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婕 張蕊
摘要:曾經(jīng)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輝煌文明的森林王國的活態(tài)遺留物——瑪雅神話,越來越受到當今學(xué)界的關(guān)注。但作為瑪雅神話重要內(nèi)容的洪水神話,至今未見對之進行專題的研讀。借助洪水神話母題理論,通過對瑪雅洪水神話——“太陽紀末大洪水”與漢族洪水神話——“大禹治水”的比讀,發(fā)現(xiàn)瑪雅洪水神話蘊含著瑪雅人對天地力量折服的命運觀和“毀滅與重生”的大循環(huán)時間觀念;漢族洪水神話則蘊含著在失敗面前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以及依靠民眾力量戰(zhàn)勝災(zāi)難的人可勝天觀念。這一比較,使瑪雅洪水神話蘊含的文化基因得到了揭示,同時也可使?jié)h族洪水神話在跨文化視域中獲得新價值的認識。
關(guān)鍵詞:洪水神話;母題;瑪雅;波波爾·烏;漢族;文化基因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a)-0077-04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Genes Contained in the Myth of Maya and Han Floods
—Taking the Maya "Great Flood at the End of the Solar Period" and the "Dayu Combating Flood" of the Han Nationality as an Example
LIN Mengjie, ZHANG R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Mayan mythology, the living legacy of the forest kingdom that once created a brilliant civilization for the world,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oday's academic world. However, the flood myth, which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Mayan mythology,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any special way so far. 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y of flood myths motif,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reading of the Maya flood myth - "The Great Flood at the end of the Solar Era" and the Han flood myth - "Dayu Combating Flood", we find that Mayan flood myth contains the Mayan concept of destiny, which is the Mayan people's submission to the power of the nature, and the concept of the great cycle of time, which is the concept of destruction and rebirth; whereas the Han Chinese flood myth contains the spirit of indomitable resistance in the face of defeat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beings being victorious over the nature by relying on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to overcome the disaster. This comparison reveals the cultural genes embedded in the Mayan flood myths, and at the same time enables the Han flood myths to gain new value in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Key words: Flood mythology; Motif; Maya; Popol Vuh; Han ethnicity; Cultural genes
生活在拉丁美洲雨林之中的瑪雅人,在史前創(chuàng)造了美洲最輝煌的文明。與其他文明一樣,瑪雅文明也留下了諸多引人注目的神話。古老的瑪雅神話主要集中在被稱為瑪雅“圣經(jīng)”的Popol Vuh(《波波爾·烏》)之中。這些神話故事最初于16世紀在危地馬拉高地的歷史資料中被找到。19世紀和20世紀,人類學(xué)家和當?shù)孛袼讓W(xué)家通過西班牙語或英語將這些神話和傳說記錄下來。隨著人類對這個神秘消失文明研究熱情的升溫,作為印第安神話三大體系(瑪雅神話、印加帝國神話和阿茲特克神話)之一的瑪雅神話開始受到學(xué)界的關(guān)注。
自21世紀以來,國內(nèi)學(xué)者在對瑪雅神話的研究有所升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一階段,國內(nèi)外出版瑪雅神話及瑪雅文明的翻譯著述近10本。例如:墨西哥學(xué)者依蘭·斯塔文斯的《波波爾烏》等。已發(fā)表的瑪雅神話相關(guān)的重要論文有(C刊)6篇,博士論文有1篇,碩士論文有1篇,研究專著有1部。這些研究主要涉及瑪雅的歷法、自然崇拜、植物神話、創(chuàng)世神話等。雖然自21世紀以來,學(xué)界對瑪雅神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這個雨林文明的重要神話,如洪水神話等還未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借助神話母題的相關(guān)理論,將瑪雅洪水神話與漢族洪水神話進行比較,以期嘗試揭示這個森林王國中人與自然關(guān)系最深刻的水,研究洪水神話背后隱藏的文化基因,為揭開消失的神秘的瑪雅文明提供一扇新窗口的透視。
1 神話母題與民族文化基因
1.1 神話母題與民族文化的傳承
“母題”一詞來自對英文“motif”的音譯,其詞根為“moti”,是能動、運動之意。該漢譯詞采用半音半意譯法,是一個類似本族語的譯語。本文的神話母題是指超越民族的、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神話題材或類型,諸如世界各民族具有共同的太陽神話、造人神話等。英國社會學(xué)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曾將神話分為21大類,如創(chuàng)造神話、人祖神話、洪水神話、太陽神話等[1]。本文的神話母題的含義與斯賓塞這里的“大類”基本相似。斯賓塞的這些神話大類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中都有所呈現(xiàn)。雖然世界各民族具有這些共同的母題,例如太陽神話、月亮神話等,但因為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各自的神話母題呈現(xiàn)出各自的風格和獨特特征。
如果將一個民族的神話比喻為五顏六色的世界,那么神話母題就如這五顏六色中的紅、黃、藍三種原色。神話母題是一個民族神話中的基本元素或結(jié)構(gòu),它們既可獨立存在,也可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或與其他成分結(jié)合而構(gòu)成變相的或新的故事。
一個民族的神話母題的作用類似生物基因的遺傳性和傳承性。一個民族的神話之所以能夠穿越悠久的歷史而流傳到今天,在相當程度上是依賴于一代又一代的族民對神話母題的不斷復(fù)制。這些有限數(shù)量的神話母題在一定程度上就如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知名學(xué)者何新概括了神話與民族早期文化的關(guān)系:“在神話的深層結(jié)構(gòu)中,深刻地體現(xiàn)著一個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積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層,轉(zhuǎn)變?yōu)橐环N自律性的集體無意識,深刻地影響和左右著文化整體的全部發(fā)展?!盵2]本文認為,何新所說的“神話的深層結(jié)構(gòu)”較為近似本文所指的神話母題。
1.2 各民族普遍共有的神話母題:洪水神話
人類初期文明的搖籃往往扎根于近河之地,河水在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充足的水源,同時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災(zāi)難。洪水是一種普遍的、反復(fù)性的自然災(zāi)害,民眾季節(jié)性地遭受洪水災(zāi)難的折磨,在他們集體心理上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因而,幾乎每個民族都有他們代代相傳的洪水神話。學(xué)者王增永說洪水神話“是世界神話中最具普遍意義的一個神話類型”[3]。馬克·埃薩克(Mark Isaak)2002年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世界各地洪水故事》一書,其內(nèi)容范圍覆蓋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181個國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4],可見洪水神話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性。
著名英國學(xué)者弗雷澤,將世界各地大量洪水神話加以綜合與對比后指出,這些洪水故事都是對于實在發(fā)生過的災(zāi)變的記憶,人類最后總是能夠與自然斗爭后而存活下來,都認為在大洪水之后開始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弗雷澤大體上概括了各個民族洪水神話“災(zāi)難—重生”這一基本模式。但由于各個民族的生存自然環(huán)境不同,文明化的路徑不同,各民族的洪水神話源起、結(jié)局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了多態(tài)的“災(zāi)難—重生”洪水故事形式。
由上文可知,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蘊藏在它的神話母題之中。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將瑪雅的洪水神話——“太陽紀末大洪水”與漢族代表性洪水神話——“大禹治水”相互比較,期望揭示瑪雅洪水神話蘊含的文化基因,同時也能使?jié)h族洪水神話在跨文化視域中獲得新的價值觀照。
2 瑪雅的“太陽紀末大洪水”與漢族的“大禹治水”
世界上諸多古老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蘇美爾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以及華夏文明等都發(fā)源于大河流域,都流傳著關(guān)于史前的大洪水神話。但瑪雅文明發(fā)源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qū),是世界上唯一誕生于熱帶雨林的古老文明。正是這個原因,瑪雅的洪水神話具有與世界其他文明不同的特點。
2.1 瑪雅的“太陽紀末大洪水”
在人類文明的搖籃期,各族民眾征服自然的力量十分弱小,在他們眼中,大自然就如威力無比強大的人格化巨靈,他們以己度人地揣摩這巨靈的意志。在較為常見的洪水神話里總是出現(xiàn)這樣的解釋模式:因為人類愚昧、犯錯或不尊重神靈等行為,激怒了神靈或超自然力量,神靈用洪水淹沒大地,懲罰或毀滅人類,只有極少神靈的虔誠者,才能得到神的幫助而逃過洪水劫難?!妒ソ?jīng)·舊約》中便有類似的故事模式。該故事說:上帝看到人類道德敗壞,于是對自已造人的事感到后悔。他準備降下大洪水將人類毀滅,但顧念到有一個名叫“諾亞”的義人,就將要發(fā)洪水的消息告訴了他,并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讓他的一家躲入方舟避難,逃避這場大洪水。由于該故事載入基督教的經(jīng)典《圣經(jīng)》而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在瑪雅著名的“太陽紀末大洪水”神話中也含有“因為人類愚昧或不尊重神明等行為”的元素,但它更多的是突出自己的特色。它與造人神話緊密組合在一起,不是專門描述單一的一次洪水,而是作為每一個太陽紀的結(jié)束形式——被洪水所湮滅。本文將之概括為“太陽紀末大洪水”故事,這個故事出現(xiàn)在“瑪雅人圣經(jīng)”之稱的《波波爾·烏》,以及與遺留至今的關(guān)于氣候?qū)W和天文學(xué)的瑪雅典籍繪畫本《德雷斯頓抄本》中[5]。
《波波爾·烏》這樣記載瑪雅人的洪水故事:創(chuàng)世神最初用濕泥塑造人類,但是這些人類相當脆弱,他們無法流暢地說話,無法保證在祭拜日為神獻上祭品,無法領(lǐng)會神的旨意。于是神憤怒了,召喚來一場大洪水,將泥塑人統(tǒng)統(tǒng)毀滅,結(jié)束了第一太陽紀。太陽紀是瑪雅人計算歷史的時間單位。每“紀”(baktun)等于400年,13個“紀”構(gòu)成一個太陽紀周期[6]。在第二太陽紀里,神用木頭創(chuàng)造人類,但是這些木頭人麻木、笨拙,且對創(chuàng)世神毫無崇拜之心,創(chuàng)世神再次招來一場大洪水,毀滅了木頭人,幸存的木頭人變成了魚。在第三個太陽紀里,神用玉米面團捏造了瑪雅人,這次嘗試成功了,但這些瑪雅人最后同樣滅亡在大洪水中。然后,世界迎來了第四個太陽紀,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生存的世界。已被破解的瑪雅人原始典籍中的記載與此大同小異。即:第一紀的居民是矮人,他們建造了許多偉大城市。這些偉大城市都是在黑夜里筑成的,因為清晨太陽一出來,他們就會被陽光照射而化為石頭。這一紀的石頭人被大洪水所淹沒。第二紀的居住者是Dzolob,意為“侵略者”,他們也為大水所吞噬。第三紀居住的是瑪雅人,普通的百姓。第三次大水被稱為Hunyecil或者是Bulkabal,意思是“浸沒”。前三紀分別被三次大洪水摧毀之后,出現(xiàn)了現(xiàn)世,也就是第四紀[7]。
《波波爾·烏》中描寫了大洪水的恐怖情景:“一場沸騰的暴雨從天而降……在絕望中,木人慌不擇路,四處逃竄。他們想爬到房頂上,可房屋轟然倒塌,把他們甩到地上。他們想爬到樹上去,但樹木不讓他們攀緣。他們想躲進山洞里,但山洞閉緊入口,將他們拒之洞外。失去希望的木人死去了……”[8]在《德雷斯頓抄本》的最后一頁是繪聲繪色的湮滅世界的洪水畫面。根據(jù)瑪雅學(xué)者阿倫·T·翠斯博士的解釋,德雷斯頓展示了世界是經(jīng)水而毀滅的。海浪從天上的像龍(又像鱷魚)的怪獸口中噴出,更多的洪水從這個怪物身體下面的太陽和月亮的標志倒出,一位年邁的女神也將一罐洪水倒入地球,圖畫下面蹲伏一位掌管地下世界的統(tǒng)治者。圖畫上面大概一半的形象文字已被破壞,但留下來的這些一再提到,黑色的地球及黑色的高處[9]。
這一大洪水的情景告訴人們,在如此兇猛的洪水面前,人們束手無策,只能屈服于又像龍像鱷魚的怪物、年邁的女神,以及掌管地下的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威之下。世界一切的毀滅和重生掌握在神靈們的巨手之中。
2.2 漢族的“大禹治水”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nóng)業(yè)大國。千百年來,洪水一直是對漢族破壞力最大的自然災(zāi)害。洪水神話一直銘記在漢族人的心中。學(xué)者陳建憲曾經(jīng)在《中國洪水神話的類型與分布》中對433篇異文進行了宏觀分析[10]。他獨具慧眼地揭示了兩個常用詞語背后的洪水含義。他發(fā)現(xiàn),表示過去時代的“昔”字,象形文字為“”,即大水將太陽都淹沒了的樣子。我們今天一直用“洪荒”一詞作為遠古時代的代名詞,可見洪水災(zāi)害是深入漢族人心的集體記憶。
在眾多的洪水神話中,最具標志性與影響力的是家喻戶曉的“大禹治水”故事。在古籍中,有兩個名段描述了這一著名的洪水故事?!睹献印る墓稀吩疲骸爱攬蛑畷r,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薄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fù)(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根據(jù)上述兩段記載及結(jié)合相關(guān)典籍,可以得知這一神話故事的大概過程。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面對這一嚴重災(zāi)難,鯀受命于堯帝,任崇伯,負責治水。鯀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寶物——息壤。這息壤是一種能夠自己長大的神土,看到哪里有洪水,就將息壤投一點進去,息壤就迅速長大,堵住大水。眼看治水快要成功了,但他偷寶的事卻讓天帝知道了。天帝一怒之下,命火神祝融將鯀殺死于羽山,鯀死之后,尸體三年不腐爛。用吳刀剖開他的肚子,從他腹中生出了大禹。大禹受命于舜,繼承父業(yè)治水。他率領(lǐng)民眾與洪水抗爭,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吸取了父親失敗的教訓(xùn),以“疏”取代“堵”。為了治理這洪水猛獸,大禹長年奮戰(zhàn)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經(jīng)過13年不屈不撓的努力,他最終治服了洪水災(zāi)害,完成了治水大業(yè)。
3 瑪雅和漢族洪水神話蘊藏的民族文化基因
由上文可知,神話母題在一個民族的呈現(xiàn)形式,蘊藏著該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神話母題就如同紅、黃、藍三原色。那么,瑪雅和漢族的洪水神話蘊含著怎樣的民族文化的“基本色”呢?
3.1 “太陽紀末大洪水”蘊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瑪雅“太陽紀末的大洪水”,力量兇猛,勢不可擋,不可抗拒,人們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只能聽天由命,任其擺布。在這方面,瑪雅洪水神話與諾亞方舟洪水神話有相似的一面,天神的力量巨大無比,可以召喚洪水,淹沒人間,也可以輕松地令洪水退去,群山再現(xiàn),大地復(fù)原。在這種大洪水的背后,暗含著瑪雅民族對強大自然力量的恐懼與無奈、對超自然力量的絕對崇拜,以及由此形成的聽天由命的命運觀。
瑪雅的“太陽紀末的大洪水”沒有講述民眾如何逃避或抗爭,而是描述大洪水如何恐怖地毀滅大地、肆虐人們,且作為每一太陽紀的結(jié)束形式。大洪水成為瑪雅人太陽紀的分界點,洪水前世界與洪水后世界,成為時間的終點和起點。它蘊含了瑪雅人的循環(huán)時間觀念。我們今天的時間是線性的,由過去、現(xiàn)在、未來構(gòu)成的。但瑪雅人的時間是首尾相接的,閉合的、循環(huán)時間,有起點、有終點,大洪水既是終點也是起點。大洪水神話蘊含著瑪雅人的輪回世界觀念。世界被洪水毀滅了又重新得到如前重復(fù)的創(chuàng)造,人類由滅絕又重新繁衍,新的一輪創(chuàng)造又從頭開始?,斞湃祟A(yù)言的世界末日,只是一個輪回的結(jié)束,另外一個新世界的起點。
3.2 “大禹治水”蘊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作為漢族代表性的洪水神話,“大禹治水”的模式在世界上同樣是獨一無二的。雖然鯀“堵”水失敗,且背負偷盜息壤的罪名[11],但大禹吸取了父親失敗的教訓(xùn),依靠自己和眾人的智慧,采用了以“疏”代“堵”的方法治水,最后獲得了成功。它蘊含了漢族先民在兇猛、強大洪水面前永不低頭、不屈不撓的民族抗爭精神。
“大禹治水”明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洪水神話地方是:在災(zāi)難面前,不是消極被動地服從神靈的命令,而是積極依靠民眾智慧去平息水患。神話中所體現(xiàn)的依靠人力、戰(zhàn)天斗地、堅忍不拔的精神,在漫長歲月中家喻戶曉、世代相傳。今天,“大禹治水”精神已化為漢族文化基因和集體記憶,融入中華各族人民的血脈里。
4 結(jié)束語
神話母題就像一根隱形的精神紐帶,牽系著該族民世世代代深層的心理結(jié)構(gòu),成為一個民族的標識,幫助人們從一個角度認識該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品格。本文借助神話母題相關(guān)理論,通過對瑪雅洪水神話——“太陽紀末大洪水”與漢族洪水神話——“大禹治水”的比照,發(fā)現(xiàn):瑪雅洪水神話蘊含著瑪雅人對天地力量折服的命運觀和循環(huán)時間觀念、輪回世界觀念;漢族洪水神話則蘊含著在失敗面前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以及依靠人力而非神力的人可勝天的觀念。這一比照研究,使瑪雅洪水神話蘊含的文化基因逐漸清晰,同時也使?jié)h族洪水神話在跨文化視域中獲得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陳建憲.洪水神話:神話學(xué)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洪水神話的發(fā)現(xiàn)及其研究價值[J].湖北: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2):5.
[2] 何新.諸神的起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317.
[3] 王增永.神話學(xué)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217.
[4] 陳建憲.多維視野中的西方洪水神話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版),2006(2):81.
[5] D.M.瓊斯,B.L.莫里努.美洲神話[M].余世燕,譯.太原:山西出版集團·希望出版社,2006:10.
[6] 白瑞斯,王霄冰.瑪雅、阿茲特克歷法與世界末日神話[J].民間文化論壇,2012(4):5.
[7] 蘇曉.瑪雅傳說與人類未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195-196.
[8] 依蘭·斯塔文斯.波波爾烏[M].陳陽.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22:26-29.
[9] 鳳凰網(wǎng)視頻.德累斯頓手抄本揭示世界末日并用繪畫描述當時場景[EB/QL].(2020-04-12)[2024-03-01].https://news.ifeng.com/c/7vbv3v9kDlg?ivk_sa=1023197a.
[10]陳建憲.中國洪水神話的類型與分布[J].北京:民間文學(xué)論壇,1996(3):1.
[11]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