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民雄
讀罷許紀霖先生《出山不比在山清》(載《讀書》一九九六年第十期)一文,有啟發(fā),同時引起我一些感想。
如果說,丁文江鼓吹“新式的獨裁”源于他對中國古老的“圣王精神”的信念,歸結(jié)于思想文化承傳的邏輯。那么,只要“圣王精神”不進入博物館——毫無任何價值可言,就依然會成為一些人的政治資源,它不出現(xiàn)在丁文江身上,就會出現(xiàn)在其他人身上,比如當代新儒家身上,區(qū)別只在于:各人的解釋不盡相同。
七、八十年前中國這塊土地上各種主義、學說、救國方略紛至沓來,相互頡頏,許多風云人物的政治態(tài)度千變?nèi)f化,就是這種摸索的證明。這其中,當然有高有低,價值與荒謬并存,因為這是各張其說的必然結(jié)果。因此,從發(fā)展的觀點看,什么樣的思想并不重要,該淘汰的只會被淘汰——風靡一時最終也會死亡;重要的是自由的空氣,是思想的交流與沖闖。
丁文江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又具有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他的純粹性,源于他的科學探索精神;他的政治抱負,植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的認同。在二、三十年代,這種純粹的理想往往代表天真幼稚。但是,純正的政治參與意識是一種啟示:它只是在那些寡廉鮮恥的軍閥、政客眼中才是可笑幼稚的。不要以為一搞政治,就必權術;無權術,必失敗。確實,軍閥、政客往往成功,正是這種成功加深了人們有根據(jù)的誤解:陰謀是政治運作的不二法門。其實,這種無節(jié)操的把戲,是庸人們政治短見的惡果,它導致黑幕政治的惡性循環(huán),使任何清明與健康成為泡影。而丁文江的純正性,才是真正的希望與楷模,縱然通向純正的道路坎坷,可能被輕蔑一百次,失敗一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