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對語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鮮事物的不斷涌現(xiàn),在產生新詞的同時,也為許多原本的詞匯以及語言結構賦予了全新的意義,這些詞匯和語言結構不再以字面意義所展現(xiàn)。但是這些由互聯(lián)網影響而產生的新詞、新義不可否認地反映著當下人們的思想結構和審美情趣,甚至可以反映當下的流行趨勢?!耙煌嬉粋€不吱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本文試圖從語言學的角度對“一玩一個不吱聲”構式進行研究,分析它的結構、語義、句法和語用功能,并剖析其流行的原因。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詞匯研究;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2-0083-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26
互聯(lián)網為人們提供休閑,眾多的游戲層出不窮,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休閑的主旋律,流行熱詞“一玩一個不吱聲”也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火了起來。同時“一玩一個不吱聲”由線上延伸到線下的游玩中,如線下桌游等。隨后經過演變,它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合。最終延伸出了“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言結構。本文從語言學視角對“一V一個不吱聲”進行研究。
一、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的
句法特征與類別
(一)“一V一個不吱聲”的構件特征
“一玩一個不吱聲”是由“一V一個×”的構式演變而來的,是一個半圖式構式,動詞和形容詞能進入到該構式的變量“×”中。“一V一個×”結構由黃佩問(2001)最早討論,即“隨著動作V的發(fā)生,×(伴隨的結果)緊接著出現(xiàn)”,該構式和“一……就……”有類似的語義作用,表示只要動作V發(fā)生就一定會產生或得到結果。傳統(tǒng)的“一V一個×”的構式具備以下的構建特征,即“一V一個×”的構式中兩個變量“V”和“×”常為單音節(jié)形式。例如:例1:“中國功夫被壞人掌握以后就用來殘害百姓,對洋人火槍不好使,一打一個死兩打死一堆?!保˙BC語料庫)例2:“的確是避雷針,好的不一定準,覺得次的那是一看一個準。”(微博)例3:“上船時貨一箱箱好好的,下船時貨一箱箱也是好好的,可鳴放時,一放一個啞,樊鞭一進四川就栽了?!崩?:“你去看看,偌大個贛州車站,哪有幾個人在干活兒,全是第一流的大機械!現(xiàn)在我們是靠科學,靠管理,一打一個贏!”
例1和例2中的“打”和“看”都要求施事者要具備施事能力,是主動動詞。例3中的“啞”是動作放的結果,指的是放炮沒有響,是啞炮,“啞”在這里表示沒有響的狀態(tài)特征。例4同理可證。
“一V一個不吱聲”則是比“一V一個×”的半圖式建構式更為固化,其由變量“V”,和常項“一”“一個不吱聲”整合而成。與傳統(tǒng)的“一V一個×”構式相同的是,“V”作為構式中的變量依舊多為單音節(jié)形式出現(xiàn),并且仍舊是高自主動詞。例如:例6:“今年的金曲獎我單方面頒給關浩德。你們就去聽吧一聽一個不吱聲?!保ㄎ⒉├?:“#馬麗猜詞一玩一個不吱聲#在默契猜詞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看完噤聲版的描述過程后,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在玩一種很新的‘你比畫我猜了~”(新浪綜藝)
例6和例7中的“玩”和“聽”很明顯在結構上都屬于單音節(jié)形式,并且是高及物性的主動詞,要求施事者必須具備執(zhí)行能力才能實施。這一點上與原本的“一V一個×”構式有著同樣的構建特征。
(二)“一V一個不吱聲”整合度與類別
在原本的構式“一V一×”中存在兩個變量“V”和“×”,這兩個變量有著不同的整合度。其中在高整合度下他們之間存在著致使關系,“×”是動作“V”造成的結果,二者之間是實施與受事結果的關系。而×所表明的結果指向動作本身或者指向某個事物,因此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動作結構。例如:一打一個死——打死(受事指向);一聽一個哭——聽哭(施事指向);一考一個糊——考糊(動作指向)。
這樣的高整合度我們將其稱為典型類別,典型類別中的變量“V”與“×”可以構成動補結構,但與之相對的還有一些必須添加“得”的標記,與典型范疇在整合度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離。例如:一投訴一個準——*投訴準——投訴得準(V的偏離);一哭一個痛快——*哭痛快——哭得痛快(×的偏離)。(*表示該句式存在語法錯誤,在語言上使用上并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下同。)由此我們能了解到由于雙音節(jié)的進入,導致了典型性的降低。
在我們要討論的延伸構式“一V一個不吱聲”中的變量僅為一個“V”,而另一個變量“×”固定為了“不吱聲”,不吱聲顯然屬于“×”的偏離,因此在“一V一個不吱聲”構式中我們并不存在典型高整合度的類型,其變量“V”與固定量“不吱聲”很難構成典型的動補結構,它們想要組合必須采用形態(tài)標記“得”作為鏈接。例如:一看一個不吱聲——*看不吱聲——看得不吱聲;一玩一個不吱聲——*玩不吱聲——玩得不吱聲。
由于“V”作為變量存在,雖然多以單音節(jié)形式進入,但仍然不排除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的進入,在構式上也同樣存在“V”的偏離。例如:一投訴一個不吱聲——*投訴不吱聲——投訴得不吱聲;一分配一個不吱聲——*分配不吱聲——分配得不吱聲。
二、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義分析
(一)“一V一個不吱聲”的構式語義
我們將“一V一個不吱聲”結構的構式語義概括為:從說話者的主觀角度出發(fā),認為每次進行動作實施時都會獲得相同的沉默狀態(tài)。但與“一V一個×”不同,在“一V一個不吱聲”構式中動作并不會表現(xiàn)周遍性,也不要求動作的反復發(fā)生,但動作的結果是重復的。同時對應結果指向的客體也是唯一的。例如:“你就看吧,一看一個不吱聲”意為“你只要看就不吱聲”(對動作沒有重復性的要求);這個電影你就看吧,一看一個不吱聲(對客體的數(shù)量性沒有要求)。
但“一V一個不吱聲”構式中,除了表示結果上的周遍性,在客體上也體現(xiàn)出周遍性,即說話人主觀認為作出該行為的所有人都會產生沉默的結果。例如:“這個電影,一看一個不吱聲”意為“所有去看的人都會沉默”(施事者數(shù)量上的周遍性);這個游戲,我一玩一個不吱聲;*他正在一玩一個不吱聲;他也曾一玩一個不吱聲過;他已經一玩一個不吱聲了。
“一V一個不吱聲”結構不能與進行體搭配互動,這是因為該構式是由“一V一個×”演化而來,在語義特征上繼承了“一V一個×”構式的靜態(tài)性語義特征,而這種特性與進行體的語義特征相同,當進行體進入構式時會產生語義的冗余,因此“一V一個不吱聲”也排斥進行時態(tài)的進入。
(二)“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義組成
與“一V一個×”構式不同,“一V一個不吱聲”中固定了“不吱聲”,因此除了構式中所涵蓋的語義內容外,“不吱聲”作為該構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該構式提供了豐富的語義,因此我們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
第一,詞匯的原始意義:“不吱聲”是狀中結構,是由副詞“不”和動賓短語“吱聲”組合在一起構成的。吱的本義是細碎的聲音,非主體的聲音。例如“吱吱嘎嘎”→這些木板在他們腳底下發(fā)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吱聲意思是指發(fā)出聲音,多形容微小的聲音。例如:老孫頭看看四周,卻不吱聲?!耙籚一個不吱聲”則是表達某人或某物在進行某件行為以后,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音或反饋,保持沉默或靜默的狀態(tài)。第二,詞匯的擴展和引申:隨著“一V一個不吱聲”作為網絡熱詞被廣泛應用后,“一V一個不吱聲”也引申出了很多新的含義。例如:這個電腦一玩一個不吱聲(電腦壞了);山東省考一考一個不吱聲(考試很難);這個電影一看一個不吱聲(電影不好看)。以上的例子“不吱聲”的語義色彩沿用了原有的語義色彩,偏向負面,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表達正面情緒。例如:這個東西可好吃了,我保準你一吃一個不吱聲;這本書太好看了,一看一個不吱聲。
因此“一V一個不吱聲”表達在作出行為后人或物陷入沉默狀態(tài)。該結構在使用背景不同時會衍生出許多含義,但遵循著從說話者的主觀角度出發(fā),默認每次進行動作實施時都會獲得相同的沉默狀態(tài),并且動作的結果和動作實施者具有周變性。
三、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的認知機制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觀察該構式,我們能了解到其中豐富的含義主要是隱喻這一認知機制在其中起到作用,我們通過隱喻的方式來擴充語言結構的內涵。隱喻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是以范疇原型為出發(fā)點引申至其他事物(具體事物/抽象事物),通過投射實現(xiàn)兩個概念與或者認知域之間的聯(lián)系,這一過程稱為隱喻化。下面我們以“這個電腦一玩一個不吱聲”為例,從認知角度對“不吱聲”的認知路徑進行分析。
第一,始源域識別:隱喻以始源域為基礎,是隱喻化的開端?!安恢暋弊鳛槭荚从?,代表聲音是由聲帶發(fā)出的,而不吱聲則是聲帶不進行振動不發(fā)出聲音。即聲音的發(fā)出部位或發(fā)出者不能或主觀上的不想進行聲音的發(fā)出動作。第二,目標域識別:隱喻化的目的是得到目標域,在這個例子中,“不吱聲”所指代的目標域是電腦無法進行工作,即電腦壞了。第三,映射過程:隱喻通過映射將始源域的特性轉移到目標域上,在這個例子中“不吱聲”其動作發(fā)出者或發(fā)出部位無法工作映射到了電腦無法進行工作,從而完成隱喻。
“一V一個不吱聲”通過隱喻的方式將一個實體對象特征映射到另一實體對象上從而實現(xiàn)語義的豐富,擴展構式的應用場景,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語言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特征,從而實現(xiàn)了“一V一個不吱聲”廣泛應用,同時具有直觀性和創(chuàng)意性。
四、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用分析
(一)“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用表達效果
作為一個凝固構式單位“一V一個不吱聲”具備特殊的語用表達效果。第一,形式簡潔,意義豐富。“一V一個不吱聲”是由“一V一個×”演化而來,雖然不如“一V一個×”在結構上具備極強的典型性,但仍然是一個高度整合的結構,其形式上早已濃縮至最簡形式,同時非常穩(wěn)固,不能進行位置的變換和詞匯的插入。雖然其在形式上非常簡潔,但不影響該構式在意義上具備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能表達出情景,即多數(shù)情況下描述為將來時,不能表述為現(xiàn)在時。還表示周遍義。在描述場景的同時還能表達出說話人的情感色彩,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看待事物的視角,說話人對聽話人的建議等眾多主觀內容,承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第二,具有節(jié)奏感。“一V一個不吱聲”,兩個“一”交相呼應,形成一前一后的輕重變化,符合中國人對于音律和節(jié)奏的審美情趣,讓人讀起來非常上口。
(二)“一V一個不吱聲”的語用功能
第一,評價功能。語用功能中的評價功能是語言使用者在交流中對他人或事物的價值優(yōu)劣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能力。這種功能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幫助說話者清晰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還能夠影響聽話者的認知和情感反應。網絡流行語“一V一個不吱聲”表達著說話人的評價功能,在一般的語言背景下,表述說話者對于聽話者或自己即將要做和已經做過的某件行為表示否定的態(tài)度。例如:這個游戲你就玩吧一玩一個不吱聲;這個電影你就看吧一看一個不吱聲;我真的一寫一個不吱聲。前兩個例子中表示說話者對于聽話人即將要做的事,即“看這個電影”和“玩這個游戲”這種行為表達不贊同的情感,并且對“這個電影”和“這個游戲”作出了否定的評價。第三個例子則表示說話者對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已經完成的事情表達出不滿意或不情愿的情緒。第二,會話焦點功能。在語言中,人們通過“焦點”來強調自己想要交流的內容或突出特定的信息。“焦點”可以讓聽話人更好地捕捉和接收“說話人”想要表達和傳遞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語言所傳遞的意義和目的。從而實現(xiàn)語言交流的價值。“一V一個不吱聲”這一構式很好地突出了說話人的目的,并且能將聽話人的注意力聚焦于說話人對于某一行為的評價。
五、網絡流行語
“一V一個不吱聲”流行的原因
(一)自身優(yōu)勢
“一V一個不吱聲”在形成之前,在漢語中早有固定的構式,即“一V一個×”,該構式在人們的日常使用中早已固化,并且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這為“一V一個不吱聲”發(fā)展和鋪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一……一……”的構式方式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對于音律美的追求,朗朗上口的自身條件,為該構式在日常使用中掃清了很多障礙,從眾多網絡熱詞中脫穎而出。
(二)客觀因素
第一,當代年輕人自嘲的社會心理。社會發(fā)展影響語言的發(fā)展,語言反映社會的變化,隨著時代生活的不斷演變,互聯(lián)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交往的空缺。難以溝通已經變成了生活的常態(tài),由于社會壓力的增加年輕人很難獲得自我的認同,這種情感反映在語言上,則是對于事物和行為的自嘲式語言。同時網絡直播等休閑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人們得到更多的線上互動機會,“你怎么不吱聲”應運而生,通過不斷地演化變成了“一V一個不吱聲”。第二,“一V一個不吱聲”容易引發(fā)共鳴,人們?yōu)榱藵M足自我的需求,實現(xiàn)目標從而創(chuàng)造語言,無論是語言的結構形式還是詞匯都是為了人類使用而服務,作為語言的主體,語言的使用者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一V一個不吱聲”強烈地反映了當下國民對于“他人回應”的渴望,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社會壓力的增大,人們對于表達的欠缺,種種客觀因素讓人們更加渴望獲得他人的回應。這種共鳴反映在集體上,就使得這個詞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樣的客觀條件就使得該構式在網絡上使用的同時也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五、結語
本文從多個維度對“一V一個不吱聲”構式進行了分析,這一構式能夠成為網絡熱詞甚至走入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是多方面共同影響形成的,它不僅反映了其與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同時也反映著當下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
參考文獻:
[1]黃佩文.口語句式“一V一個A”[J].漢語學習,2001(02):33.
[2]潘俊婷.“一V”相關格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2.
[3]曾昭娣.“一V一個A”格式檢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譚力.漢語動結式“一V一個R”的構式方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5]王德春,陳晨.現(xiàn)代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7]于根元.應用語言學前言問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8]胡明楊,張瑩.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J].語文建設,1990(01):36-40+35.
[9]仲寧.流行詞語中的大眾心理[J].安康師專學報,2006(03):44-46+52.
作者簡介:
孫鑫路,女,漢族,碩士,研究方向:語言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