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江帆
【摘要】網絡流行語作為網絡環(huán)境中的一種特殊語言現象,以簡潔、幽默和生動的特點受到了廣大網民的追捧,并不斷豐富著當前的語言文化?;厥捉嗄陙淼淖冞w過程,不難發(fā)現其演化的內在動因與網民心理需求和社會熱點事件密切相關。但我們也發(fā)現,在為網民表達訴求和創(chuàng)造便利的同時,網絡流行語對青少年群體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變遷;特點
一、網絡流行語概述及界定
由于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的制約,我國學者對于網絡流行語言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迅猛發(fā)展,學界對于互聯網逐漸重視,對網絡流行語的探索程度加深。學界普遍認為網絡流行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與網絡有關的專業(yè)術語、特殊用語或者常用語詞,狹義上指網民在聊天平臺等網絡載體上使用的語詞或者符號。在消費主義文化肆虐、泛娛樂化的今天,網絡流行語格外具有生命力。
二、網絡流行語的變遷及特點
1、網絡流行語的演變
語言動態(tài)地存在于社會,且在復制傳播中不停地變異、推陳出新,遵循著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網絡流行語作為網絡語言中的勝出者,盡管誕生時間不長,但是它的特點形式在這短短十多年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總體而言,從形式上說,網絡流行語經歷了由簡單到多樣化的轉化,早期的網絡流行語主要是指網絡語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單個字或詞組,隨后形態(tài)開始不斷變換,出現了簡潔的短語縮句,一些固定句式成為慣用語體,相較于早期形態(tài)而言更為花哨。從內容上說,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網絡流行語也不例外,它承載著來自于網民的意向與訴求。最初其承擔最基本的交流作用,而后逐漸擴充為網民行使話語權的重要工具,如今網絡上的娛樂化惡搞、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等,都是網民訴求表達的重要體現。綜上所述,網絡流行語的演變是一個形態(tài)漸趨多樣,內容不斷豐富的過程。
具體來看,本文將網絡流行語的發(fā)展史分為早期、普及、娛樂化、后期四個階段。早期網絡流行語主要在論壇上傳播,為簡化表達多為諧音形式的技術性網絡專業(yè)術語,如“沙發(fā)”表示第一個跟帖者。從2000年網絡流行語開始進入普及階段,中國互聯網商業(yè)化時期到來,上網成本降低、操作更為便捷,網民數量大規(guī)模增長等使網絡流行語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得到提升,并逐步在青年群體中受到青睞。這一時期電影和網絡小說流行開來,與傳統(tǒng)表達不同,這種方式更符合網絡閱讀習慣,如《大話西游》中的“I服了you”。到了娛樂化階段,網絡游戲和QQ等即時通訊成為網絡流行語發(fā)展的主要平臺,“秒殺”、“卡哇伊”等低幼化用語使用率很高,“醬紫”、“偶”等可愛語氣更顯俏皮。后期發(fā)展階段,網絡流行用語的意涵更深,類別更廣,并更貼近生活或時事熱點,如“我爸是李剛”、“表哥”等都源自于網民對社會熱點事件展開評論時自創(chuàng)或對舊詞賦予的新意,由此可見政治娛樂化和網民輿論表達呈現出積極化傾向。
2、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語言是神秘的,網絡流行語同樣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
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新性是網絡流行語的一個顯著特點,網絡環(huán)境缺乏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的監(jiān)管系統(tǒng),因而表達更為自由,尤其是追求標新立異的青年網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想象力自創(chuàng)或新創(chuàng)詞匯,如“有錢任性”、“醉了”等詞語被廣泛用于現實生活中。
娛樂性。在泛娛樂化的今天,網絡流行語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惡搞和娛樂,虛擬空間為網民提供了一個發(fā)泄情緒、表達不滿的平臺,因此許多網絡流行語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符合網民放松心情、追求詼諧幽默的情感需要,特別是在討論某社會事件時,諷刺調侃意味更重。
簡潔性。盡管網絡流行語從形式上是在不斷由簡至繁的,但相較于現實表達而言還是較為簡潔的??旃?jié)奏、碎片化的生活狀態(tài)進一步增強人們對信息傳播速度的要求,鍵盤輸入效率的提高又勢必會導致網絡語言的簡化,因此出現了諸如“88”、“520”等簡化的表達。
易逝性。互聯網時代下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網絡流行語的生命周期同樣也是短暫的。就其產生來看,網絡流行用語緊貼社會熱點出現,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熱度會消減,人們的注意力將轉移到新的詞語上。
三、網絡流行語的規(guī)律和影響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網絡流行語可以看作是一種亞文化現象,很多人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迫于公眾輿論和群體暗示而趨于被動,這是從眾心理的表現。而對青年人來說,則是一種求異心理的表現,追求新穎獨特的青年以此來彰顯個性,追趕潮流。然而不論是從眾還是求異,在某種程度上都體現著人們尋求自我認同和宣泄情緒的需求。另外,網絡流行語的泛濫同樣反映出人們具有思維惰性,簡單的復制粘貼潛移默化地削弱著我們的辯證思考能力。
1、對溝通交流的利弊
網絡流行語確實簡化了人們的交流,提高了溝通的效率,并蘊含著對現實世界的強烈訴求。但它畢竟有別于現實生活的真實對話,虛擬環(huán)境中的娛樂功能放到現實環(huán)境下反而有可能成為干擾交流的障礙。網絡流行語的過量使用不僅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而且其亞文化特征可能導致群體外交流的阻礙,最典型的如隔代交流差異化理解,青年群體若使用網絡流行語與父輩交流會遇到很大麻煩。因此可以說網絡流行語有利有弊。
2、對青少年的影響
青少年是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活躍群體,追逐時尚的他們以此來獲得自我尊嚴或群體認同,并借助其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自我獨到的觀點。但在這一過程中,也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那些帶有諷刺、惡搞含義的網絡流行語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負作用。語言規(guī)范受到破壞,不良用語得以合理化,并在傳播過程中不斷重構文化,對青少年的價值判斷形成干擾。所以,青少年在面對新鮮事物時,需提高理性判斷能力,合理使用,不沉迷于此,讓網絡流行語正面的、積的帶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仕勇. 近十年我國網絡流行語研究綜述[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05:7-12.
[2] 駱昌日, 何婷婷. 近十年來我國網絡流行語的演變及傳播研究[J]. 河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02:108-115.
[3] 劉燦燦. 網絡流行語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解析[J]. 商, 2015,30:215.
[4] 馬春花. 網絡流行語的特點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J]. 短篇小說: 原創(chuàng)版, 2016,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