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然 朱章果
(合肥工業(yè)大學人文經濟學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面對當今世界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十七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新理念,充實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開創(chuàng)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關鍵詞十七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十七大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政治理想、價值目標和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發(fā)展的充分體現,是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黨的歷代領導人先后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毛澤東提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鄧小平強調“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里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江澤民希望大學生“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成為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成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胡錦濤指出:“辦好高校,首先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笔叽笥种赋觯骸皥猿钟藶楸尽⒌掠秊橄取?,“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上深刻論述了我國歷代領導人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大學教育僅“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惡鮮明的辨別力?!蔽覈咝^k得怎么樣、高等教育發(fā)展得怎么樣,首先要看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否合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必將長期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將面臨前嚴峻的挑戰(zh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牢牢把握“育人為本”這一根本任務。
二、十七大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
十七大強調:“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fā)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增強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育人為本”。因此十七大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用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為價值取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大學生具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核心內容,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世情、國情,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并自覺地將之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力量源泉。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當代中國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的力量源泉。要讓大學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的尊嚴;引導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創(chuàng)新能力,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緊跟時代步伐,開拓進取。
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美德、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確定價值取向、判斷行為得失的基本準則。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
三、十七大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十七大提出:“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宗旨。
“注重人文關懷”,是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根據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從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轉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把大學生當作主體,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教育人、引導人、塑造人為根本出發(fā)點,用大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將教育的內容傳遞給他們,使他們在更高的境界、更廣闊的領域去領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義。
當今社會,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各種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也有所增加,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十七大提出了“注重心理疏導”,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從而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和諧。心理疏導就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解釋、說明、溝通等方式,疏通人們的心理障礙,解決思想問題。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受教育者受到挫折和心情不順時,在感情上與教育工作者往往有一定距離,但他們又都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得到溫暖、關心、體貼和支持,特別在苦悶、彷徨或痛悔時,更需要教育者的同情、理解和扶持。在這種情況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本著人文關懷的精神,以愛心引導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以“抓常規(guī)工作,幫助受教育者建立一條自律防線;抓團隊管理,幫助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和做事兩套本事;抓成才教育,幫助受教育者樹立自信心、恒心、平常心三種心態(tài);抓日常管理,幫助受教育者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文化”為重點,著力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達到一個較高的程度,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會,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7-10-15.
[2]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教育.中央文獻出版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P55-56.166 295-296.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P640 632.
[4]愛因斯坦文集.[M].商務印書館,1979.P310.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P197.
作者簡介
劉應然(1974-),女,安徽潁上人,合肥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生.
朱章果(1976-),男,合肥工業(yè)大學科技哲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