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

2024-06-04 15:15:58管笑笑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管笑笑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是意識形態(tài)具象化傳播的重要實踐方式。智媒時代,技術的革新與媒介的發(fā)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呈現(xiàn)出創(chuàng)造主體大眾化、價值體驗場景化和感官參與多維化等特征。隨著技術理性的擴張和媒介格局的改變,價值體驗感性化、圖像資源娛樂化、圖像崇拜極端化等不良傾向日益凸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面臨主體理性思維深層構建困難、主流意識形態(tài)信仰體系遭受沖擊、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盛行等現(xiàn)實挑戰(zhàn)。只有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的圖像素養(yǎng)、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內容的價值引導等方面綜合施策,才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關鍵詞] 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意識形態(tài)傳播;圖像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5843(2024)03-0102-06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24.03.016

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視覺認知規(guī)律,化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具象,以圖像等視覺要素為載體,傳遞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方式。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傳媒等現(xiàn)代技術在信息傳播中運用的深化,以文本語言為載體的信息獲取方式逐漸被視圖像形象為載體的信息傳遞方式取代。圖像不斷沖擊著人們視覺感官的同時,圖像敘事也愈發(fā)成為意識形態(tài)具象化傳播的重要實現(xiàn)形式。新技術和新媒介為思想政治圖像敘事帶來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沖擊。在此背景下,分析把握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呈現(xiàn)的新特征和面對的新挑戰(zhàn),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不僅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應對信息傳播模式轉型、媒介發(fā)展格局轉變、視覺認知需求轉向的必然選擇。

一、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特征分析

技術的革新與媒介的發(fā)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帶來各種輔助手段的賦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更具有吸引力的視覺形式為大眾所接受、所認同,同時呈現(xiàn)出創(chuàng)造主體大眾化、價值體驗景觀化和感官參與多維化等新型特征。

(一)創(chuàng)造主體大眾化

移動終端的普及化、媒介技術的智能化,使當下信息內容的生產、傳播與獲取方式超越了具體的時空限制和特定的身份階層,從而使得意識形態(tài)內容創(chuàng)造權力的進入方式發(fā)生轉變。在以紙媒為主要載體的傳統(tǒng)媒介時代,政府與專業(yè)機構等權威部門掌握著主要的信息生產、傳播權力,社會和公眾所看到的圖像形象等視覺符號的創(chuàng)作與宣發(fā),均由官方的負責部門通過議程設置自上而下進行的“灌輸”。而在自媒體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圖像資源的生產創(chuàng)造、傳播獲取已不再受限于權威媒體機構,大眾同樣享有圖像信息生產、傳播的權力。大數據為個體圖像資源的獲取、收集與存儲提供了支持,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不僅方便了個體對圖像進行復制、拼貼和優(yōu)化,更推動了個體圖像素養(yǎng)的提升,計算機視覺技術使得人們對圖像的把握與應用更為智能。而網絡社交媒體便捷的表達機制和強大的交互屬性,不僅使個體圖像再創(chuàng)造成為可能,而且其從“一對多”到“多對多”的裂變式傳播模式為圖像的及時共享、普遍傳播提供了重要前提。這意味著互聯(lián)網成為圖像資源最大的集散中心,并給予受眾獲取、分享、傳播圖像的自由,任何一個個體不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從互聯(lián)網上獲得圖像,而且還可以通過媒介技術對原有圖像進行再生產。智能算法分發(fā)使個體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傾向性圖像資源,再從個體形象、階層形象、小眾形象、群體形象等多種圖像形式中選擇合適的呈現(xiàn)載體,將個體的自我感受和經驗經由圖像處理技術施加于圖像,最終利用自媒體的交互性將再生圖像分享至電子媒介社交平臺。這些承載著不同階層個體和群體的生活見解、感性情緒與價值理念,隱喻著自己特有的感性意識形態(tài)的再生圖像,天然帶有私人性,但在智能算法和數字傳播的干預下,其層遞式、分發(fā)式的傳播方式使個體圖像成為社交平臺開放性共享內容。這不僅重塑著網絡空間中的圖像生產與傳播格局,也讓具有共同價值取向和興趣的人形成“圈層化”聚集,不但促使觀者的“主體性彰顯”,而且推動網絡空間群體意識形態(tài)的加速形成。借助媒介技術在網絡空間完成再生、傳播、交流、互動的圖像敘事過程,充分彰顯了智媒時代創(chuàng)造主體在意識形態(tài)感性化傳播中的大眾化、全民化趨向,從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生產與創(chuàng)造具有了泛社會化特征。

(二)價值體驗景觀化

智媒時代,受眾的感官屬性被重新發(fā)現(xiàn),被征用為承載新技術的受體,轉化為各種媒介終端和連接入口。眼睛作為五官中最主要的知覺形式,媒介技術不斷從視覺認知領域研究、突破及開發(fā),將媒介與我們的視覺功能、觀看行為緊密結合,僅僅單一的圖像已經不能滿足思想政治教育敘事受眾的需求。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一個顯著發(fā)展趨勢是景觀建構。法國哲學家居伊·德波早在論述景觀的特點時就指出,景觀使得世界不再需要用不同的專門方式去被看見和感知,將人類的視覺提升到原本由觸覺所占據的特殊位置。人們利用數字圖像技術,通過感官影像、媒介景觀、虛擬現(xiàn)實等復雜形式來進行場景建構,從而為新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價值體系的塑造拓展新的“社會空間”?!皼]有單純的看,只有處于情形中的看,它是一種視野中的看和通過視野中的看。”[2]人正是在對媒介技術所建構的場景或景觀的觀看與欣賞中獲取到了信息,實現(xiàn)了與這個世界的鏈接。本屬于影視領域的“景觀”,逐漸走下高樓,融入更為普遍、親民的圖像資源中,愈發(fā)成為“能夠促發(fā)觀者沉浸式體驗或者能夠使觀者長時間停留的應用形態(tài)”[3]。因此,在智媒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中,思想呈現(xiàn)、價值體驗不再是單純地依靠圖像展示或配文解釋,而是慢慢演變成通過建構立體化的景觀來實現(xiàn)。與傳統(tǒng)圖像敘事通過對形狀、方向、色彩、大小等要素進行排列組合以構成傳達信息的載體不同,當下通過景觀化建構以完成敘事的過程更利于實現(xiàn)圖像敘事張力的提升和可視化內涵的豐富。作為一種視覺建構的實踐,景觀的畫面與形象呈現(xiàn)不再是單純的形象本身的自我展示,其中還包含著特定的視覺假設與視點設置,而這精心設計的背后暗含著“看什么”“如何看”的視覺機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景觀敘事中,通過畫面的篩選、場景的切換,將想要傳遞的內容呈現(xiàn)給觀者;通過視點的傾斜、特定的觀看方式來實現(xiàn)對觀者“如何看”的規(guī)訓。整個景觀視覺建構過程看似隨機單一,實則暗含著情感體驗、價值引導,通過快感化、無意識地觀賞感知過程,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與闡釋,引導觀者在情感、判斷及認知方面達成一致。隨著移動端逐漸成為智媒時代信息流動的重要平臺,在移動技術和響應式頁面搭建技術的加持下,諸多圖像景觀已經可以較好地根據不同設備的型號、分辨率和運行環(huán)境,自動調整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和畫面播放等,在為觀者提供良好的視覺展示效果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價值體驗景觀化的可移動性。

(三)感官參與多維化

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專注于視覺內容的呈現(xiàn)和展示,但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意識形態(tài)具身化、感性化傳播的趨勢走向,以視覺呈現(xiàn)為全部內容和形式的圖像敘事有必要作出相應的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開始關注除視覺外的其他感官體驗,讓更多非視覺感官共同參與到圖像敘事的過程中,形成以視覺體驗為主其他感官為輔的多感官參與的圖像敘事。經典認知學認為符號系統(tǒng)在認知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梅洛·龐蒂則指出比起抽象化的符號,個體自身的身體體驗在認知過程和結果中更為重要。多感官參與的圖像敘事正是充分利用了具身學習過程中的交互具身性和主體體驗性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效果。多感官參與的初衷并非就感官而論感官,也并不意味著視覺表征不再重要,而是希望全面調動觀者除視覺以外的其他感覺,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兩種或多種感官認知方式的組合,打破視覺認知局限來更加全面地認識、了解圖像內容及其背后的思想內涵、價值理念及其與世界的關系。技術的誕生與發(fā)展離不開人類身體感官與世界的交往,但隨著技術發(fā)展的突飛猛進,混合現(xiàn)實、觸覺仿真、無線傳感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技術又不斷形塑著人類的身體及其感知方式,為圖像敘事的多感官參與提供了實現(xiàn)可能。正如麥克盧漢所言:“我們正在迅速逼近人類延伸的最后一個階段——技術模擬意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過程將會在人類感知的總體上得到延伸,并進入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正像我們的某些感覺器官曾經憑借著各種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樣。”[4]訴諸多感官的圖像敘事采用各種具身性的非語言交流方式,讓觀者不僅僅停留于視野中的圖像內容,空間、圖像和觀者在無意識中還進行著持續(xù)的互動與對話。如此一來,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成為綜合觀者身體動作、感官體驗、聯(lián)想、回憶、想象的探索與交織,而不再僅僅是單純訴諸觀者視覺沖擊力的觀看行為。也正是因為多感官參與的個體身體體驗具有及時的具身性和滯后的存在性,圖像所呈現(xiàn)的內容、傳達的意義才給人以深刻的記憶與思考,從而進一步達到對觀者審美教育、知識傳播及價值塑造的目的,圖像敘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和效果也就得以實現(xiàn)。

二、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面臨的挑戰(zhàn)

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是順應信息傳播視覺化發(fā)展趨勢,符合智媒時代人們認知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意識形態(tài)傳播實踐。然而就現(xiàn)狀而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正面臨著感性化的價值體驗阻礙主體理性思維的深層構建、娛樂化的圖像資源沖擊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體系、狂歡式的圖像崇拜加劇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等現(xiàn)實挑戰(zhàn)。

(一)感性化的價值體驗阻礙主體理性思維的深層構建

攝影技術的誕生意味著人類進入機械復制時代,世界圖像化的進程也由此加快了步伐。智媒時代的數字圖像技術,在機械復制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了圖像與人和世界的關系。訴諸視覺刺激的圖像雖然提升了人們的信息獲取體驗,但其內在的符號表征也消解著人們的認知模式,觀者的主體理性思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智媒時代的圖像技術打破“原本”與“摹本”的二元對立,從詮釋性走向存在論,成為一種“平層話的文化技術”。這意味著圖像技術不僅使客觀世界“表象化”為圖像,也讓主體的內在價值等“表象化”為圖像[5],圖像成為客觀世界與觀者主體內在價值的鏈接。換言之,圖像借助數字技術承擔起中介的角色,不僅對客觀世界進行再現(xiàn),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引導與建構著主體的觀感與思考。圖像本身具有想象空間和虛構敘事特性,加之人機交互、電子成像和動態(tài)環(huán)境建模等技術的賦能,使觀者打破空間限制,使“遠距臨場”成為可能。觀者雖然可以在千里之外通過電子圖像建構的虛擬空間中“遠距臨場”,并獲得浸入式、交互性的體驗,但“當下缺席”的空白也只能對“臨場”的視覺圖像擁有短暫的感知停留,細致深刻的理性思考卻無從談起。在智能算法和數字圖像技術所建構的圖像世界里面,觀者容易陷入“圈層化”的觀看與認知。面對龐大的圖像,觀者的主體性逐漸遞減,圖像反而占據了我們的頭腦。即使我們生成了這些圖像并試圖對其加以控制,但事實上處于控制地位的還是圖像。最終,你看到的世界是你樂意看到的,而你樂意看到的世界又是智能媒介平臺通過算法技術推送分發(fā)的結果。如此,圖像信息獲取方式看似愈發(fā)便捷高效,但實際上這種感性化的價值體驗更容易讓觀者陷入“認知洞穴”,難以形成獨立正確的理性認知。斯蒂格勒曾指出:“數字第三持存和算法使‘大數據能夠得以產生和開發(fā)出來,然而,理性作為一種綜合能力也有可能因為‘大數據具有極速運轉的自動的知性分析能力而發(fā)生短路?!保?]圖像所帶來的“遠程在場”與“圈層化”觀看正是如此,深層信息的科學性與啟發(fā)性愈發(fā)驅離,主體理性思維的深層構建堪憂。

(二)娛樂化的圖像供給沖擊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體系

智媒時代,流量為王。流量變現(xiàn)成為各大互聯(lián)網公司和媒介平臺贏利撈金的主要賽道。以娛樂化方式呈現(xiàn)的信息內容搭上流量的快車道,逐漸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新景觀。“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形成一種文化精神”[7],文化生態(tài)逐漸淪為娛樂的附庸。直觀且生動的圖像資源在滿足人們感官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主流意識形態(tài)信仰體系帶來沖擊。就圖像供給主體而言,為了追逐社交媒體網絡熱點的紅利、加快資本的變現(xiàn)周期,漠視圖像生產原則,不僅一味地迎合大眾視覺感官享樂的需要,而且緊扣大眾的娛樂心態(tài)和獵奇心理,不斷炮制低級賦魅、膚淺濫俗的視覺圖像來吸引用戶流量。這些博人眼球的低質圖像,不需要觀者付出集中的精力、漫長的時間,便可以使其收獲即時的快樂和激增的快感。因此,受眾也極易在淺表單一的視覺享受中迷失自我,形成感官認知的惰性,日益排斥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與價值判斷,導致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信仰陷入非理性的迷障中。就圖像受眾而言,娛樂化圖像借助賽博空間熱點話題的炒作力、網絡群體的互動力不斷放大著自身的視覺刺激與體驗快感,迎合滿足著觀者追尋快樂、釋放自我的個體需求。人們享受且癡迷于數字圖像技術建構的超現(xiàn)實幸?;孟笏鶐淼亩虝盒陨碛鋹偤退槠楦畜w驗,對外在世界和內在精神境界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逐漸弱化消退。長此以往,“重娛樂、輕價值”成為圖像消費領域的價值評價標準。人們在瀏覽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的配圖時,不再關注形象的審美范式、崇高價值,只遵從著娛樂邏輯沉浸在價值虛無主義的瞬時快感中,容易造成理想信念動搖、價值信仰混亂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三)狂歡式的圖像崇拜加劇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盛行

視覺文化與消費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視覺文化的一種具體實踐形態(tài),智媒時代的圖像敘事在資本邏輯的驅動和圖像技術的加持下加劇了人們對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追求。視覺文化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成為一種追求快感的消費文化,影視、廣告、攝影等影像的生產技術為圖片的商品化、批量化呈現(xiàn)提供了可能,也為圖像成為日常消費品提供了前提。然而,當資本邏輯入駐圖像消費領域時,消費者與圖像的關系因而出現(xiàn)了變化,人們不再在乎圖像所承載的信息內容,而是更傾向于關注圖像所蘊含的符號意義。圖像成為商品,商品愈發(fā)趨向圖像化,傳統(tǒng)的“商品拜物教”轉變?yōu)椤皥D像拜物教”。而日益智能、不斷突破的電子媒介恰好迎合了人們形象消費心理,大肆宣揚圖像的符號價值,凸顯了圖像的商品化,誘發(fā)人們對圖像符號價值的過度追捧。賽博空間的傳播格局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看”的機會的同時,也激勵著人們“看之欲望”的不斷攀升;沉浸度高、臨場感強的虛擬技術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對圖像符號價值的深刻印象,激發(fā)強烈的消費欲望;精準描摹、個性分發(fā)的算法推薦系統(tǒng)窄化圖像資源的供給,同質化的圖像內容造成思維偏態(tài),引起人們對圖像的盲目崇拜。加之當下媒介從業(yè)者的圖像素養(yǎng)不高,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媒介運營模式下,圖像傳播與“過度商業(yè)化”毗連,重感官享樂輕精神陶醉、重感性淺薄輕理性啟發(fā)的圖像資源供給成為常態(tài)。長此以往,在利益訴求多樣和思想多元的當下,圖像異化為承載商品符號價值的工具,通過奪目的形象、幸福的幻象將內含的意識形態(tài)規(guī)訓變?yōu)橐环N“集體無意識”潛移默化地“灌輸”給更多人,社會充斥著形象帶來的視覺狂歡,人們逐漸從“對物的占有”向“物的炫耀”墮落,符號欲望的滿足與享樂的生活方式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追求,消費主義的不良風氣盛行。

三、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發(fā)展對策

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的圖像素養(yǎng)、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內容的價值引導等方面綜合施策。

(一)內在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的圖像素養(yǎng)

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整個敘事實踐過程的核心要素。參與敘事的具體圖像、圖像的呈現(xiàn)方式等敘事環(huán)節(jié),均由敘事主體來進行篩選與定奪,主體不僅是圖像敘事的“把關人”,更關系著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價值的生成和效果的實現(xiàn)?!翱吹哪芰Α笔莻€體與生俱來的視覺器官的生理功能,但“能看”并不代表“能看懂”。“看懂”不僅意味著要看清事物表象,更要求主體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這就對主體的人文素養(yǎng)和辨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主體的圖像素養(yǎng),教會人們如何去“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內在要求。一是樹立圖像轉向思維。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首先要對圖像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以及圖像敘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挑戰(zhàn)形成準確而深刻的認知,化“思維”為“行為”,驅策自身認知交流方式適應圖像化的轉變,習慣以視覺思維以及圖像方式認識世界,并深刻把握象征、隱喻與映射等圖像敘事運作機理,在圖像的沖擊中化被動為主動,盡可能地規(guī)避圖像泛濫帶來的一系列風險。二是增強圖像辨析能力。在視覺文化中,不同價值觀念的碰撞不再以文本言語呈現(xiàn),而是直接以不同的圖像或形象展開交鋒,圖像世界成了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tài)借用圖像隱喻的表達方式,在各種數字圖像技術的掩護下,極易實現(xiàn)歪曲事實、掩藏真相的目的,不著痕跡地誘導著觀者思想。因此,增強對各種圖像的甄別能力,看懂圖像背后的本質,揭露圖像暗含的價值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而言是一門必修課。三是提高圖像應用水平。主體的圖像表達與應用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發(fā)揮敘事功能與價值引領的關鍵所在。媒介技術的迭代更新和數字圖像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圖像生產、傳播媒介不斷普及化與便利化,也帶來圖像創(chuàng)造、傳播主體構成的復雜化與非職業(yè)化,導致圖像質量良莠不齊。面對發(fā)生深刻變化的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主體必須克服“能力不足”,在遵循圖像敘事原則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努力掌握智媒時代意識形態(tài)圖像化傳播所必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圖像的詮釋與應用水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重要前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

思想政治教育圖像資源的開發(fā)是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效果提升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效果的好壞與圖像資源的質量密切相關。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界限是圖像泛化時代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圖像資源的首要前提。智媒時代圖像在技術和媒介驅策下不斷延展與擴張,滲透進社會結構的方方面面,不同領域的圖像必然呈現(xiàn)不同特質。如果自然圖像求“真”、藝術圖像求“美”、文學圖像求“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本質特征則與其學科價值引領的本質相一致——價值旨歸。其次,要堅持以圖像質量為核心的開發(fā)原則。技術的革新和傳播格局的改變使得當下的圖像資源泛濫,圖像質量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思想政治教育圖像雖是形式相對活潑的教育資源,試圖在進行理論灌輸與價值引領的同時能通過生動的圖像提升敘事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圖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內容,其根本仍是為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服務,既不能跨越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界限,又要保證圖像的高質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又必須建立在圖像“真善美”的基礎上。開發(fā)集具象與抽象于一體又符合“價值旨歸”特征的高質量圖像資源,就要善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闡發(f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善于從我國古代社會的圖像育德實踐中發(fā)掘具有生長性和包容性的圖像元素,利用現(xiàn)代圖像技術對其進行加工編碼、推陳出新,從而創(chuàng)造出符合當下觀看方式和認知習慣的圖像藝術作品;深入挖掘中國革命文化資源,注重對中國共產黨革命時代意識形態(tài)圖像化傳播的歷史回溯與經驗總結,不斷整合我國豐富的“紅色經典”資源,通過影像展、短視頻等多元化視覺呈現(xiàn)形式對經典革命故事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實現(xiàn)紅色資源的“跨媒介”再傳播;充分挖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加強對新時代中國故事和形象的闡釋,善于利用可視化、數字化技術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項成就進行具象化展示,建構承載時代精神、彰顯大國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圖景。

(三)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內容的價值引導

智媒時代,工具理性潛移默化地消解著主體的價值理性。參與敘事的圖像內涵和意義,極易被一些淺薄、虛假的信息所遮蔽,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效果出現(xiàn)價值虛無和意義解構的傾向?!皥D像本身是中立的,并無價值可言,當它跟人發(fā)生關聯(lián),即與它的創(chuàng)造者和使用者發(fā)生關聯(lián)的時候,就產生了價值判斷的可能性?!保?]因此如何對圖像進行價值賦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內容的價值引導成為整個敘事過程中的關鍵一環(huán)。首先,要積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圖像內容價值賦意的主動權。面對圖像符號紛繁復雜的價值內涵,如果不對其進行賦意,那么非主流的網絡調侃和意義解構將會遮蔽圖像信息的本真面目,而受教育者也會由于無法透視圖像的“真相”而陷于價值紛爭的迷霧中。圖像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具有敘事教育功能,必須通過價值賦意實現(xiàn)信息的轉譯[9]。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價值賦意前要結合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圖像資源并對其進行圖像信息的編碼與轉譯。在對圖像進行價值賦意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圖像親和力與思想性之間的張力,尋找合適的意義滲透與視覺傾斜的契合點,既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又要避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教育性被娛樂性所替代。最后,價值賦意的具體形式也要結合智媒時代價值感知及其體驗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善。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景觀化價值體驗與多感官參與都離不開技術的發(fā)展,實質上依舊是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社會進步的深層邏輯。因此,圖像價值賦意形式的創(chuàng)新要緊跟時代和技術的潮流,依據靜態(tài)和動態(tài)、平面和立體、視覺與非視覺的價值傳播樣態(tài)進行精準賦意,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美〕唐·伊德.技術與生活世界——從伊甸園到塵世[M].韓連慶,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5.

[3]吳聲.場景革命:重構人與商業(yè)的連接[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28.

[4]〔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1:20.

[5]鄒琨,曾華鋒.數字圖像技術的視覺倫理挑戰(zhàn)與建構[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0(02):82-87.

[6]張一兵.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構境論解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69.

[7]〔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47.

[8]李政濤.圖像時代的教育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5):1-4.

[9]汪大本,孫迎光.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敘事:內涵生成、現(xiàn)實困境及其實踐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38-42.

(責任編輯:王嵐)

Research 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age Narr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Intellectual Media

GUAN Xiaoxia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image nar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way of ideology concretiza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media, th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mage narr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ization of creation subject, scenization of value experience and multi-dimensional sensory participation. With the expansion of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the change of media pattern, the negative tendencies of value experience sensibility, image resources entertainment, image worship extrem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makes the image nar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 realistic challenges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the deep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s rational thinking, the impact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belief system,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nsumerism lifestyle. Only by improving the image litera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age narrative subjec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age narrativ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valu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age narrative content, can we promote the image narra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 “changed by events, advanced by times and new by trends”.

Key words: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age narrative; ideological dissemination; image literacy

猜你喜歡
智媒時代思想政治教育
智媒時代主流媒體如何構建自己的生態(tài)圈
中國廣播(2019年1期)2019-05-16 10:59:08
后移動互聯(lián)時代走向智能媒體的廣播
中國廣播(2018年2期)2018-04-02 10:03:38
自然災害危機的輿論引導問題研究
科技傳播(2018年3期)2018-02-09 18:58:11
智媒時代機器人新聞對新聞倫理的沖擊與重建
新聞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8 09:26:33
論融媒體形態(tài)演進與智媒時代的開啟
中州學刊(2017年9期)2017-10-17 12:22:38
未來的“智媒時代”是什么樣
決策探索(2017年5期)2017-03-24 21:29:01
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灯塔市| 许昌市| 改则县| 页游| 台江县| 宁陵县| 石林| 淮滨县| 托里县| 天台县| 宜宾县| 湘西| 启东市| 丰顺县| 谢通门县| 行唐县| 隆化县| 鄢陵县| 滕州市| 鄂州市| 张家界市| 南江县| 广水市| 阳城县| 名山县| 集安市| 榆中县| 吉安县| 利辛县| 玉门市| 阜南县| 富宁县| 侯马市| 巴青县| 报价| 太谷县| 桐柏县| 龙山县| 贵溪市| 和林格尔县|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