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五塘小學 張潔
陶行知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靶∠壬啤笔翘招兄壬谄占敖逃龑嵺`中倡導并推廣實施的教育組織形式,蘊含了“以生為本”“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寶貴的教育思想。筆者基于“量感”的培養(yǎng),將“小先生制”運用到“認識厘米”一課的教學中,試圖通過實感、實境、實操等具身認知方式,依托“三學”活動——問中學、教中學、做中學,助推學生的量感生長。
“小先生制”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指人人將自己認識的字和學到的文化隨時隨地教給別人,而兒童是這一傳授過程的主要承擔者?!靶∠壬辈粌H教人識字、學文化,還教人學做“小先生”,由此將文化知識不斷推廣。
陶行知先生曾說,把知識變成空氣最好的辦法就是運用“小先生”。那么,什么是“小先生”呢?陶行知先生是這樣解釋的:“生是生活。先過那一種生活的便是那一種生活的先生,后過那一種生活的便是那一種生活的后生,學生便是學過生活的人,先生的職務是教人過生活。小孩子先過了這種生活,又肯教導前輩和同輩的人去過同樣的生活,是一名名實相符的小先生了?!?/p>
陶行知先生對“小先生制”的重用使基礎教育得到了普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時代教育又賦予了“小先生制”新的內(nèi)涵及意義,即學生如同教師一樣,引領同伴活動、學習、評價、反思……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可貴之處在于對兒童創(chuàng)造精神的充分尊重。它尊重兒童的興趣、愛好及個性表現(xiàn),真心地視兒童為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并努力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價值。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比教師的單向講授更有意義,學到的知識也更加牢固。如果可以身處一種輕松、愉快、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合作交流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小先生”的組織帶領下,學生可以在與同伴的合作、組內(nèi)的交流、組間的競爭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先生制”的推行,培養(yǎng)了一部分樂學善教的優(yōu)秀學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敢于走上講臺就是他們自信的最好展現(xiàn),一次完美的發(fā)言、一次思維的碰撞、一次對同伴成功的指導等,都會讓他們的學習信心得到空前的增強。而這并不僅僅局限于數(shù)學學科,也同樣可以運用在其他學科,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起真正屬于自己、用成功換來的學習自信。
教師要在班級內(nèi)積極營造“爭當‘小先生’”的學習氛圍。為了在課堂上當上“小先生”,學生課前一定會仔細研究學習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為了解決問題,他們會主動請教教師,與身邊的同學共同探討,查閱各種資料。這無疑是最好的自學過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功被激發(fā),這樣的學習效率肯定要比單純地被灌輸?shù)男矢叩枚?。在這個過程中,“小先生”除了收獲更為淵博的知識外,還培養(yǎng)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才是我們應達到的教育目的——“教是為了不教”。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測量教學中結合實際,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度量經(jīng)驗,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根據(jù)這一要求,筆者在執(zhí)教“認識厘米”一課時,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嘗試實施“小先生制”,深度發(fā)掘“度量單位”的文化價值,讓學生在問、教、學、做中感悟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意義,體驗測量工具的形成過程,理解度量本質(zhì),進而助推度量知識體系的整體建構。
“小先生”其實就是教知識的人,做自己的“小先生”,就是自己教自己知識。課前,教師用一則“阿福做衣服”的現(xiàn)實故事引發(fā)學生主動提問。教師提問:阿福身長3 拃,衣服最后卻做成了2 拃,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提出的問題豐富多樣,有對故事本身的探尋:“為什么最后衣服做小了?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也有對故事與本課內(nèi)容關系的困惑:“這個故事和我們即將學習的‘厘米’有什么聯(lián)系呢?”然而,學生并不僅僅止步于提問,他們還嘗試做自己的“小先生”,通過親身體驗、模擬實驗、翻閱資料等方式,明白了測量長度的標準不同,測量出的結果也就不同,所以,在生活中有必要對測量長度的單位進行統(tǒng)一。這些充滿探索性的學前“問”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探究欲被成功激活。
其實,學生潛力無限,只要教師敢于放手,他們就可以做一位很好的“小先生”,做自己的“小先生”。問中學,不僅幫助教師找到教學起點,還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路徑,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陶行知先生曾說,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有進步的小孩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也是可以做教師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知識的交流。教中學,強調(diào)的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既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也重視“小先生”在互學過程中對同伴的引導作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努力做好大家的“先生”。
1.“大先生”以學定教
教的方法應基于學的方法,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所謂“因材施教”,教師要想教好,就要研究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方法、認知、習慣等設計教學活動。
“厘米”的學習是度量單位學習的起點,“厘米”這個概念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建立“厘米”表象的過程,離不開充分的感知和體驗,以及在此經(jīng)驗基礎上的逐步抽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形成準確、清晰的概念表象。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提供標準的1 厘米長度模型(小棒),并提出:“將‘1 厘米’從尺子上請下來”,從而幫助學生留下對“1 厘米”標準長度的第一印象。
在接下來的互學活動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機會,設計了多層次的操作活動,組織學生初步感知厘米、認識厘米,探究度量本質(zhì),讓學生在多維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量感,發(fā)展度量意識,進而為學生自主建構相關度量單位的知識體系埋下伏筆。
2.“小先生”教學相融
新時代“小先生制”的課堂活動賦予“小先生”新的內(nèi)涵,也就是在“學生教學生”的基礎上,“小先生”應像教師一樣,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diào)、示范、引領作用。學生既是自己的“小先生”,也是同伴的“小先生”,大家邊學邊教,邊教邊學。
建立“1 厘米”概念表象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需要學生體驗、交流。在小組共學“1 厘米有多長”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出示活動要求后放手讓學生學習,“組織小先生”開始發(fā)揮作用。“組織小先生”進行組內(nèi)合理分工,確定發(fā)言順序,掌握發(fā)言時間,引導同伴積極交流?;诮M內(nèi)分工的不同,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和理解,因此,每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例如,在認識“1 厘米”時,負責觀察的學生作為“小先生”發(fā)表看法:“1 厘米好短?。 必撠煴犬嫷膶W生作為“小先生”進行比畫演示,并組織其他成員一起驗證;負責“找1 厘米”的學生作為“小先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訂書機的寬度是1 厘米,田字格的一條邊長大約為1 厘米……其他傾聽者可適時補充,也可合理評價。在互學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擁有“先生”與“學生”的雙重身份,他們之間有來有往,或頭腦風暴,或觀點整合,或組內(nèi)辯論……他們教學相融,取長補短,不斷進階,共同體會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陶行知先生說過,做是在勞力上勞心。所謂“做中學”,即指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斷提升。“做”是躬行,是實踐,是設計,是創(chuàng)新,是探索新的方法。
新課標強調(diào),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結構化。對于長度本質(zhì)的理解,即單位長度的累加,這和以后學習的面積、體積的本質(zhì)是一致的,都是看包含的度量單位的個數(shù)。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將“認識尺”設計為讓學生自主“生成尺”,本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梢哉f,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生成尺”。學生在建立“1 厘米”概念表象之后,開始產(chǎn)生對測量工具的需求:“一根一根地擺實在是太麻煩啦!”通過推理、想象,學生在“小先生”的啟發(fā)下,借助前人的思維方式還原了“尺”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將若干個“1 厘米”的單位長度一根一根地連接起來,在創(chuàng)造中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zhì),即測量出有幾個1 厘米就是幾厘米。這樣的感知后續(xù)還將在“測量面積”“測量體積”的數(shù)學學習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學生先嘗試用“小棒”測量長度,在操作中不斷感悟度量本質(zhì),并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靈機一動,萌發(fā)了“制作出一個測量工具”的大膽想法,工具尺所蘊含的“度量本質(zhì)”呼之欲出。如此身心在場的做中學,讓學生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既發(fā)展了學生的量感和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造就時代“新先生”保駕護航。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推行“小先生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學能力的有力抓手。
學生量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任務。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須充分發(fā)揮“小先生”示范、引領、組織、協(xié)調(diào)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步修正自己的量感,在互學活動中經(jīng)歷數(shù)學抽象、邏輯推理、構建數(shù)學模型等一系列學習過程,深化對“量”的感知,最終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世界。
實行“小先生制”的核心在于將學生轉化成“教師”,形成多維度、多渠道的互動樣態(tài),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原本被動的單向聽課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在積極體驗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樹立“大先生”教師形象,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喚醒學生的“小先生”意識,教他們做自己的“小先生”,做同學的“小先生”,做時代的“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