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學科滲透反思能力培養(yǎng)內容,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學調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判斷,借助問題設計反思任務,利用題目組織反思討論,對接生活展開反思行動,結合體驗交流反思體驗,為學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和探索的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輔助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反思能力;學生培養(yǎng)
反思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梳理、體驗、歸結、內化的機會,其助學作用更為豐富,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重要現實意義.學生大多沒有主動反思的習慣,教師不妨設計反思問題、組織反思討論、進行反思訓練,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展開學習反思行動,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反思意識和習慣.當反思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獲得質的提升,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設計和組織.
1圍繞目標選擇反思內容
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圍繞目標選擇反思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反思學習的機會,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fā)展思維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學生對反思性學習有不同期待,教師深入研究學情,針對學生學習需要進行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合的學習任務,學生主動進入反思性學習,其學科能力快速提升.數學學科學習滲透反思內容,符合學生學習要求,教師需要有科學設計意識,唯有精選反思內容,將反思巧妙植入課堂學習之中,才能獲得預期效果.
例如教學七年級數學下冊“平行線及其判定”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并結合生活經歷選擇平行線案例,說說這些平行線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進入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并在合作交流中找到畫平行線的方法,特別是生活中平行線案例的尋找,將學生帶入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介紹平行線操作程序,以及生活中的平行線應用原理,為學生提供學習反思交流的機會.學生有平行線規(guī)劃的經歷,開始醞釀數學語言進行具體分析,數學思維快速啟動,課堂進入展評、研討、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內化逐漸進入佳境.數學反思性學習具有思考性、交流性、探索性,教師精心選擇數學學習內容,設定數學反思任務,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反思學習,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習慣都會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教師有意識提供一些學習反思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機會,也能夠調動學生探索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深度思考和交互中建立數學思維,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學科核心能力.學生進入反思學習環(huán)節(jié)后,教師要跟進觀察和指導,確保課堂學習始終處于螺旋上升狀態(tài).
2借助問題設計反思任務
教師針對學生反思學習設計思考問題,要提升設計適配性,這樣才能順利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自然糾正一些認知偏差.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有主動思考的自覺意識,教師要優(yōu)化設計思路,提升思考問題的品質和針對性,讓更多學生在深度分析、廣泛互動中建立學科基礎能力.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提出具體的反思要求,將問題任務化處理,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例如教學七年級數學下冊“平移”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圖案,順利引入平移概念,設計思考問題,要求學生回顧舊知,啟動學習思維.如,小學階段也接觸過“平移”,相較于初中階段的“平移”,其概念解讀方面有哪些不同?學生回顧舊知,對一些概念細節(jié)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學習要求、目標設定等方面進行對比討論,逐漸形成正確認知.利用平移、旋轉等操作,可以獲得更多組合圖形,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這些圖形時,提出具體的要求,設計觀察問題:在我們身邊有哪些圖形是通過平移方式獲得的?結合具體實例展開具體展示和介紹.學生進入觀察、選擇、分析、討論環(huán)節(jié).在互動交流時,教師讓學生主動發(fā)言,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設計知識回顧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其目的是鮮明的,讓學生充分啟動學科思維,在獨立思考和多重互動中建立學習共識.知識梳理本身帶有反思意味,結合生活展開觀察學習,是典型的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學習活動,都帶有反思學習特征,教師利用問題進行教學調度,為學生帶來全新反思學習體驗.
教師設計數學思考問題,能夠對準學生學習心理,成功激活學生學科思維,讓學生在深度思考和廣泛互動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唯有創(chuàng)造更多深刻反思的機會,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品質.
3利用題目組織反思討論
組織反思討論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教師精選數學訓練題目,確定關注焦點,圍繞主要問題展開話題設計,組織學生在審題、解析、討論、操作、梳理、歸結中矯正正確思考方向,達成反思的目標.學生進入教學案例學習核心部分,可能會遭遇諸多問題和困難,教師對學生存在的疑惑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設定討論方案,與學生展開多重對話,順利啟發(fā)學生學科思維,在反復討論形成認知基礎.教師要求學生主動提供典型題目,梳理存在問題,也能夠為反思討論提供一些支持.
教師提供具體的題目,要求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利用數學概念認知展開深度學習,其學習體驗認知更為豐富.
例如在教學“有序數對”內容時,教師先列舉生活案例進行導學.如座位位置確認:我的座位是從前向后數第3排、從北向南數第3行;購買的電影票,根據什么找到座位?你家的具體位置在哪里?這些案例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也是舊知回顧學習,學生回饋積極,互動熱購,啟發(fā)效果顯著.因為是導學階段,知識回顧本身帶有反思意味.
又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教師設計生活案例展開教學程序:建立坐標系,要先設定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還要確定比例尺和單位長度,自主選擇生活案例,在坐標系中標出具體位置.學生積極響應教師設計,研學氣氛逐漸形成.教師利用舊知進行調動,讓學生在具體回顧中形成學習反思.特別是學生自主選擇案例數據在坐標系中標注,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機會.學生在具體設計環(huán)節(jié),必然要展開多種互動交流,反復篩選生活案例,展開篩選和分析活動,最終確認案例方案.學生主動設計學習案例,需要鞏固運用舊知,也要對接學習新知,這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反思意味更為濃重.
學生面對數學訓練題目,需要調動數學思維進行深度思考,以便找到適合的路徑解決數學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和組織,讓學生主動進入探索環(huán)節(jié),這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有重要幫助.數學反思本身帶有探索性,教師需要有學情觀察和研究的意識,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教學設計,以順利調動學生的反思主動性.
4對接生活展開反思訓練
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先期研究,列舉帶有生活屬性的案例,組織學生開展研討活動,在例題解析過程中滲透學習反思要求,能夠創(chuàng)造豐富學習契機.數學學習離不開反思,教師傳授一些反思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數學等量關系梳理,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學習步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動力.學生的數學認知基礎存在個體差異,其生活實踐能力也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組織反思訓練時,需要有分層組織安排,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安排不同訓練任務,學生回饋更為主動,輔學效果更為顯著.
學生有一定生活認知積累,這些經驗積累是重要學習資源,教師對學生學科認知基礎展開客觀分析,能夠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學習路徑.
例如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先期引導學生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概念,厘清數理等量關系,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特點進行重點認識,然后設計生活訓練題目,要求學生在方程列式和解讀過程中建立學科認知.如這樣的例題:從甲地到乙地要走下坡路、平路,一人騎車下坡速度為12公里/小時,平路速度為9公里/小時,從甲地到乙地共用時55分鐘,同樣的路程,回來時,平路速度不變,上坡速度變?yōu)?公里/小時,共用時70分鐘.從甲地到乙地距離多少?學生進入解題環(huán)節(jié),設計未知數,找到等量關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師借助具體的訓練題目激發(fā)學生的研學思維,學生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展開互動交流活動,逐漸形成學習共識,這些思考和討論都帶有反思學習意味.學生進入反思性學習環(huán)節(jié),其學習體驗更為深刻,教師需要做出必要的指導,設定一些學習目標,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主動進行反思學習,在廣泛互動交流中建立學科認知.
教師引導學生對接生活展開學習反思行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良好發(fā)展.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生活體驗和認知也比較豐富,教師應做好必要的學情分析,引導學生展開學科探索行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認知內化的機會.
5結合體驗交流反思經驗
學生的學習悟性、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存在一定差距,教師要深入課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以便為學生的反思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生大多有自身的學法積累,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為學生信息經驗共享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主動參與學生學法交流活動,適時給學生傳授一些學法,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輔助,其激勵作用更為突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也是如此,需要經常做學法總結,不斷更新自己的學法積累,這樣才能獲得全新的學習體悟.
教師組織學生適時討論反思,對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為后續(xù)教學調整做好準備.
例如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可設計討論分析任務: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異同點?不妨結合一些具體的實例展開分析討論,同桌合作學習.學生剛剛接觸一元一次不等式,需要結合教材閱讀進行梳理和分析,結合一元一次方程舊知展開互動交流.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典型案例,讓學生主動利用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歸結出異同點,形成系統(tǒng)性學習認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都關涉到移項、變號、合并等事項,但一元一次不等式涉及不等號的變化,其復雜性更高一些.教師設計對比分析訓練任務,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具體討論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異同點,利用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比較,自然厘清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點,學生從多重比較分析中獲得的學習認知會更為清晰鮮活.合作學生本身帶有反思和信息共享屬性,教師巧妙設計,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主動研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反思行動,學生結合學習體驗進行學法交流,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反思行動.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做出具體的指導,組織學生經常性學習研討,都能夠創(chuàng)造一些反思機會,促使學生展開主動學習和思考,促進其學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6結語
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要發(fā)生更多的反復,教師有意識滲透學習反思機制,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反思學習,對學生形成的心靈觸動會更為強烈.學生有學習經歷,也有個性思考,對知識儲備、操作能力、思考意識培養(yǎng)情況展開反思和歸結,都能夠增強學習動機,也能夠促進學生學力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梁拴定.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09):18-20.
[2]何偉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2(24):44-46.
[3]曹萍萍.巧用反思,激活教學——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22(29):31-33.
[4]杜甜甜.初中課堂上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探微[J].中學數學,2023(06):61-62.
[5]朱坤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建議[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3(06):83-85.
[6]梁剛.巧用反思,激活教學——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1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