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琪
[摘要]在小說《羽蛇》中,作者徐小斌用飄逸絢麗的語言刻畫了主人公陸羽肉體與精神雙重毀滅的痛苦一生。宿命偶然的捉弄、原生家庭的危害與自身性格的封閉造就了陸羽的悲劇命運。在陸羽對悲劇命運的正視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一個脆弱女孩身上蘊含的巨大魅力,領略到她面對人生傷痛的勇氣與力量。
[關鍵詞] 徐小斌? 《羽蛇》? 悲劇命運
[中圖分類號] I06?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07-0037-04
徐小斌是中國女性文學的代表作家,曾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全國首屆女性文學獎等,被文學界稱為“文妖”“巫女”“落入凡間的精靈”。徐小斌擅長用生命的體驗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她的長篇小說《羽蛇》(2004年)就是一部“以血作墨”的傾心力作,她曾說:“寫《羽蛇》耗去了我整整三年的時間,而構思則更早,可以說,這是我一生想寫的一部書?!盵1]徐小斌將自己的生命軌跡融入對小說主人公羽的創(chuàng)作中,用自己的經(jīng)歷與心血為陸羽打造了一段難以言說的哀婉悲壯的生命悲劇。
目前學界對這部小說的研究尚不充分,加之小說意蘊的深遠復雜,鮮有作者對陸羽的悲劇命運進行探討。本文試圖淺析《羽蛇》主人公陸羽的悲劇命運,希望在日后能有更多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
一、悲劇命運:生命與青春的漸次枯萎
徐小斌筆下的故事,都是關于女孩的故事,徐小斌在她的小說中塑造了很多可愛、可憐的女性形象,比如《敦煌遺夢》里的肖星星,《雙魚星座》里的卜靈,《迷幻花園》中的怡和芬,《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里的景煥?!八齻兪冀K有著一顆少女的心靈,她們始終以極度的敏感捕捉或編織新的夢境,以依托自己歷經(jīng)滄桑而不甘、不已的心靈。于是她們只能在一次再次的創(chuàng)傷與絕望中沉淪浮起?!盵2]《羽蛇》中,主人公陸羽的一生尤其能體現(xiàn)出這種在“沉淪”與“浮起”間掙扎的痛苦。陸羽在讀者心中永遠都是以一個女孩的形象出現(xiàn)的,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臨死前一天,羽的出血忽然停止了。她的皮膚變得像少女一樣嬌嫩,全身的疤痕都消失了”[3]。回顧陸羽的一生,生命的綻放對陸羽來說是缺失的,陸羽的生命與青春在比想象更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枯萎了。
生命的青春自有其活力健康的肉體;青春的生命自有其與生俱來的對自由的向往。對一個女孩來說,真正的悲劇是什么?無疑是兩者的雙重毀滅。我們知道,肉體與精神并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脫離肉體的精神和脫離精神的肉體都是死亡”[4]。托爾斯泰晚年寫過一部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深刻地探討了這個話題?;疾〉囊练惨庾R到自己一直被拋棄在黑暗中,肉體上的痛苦讓他恐懼,精神上的痛苦更讓他絕望,伊凡最終因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而死去。《羽蛇》中,主人公陸羽的悲劇命運,就表現(xiàn)為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毀滅。
1.肉體的毀滅
陸羽的肉體一直都處于一種被摧毀的狀態(tài)中,這種現(xiàn)象在陸羽6歲的時候就發(fā)生了,比如當陸塵(陸羽的父親)、若木(陸羽的母親)對陸羽稍不滿意時,就會用拳腳給陸羽肉體施加懲罰;在遭受父母的打罵后,陸羽會把自己關在屋內,用破碎的花瓶割破自己的手臂。
陸羽長大后,這種肉體上的殘害逐漸擴大,直到產(chǎn)生更為嚴重的后果,那就是徹底的毀滅。她跑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做裝卸工,當百來斤的尿素袋壓在她身上時,她聽見骨頭碎裂的聲音,口中吐出鮮血;她去金山寺找法嚴大師刺青;做出幫參與“四五”運動的燭龍平反并跳樓的壯舉;最后她為救出車禍的羊羊獻出全部的血液,失去了生命。
從出生開始,陸羽的肉體就一直在遭受創(chuàng)傷,她的身體布滿無數(shù)疤痕,落下疾病的隱患。年輕的陸羽在無數(shù)次磨難中徹底走向消亡毀滅的悲劇結局。
2.精神的毀滅
對陸羽來說,最大的痛苦來自精神方面的折磨,而精神世界的毀滅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味著陸羽生命的終結。陸羽的精神世界始終處于一種緊張、恐懼的狀態(tài),她覺得自己身上背負著沒有來由的巨大壓力,覺得自己永遠都是錯的,她感覺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還沒開始,就注定會失敗。
最終,陸羽的精神世界在高度的緊張之后走向徹底的毀滅。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里曾寫道:“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盵5]陸羽在幾次三番的生命險境中,都像一個不死不滅的精靈,支離破碎后又獲得新生,但最后陸羽被母親若木安排送上手術臺,做了腦前額葉切除手術,對陸羽來說,這意味著了結自己的精神。西塞羅說過:“一旦靈魂被奉獻或流逝,身體就不再有任何感覺了?!盵6]失去靈魂的軀體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陸羽神秘的夢境與詭秘的幻覺都消失不見了,她終于從一個“精神病人”變成了一個“正常人”,但從另一個層面看,陸羽的生命已經(jīng)終結。
陸羽的悲劇命運就在于,除肉體和精神承受巨大折磨外,肉體最后的生機力量與精神中僅存的自由的靈魂都被搜刮殆盡。
二、悲劇命運之源: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
徐小斌筆下女孩的生命往往會被蒙上一層悲劇色彩,這些女孩是孤獨的、漂泊的,她們勇敢地站在世俗文化的對立面,但她們的抗爭最終都走向失敗。陸羽也不例外,宿命偶然的捉弄,讓她身負罪孽,終身漂泊;原生家庭的冷漠無情讓她飽受虐待;自我性格的封閉將她置于無法突圍的困境。
1.命運偶然的捉弄
叔本華認為悲劇于人生不幸的表現(xiàn)有三種形式,其中第二種“造成不幸的還可以是盲目的命運,也即是偶然和錯誤”[7],即正常行動的人遭遇了不可理喻的命運。索??死账沟谋瘎 抖淼移炙雇酢分?,俄狄浦斯王是一個英雄般的人物,他有勇有謀、愛民如子,為了拯救百姓刺瞎雙目自我流放。但命運并沒有給予這位英雄應有的肯定和回報,俄狄浦斯王一生都在為他“弒父娶母”的錯誤懺悔。
與俄狄浦斯王一樣,陸羽不經(jīng)意間犯下的罪也要用一生去償還。陸羽無意識下的一次失誤,真正把陸羽的命運推向深淵——在一個夜晚,陸羽的意識出現(xiàn)游離,這個6歲的女孩為了得到母親全部的愛,親手扼死了剛出生的弟弟。從此以后,深深的罪孽感就牢牢抓住了她,全家人——父親母親外婆,都聯(lián)合起來對付她。冥冥之中,陸羽所害怕的東西來了——她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所有人都拋棄了她,她失去了所有人的愛。
或許,陸羽作為出生在這個重男輕女家庭里的第三個孩子,本身就是一種罪,而如今,她把最后出生的弟弟也殺死了,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洗去自己的罪孽,她將永遠活在自責與恐懼之中。陸羽沒有像普通人一樣選擇忘記自己的罪,她無辜地承受了宿命的捉弄,又無言地扛起關于罪孽、責任的重擔,因為她必須尋找到可以讓心靈安息的方法,找到關于罪與罰的答案。于是她嘗試用肉體的痛來贖自己的罪,不斷做出傷害自己肉體的行為。直到最后,她用自己的血救了羊羊的性命,她的罪孽才得到救贖,但她的生命也終結了。
陸羽一生的悲劇命運來源于宿命帶來的無力感,陸羽的出生不是她自己能選擇的,殺死弟弟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犯下的無知之罪。無情的宿命給這個6歲的女孩設置了一個陷阱,讓無比善良、正義的女孩一生負罪,走向悲劇的命運。
2.原生家庭的危害
用愛化解冷漠、危機、災難是文學的一大主題,文學讓我們睜眼看到世界的苦難、罪惡與孤獨,又給了我們一種名為“愛”的解藥。對一個孩子來講,原生家庭是提供愛的滋養(yǎng)的地方??墒顷懹鸪錾谝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作為家中的第三個女孩,陸羽從未得到家人的重視與愛護,特別是陸羽的母親對“生男孩”有執(zhí)念,她冷漠殘忍地對待幼小的陸羽,動不動就辱罵打壓。當陸羽小心翼翼地將那幅美麗的六角雪花圖畫拿回家獻給爸爸媽媽時,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被剛出生的小嬰兒吸引去了,陸羽只是碰了一下小嬰兒的鼻子,就遭到父母的辱罵和毆打,她的圖畫最終被遺棄在垃圾車里,任由白雪淹沒。愛的缺失不僅給陸羽的肉體帶來災難,也給陸羽的心靈造成巨大創(chuàng)傷,“媽媽不愛我,她不愛我——對一個6歲女孩來講,是致命的事實,使她的心破碎了”[3],而為了緩解心靈的痛苦,陸羽采取自虐的方式,用肉體的疼痛緩解內心的疼痛,在長期的家人與自己共同帶來的傷害下,陸羽必然走向毀滅的悲劇結局。
原生家庭愛的缺失不僅給陸羽帶來肉體與心靈上的傷痛,更造成陸羽精神世界的壓抑?!八匆娖饺盏烂舶度坏母改刚龘г谝黄?,赤裸的身體在黑暗中擰絞一處,黃白分明。”“她還不知所措的時候,就聽見黑暗里母親狂怒的吼聲:滾!滾!你個死丫頭!不要臉的!你給我滾!”[3]辱罵像烙鐵一樣燙在這個6歲女孩的心里,許多年后她回想起這一幕,依然覺得烈火焚心。莫名的羞辱使陸羽背負著罪惡感,使她的精神高度緊張。
在陸羽看來,母親的虛偽殘忍就是陸家一場又一場周而復始的游戲,“這種游戲的殘酷就在于它永遠聞不見血腥味,卻把一顆年輕的心活生生地攪碎了”[3]。原生家庭的冷漠無情讓陸羽從出生那一天,就得不到愛的滋養(yǎng),家庭帶給陸羽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傷害,讓陸羽在悲劇命運的路上越走越遠。
3.自我性格的封閉
陸羽的悲劇命運也源于她自身性格的缺陷,她我行我素,任性而為,不與人交往。但6歲的陸羽是一個渴望獲得愛的孩子,“羽很想做討人喜歡的孩子,但她做不到,她很小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要想討人喜歡就得會說假話,可那樣的話還不如殺了她。別說說假話,就是讓她說真話她都難受,因為她發(fā)現(xiàn)心里想著的一旦變成了語言,就不那么珍貴了,而且或多或少都有虛假的成分,因此她很少說話”[3]。陸羽自身性格的缺陷,使她內心對愛的渴望無處傾訴,身心的傷痛無處排解,只能把自己關起來,自我療傷,她在縫合了自己傷口的同時,也縫合了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壘砌了一個封閉的繭房,她終日躲在里面,不與外界溝通,放任自己肉體與精神的毀滅。
陸羽“不帶假面”的性格缺陷,使她游離于世界邊緣,當身心的苦痛無處排解時,只能向內自己消化,在自我消化的同時又再次加劇心靈的創(chuàng)傷。這種由于性格缺陷導致的傷痛循環(huán),令陸羽的痛苦在體內慢慢累積,最終促使其肉體與精神共同走向悲劇的深淵。
三、意義價值:一首永恒的生命之歌
陸羽的一生是無辜無言的悲劇,宿命的無情捉弄讓她犯了罪,背負著罪孽走完悲劇的一生。然而讀完這篇小說,我們會覺得曾經(jīng)殺害弟弟的陸羽竟然是這么的令人憐惜,她像是一株開在淤泥里的蓮花,最終無罪地凋謝。從陸羽的生命之歌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絢麗與生命的震撼。
1.審美價值:少女的柔美與神女的堅韌
“羽蛇是最孱弱而又最堅韌的枝條,她顫顫巍巍以醉酒者的步伐起步。”[3]魯迅曾經(jīng)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盵8]悲劇帶給人壯美與崇高之感,徐小斌的作品從來不缺乏有關犧牲之壯美的描寫。在其短篇小說《古典悲劇》中,一名并非主角的女性為了拯救另一位女性選擇了死亡,通過這種自我犧牲,她完成了與命運的對抗。“她像原諒母親那樣原諒世人的墮落,她獨自走向通向死亡的回廊,用只有19歲的年輕身體去填補深淵中那個陰暗的缺口?!盵9]她的自我犧牲使她獲得了拯救。而在《羽蛇》這部小說中,陸羽為了給羊羊獻血而失去了生命,在生命即將結束的那一刻,她看著媽媽清晰地說道:“媽媽,我欠你的,我還了。你滿意了嗎?”[3]與其說陸羽是在渴望 母親對自己的原諒,不如說她原諒了母親曾經(jīng)的罪惡,原諒了那些像母親一樣愚蠢虛偽的世人,陸羽用自己的生命獻祭,讓錯亂的世界回歸平和。她用少女的脆弱身軀承受了生命的陣痛,承擔了世人所逃避的罪;又用神性的悲憫包容了世人所犯的錯。米哈伊爾·巴赫金說:“死亡是嚴肅的哲學課題,對于藝術,除了嚴肅之外,還蘊含著那么豐富的情感內容。”作者將陸羽少女的敏感脆弱與神女的無私堅韌結合在一起,使陸羽的毀滅超越了死亡。從陸羽的悲劇命運中,我們既感受到一個脆弱哀婉的少女的纖細之美,又體會到神女從容赴死的壯美與崇高,產(chǎn)生死亡的頓悟和關于生命真諦的思考。
2.社會意義:與命運抗爭的交響曲
宿命往往帶有一種未知的神秘色彩,《羽蛇》全文都帶有濃重的宿命之說。宿命之說也常常為傳統(tǒng)哲學家所提及,如李澤厚曾指出:“‘命者也,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即人力所不能控制、難以預測的某種外在力量、前景、遭遇或結果?!盵10]偶然的失誤在命運之輪的轉動下,也會引人進入無盡的深淵。陸羽6歲時無意間犯下的罪孽讓她痛苦一生;而題名中的“羽蛇”,乃上古的神靈,為人類取火,奉獻生命,化為星辰,陸羽在生命的最后,也毫無保留地為羊羊獻出了鮮血。無法躲避的悲劇命運在陸羽身上應驗,或許她早就預見了自己的命運結局,但她選擇了接受,因為她要正視命運給她的苦痛,她要在苦痛中尋找關于生命、愛、正義、罪孽、懲罰的答案。
陸羽正視世界的堅毅眼神、從容不迫的身軀讓讀者感動,在脆弱堅強的少女陸羽身上,我們獲得的是關于正視人生苦痛,體味生命真諦的勇氣。
綜上所述,陸羽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她與命運抗爭是想找到生命的答案,獲得心靈的自由。她的悲劇命運其實就是她同悲劇命運的抗爭,這給全書帶來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之感,加之徐小斌刺入心靈深處的筆鋒、充滿神秘想象的語言,使得整部書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意義,震撼讀者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徐小斌.羽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 張志忠.“成長小說”:成長、反成長與逆成長——徐小斌小說的時空體簡論[J].當代文壇,2022(3).
[3] 徐小斌.羽蛇[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
[4] 王曉升.生存的困境與幸福的期待——從精神和肉體關系的視角看[J].江漢論壇,2022(9).
[5] 加繆.西西弗的神話[M].杜小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6] 劉小楓.沉重的肉身——現(xiàn)代性倫理的敘事緯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沖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8] 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9] 楊慶祥.讀徐小斌的短篇小說[J].芒種,2013(15).
[10] 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
[11] 張志忠.“世界失去了它的靈魂,我失去了我的性”——《羽蛇》:女性的報復與救贖[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1(1).
[12] 歐姚惠.現(xiàn)實、夢境、色彩的神秘交織——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畫派對徐小斌《羽蛇》的影響[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9,36(5).
[13] 孫詩源.徐小斌《羽蛇》的靈魂書寫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1).
[14] 楊琪.徐小斌小說創(chuàng)作對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接受[D].湖南師范大學,2018.
[15] 于靜.穿越神秘的女性境地——以徐小斌《羽蛇》與施叔青早期小說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15(3).
[16] 陳亭勻.現(xiàn)實與虛構的雙重出走:《羽蛇》與《敦煌遺夢》[J].當代作家評論,2013(6).
[17] 陳福民.無罪的凋謝——寫在徐小斌《羽蛇》再版重印之際[J].南方文壇,2005(2).
[18] 謝有順.羽蛇的內心生活[J].當代作家評論,1999(1).
(特約編輯? 張? ?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