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利益相關者理論對美國公司法的影響

2009-04-03 09:48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09年2期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公司法社會責任

林 曦

〔摘 要〕股東利益至上理論是長期以來統(tǒng)治美國公司法立法與實踐的理論。但是人們逐漸認識到公司不僅僅要為股東服務,還要為其他利益相關者服務。基于此,利益相關者理論也逐步興起,并對美國公司法產生了影響。判例法上表現(xiàn)為確立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公司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的新規(guī)則,制定法上則表現(xiàn)為大多數州的公司法中都明確規(guī)定了利益相關者條款。這表明在美國股東利益至上原則受到了動搖,立法和實踐正傾向于公司決策可以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關鍵詞〕公司法;股東利益至上;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D924文獻標識碼:A文

章編號:1008-4096(2009)02-0076-05

長期以來,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公司是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股東謀利,以實現(xiàn)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各國公司法也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設計的。但19世紀80年代以來,公司利益相關者理論對這種傳統(tǒng)的觀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1]。在美國,出于對企業(yè)單純追逐最大利潤傾向的批判和對作為后工業(yè)化社會思潮延伸的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倫理問題的關注,公司存在的目的是僅僅考慮股東的利益還是要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一命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那么公司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相關法律應做如何修正?本文試圖從美國公司法的判例和立法入手,考察利益相關者理論在美國對其公司法所產生的影響,并從中發(fā)現(xiàn)對我國公司法的立法和實踐的有益啟示。

一、“股東利益至上理論”與“利益相關者理論”之爭

公司的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傳統(tǒng)的觀點就是我們熟知的“股東利益至上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股東是公司的終極所有者,在法律上擁有全部權益。因而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使股東的利潤最大化,經營者作為股東的受托人,必須僅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服務。正如著名的法律學者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C.Clark)教授[2]在《公司法》一書所指出的那樣,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統(tǒng)治了最初的公司法領域。管理者在做決策時為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犧牲股東的眼前利益是絕對不被許可的?;谏鲜隼碚摶A,美國各州的公司法和司法實踐最初也普遍強調公司的營利目的。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判例是1919年密西根法院審理的道齊訴福特汽車公司案(Dodge v.Ford Moter Co.)。在該案中,福特公司的管理層為了降低汽車價格、提高汽車質量并投資建廠以增加就業(yè)崗位,打算停止分發(fā)股利。法院在審判中清晰地表明了“股東利益至上”的觀點:“公司組建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而被雇傭的?!薄肮芾碚咴跊Q策時不能以犧牲股東的經濟利益為代價來增進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睋?,法院判決福特公司繼續(xù)向股東分發(fā)股利??梢姟肮蓶|利益至上”不允許公司考慮利益相關者利益和承擔社會責任。而在的公司面臨收購的場合上述原則更是得到了強調。如特拉華法院在露華濃公司訴麥克安德魯斯及福布斯持股公司(Revlon Inc.v.MacAndrews & Forbes Holdings Inc.)一案中再次重申了股東利益至上的原則,聲稱“董事會決定出售公司時它只有一個義務就是使股東利益最大化?!薄岸聲鳑Q策時把其他人的利益放在股東利益之前是違背了他的法定義務的?!?/p>

然而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企業(yè)倫理問題、社會責任問題、環(huán)境管理等問題都成為困擾人們的難題,在這種背景下利益相關者理論逐步興起。該理論認為公司除了股東利益外還應該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包括公司的雇員、債權人、消費者和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多德(Dodd)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伯利(Berle)教授就對這兩種理論展開過大討論。伯利教授認為公司的董事和管理者是基于對股東的唯一利益的信托而管理股東的財產的,因此他們唯一的責任就是要使股東的財產利益最大化,股東的利益始終優(yōu)于企業(yè)的其他潛在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3]。相反,多德教授則認為公司的權力來自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委托,董事和管理者不應僅僅對股東個人有義務[4]。這也就意味著公司的管理者可以正當的使用公司的資源來為利益相關者謀利,并且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這場論戰(zhàn)對立法和司法實踐是否產生了影響,并無直接的經驗材料可資證明。但有一點可以確信的是,這場論戰(zhàn)引起了人們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普遍關注。在最初一些年里,公司法學者比較普遍的認為“股東利益至上理論”抓住了公司目的的實質;但近些年來“利益相關者理論”則被人們普遍接受。據學者們的考察,多德的觀點似乎得到更多的驗證,其主要表現(xiàn)是:判例法確立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公司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的新規(guī)則;幾乎所有州都制定了成文法,授予公司為捐贈和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的權力等。

二、“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的削弱——基于美國判例法的研究

如前所述,股東利益至上原則長期以來都統(tǒng)治著公司法的理論與實踐,很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都將其作為遵循的首要原則。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受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沖擊,許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希望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股東利益至上原則有所突破,以期回應社會的要求。這使“股東利益至上”原則在某種程度上被削弱了。

在著名的斯倫斯基訴瑞格力(Shlensky v.Wrigley)一案中,棒球隊芝加哥幼獅隊的董事會拒絕在瑞格力體育館安裝用于球隊夜間比賽用的照明燈,因為他們考慮到夜間比賽將對周圍的社區(qū)造成不利的影響。而股東則控告董事會認為他們的行為與在道齊訴福特汽車公司一案中申明的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抵觸。法庭經審理后,根據經營判斷原則支持了董事會的決定。在經營判斷原則下法院假設公司的管理人員在作出經營決策時,已盡了最大努力的謹慎,并且基于誠信的判斷,認為所采取的決策是最有利于公司的長遠利益的,盡管可能會對公司的短期利益帶來影響。法院會認為公司董事會可以為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犧牲股東的利益。該案暗示著在實踐中法院將允許董事們在商業(yè)決策中融入他們關于社會價值的觀念。在之后的很多案例中,經營判斷原則都一再被適用,法院認為只要公司管理者所作出的有利于利益相關者的決定是符合公司和股東的長遠利益的就是合理的,即使在某些特定的案例中股東的短期利益會被損害。

有學者認為經營判斷原則的適用對利益相關者問題并沒有什么實際的進步,因為法官假設被告的決定是考慮了公司和股東的長遠利益的,只能說明美國法院在審判這一類型的案例時采取了一種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因此仍然沒有突破“股東利益至上”的傳統(tǒng)[5]。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經營判斷原則在有關利益相關者的案件中應用,實際上是法院賦予了管理人員一定的酌情決定權,法院默許了公司的董事可以為其他利益相關者服務,而不僅僅只是考慮股東的利益。經營判斷原則似乎成了一塊盾牌,管理者據此可以做出有利于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即使他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股東的長遠利益。例如,在斯倫斯基訴瑞格力一案中,公司董事會明確的表明,他們并沒有考慮他們的行動是否在經濟上對公司股東有益;而且,他們也解釋說他們的動機只是在于為他們的相鄰社區(qū)考慮。盡管如此,法院仍假設保持與周圍社區(qū)的關系與公司的股東的長遠利益仍然是一致的。所以,盡管在很多案件中法院聲稱“有利于利益相關者的舉措與股東的長期利益相關”,但這種長期利益相關的標準似乎是不存在的,相反,即使當董事有很明顯的非經濟動機時,法院也會接受董事所宣稱的他們的行為和股東的利益有關的主張。事實上除了收購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已報道的案例顯示法庭因為董事會作出了有利于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損害了股東的利益而推翻了董事會的決定的[6]。因此大多數美國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所應用的經營判斷法則很大程度上動搖了“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的根基。在有些案例中,法院根本不要求公司來證明他們的花銷是建立在對股東長期利益有所考慮的基礎上,相關法院明確的支持公司應該把他們的一部分收入致力于支持公共事業(yè)。例如新澤西州法院在A.P.史密斯公司訴巴樓(A.P.Smith Manufacturing Co.v.Barlow)一案中,法院支持了公司向普林斯頓大學捐贈1 500美元的行為。法院認為現(xiàn)代環(huán)境下要求公司在承認和履行私人責任的同時也應該作為其所在地社區(qū)的一員承認和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公司收購場合,股東至上原則也沒有被一直貫徹。在露華濃公司訴麥克安德魯斯及福布斯持股公司一案中,特拉華最高法院宣稱當公司被出售時董事會不能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為其唯一的責任就是使股東的價值最大化。但是隨后特拉華最高法院將該案適用的原則限定在這種行為過分明顯的偏離“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的場合[7]。在以后的判例中,特拉華法院認為只有在董事會將公司公開出售和進行控制權改變交易(change-of-control transaction)兩種情形下才適用該案提到的股東利潤最大化責任。因而露華濃公司訴麥克安德魯斯及福布斯持股公司一案所確認的原則只在很有限的場合發(fā)揮作用。在昂諾考公司訴米薩石油公司(Unocal Corp.v.Mesa Petroleum Co.)一案中,法院也主張當董事會抵御一個收購時可以考慮債權人、顧客、雇員和社區(qū)整體的利益。法院在公司收購場合允許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實際上是對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的重大破壞,因為在公司收購中,收購方總是支付給股東遠遠超過其股票價值的收購價格。因此只要是董事會為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阻止敵意收購就一定不利于股東的短期利益。而股東想把手中的股份出售也表明了他根本不在乎在公司中的長遠利益,所以在大多數敵意收購的場合,法院在對股東沒有任何利益的情況下支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實際上已經破壞了股東利益至上原則[8]。

三、“利益相關者條款”的確立——基于美國制定法的研究

從美國各州的公司立法來看,最初的立法核心都是如何保護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的。正如克拉克教授[2]30所評論的:“盡管有其他法律影響公司,但根據定義,公司法就是處理股東和董事及管理人之間關系的法律”,而不應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是隨著公司實踐的發(fā)展,美國大多數州都在公司法中明文賦予公司以進行慈善捐贈的權力。如1917年,得克薩斯州首先在其公司法中允許公司進行慈善捐贈,而到1970年僅亞利桑那州和愛達荷州未作此等規(guī)定[9]。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美國許多州開始修改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管理者要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服務,而不僅為股東服務。美國絕大多數州修改公司法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的。在20世紀80年代,敵意收購盛行,目標公司的股東都發(fā)了大財,因為收購者對目標公司股票的出價一般都高于股票原價格的50%甚至一倍以上。以至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貝納德?布雷克(Bernard Black)感嘆道:“本杰明?富蘭克林1789年斷言,死亡和稅收是生活中最確定的兩件事。如果他活到今天,他會加上第三件確定無疑的事實,即股東從收購中獲利?!?sup>[10]但敵意收購會給非股東群體像雇員和周圍社區(qū)等利益相關者帶來影響,如收購后的大量裁員使員工失業(yè),增加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債權人因為被收購公司要承擔大量的債務因此常常收不回債權,同時既有的供銷網絡、消費者的消費格局和其他利益關系被打破。所以敵意收購雖然會使股東受益,但是這種收益卻是以犧牲其他群體的利益為代價的。因此各州的立法機構先后修改了公司法,增加了利益相關者條款,使董事面對敵意收購時,可以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做出對股東不利而對于利益相關者有利的決策。至今大約有32個州的公司法明確載有“利益相關者條款”,其中至少三分之二的“利益相關者條款”不僅僅局限于敵意收購時的考量,而擴展到其他普通的商業(yè)決策[11]。這樣,公司的管理人員就可以在敵意收購和其他的商業(yè)決策中靈活的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縱觀美國各州的“利益相關者條款”,大致可以將其劃分為強制型立法和許可型立法(或授權型立法)兩種類型。前者僅為康涅狄格州所實行,它要求經理“須”(或“應”,Shall)考慮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后者是大多數州采納的法例,依此類立法,經理“得”(May)考慮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利益[9]。這兩種立法例的差別在于,在康涅狄格州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作決策時必須要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在其他州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做決策時,可以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是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必須遵循的義務。但是不管對于哪種立法,學者們的非議都是存在的。比如在強制型立法下董事對于利益相關者是否存在同其對公司股東一樣的法律義務?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與股東利益、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應該如何處理?利益相關者是否因公司董事未將其利益納入決策的參考因素,而擁有訴權?這些問題由于理論上缺少支撐,實踐中難以操作受到反對者的批評。而對于許可型的立法很多學者主張其并沒有實在意義,至多也僅是具備“宣示性”的效果而已。因為在經營判斷法則下,法院早已允許公司董事會做決策時,可以考量股東以外的人的利益,只要其考量可以為股東帶來合理而相關的利益[12],非股東利益相關者不可能基于此條款要求公司董事考量其利益,這只不過是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逃脫對股東信義責任的借口而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與判例法中的經營判斷原則不同,這些條款畢竟是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種宣示表示了立法者的基本態(tài)度:即董事在做決策時不僅僅只是考慮股東的利益,還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董事不用再在與股東長期利益一致的遮掩下作出有利于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決策。雖然在立法上由于理論和技術的欠缺,一些問題仍無法解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利益相關者條款的引入使公司社會責任的觀念深入人心,也使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權衡各方利益尤其是顧及非股東利益時有了法律依據,從而免遭違反信義義務的法律追究。與以往的公司法相比,這種變化代表著一種革命性的突破。

四、結論與啟示

從美國公司法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股東利益至上理論”由于受到“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沖擊,其根基受到了動搖。在判例法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經營判斷原則的廣泛應用,法院賦予了董事和管理者廣泛的自由裁量權,盡管許多判例要求這種裁量權是建立在對“股東有利益”的基礎上的,但是在實踐中這種新的利益原則僅僅是一個法官作出有利于利益相關者的判決的藉口而已,而在另外的一些案例中,法院則明確鼓勵公司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這表明了法院在實踐中正傾向于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正是由于判例法中的種種探討和努力,對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保護成為一種持續(xù)的關注,以至美國大多數州對于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保護有了制定法上的安排。盡管有人提出這些載有“利益相關者條款”的州法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在美國公司法中地位最為重要的特拉華州公司法中沒有規(guī)定“利益相關者條款”。但從特拉華州法院審理的昂諾考公司訴米薩石油公司一案和對露華濃公司訴麥克安德魯斯及福布斯持股公司一案中所作出的限制中我們不難看出該州法院對此問題的態(tài)度。所以不管從立法還是司法實踐,我們都可以看出美國公司法正傾向于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公司法上的這些變化實際上折射出了人們對于公司目的的思考。人們逐漸認識到公司作為現(xiàn)代的企業(yè)組織形式不僅僅應該考慮股東的利益還應當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公司不僅僅是股東謀利的工具,它還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履行其作為社區(qū)成員的職責。這對于公司目的是一種修正,它突破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私有制邏輯(即股東是“所有者,經理只為所有者服務”),被視為美國近年政治、經濟舞臺上最有意義的事件[10]。

我國新公司法第五條明確提出“公司要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jiān)督,承擔社會責任”,這是我國新公司法的一個亮點。很多學者也認為這是對我國公司法目的的一次修正。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承擔社會責任”這樣的規(guī)定畢竟過于籠統(tǒng)。隨著我國公司規(guī)模及影響力的擴大,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如何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盡管在美國,對于利益相關者的保護問題同樣存在著理論缺陷和操作性不強的問題,但是其實踐和立法中的做法仍值得我國借鑒。至少我們可以在我國的公司法中明確規(guī)定相應的“利益相關者條款”,來表明我們的基本態(tài)度:公司的目的不但是為股東謀利還要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袄嫦嚓P者條款”的安排不但可以成為公司落實社會責任的一個理論依據,也可以成為未來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一個理論基礎。同時,從美國的立法和實踐我們也可以預見到我國公司法的實踐中也將面臨著公司如何承擔社會責任、是否要對利益相關者負責、怎樣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公司治理中如何體現(xiàn)利益相關者治理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國公司法學者深入思考和持續(xù)關注的。お

參考文獻:

[1] 金海平.股東利益至上傳統(tǒng)的顛覆——國外公司利益相關者的理論評介[J].南京社會科學,2007,(3):25.

[2] Clark, Robert C.Corporate Law[M].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6.

[3] Berle, Adolf A., Jr.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J].Harvard Law Review, 1931,44(7):1049-1074.

[4] Dodd, E.Merrick.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J].Harvard Law Review, 1932,45(7):1145-1163.

[5] 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8.

[6] Einer Elhauge.Sacrificing Corporate Profits in the Public Interest[J].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5, 80(7):733-869.

[7] David Millon.Redefining Corporate Law[J].American Indian Law Review, 1991,(24):223-240.

[8] Fairfax, Lisa M.The Rhetoric of Corporate Law: The Impact of Stakeholder Rhetoric on Corporate Norms[J].Th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2006, 31(3):675-718.

[9] 盧代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 崔之元.美國二十九個州公司法變革的理論背景[J].經濟研究,1996,(4):35.

[11] Fairfax, Lisa M.Doing Well While Doing Good: Reassessing the Scope of Directors Fiduciary Obligations in For-Profit Corporations with Non-Shareholder Beneficiaries[J].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2002,(59):409-474.

[12] 劉連煜.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73-179.お

Impact of the Stakeholders Theory on American Corporate Law

LIN Xiオ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aw School, Dalian Liaoning 116025,China)オ

Abstract:Shareholder primacy theory has dominated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merican Company Law for a long time.But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companies served not only the interests of the shareholder but also the interets of other stakeholders.Thus,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s coming in vague,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merican Corporation Law.On one hand, Courts have established some new rules encourging company to benefits the interests of other stakeholders, on the other hand, many states have enacted the stakeholder clause in their Corporation Law.All these show th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shareholder primacy theory has been shaken by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 the United States.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are inclined to permit companies to consider other stakeholders interests when they make business decisions.

Key words:Corporation Law;shareholder primacy theory;stakeholder;social responsibility

おぃㄔ鶉偽嗉:蘭桂杰)

猜你喜歡
利益相關者公司法社會責任
公司法一體化:中國視角及啟示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公立大學財務治理的研究
成果導向教育法在公司法本科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yè)發(fā)展的關系
董事忠實義務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數據分析
企業(y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有色金屬行業(yè)現(xiàn)代學徒制長效推廣機制的構建
房产| 福建省| 民丰县| 栾城县| 泽库县| 封开县| 广州市| 米脂县| 长宁区| 类乌齐县| 呼玛县| 雷波县| 呼伦贝尔市| 武定县| 玉屏| 萍乡市| 华容县| 玉林市| 广宁县| 凤冈县| 丰都县| 离岛区| 景泰县| 刚察县| 师宗县| 宜昌市| 天台县| 连南| 沙洋县| 法库县| 天峻县| 水富县| 新沂市| 贡嘎县| 胶州市| 丰原市| 固始县| 轮台县| 黑山县| 靖边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