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丹
杜甫《哀江頭》一詩,詠楊玉環(huán)事,可以同白居易《長恨歌》相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可不讀。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cè)。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這首詩有很多句子會令我們想起《長恨歌》來?!敖^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同《長恨歌》中“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到此如何不淚垂”相似;所不同者,《長恨歌》是站在明皇的角度,寫明皇對貴妃的思念,杜甫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江頭宮殿鎖千門”,寫長安陷入賊寇的情形,一個“鎖”字頗見冷清和寥落,正是“城春草木深”?;实酆痛蟪紓兌继幼吡?,背后也許還隱著一點諷刺?!凹毩缕褳檎l綠”,細柳也好,新蒲也好,有誰來此觀賞?這個“誰”當不盡指楊玉環(huán),應(yīng)該還包括宮里所有的人,但主要是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沒了,細柳新蒲還有什么意思?自居易用了一大堆鋪排,杜甫卻只用了七個字,而且更顯深沉。白居易寫情,杜甫抒慨,各臻其美。
從“憶昔”到“雙飛翼”,回憶楊玉環(huán)在時,侍奉明皇出游時的情景,類似于《長恨歌》中間的一大段。但白居易主要表現(xiàn)明皇對貴妃的寵幸,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明皇的沉湎于色相,“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寫楊玉環(huán)一家人的騰達,“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主旨是諷刺。但白居易的細節(jié)來自于想象,杜甫所寫是親眼所見。白居易寫得私密,杜甫則表現(xiàn)外在的場面,寫皇上和娘娘游南苑時的氣派?!皯浳裟揿合履显贰?,“霓旌”不僅寫出了旌旆的顏色,更寫出了皇家氣派,“下”字尤見威儀?!霸分腥f物生顏色”,這句話看起來寫得虛,實際上非常概括,內(nèi)中隱含著杜甫的感慨。杜甫在安史亂后,經(jīng)?;貞洰斈陮m中的盛況。所謂“蓬萊官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就是一例。杜甫回憶這些,固然可能有諷意,但重點則是感嘆,“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盛時不再,輝煌成昨!杜甫越這樣寫,越顯得戰(zhàn)亂之后的民不聊生,瘡痍滿目。杜甫和白居易視角不同,不僅因為兩人不同的個性氣質(zhì),不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關(guān)鍵一個是親歷,一個僅僅拿它當作文學(xué)題材。杜甫一開頭就說“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一個“吞聲哭”,一個“潛行”,均非旁觀者可比,戰(zhàn)亂帶給他的創(chuàng)作,對他生活的影響決非白居易所能體驗。所以杜甫寫當時的熱鬧,輝煌,都反襯出戰(zhàn)亂帶給人的深刻不幸。而從藝術(shù)上,杜甫寫當時的情景也非常簡潔到位,僅僅用了一個細節(jié)(仰射),當時的場面,各人的心境,楊玉環(huán)的受寵,全都在里面。更為難得的是杜甫寫得很大氣,與皇家威儀相匹配。如果沒有如此這般的經(jīng)歷,單靠想象無以濟事。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本褪恰堕L恨歌》中的“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扒逦紪|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同《長恨歌》中“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M紆登劍閣”意思相近,“去住彼此無消息”,大概就是“一別音容兩渺?!卑?很奇怪兩位大詩人怎么都寫到這些,難道白居易受過杜甫的影響?而“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不就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嗎?而“江水江花豈終極”一句多好,江水江花既無終極,明皇思念貴妃之情又豈有盡頭?白居易點得很明,杜甫更含蓄,更沉痛,這也是杜甫勝過白居易之處。白居易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優(yōu)秀詩人,他用聰明寫詩;杜甫不僅是一個詩人,杜甫詩中流的是血淚!
這首詩與《長恨歌》最大的不同,在于作者的介入。詩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在寫自己,寫自己在亂中長安時的心情,寫自己聽說了楊玉環(huán)事件后的感受,這是白居易所不能具備的。開頭的“潛行”已經(jīng)點明了詩人來到曲江憑吊時的心境和情形。為什么要“潛行”,因為滿城都是賊寇,不得不偷著前往,此其一;其二,那種私心憑吊的心情又豈可為旁人所知?又豈能張揚?這也是“潛”之一義。到結(jié)尾,“欲往城南望城北”,連方向都辨不清了,可見傷心已極。但詩人顯然不單是為明皇和貴妃而傷,是為天下蒼生吧,為一個偉大時代的結(jié)束吧?皇帝尚且不保,遑論他人?我想這正是杜甫創(chuàng)作此詩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