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孔子對“士精神”的塑造與踐行

2024-06-29 04:54:55王康寧王曰美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君子孔子

王康寧 王曰美

摘要:興起于春秋時期的士階層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能延續(xù)至今正是歸因于士人所特有的高尚的“士精神”。孔子對“士精神”的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賦予了其承道精神、敬畏意識、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并以實際行動從理想追求、學識修養(yǎng)和政治實踐三方面踐行“士精神”??鬃雨P(guān)于“士精神”的論述與踐行不僅對古代知識分子君子人格的形成影響深遠,而且對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亦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迪意義。

關(guān)鍵詞:孔子;士;士精神;君子

中圖分類號:B22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4657(2024)03-0073-06

《說文解字》對“士”的解釋如下:“士,事也。數(shù)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從十??鬃釉唬和剖弦粸槭??!保?1 ]根據(jù)許慎的解釋,可以理解為“士”的本義是“事”,即士人善于做事。“士”字由“十”和“一”組成,即“士”是能做到從眾多事物中推演歸納出一個根本道理的人。

在西周時期,統(tǒng)治階級制定并實施了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的嚴格等級秩序。士為最低層次的貴族,直接與庶人為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矛盾交織、沖突激烈的時期,一方面新舊社會更替轉(zhuǎn)型,時局混亂,禮壞樂崩。另一方面人們精神的空前解放和高度自由,諸子百家拍案而起,形成并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因此,社會的劇烈變動使得處在上等貴族與下等庶人交匯處的士人階層成為社會等級上下流動的中間區(qū)域,一方面部分貴族跌落至士階層,另一方面下層庶人有機會晉升到士階層,這就促成了士階層的壯大與崛起。余英時認為士階層的發(fā)展始于孔墨學派的建立,而終于秦朝的統(tǒng)一[ 2 ]。孔子塑造了士人的精神內(nèi)涵,并用自己的人生實踐為士人如何追尋“道”提供了現(xiàn)實路徑。

士階層在“擺脫了人身依附關(guān)系的束縛和解除精神枷鎖之后,以嶄新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舞臺,而率先對知識分子總體形象進行設(shè)計和要求的就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 3 ]??鬃右笫咳艘穼ぞ拥睦硐肴烁?,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圣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保?4 ]此處孔子從人格層面把人劃分為庸人、士、君子、賢人、圣人。君子是比士更高一層次的人格,而圣人是最高層次的人格,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到達的高度。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以?!保?5 ] 274因此,從理想人格的角度來說,孔子希望士可以達到具有現(xiàn)實性、可操作性的君子人格。

士人志道,心懷天下,積極入世,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6 ]為最終追求?!笆烤瘛钡陌l(fā)揚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

一、孔子“士精神”的內(nèi)涵

錢穆說:“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 7 ]“士”對于中華民族歷史與文明的發(fā)展延續(x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士人身上所展現(xiàn)的不屈不撓的“士精神”,正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支點??鬃邮谴呵飼r期士階層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士精神”主要表現(xiàn)為:承道精神、敬畏意識、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

(一)“士志于道”的承道精神

孔子將“道”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深刻關(guān)切天下安定與人民幸福,將“道”視為士人理想和信念的集中體現(xiàn)。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5 ] 146孔子認為士的志向在于承道,要堅定地“志于道”,而不在于物質(zhì)層面的追求。誠如章學誠所言:“諸子紛紛,則已言道矣……皆自以為至極,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保?8 ] 133雖諸子百家對“道”的理解不盡相同,但皆以弘“道”為己任,將“道”視為天下安定、人民幸福的一劑良藥。

梁啟超曾說:“儒家哲學,范圍廣博,概括起來,其功用所在,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括之。其學問最高目的,可以《莊子》‘內(nèi)圣外王一語括之?!保?9 ]孔子追求的“道”正體現(xiàn)在內(nèi)圣外王兩個方面。內(nèi)圣,即要求修養(yǎng)身心,涵養(yǎng)品德,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外王,即要胸懷天下,關(guān)懷民生,將“道”推行于天下,實現(xiàn)天下大同。

從內(nèi)圣的角度來說,士要做到“志于道”,就要充分認識和學習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叭省笔强鬃铀枷氲暮诵?,涵蓋眾多美好的品德??鬃诱J為“仁者人也”,將“仁”視為人的本質(zhì)特征。在儒家的思想中,“士志于道”就是做到以“仁”為己任,推行“仁”于天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5 ] 511“仁”以“愛人”為基礎(chǔ),又向外延伸出了諸多內(nèi)涵,如忠、智、孝、義、信、惠等道德品質(zhì)。“仁”除了總的愛人含義外,還被作為與愛人有直接或間接關(guān)系或其他含義的詞語,如泛指道德和有道德的人,樂觀而有高尚情操的人以及真理[ 11 ]。因此,士要從內(nèi)圣角度做到志“道”求“仁”,修養(yǎng)身心,追求良好的品德。

從外王的角度來說,士要將“仁”推行于外。當顏淵問仁時,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 ] 483孔子將“仁”融入“禮”中,要求士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崇“禮”,維護和踐行“禮”,從而利于恢復天下有道的秩序,這正是士所追求的外王境界。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保?5 ] 290孔子十分重視“禮”的作用,認為無禮便會“疲勞”“懦弱”“動亂”和“傷人”,因此,“禮”是行事的規(guī)矩和準則,也是做人做事的尺度。正如孔子所說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 ] 620,這正是士推行“道”于天下要奉行的準則。歷史上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就是在“殺身成仁”理念的感召下,為國家民族之大業(yè)奮不顧身,視死如歸。

(二)“君子三畏”的敬畏意識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5 ] 251對于“畏”字的解讀,楊伯峻的《論語譯注》譯為“害怕”,但李澤厚認為“畏”是一種原始情感,并且“由文化的滲入而轉(zhuǎn)型理性化,成為儒學的‘敬”[ 12 ] 317。筆者認為,君子是孔子提倡的理想人格,解釋為“敬畏”更加符合君子坦蕩蕩的心態(tài),也與后文形容小人的“狎”“侮”形成鮮明對比。因此,此處的“畏”應(yīng)釋為“敬畏”?!熬印笔强鬃訉Α笆俊碧岢龅睦硐肴烁衲繕?,所以敬畏意識正是“士精神”的內(nèi)涵之一。

第一畏是“天命”。“天命”揭示了個人性命的來源及踐行性命的價值,人的本性常常被遮蔽,因此要通過教化去明道,再去弘道,才能讓本性顯現(xiàn)?!拔诽烀钡那疤崾恰爸烀保鬃印拔迨烀?,可見這并非是一件易事,需要人們不斷學習,積極進取,才不至于像小人般無所懼怕,無法無天??鬃訌娬{(diào)要“唯天為大”[ 5 ] 308,認為人心有敬畏才能不懈怠而盡性,在人生的追求上便能做到求之有道,得之由義,非仁不為,非義不取。

第二畏是“大人”。此處的“大人”在理想情況下是指有德有位之人,但春秋時期天下無道的局面使得德不配位的情況屢屢皆是,呈現(xiàn)的是一種德位分離的趨勢。在《論語·鄉(xiāng)黨》中記載了孔子在各個場合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如“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5 ] 365-367,孔子對待不同等級的人,言語與態(tài)度各不相同。在現(xiàn)實情況下,“大人”指有位者、為政者。“大人”側(cè)重于地位的權(quán)重,但并不意味著不包含道德的修養(yǎng),在《論語》中處處可見孔子要求為政者實行德政、正身等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語句,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 ]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 ] 527等。大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其德性顯得尤為重要,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保?5 ] 194為政者是治亂的關(guān)鍵人物,若他的行為體現(xiàn)了“道”,便有利于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士人要敬畏“大人”,做到自強不息和進德修業(yè),才不會像小人一般隨波逐流,庸碌一生。

第三畏是“圣人之言”。圣人有兩種含義:一是對古代封建帝王的尊稱;二是對道德、學識、功績至高無上的完人而言[ 11 ] 164?!笆ト恕笔强鬃永硐肴烁裰械淖罡咭患墸軌蛄私馓斓?,傳達天命??鬃邮肿鸪缡ト?,認為“圣人之言”中包含天道的指示。圣人就是將自己聽到的天的旨意說出來,起到中介的作用,圣人實質(zhì)是要溝通天和人,把上天的旨意傳達給人 [ 13 ]。圣人上達天命,言的是天道,承載天命之性的言說或思想主張。敬畏“圣人之言”,實則是敬畏人生的真理,對圣賢的言語和思想主張做到真知、真信,將其確定為自己一生的信仰,內(nèi)化于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外化為一生不變的操守,才能使自己不斷達到君子的理想人格。

(三)“居安思?!钡膽n患意識

孔子生活在“君臣無常位,社稷無常奉”的禮壞樂崩的春秋末期,社會混亂無序,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因此,目睹且經(jīng)歷這一切的孔子憂心忡忡,從而催發(fā)了孔子對憂患意識的深刻思考?!墩撜Z》中的“憂”“患”“懼”等處處體現(xiàn)著孔子對“道”的擔憂,對天地的擔憂,對國家與百姓的擔憂,這種憂患意識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chǎn)物,亦是人類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

根據(jù)“憂”的主體和內(nèi)容,可劃分為小人之憂與君子之憂。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保?5 ] 637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所屬的士階層憂慮的是君子之憂?!熬又畱n”關(guān)注的是天下民生與國家社稷。從而可以反推出,小人主要是著眼于物質(zhì)財富、政治權(quán)力、社會地位等層面,他們目光短淺,憂慮之事主要與自身的利益有關(guān)?!墩撜Z》中的“憂”“患”“懼”等處處體現(xiàn)著孔子對“道”的擔憂,對天地的擔憂,對國家與百姓的擔憂。這種“憂患意識”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chǎn)物,亦是人類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

君子之憂包含多個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對父母身體的擔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5 ] 157,“‘喜是因其雖年增而健在,‘憂是因其年增而衰老而近死亡”[ 12 ] 83,子女對父母之年應(yīng)該銘記于心,并且要做到敬養(yǎng)父母,勞而不怨。在道德修養(yǎng)上,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5 ] 254這句話道出了孔子的四大憂慮——品德不培養(yǎng),學習不探求,知曉道理不去踐行,有缺點不能改正??鬃又畱n,既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擔憂,是一種“君子之憂”。正是因為孔子洞察了當時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根源在于道德的日益敗壞,才格外重視品德修養(yǎng)。這種憂慮折射出孔子的期望,希望人人都能修身養(yǎng)性成為君子,建設(shè)良好的社會風氣??鬃右庾R到為政者之憂首先應(yīng)當是為國為民之憂,即為政者不應(yīng)以武力征服,而是應(yīng)當用和平手段收服人心,真正實現(xiàn)“近者悅,遠者來”[ 5 ] 535。

“憂”是一種人皆有之的悲觀情緒,它常常與擔憂、恐懼等負面情緒有關(guān)。但“君子之憂”的心境是坦蕩蕩的,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又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 ] 487即君子要反省自己的行為,以問心無愧的心態(tài)去為憂慮的事情謀策略,一切以“義”為準則?!墩撜Z·衛(wèi)靈公》 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 ] 625,可見人的憂患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存在,應(yīng)當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鬃右詰n患的目光看待春秋時期的混亂局面,擔憂無法推行“道”于天下。但孔子始終以自信樂觀的態(tài)度直面人生的挫折,不怨天,不尤人,即使在周游列國的途中遭遇了諸多挫折困苦,他依然講頌弦歌不輟??鬃幼孕艠酚^的生活態(tài)度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郁郁不得志的士人,激勵歷代士人不憂不懼,奮勇向前。

(四)“任重道遠”的擔當精神

牟宗三說:“中國人的憂患意識絕不是生于人生之苦罪,它的引發(fā)是一個正面的道德意識,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一種責任感?!保?14 ]憂患意識會發(fā)展為積極承擔責任的擔當意識。子曰:“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保?5 ] 261孔子認為憂患意識能激發(fā)擔當意識,面對任務(wù)時雖感到恐懼憂慮,但更能謹慎積極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這正是士人身上具備的顯著的擔當精神。

春秋末期兼并戰(zhàn)爭激烈,戰(zhàn)火連天,人民深受戰(zhàn)亂之苦。以孔子為典型的“士”到處奔走呼號,渴望恢復和平。儀封人說:“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5 ] 133儀封人將孔子視作天下黎民的導師,不僅僅是因為孔子擁有淵博的學識,更是因為孔子的擔當精神。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5 ] 529可見孔子極度渴望步入仕途,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從而可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造福天下民眾。孔子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精神奔走呼號十四載,推行自己的主張。在這個過程中,卻屢屢被拒,“干七十余君,莫能用”[ 15 ] 13,除了政治上的四處碰壁,還受到他人的排擠與諷刺,“諸侯害之,大夫壅之”[ 15 ] 4??鬃討撊粐@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保?5 ] 723孔子的偉大之處在于,身處亂世中卻積極推行大道于天下,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周游列國,雖屢陷困境卻至死無悔,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夙愿卻樂觀自信,執(zhí)著奮斗??鬃由砩纤食龅膿斁駥笫罒o數(shù)志士仁人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為廣大的士人樹立了光輝的典范。孟子“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0 ] 311的豪言壯語,正是對孔子擔當精神的最好繼承。

二、孔子“士精神”的踐行路徑

孔子對于“士精神”的塑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孔子對“士精神”的踐行則是身體力行地從理想追求、學識修養(yǎng)和政治實踐三方面展開,這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內(nèi)而外的踐行過程。

(一)理想追求:立志于學,學以致道

“學”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孔子終生以教為重,孔子之教以學為重[ 16 ]??鬃犹岢紫纫ㄟ^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來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做到“修己”,成就自我的“內(nèi)圣”。當個人的能力、品德達到一定的高度后,就要積極入世,為天下人謀福祉,實現(xiàn)“安人”,成就自我的“外王”?!靶藜骸笔莾?nèi)在的學問,“安人”是外在的實踐,二者的融會貫通是至關(guān)重要的步驟??鬃又鲝堃浴皩W”為根基,學以成德、學以成人,借由“學”實現(xiàn)修身、安人的相互貫通,從而將修身與為政有機結(jié)合起來。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保?5 ] 664此處孔子明確劃分出四種獲得知識的層次,即生而知、學而知、困而學以及困而不學,當聽聞弟子子貢認為自己是“天縱之圣”時,孔子解釋說自己并非是“生而知之”,而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 271,即“學而知之”,自己所擁有的品德、知識和技能都是在后天學習中通過不懈努力獲得的??鬃诱且詫W為根基,立于學,成于學,終于學,通過“學”成就了其“內(nèi)圣外王”的一生。因此,孔子不僅要求士人立志于學,而且要求士人真正地踐行學,做到知行合一,進而實現(xiàn)學以致道。

子夏曰:“君子學以致其道?!保?5 ] 740君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聞道、達道、弘道??鬃由钤诙Y壞樂崩、天下無道的春秋時期,正是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追尋“道”。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與坎坷,世人感慨“天下之無道也久矣”,但因孔子的內(nèi)心有“志于道”的堅守,故孔子始終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5 ] 636??鬃訉Α暗馈钡膱允伢w現(xiàn)了人的主體性和獨特性,正是孔子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才會樂觀自信地積極入世,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執(zhí)著精神周游列國十四載,宣揚自己的主張,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奔走呼號。

(二)學識修養(yǎng):篤信好學,內(nèi)外兼修

孔子“士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來源于他好學樂學的精神,他的一生都在踐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 ] 94的原則。孔子希望士人可以通過修身養(yǎng)性成為君子。孔子提到了“君子”的三個標準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 ] 588。即:一是君子要有“仁”的德行,這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擁有“仁”就可以不憂愁。二是君子要有“知”,即智慧,智慧來源于學習與躬行,要做到“篤信好學”,擁有智慧就可以不困惑。三是君子要有“勇”,孔子的“勇”不是“暴虎馮河”,而是有勇有謀,擁有“勇”就能不畏懼?!叭_德”的標準既是孔子對士人修身的內(nèi)在要求,又是士人修身應(yīng)當重視的內(nèi)在德性。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保?5 ] 303作為君子,要有堅定的信仰,對學習的熱愛,并且做到重視死亡,履行正道??鬃诱J為士人要盡力掌握知識,學以致用方能提高政治素養(yǎng)和執(zhí)政能力。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弟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鮮明地體現(xiàn)了他對“士精神”標準的踐行。孔子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5 ] 251的態(tài)度整理了文獻典籍,編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將其作為教材對弟子進行文化和思想教育。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保?5 ] 257孔子認為士人應(yīng)該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六藝之中。因此,六藝也是孔子學習和教學的內(nèi)容,屬于實用性的技能?!白右运慕蹋何?、行、忠、信?!保?5 ] 274在孔門四科中,孔子以文獻、行為、忠誠、誠信教導弟子?!拔摹迸c“行”即今天的知識學習與具體實踐,屬于外在的修養(yǎng),“忠”與“信”則是指品德修行,是內(nèi)在的修養(yǎng)??鬃訉κ咳说囊?,或者說他的教育理念總體來說,是要求士人學習六藝,并在知識的涵養(yǎng)、熏陶下,提高內(nèi)在道德修養(yǎng),保有仁愛之心,在外則施行仁義,保持德行,已達到行道的目的[ 17 ]。因此,士人弘揚“士精神”,既要修身養(yǎng)性,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也要積極踐行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孝、悌等思想,將儒家的道德科目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修身”的觀念并非憑空而起的,而是以建立政治社會秩序中之“道”為終極目的的[ 2 ] 123。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5 ] 285李澤厚認為“‘學優(yōu)則仕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知識分子的人生道路,所以‘士和‘大夫(有官職)總連在一起”[ 12 ] 356。士人做到篤信好學,涵養(yǎng)品德,學習知識并運用于實踐中,才能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從而積極入世建設(shè)天下有道的理想社會。儒家正是主張通過“仕”的路徑來達到修己安人的政治目標,入世與學習緊密聯(lián)系,二者相輔相成。

(三)政治實踐:秉持中庸,用行舍藏

錢穆說:“中國的讀書人,無有不樂于從政的。做官便譬如他底宗教。因為做官可以造福人群,可以發(fā)展他的抱負與理想?!保?18 ] 127中國士人的樂于參政可追溯到孔子??鬃犹岢咳艘e極入世,參與到政治中,為實現(xiàn)善政治世做出努力與實踐,造福人民。儒家倡導士人參與政治,其最根本的原因仍然要歸結(jié)于其所信仰的“道”[ 19 ]。在孔子的教導下,君子要積極入世,推行道義于天下的思想已深入儒家弟子的心中,如子路說:“不仕無義。”又說:“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保?5 ] 726儒家認為要將仁禮之道推行于天下,必然要積極參與政治。

孔子雖強調(diào)士人要積極入世,但也要秉持中庸原則。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疇之一,是為人處事的重要原則?!端臅戮浼ⅰ芬套釉唬骸安黄^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保?20 ] 929中庸之道不是碌碌無為,而是要求人們?yōu)槿颂幨率冀K保持不偏不倚,做到執(zhí)中協(xié)同,進而達到“和”的境界。中庸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庸思想的指導下,人們通過實踐可以建立起士人追尋的“道”??鬃訌娬{(diào)“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5 ] 303,認為士人在天下太平的時候積極入世,天下不太平便躲藏起來?!叭寮抑v隱,講藏,是為了韜晦保身,以便來‘達則兼濟天下,基調(diào)仍然是進取”[ 12 ] 158,隱世的目的是為了等待時機再次出仕,推行大道于天下??鬃又匾暠H珎€人生命,要求士人做到明哲保身,并不主張無意義地去獻身,而丟掉寶貴的生命。

孔子雖提倡士人參政要做到用行舍藏,可仕可隱,但孔子并非是僵硬的教條主義,只一味贊成士人踐行用行舍藏。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保?5 ] 617當天下政治清明時,史魚與蘧伯玉都選擇積極入世;當天下政治黑暗時,史魚以死直諫并取得成效,蘧伯玉則退隱以等待時機??鬃臃Q贊史魚是一個正直的人,而將蘧伯玉稱為君子,可以看出:孔子雖然對這兩種不同的行為都持贊賞的態(tài)度,但相對來說,孔子更贊賞蘧伯玉的行為,因為他做到了審時度勢,明哲保身,表現(xiàn)了君子秉持中庸的氣度。

錢穆言:“只有做官,最可造福人群,不得已退居教授,或著書立說,依然希望他的學徒與讀者,將來得依他信仰與抱負,實際在政治上展布?!保?18 ] 127孔子在周游列國十四年,始終無法步入仕途后,便將全部心思寄托在講學修道和著書立作上,在授徒立言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梢娙寮也⒉皇墙^對入世的哲學,也并不排斥道家式的高潔隱士[ 21 ]。士應(yīng)秉持中庸之道,不偏執(zhí)于一隅,因時自處,無適無莫,這正是孔子及儒家所追尋的處世之道與人生境界。

三、結(jié)語

余英時說:“中國知識階層剛剛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的時候,孔子便已努力給它貫注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個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個體的和群體的利害得失,而發(fā)展對整個社會的深厚關(guān)懷?!保?2 ] 25中國歷代士人在孔子的影響下,立志于道,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其所展現(xiàn)的士精神浩氣長存,綿延不絕。正因如此,中華民族才能綿延至今,中華文明才能傳承至今。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保?22 ]中華民族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創(chuàng)造了唯一沒有中斷的人類古代文明,始終以堅韌不拔的精神面對天災(zāi)人禍,以堅貞不屈的精神擊退了一批又一批的入侵者,這正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士階層所挺立起的中國脊梁。因此,我們需要研究并挖掘以孔子為中心的儒家士人身上的“士精神”,以史為鑒,推陳出新,賡續(xù)中國傳統(tǒng)士人精神,為當代知識分子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與力量源泉。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訂.北京:中華書局,1963:14.

[2]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王曰美.人的主體意識的發(fā)展與先秦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96.

[4]孔子家語[M].王國軒,王秀梅,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51.

[5]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6]張載.張載集[M].章錫琛,點校.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6.

[7]錢穆.中國歷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61.

[8]葉瑛.文史通義校注(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5:133.

[9]梁啟超.儒家哲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5:3.

[10]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1]匡亞明.孔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53.

[12]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3]張爽.論君子三畏[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14]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zh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6.

[15]司馬遷.史記[M]. 胡懷琛,注.武漢:崇文書局,2014.

[16]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5.

[17]周曉敏. 春秋時期士觀念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21.

[18]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4.

[19]徐凱旋.追尋士人精神——儒家士人傳統(tǒng)的奠立及其精神內(nèi)涵[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21.

[20]李申.四書章句集注今譯(下)[M]. 北京:中華書局,2020:929.

[21]肖俊毅.孔子入世觀中所見中庸之道[J].華夏文化.2020(3):14-16.

[22]魯迅.朝花夕拾[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228.

猜你喜歡
君子孔子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湯)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風
都市(2022年10期)2022-11-05 12:10:50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4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君子無所爭
有君子之道四焉
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孔子在哪兒
南木林县| 英山县| 乌拉特中旗| 梁河县| 名山县| 侯马市| 巴楚县| 衡东县| 星座| 宁阳县| 岐山县| 富阳市| 昂仁县| 喀喇沁旗| 博罗县| 梁河县| 双江| 当涂县| 日照市| 灌阳县| 玉树县| 靖远县| 逊克县| 门头沟区| 清水县| 丰都县| 庆元县| 辽中县| 西青区| 富顺县| 兰西县| 左贡县| 讷河市| 玉门市| 曲麻莱县| 浦城县| 白水县| 黑山县| 嘉兴市| 泸溪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