募耪找惑w角度對頓悟的原因作了說明:“本空寂體上,自有般若智能知,不假緣起。若立緣起,即有次第。”神會還特別強調:“不舍生死而入涅槃,是頓悟?!比欢娚罴娂?,何以能頓斷煩惱,見性成佛呢?在慧能禪宗看來,妄念無性本來是空,所以眾生若得般若空性智,則可一剎那間頓,斷煩惱而見性成佛。

為了宣揚頓悟的禪修方式,慧能還提出“無念為宗”的修行學說?!秹洝氛f: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名無相?無相者,于相而離相;無念者,于念而無念;無住者,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無有斷絕,若一念斷絕,法身即離色身。念念時中,于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但離一切相,是無相;但能離相,性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于一切境上不染,是為無念;于自念上離境,不于法上生念。

所謂“無念”,就是指不于境上生念,不受外物的迷惑。無念又稱作無住,即不起執(zhí)著心。無住、不起執(zhí)著是人的本性。無念并非“百物不思”,若“念盡除卻,一念斷即死”。無念是指在與外物接觸之時,不住著于境。若對境而又不住著于境,那么雖念念不斷而念念不住,不以物喜不以物憂,如雁過無痕,不存于心?!盁o念”、“無住”,又稱作“無相”?!盁o相”是指“于相而離相”,外離一切相即心不著于相?;勰苷J為,若能做到無念,就能做到于諸境不染,雖處塵世之中卻無染無著,來去自由,心無掛礙,精神上獲得解脫,證得涅槃。

慧能將無念視作頓悟成佛、解脫生死的關鍵,認為:“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睒劅琅c菩提,生死與涅粱只存于一念之間的迷悟,一念悟,一念離境,就可當下成佛證涅槃,“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頓法者,至佛位地”。所以佛當于自身中求,涅槃當在世間證得。

慧能一再強調,佛并不是外在于人、具有無邊法力的神,而只是人的內在本性的體現(xiàn)者,是現(xiàn)實中的理想人格?!秹洝氛f:“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向何處求佛?”見自本性,即得出世。”眾生的自心、本性就是成佛的內在根據,就是佛的本性,成佛并不是成就外在的人格化的神,眾生的自心、本性就是佛。眾生只要認識自我,回歸本性,當體成佛?;勰苷J為,傳統(tǒng)的大乘佛教中所謂三種佛身,其實就是現(xiàn)實的色身生命的升華,其本性即是眾生人人本具的法性(自法性,心性),所以不可離色身別求佛身。而佛教所說歸依三身佛,實際上就只需在眾生心地上作功夫,祛除妄念而明心見性。眾生若能如此,則“此三身佛,從自性上生”。

慧能將外在于人的具有無邊神力的佛身落實在眾生現(xiàn)實的生命之中,打破了長期存在于佛教界的偶像崇拜,使佛由高高在上、法力無邊的神靈又重新回到了人自身。既然佛由高不可攀的神龕降到了世俗世間人的地位,那么所謂凈土佛國、涅粲世界也就不在眾生世間之外,而只是眾生心性覺悟的結果,或者說是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命意義超化的結果?;勰堋秹洝分忻餍囊娦?、佛法在世間的理論淡化了佛教作為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實現(xiàn)了宗教的世俗化,這為禪宗贏得了更多的信徒與擁護者,為日后取代佛教其它各宗派而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打下了基礎。

責任編輯吳勇

猜你喜歡
壇經涅槃
Unique New Year
“反思”中的自由踐行——我排秦腔《狗兒爺涅槃》
被賦能后的企業(yè)能否涅槃重生?
明清大藏經版《壇經》源流略釋
未定義
塑料瓶的涅槃
《壇經》中的判斷句研究
從《壇經》看我們的生活方式
慧能哲學思想探微
涅槃
汨罗市| 中方县| 攀枝花市| 武安市| 工布江达县| 聂荣县| 定襄县| 邵阳县| 高清| 东山县| 同心县| 图木舒克市| 海伦市| 保德县| 全南县| 北流市| 扶绥县| 宁安市| 宁晋县| 台东市| 武胜县| 长泰县| 循化| 永济市| 伊宁市| 濮阳县| 玉龙| 武功县| 宜丰县| 宜君县| 怀仁县| 巢湖市| 府谷县| 泗洪县| 西畴县| 根河市| 永福县| 金溪县| 翼城县| 梅河口市|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