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一線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本文對該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從愉快教學、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新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關鍵詞】素質(zhì)教育 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提倡素質(zhì)教育以來,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滿堂灌,一言堂,在認識上被完全否定,這是好的。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所謂啟發(fā)式教學的“滿堂問”,所謂提高學生能力的“滿堂練”。其實質(zhì)仍是未能做到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打破,素質(zhì)教育無從談起。那么,如何做到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又切實保證學生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呢?一位哲學家說得好:“什么都能代替,唯有思維不能代替。”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激發(fā)興趣,改革教法,讓學生自學質(zhì)疑、討論解疑才是最佳選擇。
一、愉快教學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互敬、互愛的關系,課堂教學氣氛應該是愉快、和諧、民主的,只有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才敢于積極參與、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任何一節(jié)成功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無不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教師有了對學生的深厚感情,才能充分取得學生的信任,這樣教學才能互動起來。當學生回答正確或?qū)栴}的理解有創(chuàng)見時,教師應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內(nèi)化為更濃的求知欲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思路阻塞,一籌莫展時,教師應適時進行情感疏導。有時候,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充滿信任和激勵性的話語,可能使學生精神煥發(fā),茅塞頓開,思如泉涌;有時候,老師的一個期望的眼神,可能使學生倍感激動,特別是回答錯誤時,不要責備,而應充滿期望地說:“你確實作了認真的思考,說錯了不要緊,只要思維方法對頭,下次你定能作出正確的回答?!苯獬龑W生的思想顧慮,是營造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的重要一環(huán)??稍诎嗌厦鞔_宣布,我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話只計算你說了多少句話,暫不考慮你回答的話是否準確。這樣就促使全班學生乃至最怯于說話的學生都敢于回答老師的問題,并積極爭取發(fā)言,打破課堂沉悶的局面。如此用動口的方式既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使課堂氣氛更輕松活潑。可見,愉快的教學氛圍是使課堂教學取得高效的前提。
二、激發(fā)興趣,改革教法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與根本保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啟迪學生智慧的目的,這是教學中一種很重要的藝術。我們知道,興趣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力量,是啟發(fā)人們認識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激勵人們?nèi)ミM行艱苦探索、創(chuàng)造的一種力量源泉。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學生對事物感興趣,主要是大腦的“情感區(qū)域”,即腦皮層下產(chǎn)生興奮,由腦皮層下發(fā)出信號給大腦皮層,這時候人就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被認識的客體上。因此,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并達到所有的課都上得有趣,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突破課本的約束,走向課外的廣闊田地,涉獵更廣博的知識呢?一位教育家說:“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奔词钦f,要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就要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期待的情境,使他們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其有效的辦法,是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是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興奮劑和催化劑。
講讀教學,尤其如此。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樂之”,才能使之“樂思”。因此,千方百計使學生“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開動學生思維機器的動力。教學上既要“明”又要“活”,“明”即明確教學要求、重難點,“活”就是課堂教學形式、教學語言、訓練方法等要靈活多樣。具體地說,改革教法,就“教”的角度而言,以下幾個問題是必須注意的:
1.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
(1)有許多課文,學生憑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全可以自學自通,無需教師的重復講解。因此,對不需要講的,堅決不講,不必擔心學生這又不會,那又不會。特別是名家的作品,不要因為是名家,就多講一點,也不要因為作品理論性較強,就生硬地多聯(lián)系實際。學生完全可以自學理解的,教師就不必講解,如果硬要講下去,就只會使學生厭煩了。
(2)講讀不要面面俱到。一篇好文章往往涉及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教師如果不厭其煩,面面俱到,學生就會不知所云。其實,講解課文抓住每篇課文的特色即可,使學生感到有東西可學,學有所得就行。比如《失街亭》,“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學生借助注釋完全可以讀懂。只要突出人物形象刻畫的方法問題,其他內(nèi)容輕輕帶過,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有收獲。
(3)反對語文課堂教法的程式化。課文不同,特色不同,教法也不相同,一味地按題解、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結(jié)構(gòu)分析等老一套程式進行,必然枯燥乏味,令學生昏昏欲睡。對那些需要死記的材料,完全可以交由學生自己去處理。教師只講授“活”的東西,即開發(fā)智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方面的問題。如:《阿Q正傳》一課,關于魯迅的生平,以前在很多作品的學習中已經(jīng)涉及。但仍有一些老師花不少的時間,津津樂道他的家庭背景、少年生活、棄醫(yī)從文等經(jīng)歷,花整節(jié)課的時間講授他的作品及整體藝術特色。對這些內(nèi)容,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輔導資料即可,而應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阿Q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他揭示了一個什么主題?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阿Q正傳》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永放光彩的藝術珍品,主要是因為作者在小說中通過一個小的社會窗口,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生活畫卷;通過一個小小的人生插曲,揭示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變——辛亥革命的實質(zhì);通過一個小小的人物,塑造了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以精神勝利法在屈辱中抗爭的阿Q這一形象。
2.動口、動腦、動手,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大都文情并茂,思想深刻,意蘊綿長。要求學生多讀多背,不失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正是這個道理。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瑯瑯的書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老師冗長的分析,許多文學精品的韻味蕩然無存。
動口的同時,還要動腦、動手。這是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理解、概括、分析鑒賞能力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用固定的字數(shù)來概括段意、表述觀點。使學生在弄清文段的意思后,還要選擇恰當?shù)脑~語來精要地表達,既考核了學生對文段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煉字、煉句的能力,使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一個層次;又如,要求學生用對聯(lián)的形式概括段意,教師先出上聯(lián),讓學生對下聯(lián)。通過對聯(lián)形式的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能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造就嚴密思維的能力。再如,情景交融的詩歌的鑒賞,在理解字詞意義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大膽想象,精心描繪出詩歌的意境。這樣一個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學生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閱讀課,還可以把學生推上講臺,讓學生在對課文有關背景知識有所了解的情況下,依據(jù)平時所學知識及老師的示范性教學,獨立講解課文,并接受老師的質(zhì)詢和解答同學的疑難。由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至解決問題都是學生主動引起,因而對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無疑可起到很大作用。這種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也不失為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益嘗試。
3.充實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堂高效,要急學生之所需,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聞。不要被教材所束縛,而要根據(jù)多篇課文的特點,有意識地選擇幾個知識點,聯(lián)系舊課,或延伸,或類比,或?qū)Ρ?,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增加學生的知識攝入量。如:《孔雀東南飛》一課可提出如下問題:①什么叫“古詩”,是不是“古代詩歌”的簡稱?什么是“樂府”?②劉蘭芝為什么不提出離婚而等著人家遣歸?⑧序里稱呼女主角為“焦仲卿妻劉氏”,在焦家或路上稱“新婦”,絕口不提“劉蘭芝”,只有回到娘家,面對母親、哥哥自稱蘭芝;出了門見仲卿或在改嫁過程中又稱“新婦”這是為什么?④篇末為何又說“寡婦起彷徨”呢?這些問題既尖銳,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可見,激發(fā)興趣、改革教法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與根本保證。
三、高效課堂教學還必須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
就“教”這個角度,加強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成為評價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一個標準?!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睂W生探索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疑開始,又在解疑中得到發(fā)展,一個人只有先有疑并積極主動去研究探索,才能有創(chuàng)新。經(jīng)常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質(zhì)疑問難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允許學生有獨到的見解、新穎的看法,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遇到“叛逆思想”、“異端邪說”,教師不能用劃一的標準去壓抑。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恰恰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有效途徑。
以上就“教”的角度,探討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幾個問題,套用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教就是為了不教。”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整體提高學生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不可忽視。
★作者簡介:布文勝,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