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次函數(shù)是初中數(shù)學“數(shù)與代數(shù)”部分的重要內容.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工具,在不同領域問題解決中具有廣泛應用.從存在性問題、動點變化到與不同圖形的碰撞融合,二次函數(shù)在解題中展現(xiàn)著自己千變萬化的魅力.聚焦二次函數(shù)與不同圖形交叉融合的綜合題模型,剖析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的求解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二次函數(shù);圓;平行四邊形;矩形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4)26-0033-03
二次函數(shù)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內容,是中考數(shù)學的熱點問題,倍受命題者的青睞.在歷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中,它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考查學生對二次函數(shù)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筆者以二次函數(shù)與不同幾何圖形融合的綜合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類型問題的解題思路,啟發(fā)學生靈活運用二次函數(shù)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不變應萬變.
1二次函數(shù)與圓的綜合性問題
在圓與二次函數(shù)圖象融合的綜合性問題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形結構特征,充分利用圓的有關幾何性質解決問題[1].
例1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拋物線y=ax2+bx+c與x軸分別相交于A、B兩點,與y軸相交于點C,下表給出了這條拋物線上部分點(x,y)的坐標值.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PQ是拋物線對稱軸上長為1的一條動線段(點P在點Q上方),求AQ+QP+PC的最小值;
(3)如圖2,點D是第四象限內拋物線上一動點,過點D作DF⊥x軸,垂足為F,△ABD的外接圓與DF相交于點E,線段EF的長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求出這個定值;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解析(1)根據(jù)表1給出的拋物線上部分點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求出解拋物線解析式,這也是求解函數(shù)表達式常用方法之一.對于拋物線的頂點坐標,一方面可利用配方法求解,另一方面可直接利用頂點坐標公式求解.由表1可知,A(-1,0),B(3,0),C(0,3).設拋物線解析式為y=a(x+1)(x-3),將C(0,3)代入,得3=a(0+1)(0-3),解得a=-1,所以y=-(x+1)(x-3)=-x2+2x+3=-(x-1)2+4.由此可知,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2x+3,其頂點坐標為M(1,4).
(2)點P和點Q的位置不確定,點A和C點的位置是確定的,所以需要改變某些點的位置,嘗試尋找三點共線的位置,然后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解決問題.顯然,需將三條線段之和轉化為兩條線段之和,減少不必要的線段.由于線段QP的長度確定,所以可嘗試使得A,Q,C存在三點共線的情形.結合圖形易發(fā)現(xiàn),將C點進行平移可出現(xiàn)A,Q,C三點共線的情形,故需添加輔助線.
如圖3,將C點沿y軸向下平移1個單位得到C′0,2,連接BC′交拋物線的對稱軸x=1于點Q′,過點C作CP′∥BC′,交對稱軸于點P′,連接AQ′.因為關于直線x=1對稱,所以AQ′=BQ′.因為CP′//BC′,P′Q′∥CC′,所以四邊形CC′Q′P′是平行四邊形,所以CP′=CQ′,Q′P′=CC′=1.在Rt△BOC′中,BC′=OC′2+OB2=22+32=13.由于A、B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且處于對稱軸的兩邊,由二次函數(shù)性質可知AQ′+Q′P′+P′C=BQ′+C′Q′+Q′P′=BC′+Q′P′=13+1.
(3)如圖4,連接BE,因為點D在二次函數(shù)上,所以可設D(t,-t2+2t+3),且t>3.
因為EF⊥x軸,所以DF=--t2+2t+3=t2-2t-3.根據(jù)所設點D的坐標可確定點Ft,0,所以BF=OF-OB=t-3,AF=AO+OF=t--1=t+1.因為四邊形ABED是圓內接四邊形,所以∠DAF+∠BED=180°,又因為∠BED+∠BEF=180°,所以∠DAF=∠BEF.因為∠AFD=∠EFB=90°,所以△AFD∽△EFB,所以EFBF=AFDF,即 EFt-3=t+1t2-2t-3,所以EF=t+1t-3t2-2t-3=t2-2t+3t2-2t+3=1,所以線段EF的長為定值1.
點評本題是一道二次函數(shù)與圓的綜合性問題,對于問題(2),其本質就是“將軍飲馬”幾何模型,但并不能直接套用模型,需要學生結合軸對稱和平移等圖形變換才能解決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找到AQ+QP+PC最小時點P和點Q的位置也是解題關鍵.對于問題(3),利用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尋找相似三角形,可為問題解決提供簡潔清晰的思路.在解題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明白“形”中有“數(shù)”,“數(shù)”中有“形”,為數(shù)形結合思想運用奠定基礎.
2二次函數(shù)與平行四邊形的綜合性問題
例2如圖5,已知拋物線y=ax2+bx+4(a≠0)與x軸分別相交于A(1,0)和B兩點,于y軸相交于點C,對稱軸為x=2.5.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如圖5,若點P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B,C重合),過點P作y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點Q,連接OQ,當線段PQ長度最大時,判斷四邊形OCPQ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3)如圖6,在(2)的條件下,D是OC的中點,過點Q的直線與拋物線交于點E,且∠DQE=2∠ODQ.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F,使△BEF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F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析(1)因為拋物線y=ax2+bx+4(a≠0)與x軸交于A(1,0),且對稱軸為x=2.5,從而可得a+b+4=0,-b2a=52,解得a=1,b=-5.故y=x2-5x+4.
(2)由(1)可求得點B,C坐標.令y=x2-5x+4=0,解得x1=1,x2=4.令x=0,則y=4,所以點B坐標為4,0,點C坐標為0,4.點P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B,C重合),設直線BC的表達式為y=kx+t,則t=4,4k+t=0,解得k=-1,t=4.故直線BC的表達式為y=-x+4.設點P坐標為x,-x+4,則點Q坐標為x,x2-5x+4,從而可得PQ=-x+4-x2-5x+4=-x2+4x,故PQ的長度與二次函數(shù)有關.由二次函數(shù)性質可知,當x=-42×-1=2時,線段PQ的長度最大,最大值為PQmax=-22+4×2=4,所以點P坐標為2,2,點Q坐標為2,-2,此時OC=PQ,由題意可知OC//PQ,故四邊形OCPQ為平行四邊形.
(3)根據(jù)已知條件可直接寫出點D坐標為0,2,點Q坐標為2,-2,所以直線DQ的表達式為y=-2x+2.如圖7,過點Q作QH⊥x軸于點H,則QH//CO,故∠AQH=∠ODA.
因為∠DQE=2∠ODQ,所以∠HQE=∠HQA,故直線DQ和直線QE關于直線QH對稱,可設直線QE的表達式為y=2x+r,將點D(0,2)代入y=2x+r中,得r=-6,所以直線QE的表達式為y=2x-6.與二次函數(shù)表達式聯(lián)立y=x2-5x+4,y=2x-6,解得x=5,y=4.故點E的坐標為(5,4),由題意設點F坐標為(0,m),由點B,E的坐標可寫出BE2=(5-4)2+(4-0)2=17,要使△BEF為等腰三角形,則存在三種情況:①BE=BF,即16+m2=17,解得m=±1;②BE=EF,即25+(m-4)2=17,方程無解;③BF=EF,即16+m2=25+(m-4)2,解得m=3.125;所以點F的坐標為(0,1)或(0,-1)或(0,3.125).
點評問題(1)是常規(guī)題目,重在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問題(2)中出現(xiàn)四邊形,目前學生學習過的規(guī)則四邊形數(shù)量有限,可從已知圖形開始嘗試證明,題目中的平行線為解題者提供了思路.因為該四邊形的一組對邊平行,所以可以嘗試證明該四邊形是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因正方形、矩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且圖象的大致形狀不滿足梯形,所以首先考慮該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證明方法多樣,含有“一組對邊平行”的證明方法有兩種,即“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或“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然后利用二次函數(shù)性質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組平行的對邊是相等的,故可證明該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問題(3)中學生需要尋找等腰三角形中三個點的位置,可以先在題目條件中首先求出確定點的位置,然后假設不確定點,通過點坐標表示線段長度,對不同情形進行分類討論,使用這種解題思路,學生不需要畫圖辨別,只需要通過不同點的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求解出結果.
3結束語
數(shù)形結合思想是解決函數(shù)問題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圖形結構特征直觀解決問題.在解題過程中,使用圖形并不意味著它就可以脫離原本的條件關系,函數(shù)關系式就是其中的限制條件.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需幫助學生以不變應萬變,抓住問題關鍵,為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1] 張繼華.數(shù)形結合解決二次函數(shù)問題[J].中學生數(shù)理化(初中版),2023(10):6-7.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