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研究基于陳新仁的元語用意識分類,采用定性為主、定量為輔的分析方法,聚焦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CCL)中構式“早知道X就Y”最凸顯的兩種元語用意識(關于發(fā)話人自身和信息),并進一步探究其交際目的和語用動因。研究發(fā)現,關于發(fā)話人的元語用意識涉及自身存在、角色、觀念、期盼、愿望、想法、情感、態(tài)度、能力9個維度;關于信息的元語用意識包含當下交際事件的性質、價值、難度、預期情況四個方面。交際目的包括保全面子、傳達情緒、焦點凸顯及請求諒解。研究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該構式,從而為成功實現會話雙方的交際意圖服務。
關鍵詞:構式;“早知道X就Y”;語料庫;元語用意識;交際目的;語用動機
中圖分類號:H1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c)-0043-05
A Meta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Zao Zhidao X Jiu Y"
YANG Wenjing, SUN Li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hen Xinren's classification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this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focus on the two most prominent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about speakers and in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Zao Zhidao X Jiu Y" (早知道X就Y) in the Modern Chinese Corpus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further explores its communicative purposes and pragmatic moti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of the speaker involves nine dimensions: self-existence, role, concept, expectation, desire, idea, emotion, attitude, and ability; the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includes four aspects: the nature, value, difficulty, and expected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communicative event. The purposes of communication include preserving face, conveying emotions, highlighting focus, and requesting forgiveness. The findings will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comprehension and use of the construc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Key words: Construction; "Zao Zhidao X Jiu Y"; Corpus;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Communicative purposes; Pragmatic motivations
“早知道X就Y”作為現代漢語中表達反事實虛擬義的常用形式之一,經常出現在報刊、網絡論壇和日常交際中。李楠認為“早知道X就Y”屬于構式,具有獨特的結構特征和構式規(guī)約義[1]。以往對于構式“早知道X就Y”的研究主要聚焦其詞匯特征、語法性質、句法功能、語義內容和語用[2-3],缺乏對該構式使用者的關注。
本文以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CCL)中的構式“早知道X就Y”語料為研究對象,探討該構式涉及的元語用意識及其交際目的,旨在進一步拓寬構式“早知道X就Y”的研究視角,為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該構式提供啟示。
1 元語用意識
元語用是語言使用的“元層面”,指交際者如何利用語言來討論、監(jiān)控、評估語言使用的不同方面。研究元語用話語和行為需要考慮到語言使用者內在的語言選擇機制,即元語用意識[4]。維索爾倫(Verschueren)指出語言使用是一個持續(xù)進行選擇的心理適應過程[5]。
在探討元語用意識的范疇時,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詳盡闡述。Kádár & Haugh提出了4類元語用意識,包括元語言意識、元交際意識、元話語意識和元認知意識[6]。而Culpeper & Haugh則將元語用意識分為三類,即元認知意識、元表征意識和元交際意識[7]。此外,陳新仁根據語言交際事件的核心要素,將元語用意識細分為7種,涵蓋關于語境、關于發(fā)話人自身、關于受話人、關于交際雙方或多方、關于信息、關于語篇和關于語碼的元語用意識。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
第一,構式“早知道X就Y”凸顯了何種元語用意識?
第二,構式“早知道X就Y”凸顯的元語用意識有何交際目的?
2.2 語料收集與分析
含有語用含義的“早知道X就Y”構式的結構變化形式主要有三種:“早知道X就Y”“早知道就Y”(“X”省略)和“早知道Y”(“X”“就”省略)。
筆者在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CCL)中以“早知道”為檢索對象,收集構式“早知道X就Y”的相關語句,共有687條結果,其中表達“遺憾、后悔、憤怒”等語用含義的構式最為集中,共計347條,筆者將其作為研究語料。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首先,依據陳新仁[8]關于元語用意識的不同維度對語料中的元語用意識類型進行判定和標注;然后,定量統計其占比;最后,對各種類型元語用意識及其交際目的進行定性分析。
3 構式“早知道X就Y”凸顯的元語用意識
在語料分析中發(fā)現,構式“早知道X就Y”涉及6種元語用意識,分別為語境、發(fā)話人自身、受話人、交際雙方或多方、信息和語篇。其中,涉及發(fā)話人自身的占比最高,涉及信息的次之。本研究聚焦語料中最為凸顯的發(fā)話人自身和信息兩種元語用意識。
3.1 關于發(fā)話人自身
構式“早知道X就Y”中涉及發(fā)話人自身的存在、角色、觀念、期盼、愿望、想法、情感、態(tài)度、能力9個維度的元語用意識。
3.1.1 關于存在
例1:100歲。美國黑人早期爵士音樂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尤比·布萊克在去世前5天過生日時說:“如果早知道我能活這么長,我一定會更好地保養(yǎng)自己?!保ā蹲x者》合訂本)
例1中 “我能活這么長”展示了發(fā)話人尤比·布萊克對自己生命長度的意識和驚訝。他通過強調自己的年齡,表達出對自己生命旅程的深刻體驗和珍惜之情。這種強調生命長度的言辭突出了他對自己存在的關注,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存在的自反意識。
3.1.2 關于角色
例2:我一眼瞥見了老英雄胸前掛的勛章,那是李玉安隨中央代表團赴朝訪問時,金日成主席親自授予的“一級國旗勛章”。我捧起勛章久久不放下,而老英雄卻顯得十分愧疚地說:“出名后,組織給我的榮譽和待遇太高了,早知道這樣,我才不露面呢?!保ā度嗣袢請蟆?,1996年)
例2中“這樣”指的是“組織給我的榮譽和待遇太高”,發(fā)話人老英雄李玉安因交際第三方——組織給予過高榮譽和待遇,對自身角色——全國知名新聞人物感到愧疚。這表明他對自己在新聞界的知名度和地位感到不安,認為自己并不值得如此高的榮譽和待遇。這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角色的自反意識。
3.1.3 關于觀念
例3:我說七八年的時光,不知不覺地就隨便過去了;母親說這幾年的時光卻覺得不知有怎樣長。母親說要早知道這樣,就不準我遠道就學,而且說,這樣讀書,弟弟們就不讓再上學了。(散文)
例3中“這樣”指的是“這幾年的時光卻覺得不知有怎樣長”,發(fā)話人“母親”認為“我”離家讀書導致了時間感知上的延長,她覺得過去的幾年時光非常漫長,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觀念的自反意識。
3.1.4 關于期盼
例4:自己的房子漲幅了30%,高興……盼望天天漲,對自己當年的選擇感到得意,早知道就再買大一點。(薄伽丘,《十日談》譯本)
例4中“早知道就再買大一點”補充完整為“早知道漲價就再買大一點”,“漲價”是發(fā)話人一直以來的期盼,即“盼望天天漲”的內容,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期盼的自反意識。
3.1.5 關于愿望
例5:早知道就去考托福去外國念書,所以說啊,很多事還是要敢不然可是會失去很多機會的呢!再說了,我們的祖國已經加入WTO了,不學點英語怎么好呢?(網絡語料,網頁)
例5中 “早知道”后面省略了“自己的英文能力這么強”。“早知道就去考托福去外國念書”表明發(fā)話人希望自己能夠早些知道,便可以去考托福去外國念書,以實現自己留學和追求更好機會的愿望,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愿望的自反意識。
3.1.6 關于想法
例6:“早知道多拉些就能多賣現錢,我真想把家里囤放的糧食都拉來?!保ā度嗣袢請蟆?,1993年)
例6中“早知道多拉些就能多賣現錢”表明發(fā)話人在思考和反思自己之前的行為和決策?!拔艺嫦搿秉c明了發(fā)話人因現在的認知表達想法,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想法的自反意識。
3.1.7 關于情感
例7:艾莉不禁埋怨自己說:“早知道今天這樣痛苦,我就不應該千方百計要嫁給天培,從我今天的處境,就可以想象得到以前白蓮在高家一定十分痛苦,十分可憐,幸而她總算自由了!”(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譯本)
例7中發(fā)話人使用了“痛苦”一詞外顯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即對婚姻選擇的后悔和對現狀的不滿情感,凸顯了她的痛苦和困擾,體現發(fā)話人具有關于自己情感的自反意識。
3.1.8 關于態(tài)度
例8:早知道不讓你去了。見初戀情人是最不明智的舉動,是中年婦女頭腦發(fā)昏的臆想。初戀這東西,原本就是紀念青春的,應該保存在你腦子里。(六六,《王貴與安娜》)
例8中 “早知道不讓你去了”補充完整為“早知道你會這樣失望,我就不讓你去了”。即發(fā)話人王貴認為如果他早知道安娜會這么失望,就不會讓她去見初戀情人,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自己態(tài)度的自反意識。
3.1.9 關于能力
例9:自己的實力不比他差,早知道這樣,誰低頭求他。(劉震云,《故鄉(xiāng)天下黃花》)
例9中“這樣”指的是“自己的實力不比他差”,展示了發(fā)話人對自己實力的自信和對他人的不屑,體現發(fā)話人具有關于自己能力的自反意識。
3.2 關于信息
在交際事件中,“早知道X就Y”包含了當下交際事件的性質、價值、難度、預期情況四個方面的元語用意識。
3.2.1 關于性質
例10:再想到強敵壓境,來日大難,合城百姓都面臨災禍,若能及早知道些端倪,也可有所提防。(金庸,《神雕俠侶》)
例10中“端倪”指的是事情的蛛絲馬跡或線索,暗示了如果他們提前獲得一些線索或跡象,就可以早些知道交際事件的某些性質,從而幫助他們了解當前局勢的性質,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當下交際事件的性質的自反意識。
3.2.2 關于價值
例11:第三肯定是政府很后悔的一個問題,早知道現在城市化進程這么有利可圖,當時就不應該讓農民們有宅基地和自己的房子,導致了現在很多的拆遷問題。(韓寒博客)
例11中“這么有利可圖”明確指出了城市化進程的利益和價值,表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當下交際事件的價值的自反意識。
3.2.3 關于難度
例12:阿姆斯特朗遭遇了多名車手的夾擊,異常艱難地完成比賽。正因如此,意志頑強的阿姆斯特朗賽后感慨自己的身體沒有以前強壯,他說:“但是如果早知道要在阿爾普迪埃如此遭罪,我才不會來呢?!保ā缎氯A社》,2003年7月份新聞報道)
例12中“如此遭罪”指的是“多名車手的夾擊”“異常艱難地”,強調了在阿爾普迪埃這個地方的艱難和困苦?!皧A擊”表明了發(fā)話人阿姆斯特朗在比賽中所面臨的困擾和困難,即其他車手對他的攻擊和限制,暗示了比賽和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時也體現了阿姆斯特朗對比賽困難程度的認知。“多名車手”強調了對手的數量,增加了比賽的難度和挑戰(zhàn)?!爱惓FD難地”是對比賽困難程度的評價。以上都說明發(fā)話人擁有關于當下交際事件的難度的自反意識。
3.2.4 關于預期情況
例13:成都隊的小姐路某氣憤地告訴記者:“早知道是這樣的情況就不來了?!保ā?994年報刊精選》)
例13中“這樣的情況”用于具體描述和確認現在的情況?!霸缰馈北磉_了發(fā)話人路某因事實反預期帶來的憤怒,對自己過去做的事——來這里表示后悔,體現發(fā)話人擁有關于當下交際事件的預期情況的自反意識。
4 構式“早知道X就Y”的交際目的
在特定元話語意識的引導和調節(jié)下,言語選擇往往有助于特定交際目標的實現[9]。據筆者觀察,構式“早知道X就Y”具有多種交際目的。
4.1 保全面子
Brown & Levinson把面子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贊許,以及被視為同一群體的成員;另一種是負面面子,指擁有自主權利,有行動的自由而不受他人干涉。
當使用“早知道X就Y”的構式時,發(fā)話人試圖表達當事人對目前狀況無需承擔過多責任的看法。他們認為如今結果的出現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因為缺乏“早些知道X”,未能實施“Y”。通過這種表達,發(fā)話人成功削減了對自身正面形象的威脅,在某種程度上維護了自己的面子。根據Brown & Levinson的觀點,這種表達弱化了發(fā)話人對事件結果所要承擔的責任,并具有“問題轉移”和“主觀移情”的功能[10]。他們認為,通過使用“早知道X就Y”的構式,發(fā)話人能夠降低對自己的正面形象所產生的威脅。這一構式使得發(fā)話人免于過多責任的承擔,并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的面子。
4.2 傳達情緒
構式“早知道X就Y”具有很強主觀性,它可以表達發(fā)話人由于不滿現狀而產生的多種負面情緒,如遺憾、后悔、憤怒等。筆者從“早知道X就Y”構式常見結構類型和語境特征出發(fā),將“早知道X就Y”構式在傳達情緒方面的交際目的總結為最常見的三種:表達遺憾情緒;表達后悔情緒;表達憤怒情緒。
例14:“經常聽李江云提到你,因此很想見你,和你聊聊?!蔽铱蜌獾貨_中年人笑笑,回答李江云說:“早知道我就把角留著了。中藥鋪老是纏著我沒辦法,他們說那方子里非得要這味藥,否則不治病?!保ㄍ跛?,《玩的就是心跳》)
例14中客人突然到來,但是發(fā)話人卻無以招待,這讓發(fā)話人心生遺憾。由于發(fā)話人之前并不知曉,所以沒有預留角來招待他們,如果提前知道,便會有所準備。這展現了發(fā)話人內心對當前無法用場所招待客人的可惜和遺憾之情。此外,還存在說話者的懊悔情緒,以凸顯自責心理。
例15:我好難過好后悔。我真不應該辭掉她的邀請,如果我早知道她會病逝,哪怕再忙也請假去喝她女兒的喜酒。此時此刻,我只有深深的回憶和懊悔……(《人民日報》,1996年)
例15中發(fā)話人并不知道黃老師將會病逝,因此當時選擇辭謝她的邀請,沒有參加她女兒的喜宴。然而,后來得知黃老師已經去世,發(fā)話人深感懊悔。如果早些知道,發(fā)話人絕不會辭謝老師邀請,哪怕再忙碌也會請假參加她女兒的喜宴。另外,“后悔”“懊悔”兩詞清楚地表達了說話人對自己的決定感到極度后悔和懊悔的情緒。
例16:白廚子怒氣沖沖地在水缸里漂那條魚,說:“早知道你這么笨,還不如我一個人干?!保ā蹲骷椅恼?,1997年)
例16發(fā)話人白廚子因受話人“你”的愚蠢而“怒氣沖沖”,情緒、語氣驟然達到巔峰。
4.3 焦點凸顯
話語標記“早知道”首先引入事態(tài)“X”,其后表達者強調“就Y”,以凸顯焦點[11]。
泰爾米(Talmy)認為焦點是一個可移動的實體,其路徑、位置或方向被視為變量[12],參照實體是背景,相對參照框架其為靜止,從中我們可以描述焦點所在位置、行動路徑或方向。在“早知道X就Y”構式中,“早知道”引出的條件成分“X”已經存在或熟知,作為認知中的背景信息存在。而“就”引出的“Y”是基于條件“X”的新信息,表示結果。
4.4 請求諒解
例17:許達偉說:“請在這里坐吧,對不起,房間實在是亂得不像話,早知道你來,我們就會收拾得整齊些。”(陸文夫,《人之窩》)
例17的受話人造訪發(fā)話人許達偉的居所,但由于發(fā)話人所在的居住環(huán)境較差,因此發(fā)話人許達偉請求受話人的理解和原諒。發(fā)話人試圖修復因房間雜亂而產生的不適和尷尬感,以維護彼此之間的關系和和諧氛圍。
綜上,“早知道X就Y”構式具有保全面子、傳達情緒、凸顯焦點以及請求諒解等交際目的。
5 結束語
“早知道X就Y”構式是一個具有人際意義的語言構型。本文從元語用意識角度分析了構式“早知道X就Y”,發(fā)現關于發(fā)話人自身和信息的元語用意識最為凸顯。說話人使用該構式是為了實現保全面子,傳達遺憾、后悔、憤怒等主觀情緒,焦點凸顯,請求諒解等交際目的。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聚焦關于發(fā)話人自身和信息兩個維度的元語用意識,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究“早知道X就Y”構式中其他類型的元語用意識,從而更系統全面地把握其交際目標和語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楠.表達反事實虛擬義“早知道X就Y”的構式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9.
[2] 劉志紅.表假設義“早知道”的詞匯化[J].語文建設,2014(17): 71-72.
[3] 郭光,陳振宇.“知道”的非敘實與反敘實:兼論“早知道”的語法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9(2):81-90.
[4] 姜暉.元語用研究:概念、應用與展望[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26(4):138-150.
[5]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Edward Arnold,1999:20.
[6] Kádár D Z,HAUGH M. Understanding Politen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7] CULPEPER J,HAUGH M. Pragma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2014:242.
[8] 陳新仁.基于元語用的元話語分類新擬[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4): 1-10,24,147.
[9] 孫莉.元語用視角下的“一帶一路”話語研究[J].漢字文化,2023(10):16-18.
[10]白新杰. 話語標記“早知道”的反事實與反預期:兼論普通話“早知道+S”的反事實虛擬句[J].語言與翻譯,2021(1): 44-49.
[11]BROWN P,LEVINSON S C.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24.
[12]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Cambridge, M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Press,2000: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