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更應著眼于學生人生態(tài)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善人格的建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人生觀。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珍視與熱愛,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從而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的美育價值。
【關鍵詞】語文教育 審美教育 完美人生觀 鑒賞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被不少學校所重視,但往往側重于對學生審美興趣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此舉是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如果僅以此作為美育的詮釋,無疑會把美育與文學鑒賞混為一談,使美育退化為另一種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削弱美的價值。從根本意義上講,美育實質上是一種人生價值、人生取向的教育,即審美人生教育。度勒曾把美育的目標設定的為培養(yǎng)“審美的人”,即通過教育,使人從感性必然與理性強迫雙重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自由而自律的人,美育靦與人生教育結合起來方能顯示其深層意義。因此,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更應著眼于學生人生態(tài)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善人格的建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人生觀。
那么什么是審美人生觀?審美活動的本質在于對生命的領悟、肯定與熱愛。對個體生命的執(zhí)著與熱愛是美,然而,棄“小我”而“縱生大化”,把個體生命融入宇宙生命之中,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乃是審美的至高境界。審美人生觀是一種超功利的人生觀,以追求“美”作為人生的支點,其本質乃在對于生命的摯愛。對生命的摯愛與關懷,既體現(xiàn)在對個體生命珍惜與熱愛,更體現(xiàn)在對所有生命的珍視與尊重。因此,審美人生觀具體化于人生態(tài)度上:既表現(xiàn)為熱愛個體生命的進取、創(chuàng)造,又表現(xiàn)為超越于個體生命存在(個體的情感、意志、好惡、欲望等)的曠達、灑脫;具體化于人生理想:表現(xiàn)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崇高境界的追求,這一點在目前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具體化于人格建樹:既要保持個體獨立意志又不以自我為中心、凌駕于萬物之上,肆意踐踏他人、損害萬物,真正做到不卑不亢;具體化于處世方式上:以公平之心接人待物,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生命的存在。
審美人生觀的內容決定了審美人生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審美人生教育乃是以感悟生命、熱愛生命為核心內容,融人生教育于審美活動之中的教育。基于此,在語文教育中實施審美人生教育務必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識,提高文學鑒賞的層次;第二,由品文而悟道,把審美與育人結合起來。
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識,提高文學鑒賞層次。目前,不少語文教師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往往無法突破兩個粗淺的認識:(1)作品是作者個體意識的流露。(2)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某種階級傾向。前者如對待散文、詩歌的鑒賞,一切皆歸于作品表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如讀《春》意在讓學生在作者所描繪的春風、春花、春草、春雨圖中去體會作者對春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意在理解作者不愿與俗人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讀《守財奴》,一切皆指歸于對自私、貪婪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揭露。讀《項鏈》意在使學生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金錢關系對人們思想的侵蝕。讀《祝福》重在對專制、冷酷的封建制度的認識。以上分析并沒有錯,但我認為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僅止于此,卻顯得有些粗淺,很難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作品既是作者個體思想感情的流露,但同時又蘊涵著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情。讀者之所以與作者溝通,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正在于作品隱含著人類共同的生命意識。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始終能喚起人們心靈的震動,究其原因也正在于它包涵著深厚的生命意識。同時, 一個作者除了一個階級的、社會的、政治的人之外,他更是一個有著獨立意志、人格、個性豐富的人。因此,語文教學中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必須突破作者的個體意識,又不停留于從階級、政治、社會、時代的淺層去詮釋作品,而應進一步深入到他的靈魂,去挖掘文中深含的生命意識,使作品鑒賞指歸于對生命存在的體認與感情,把文學鑒賞真正升華到審美的高度。
如對《春》的鑒賞,我們完全可以把鑒賞的目標直接定位于幫助學生通過“春”,去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機,喚起學生對新生命的摯愛與珍惜。這顯然比幫助學生去體會作者對春的喜悅與贊美之情要深刻得多。再如對巴爾扎克《守財奴》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對葛朗臺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的諷刺、批判上,而應把它上升到對人性異化的批判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上。又如對《祝?!分邢榱稚┍瘎〉姆治觯恢粡纳鐣矫嬲以?,也從其個人方面,從其自我意識喪失中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悲劇根源。讀《歸園田居》,可從表現(xiàn)作者不與俗人同流合污的粗淺認識中超脫出來,引導學生去體悟陶淵明超越個體生命存在、縱身大化的審美人生理想。
語文教材中一篇篇美文為我們提供了體悟生命的范本。教師應幫助學生從對作者個體思想情感的體驗中超越出來,上升為對生命存在的關注與認識。如此將大大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體驗,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珍視與熱愛,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從而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的美育價值。
★作者簡介:龐益剛,貴州省余慶縣敖溪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