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琴
近日,學校舉行教學能手選拔活動,有位教師上《黃果樹聽瀑》一課。課伊始他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生竟然齊刷刷地齊讀起來,教師頓時滿臉通紅,手足無措。待學生齊讀了6個自然段之后,教師終于“果斷”地拍手讓學生停下來,說:“看來我們的同學都很喜歡齊讀,但老師覺得自己讀自己的會有更大的收獲?!甭犝n的教師相視一笑。
這樣的現(xiàn)象其實在我們的公開教學中普遍存在。去年10月,筆者參加了在江西南昌舉行的全國第七屆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共聽了17節(jié)課,幾乎每節(jié)課(印象中只有香港教師那節(jié)課例外)都出現(xiàn)課始學生齊讀教師急忙叫停的現(xiàn)象,只不過有的手段更加高明罷了。
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筆者的深刻反思:課始的齊讀為何讓我們的老師如此談虎色變?齊讀是我們語文課中很重要、很易操作的朗讀方式。在齊讀中,學生能檢測出自己是否與別人讀得一樣,是否按照課文來讀了,學生的朗讀會更專注,有感情的齊讀還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從學生的齊讀中能了解到學生是否讀準、讀通、讀順,斷句是否準確,學生與文本是否產(chǎn)生情感共鳴等一系列信息,從而對全體學生作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能運用齊讀更好地駕馭上課的進度,提高課堂效率。這么好的朗讀方式,我們的老師為什么一面標榜尊重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面又責令禁止齊讀呢?
深入剖析,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認為齊讀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崩蠋焸兒ε抡n堂中動輒就讓學生齊讀,不符合課標精神,怕背上違反課標的“罪名”。
2、迎合專家口味。有專家認為“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竽充數(shù)和產(chǎn)生唱讀的溫床。”華東師大李伯棠先生在《小學閱讀教學簡論》一書中曾寫道:“在課堂上要少齊讀。因為感情處理上不能強求一律,同時也可防止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睂<覀兊挠^點不無道理,但也并非禁止齊讀。而那些開課的教師顯然來不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敢以身試“法”。
3、齊讀速度較慢,比較費時。觀摩課、賽課(特別是后者)上課的時間都是以分秒計算的,教師們怕時間浪費不起,精彩的課堂教學怕毀在致命的拖堂上。
教師們的害怕心理也折射出了目前我國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教師的功利心太強,以致置學生的主體性于不顧,有意識地強迫學生停止齊讀,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這一現(xiàn)象在公開教學中較為普遍;家常課教學與公開課教學不一致,平時訓練學生齊讀過多,個性化的朗讀太少,學生張口齊讀都已經(jīng)習慣成自然了,否則怎么一上課就自覺地齊讀呢?開課教師也有作秀的嫌疑。
筆者認為,學生初次接觸課文確實不宜齊讀,這違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但如果學生預習比較充分,或是朗讀能力比較好的班組,在課始為什么不可以齊讀呢?我們的教學千萬不可走上模式化的道路,如果多一些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多一些有個性化教學風格的教師,我們的教育定會更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