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波 張 震
摘 要: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法對高校運動訓練中的非智力因素進行研究,旨在為高校運動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高校 運動訓練
1 前言
體育運動飛速發(fā)展,運動員要面對對手的挑戰(zhàn)、觀眾的吶喊、奪牌的壓力等干擾,運動員心理的變化是很復雜的。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要求運動員不僅有良好的技、戰(zhàn)術能力,同時還要在意識、意志、心理定向等方面有較高造詣。有關研究表明:初中級運動員來說,運動員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生物力學方面的較量;高級運動員則相反,主要是心理因素。其中運動員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因素” 的核心。由此可見,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對比賽成績的影響則愈來愈大,非智力因素訓練地位則更為突出,因此對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勢在必行。
2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運動訓練中的作用
廣義上說,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人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總稱。狹義上說,非智力因素是由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五種因素組成。作為一個整體,非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它具有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解、強化等一系列密切聯(lián)系的作用。在高校運動訓練中,非智力因素能轉化為運動員的訓練動機,成為推動他們進行各類訓練的內部動力,而且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情緒等轉化而來的訓練動機其主體能動性較強,其內部驅動力也較大,維持時間也較長。在訓練中利用運動員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亦可以幫助運動員確立訓練目標,一個對專項有濃厚興趣或訓練熱情較高的運動員,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積極、主動、刻苦而且持之以恒。非智力因素的調節(jié)作用是訓練中的表現(xiàn),主要是運動員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能夠做到張馳有道,循序漸進。
3 高校運動訓練中非智力因素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運動訓練對運動員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資源投入少,在國外很早已是“三合一”配置,即一名運動員身后跟著三個人:教練+心理專家+保健專家,而這些在我們的高校運動訓練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國高校運動訓練在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對非智力因素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深;教練員對于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知識貧乏;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缺少溝通,對運動員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缺少了解,不利于訓練的進一步深入;只注重賽前心理訓練,忽略長期、系統(tǒng)對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4 高校運動訓練中培養(yǎng)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4.1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頑強拼搏的意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興趣任何科學的訓練方法,先進的動作技術都沒有什么重大意義。因此,在高校運動訓練中我們必須首先利用項目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激發(fā)運動員的訓練動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完成復雜有趣的技術動作與練習內容,培養(yǎng)運動員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然后,把遠大目標和短期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相互結合,逐步提高其動機水平。
4.2培養(yǎng)自信心,提高自控能力
在劇烈的競爭中,學會隨機應變,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是奪取勝利的重要前提。要有較強情緒自控能力,首先要有強大的自信心,堅信自己能戰(zhàn)勝對手,戰(zhàn)勝困難,在任何情況下部不服輸?shù)男膽B(tài)。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運動員非智力因素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4.3培養(yǎng)運動感覺和提高運動穩(wěn)定性
運動感覺是人的最基本感覺之一,是人體最簡單、最基本的心理過程,也是人體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元素。運動訓練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運動員自身對空間位置、運動時間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感知,能使運動員在具體競技過程中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充分利用平時訓練所得的技能、技術通過自身身體感覺去自學,準確完成動作要求,從而奪取最佳成績。因此,在日常訓練時,不能輕視運動感覺的培養(yǎng)。
4.4模擬比賽氣氛以便于增強運動員的競爭意識
真正比賽中賽事的規(guī)模、場地器材、氣候條件、運動會的組織措施、裁判員的執(zhí)法水平、參加者和觀眾以及社會對競賽的評價等客觀因素,都會引起運動員心理狀態(tài)的強烈變化,使運動員產(chǎn)生過大的壓力,不能夠發(fā)揮自身實力,造成技術的不穩(wěn)定或失誤。因此,在日常訓練中,模擬比賽的條件進行訓練,使運動員適應比賽環(huán)境,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發(fā)揮技戰(zhàn)術水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4.5“以賽代練”促進運動員智力因素得到強化
所謂“以賽代練” 是指通過高水平的賽事讓運動員在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鍛煉并能吸收先進經(jīng)驗從而帶動和促進日常訓練,長期保持較穩(wěn)定的競技狀態(tài)。各運動隊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參加各種比賽,使運動員的非智力因素進一步得到強化,以提高運動員在各種環(huán)境下的適應能力,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
5 結論
非智力因素對運動成績的獲得起到關鍵作用,在高校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要高度重視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并貫穿訓練的全過程。必須加強運動員非智力因素應用方面的研究,注重教練員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業(yè)務水平。教練員應加強與運動員的溝通,深入了解運動員,根據(jù)運動員的心理品質、專項特點,從實際出發(fā),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發(fā)展運動員的非智力因素。
參考文獻:
[1]趙先卿.心理素質與賽后心理調節(jié)的分析[J].成都體院學報,1998(4).
[2]鄧若峰等.謅議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體育學刊,1998(4).
[3]王境.試論業(yè)余訓練創(chuàng)新[J].成都體院學報,2002 (2).
[4]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盧真金.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7.
[6]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7]宋亦春.中國武術散打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結構及評價[J].體育科學,2006( 4).
[8]馬曉軍,王文.體育專業(yè)學牛學習積極性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