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魏彥霞
〔關鍵詞〕 英語學習;學習習慣;學習
策略;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B)—0022—01
為了了解宕昌縣第一中學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和策略,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以及對當前的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看法,筆者對宕昌縣第一中學高三的兩個班級的學生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即學生對目前學校英語教學的滿意程度,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及策略,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途徑和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下面筆者談一談這次調查的結果及啟示。
1.學生對英語成績的滿意程度。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90.9%)對自己目前的英語水平不是很滿意,他們認為自己的英語成績在班上同學中處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這一結果一方面表明多數(shù)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而且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頗高,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學校英語教學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要求。
2.學生英語學習的習慣和策略。在學生的課堂學習策略方面,筆者發(fā)現(xiàn)只有 10.1%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在課堂上經(jīng)常記筆記,課后還會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而74.8%的學生只是“有時”或者“很少”會這樣做。有15.2%的學生從來都不記任何課堂筆記,這超過了經(jīng)常記筆記的同學。這樣看來,雖然高三的學生已經(jīng)有至少5年的英語學習經(jīng)歷,但學習方法不當者甚多。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毫無疑問,防止遺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做一些記錄(記筆記),并時常加以復習鞏固(整理筆記)。
在和“很少記課堂筆記”或“從不記課堂筆記”的學生的談話中,筆者了解到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不是不懂得做隨堂筆記的重要性,而是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結果印證了多數(shù)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不當,所以學習效果欠佳。
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策略應當及早培養(yǎng)。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進學習策略,教師也應當在這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與幫助。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從來沒有用英語寫過日記、周記的學生有41.4%,而“很少”寫日記、周記的同學占到了37.4%。這就說明學生尚未養(yǎng)成通過寫英語日記、周記來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習慣,學生還不是很主動地最大限度地在課外使用英語。
調查中,筆者很欣慰地發(fā)現(xiàn)學生們普遍比較重視課堂英語學習。35.7%的學生認為教師授課是較為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這一比例在筆者所列的四種學習方式中處于第二位,僅次于“情境交際”(45.6% )。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學生所能接觸到的情境交際,大部分都是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所設計的情境。這就是說,目前課堂上的教師授課對學生來講還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多數(shù)學生對待課本以外的學習材料(如參考書)與課外輔導(如家教、課外輔導班)的態(tài)度相對比較明智,他們不會盲目選購大量的英語輔導書或依賴課后補習。調查顯示,只有少數(shù)學生會經(jīng)常性地購買課外的學習材料,超過70%的人“有時”或“偶爾”才買一些輔導書,甚至有約17%的人從來不買此類書,有97%的學生沒有請過家教或參加過課外輔導班。由此可見,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有效方式,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佳途徑是聽教師講課。教師對于所教學生的情況比較熟悉,對課本能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尤其是能將重點突出,將難點講得清楚,遠不是學生自學或臨時請來的家教所能比擬的。
3.學生課外英語學習方式與學習興趣。調查顯示,學生對課外英語學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比如,很多學生會主動找機會學習英語,學生或“經(jīng)?!?7.9%)或“有時”(33.5%)或“偶爾”(48.6%)地收看英語節(jié)目,學唱英文歌曲和觀看英文原聲電影。調查中,僅僅有4%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唱或欣賞英文歌曲。和歌曲相比,原聲電影在中學生中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僅8.1%的學生表示喜歡。究其原因,學生們反映電影的語速太快,對白中的生詞過多,他們聽得不太懂。那么,對問題“你是否會有意識地注意到公共場所的英文標識或商品包裝上的英文”,有23.2%的學生回答“會”,63.6%的同學回答“有時會”,另有13.1%的同學回答“不會”。這樣的數(shù)據(jù)說明,在有了幾年英語學習經(jīng)驗之后,絕大多數(shù)的高中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英語意識,懂得學以致用,會抓住身邊可能的機會學習生活中的英語。這是一個可喜的現(xiàn)象,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鞏固、提高英語水平。
這次問卷調查使筆者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策略可以從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活動來組織教學,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語言情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