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的專家對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進行測評,結果發(fā)現(xiàn):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率高達51.23%,其中32.18%的教師有輕度心理問題,16.56%的教師有中度心理問題,2.1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從地域分布上看,小學多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城市多于農村,而小學女教師的心理問題高于男教師。調查還發(fā)現(xiàn),教師的心理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精神不振、焦慮、過分擔心、失眠等等。
教師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過度焦慮、壓抑、抗拒、逆反,因而嚴重影響學生人格、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并極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心理健康對于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分析
1.負擔過重
中小學教師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教師常?!懊刻鞆脑缟?點開始檢查學生早起和早操情況,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多檢查學生就寢,一個星期只能休息一天,連生病的時間都沒有”。作為班主任,還要與各個科任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學習進退的原因,并考慮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種種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都無時無刻不縈繞在腦海中。工作負擔過重,是教師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2.缺乏適時的鼓勵和周期頗長的成就感
教師隊伍是比較孤獨的群體。特別是普通中小學的教師(九年義務制的學校),絕大多數(shù)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社會切身體驗的人,他們從事教師工作后,其主要時間是圍繞著學生轉,無暇顧及也缺乏對紛呈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參與。因此,許多教師不可避免地讓教學工作演變成為機械的職業(yè)行為,產生了職業(yè)疲勞感。
3.家長對教師的過高期待
現(xiàn)代社會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使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特別高,而他們又將這種期望寄托在教師身上,使教師身上的擔子愈發(fā)沉重了。
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應對策略
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基礎教育和青少年的培養(yǎng),是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要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要從社會、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huán)境,切實減輕教師負擔,關心教師生活,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這是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的前提。
1.全社會都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
全社會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教師的心理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問題在教師身上的曲折反映,因此,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必須標本兼治,整體聯(lián)動。要從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huán)境,千方百計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要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教師的負擔,全面啟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如可以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考核項目和繼續(xù)教育的內容,在中小學衛(wèi)生保健所內開辟“教師心理咨詢室”,開通教師心理保健咨詢熱線,為教師緩解壓力。
2.學校應有針對性地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作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huán)境,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任何改革措施的出臺,都必須考慮到“教師心理”這一層面,以大部分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底線;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聯(lián)合社會機構開展教師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營造有利于教師保持心理健康、不斷地進行自我調適的內在環(huán)境;堅持以人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等。
3.教師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適
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適時適度地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與情緒。要充分認識到,市場經(jīng)濟不相信眼淚,優(yōu)勝劣汰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競爭中,只有正視現(xiàn)實、不斷進取,才能適者生存。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放松情緒,減輕壓力感。
?。ㄗ髡邌挝唬航K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編輯/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