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在祁縣喬家大院,幾乎每座大門的正對都嵌有一面磚雕照壁,有深浮雕者,如福德祠壁,有龜背紋者,而最為引人注目者,還要算大門正對的百壽壁及第五院的趙鐵山書法壁了。
百壽壁上的這一百個“壽”字,已抽象演繹成了符號圖案,其書法價值并不為稱道,倒是壁脅的兩聯(lián)對子頗耐人琢磨。上聯(lián)是“損人欲以復天理”,下聯(lián)為“蓄道德而能文章”,壁楣為“履和”,再看聯(lián)之落款——左宗棠。古之商賈以權勢墨寶裝點門面的作法與今日“企業(yè)家”好把與官員們的合影擴放而滿堂懸掛的心理看似同出一轍。雖說左大人在當時還擠不進書家行列,但憑舊讀書人的那點功力,今日之官員到處題寫的那些文辭蹩腳筆跡倒胃的牌匾實在是與之不可比的。這兩聯(lián)題字是否為左大人出師新疆期間,作為對喬家字號慷慨捐糧納餉的旌表與回贈呢?無從考據。類似的墨跡在喬家尚有慈禧指示山西巡撫丁寶銓賜贈的“福地瑯Α必葉?、李鸿站G庠的“仁周義溥”匾額,至于眾多有款有跋的其他匾聯(lián),想必也是求自哪一級官人的。借弼朝廷勢力聲張商譽、威懾不軌的作法,在喬家可謂鍥而不舍矣。左宗棠、李鴻章為同時代之權臣,慈禧更是垂簾聽政的“老佛爺”,其先后為一民間商戶傳遞友好,一則說明喬家有不凡的勢力,二則表明國之衰微甚耳,堂堂朝廷不得不仰仗于商人的財力。這樣的你來我往,可謂各取所需,兩廂情愿,但不知官商勾結,死期將至!
1921年,喬家在修建其最后一個院落時,正處于北洋政府頻繁更迭之際,看來求誰的字也不合宜,于是院主人盯上了鄰邑太谷縣那位當時號稱“三晉第一書家”的趙鐵山,于是也算有了回無奈的品味。
趙鐵山,名昌燮,鐵山是字,生于光緒三年,為宣統(tǒng)元年拔貢,曾任農工商部庶務司主事,六品京官,不過上任不滿一年,即回歸故里,從此一生閑居。趙家也是以經商起家的,發(fā)跡于明季,僅其在徐州的商號“謹豐典”當鋪就占房千余間,有店員二百多,每年秋季承當之物一月能上三四十萬號,該號扼徐地錢鋪之錢帖子,長期壟斷著當地的經濟。趙鐵山之“正業(yè)”是每日到太谷城內東大街上的“靜豐得”柜上處理號事,而其“書事”只能是業(yè)余了。趙家以儒從商,楮墨傳代,鐵山五歲就讀家塾即接受了嚴格的正統(tǒng)教育。書法一門,始學歐體,繼爾篆隸,其一生的金石嗜好由此初成。加之勤學苦練,筆耕不輟,中年之后,書法功力顯露頭角,支撐起了清末民初三晉書界之棟梁。趙鐵山由碑學入帖學,由唐溯漢魏,凡名家碑版,無不求索臨池,故業(yè)路益寬,真行隸篆,四體皆通??瑫詺W陽率更入門后,專攻李北海,故爾骨力健峭,形態(tài)剛毅;篆書從說文入手,意在金文,小篆精,繆篆亦精;其隸書的基礎在史晨,又兼得熹平筆意,同時留意各家變化,擷取張遷之方勁、禮器之圓深、曹全之秀麗、石門之古拙,融會貫通,自成一格。
趙鐵山書法漸被社會認可后,求書者不絕,現(xiàn)存世的作品有臨汾鼓樓上的“聲寄河汾”匾、臨汾“博物館”三字匾、太谷“大覺寺”匾、“太谷圖書館”匾、“山西省銀行”匾、“志誠銀行”匾等榜書,還為閻錫山書寫過一冊《降旗訓話》。1925年,孫中山逝世,太谷銘賢學校校長孔祥熙以學校的名義請鐵山書寫了一副挽聯(lián),此聯(lián)以隸書為正文,用魏楷落款。1926年,趙鐵山包括這副挽聯(lián)在內的書法作品在上海舉辦的全國性書法展覽會上展出,博得了好評,康有為的評述是:大江以北,無出其右者。展覽會定評其作品為“華北第一”。此后又有“南吳北趙”之說,吳指吳昌碩,趙即趙鐵山。
喬家大院內的這方陽刻影壁也是趙鐵山以分隸為正文,魏楷落款的一幅作品。全文如是:
夕晦晝明,乾動坤靜,物稟乎勝,人賦于命,
貴賤賢愚,壽夭衰盛,諒夫自然。冥數潛定,
蕙生數寸,松高百尺,水潤火炎,輪曲轅直,
或金或錫,或玉或石,荼苦薺甘,烏黔鷺白,
性不可易,體不可,揠苗則悴,續(xù)鳧乃悲,
巢者罔穴,泳者寧馳,竹柏寒茂,桐柳秋衰。
闕里泣麟,傅巖肖象,馮衍空歸,千秋驟相。
健羨勿用,止足可尚,處順安時,吉祿長富。
這段類似于“朱子家訓”、“陰騭文”的四言文句,書寫凝重嚴謹,結體方正,不失古法,內容看似引人“吉祿長富”,實則淡泊空靈,講因果論宿命,深得老莊真趣。這樣的文字鏤鑲于高居顯要,用心良苦,意味深長。除此之外,喬家大院內尚藏有多副趙鐵山寫的楹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