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陽
一、教材分析
1.小說《祝福》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通過描寫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命運,展現(xiàn)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殘酷和人性的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強調作品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內涵。
2.《祝福》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主義特點,語言簡練,形象鮮明,適合高中學生閱讀和理解。教學設計應該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維習慣,引導他們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與人性命運。
二、教學設計思路
1.通過梳理《祝福》的情節(jié),讓學生把握小說的發(fā)展脈絡,理清主要人物和事件,從而全面理解作品的結構和主題。
2.重點解讀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以及造成她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引導學生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3.通過分析倒敘手法和環(huán)境描寫在《祝?!分械倪\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敘事技巧,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
4.通過討論、分析、寫作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提高其文學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把握《祝?!分兄饕楣?jié)的發(fā)展順序,理清故事的主次關系,理解作品的整體結構。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特征,理解她命運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到封建禮教對她命運的影響。
3.理解作者采用倒敘手法和環(huán)境描寫的目的,分析其在小說中的作用和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社會根源,理解倒敘手法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特征,理解造成她命運悲劇的社會根源,以及理解倒敘手法和環(huán)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開始學習魯迅的小說《祝?!?。在深入研究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問一些問題:在舊社會,人們的命運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響?封建禮教對個體的命運有何影響?這些問題或許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祝福》中所展現(xiàn)的情節(jié)和主題。魯迅先生是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犀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畫了中國舊社會的黑暗和殘酷。而在他的作品《祝福》中,我們將看到一個女性角色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在接下來的課堂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祥林嫂的故事,探討封建社會的弊端以及個體在其中所承受的壓力。
(二)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情節(jié)脈絡
活動1:以祥林嫂為主線,梳理故事情節(jié)
教師引導學生以祥林嫂的命運為主線,整理《祝?!返墓适虑楣?jié)。魯迅先生以倒敘手法,將祥林嫂的悲慘結局置于開篇,引發(fā)讀者的興趣。祥林嫂經(jīng)歷了一系列不幸,包括喪夫后逃到魯鎮(zhèn)做工、被婆婆強賣到賀家墺、后夫死于傷寒、兒子被狼叼走、自己被大伯趕出、重返魯鎮(zhèn)遭受歧視、最終淪為乞丐。理清情節(jié)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脈絡和主題(如表1)。
活動2:祥林嫂經(jīng)歷了哪些不幸遭遇
明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包括新婚不久成寡婦、被賣改嫁進深山、夫死子亡回魯鎮(zhèn)、做工被逐成乞丐、除夕夜死于祝福里。
活動3:讀了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同學們有怎樣的感受
1.憤怒。這種憤怒源于對封建社會制度的不公。在封建社會中,像祥林嫂這樣的普通人經(jīng)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們的命運往往受制于社會階層和權勢的束縛而無法擺脫。這種憤怒也可能源自對當時社會人們冷漠無情態(tài)度的憤慨,他們對祥林嫂的遭遇漠不關心,甚至在她最困難的時候也不給予幫助,這種冷漠令人憤怒。
2.悲哀。因為祥林嫂所經(jīng)歷的苦難和不幸讓人心生同情和悲憫。她在封建社會中所受到的待遇,讓人不禁感嘆命運的無常和殘酷。盡管祥林嫂是一個勤勞善良的人,但她卻無法擺脫社會的桎梏,最終走向了悲慘的結局。這種悲哀也可能源于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和人們對弱者的冷漠態(tài)度。
3.無奈。祥林嫂似乎被封建社會的枷鎖牢牢地束縛著,無法擺脫。盡管她努力地掙扎和抗爭,但最終仍然無法改變命運。這種無奈也許會引發(fā)人們對封建社會制度的反思和對人生的深沉思考,意識到社會的不公和不平等是深層次的問題,以及一個普通人在面對這種問題時是多么無力和無奈。
4.控訴。祥林嫂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控訴,是對社會不公和人性冷漠的揭露。通過祥林嫂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中普通人所受到的不公和苦難,這種不公和苦難引發(fā)了他們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憤慨。魯迅通過《祝福》這篇小說向當時社會發(fā)出了一聲聲強烈的控訴,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丑惡和黑暗。
5.虛偽。封建社會中的人們對于祥林嫂的命運表現(xiàn)出了一種虛偽的關懷和同情。雖然他們口頭上對祥林嫂表示同情和關心,但實際上卻對她的遭遇漠不關心,甚至對她的苦難視若無睹。這種虛偽的態(tài)度讓人感到憤慨和不滿,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虛偽。
6.沉重。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傷和壓抑,因為祥林嫂的遭遇讓人感到心如刀絞、悲從中來。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苦難和不幸,讓人感到心情沉重,令人無法釋懷。同時,封建社會制度的不公和人們冷漠無情的態(tài)度也讓人感到心情沉重,這種沉重的心情伴隨著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三)熟悉文本,分析形象
活動1:心靈窗戶,找眼識人
通過對文中祥林嫂形象的深入觀察和對比,我們看到了她內心的痛苦和悲哀(如表2)。
通過對這些細節(jié)的觀察和對比,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祥林嫂的內心世界,感受她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悲哀。
活動2:言為心聲,聽音識人
通過祥林嫂與不同人物的交流和對話,我們可以分析她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與四嬸的對話:表現(xiàn)出了痛苦和自責的情緒,反映了她內心的掙扎和無助;
與大家講阿毛時,表現(xiàn)出了麻木和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中,表現(xiàn)出了精神重壓和恐懼;
與“我”對話魂靈有無時,她的心理矛盾得到了體現(xiàn)。
通過對這些對話和交流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祥林嫂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掙扎。
活動3:實踐為先,行動識人
通過分析祥林嫂的行為和反抗階段的動詞,我們可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當她面臨再婚的壓力時,她選擇了逃避,這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她不愿意被迫再婚,因此選擇離開。而為了生存,她毫不懈怠地勞動,包括整夜煮福禮,盡管一切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做,也沒有絲毫懈怠。這種勤勞和努力體現(xiàn)了她對生活的執(zhí)著和堅持。
祥林嫂也通過行動來反抗再婚的命運。她不僅表達了內心的不滿和抵抗,還通過嚎叫和撞擊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甘心。同時,當她懷疑自己的命運受到神靈的干預時,她選擇質問魂靈的存在,這體現(xiàn)了她對封建迷信的質疑和挑戰(zhàn)。
當她面臨被分尸的恐懼時,她選擇了捐門檻,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盡管她的內心充滿恐懼和絕望,但她仍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尊嚴。
祥林嫂的行動展現(xiàn)了她的勇敢和堅強,她不僅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婦女,更是一個在艱難困苦中奮勇向前的人。然而,盡管她不斷地挑戰(zhàn)命運,但最終還是被無情的現(xiàn)實擊敗了,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制度的殘酷和不公。
(四)分析環(huán)境描寫,體會藝術匠心
活動1:《祝?!访枥L了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找出文中幾處環(huán)境描寫,分別理解其作用
1.祝福的描寫。這部分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魯鎮(zhèn)封建氣息濃厚的環(huán)境,同時也標志著時間的流逝。通過對祝福的描述,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封建社會的熱鬧與繁華,還能深刻地理解祥林嫂的人生悲劇。祝福的描寫與祥林嫂的死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增添了小說的悲劇氛圍。
2.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這一環(huán)境描寫揭示了魯四老爺?shù)纳矸莺蛡紊票举|。通過描述書房的細節(jié),如陳設和氣氛,作者生動地展現(xiàn)了魯四老爺宣揚封建禮教、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形象。
3.魯鎮(zhèn)人文環(huán)境的描寫。描寫了魯鎮(zhèn)作為一個封閉式社會的特點。這一環(huán)境為祥林嫂的命運提供了典型背景,凸顯了她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境。
活動2:探究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
研讀課文第1~2自然段。這一部分描寫了魯鎮(zhèn)祝福景象,通過對天氣、爆竹聲等細節(jié)的生動描繪,作者營造了一個熱鬧而喧囂的氛圍。其中的一些語句,如沉重的晚云、天色愈陰暗了,透露了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同時也揭示了社會的沉悶和悲涼。
研讀課文中第二次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這一部分強調了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壓迫性。通過對祥林嫂失去祝福的權利的描寫,作者揭示了封建社會對個體命運的操控和束縛,以及權貴對底層人民的壓迫。
研讀課文結尾。通過“我”的視角,結尾再次描繪了祝福景象。這一環(huán)境描寫與祥林嫂的慘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化了對封建社會本質的揭露,使小說的結構更加完整。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致力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祝?!?,通過分析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內容,培養(yǎng)他們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和批判思維能力。通過多種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我試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在某些活動設計上可能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活動設計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第一中學)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