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派珊
(中共潮州市委黨校 經濟與管理學教研室,廣東 潮州 52100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網課”教與學模式應運而生。云端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突破了教育教學的地域、時間等方面的限制,迎合了時代發(fā)展的新需求,成為這個時代所特有的印記。各個學校認真貫徹和落實黨中央所強調疫情時代下“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重要戰(zhàn)線,助推“網課”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網課”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的時代產物,拓展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為實現人的終生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熬W課”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同時,其存在的問題不斷涌現?!熬W課爆破”“網課入侵”等新鮮詞匯登上各大網絡媒體,一夜之間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啊W課爆破’謂之何?何為之?應何處之?”等問題曝光在輿論聚光燈之下,成為疫情時代、網課時代必須回應的熱點話題。
“網課爆破”也稱“網課入侵”,伴隨著網絡課堂的興起而產生的一種嚴重網絡惡行,主要指在網課正常開展過程中遭受“爆破手”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入侵云端在線課堂,通過惡語霸屏、插播不良視頻或音樂等多種強加騷擾信息方式擾亂云端課堂的正常秩序,中斷云端課堂正常教學活動,甚至對網課主持者、網課參與者進行人格辱罵等行為,以滿足其發(fā)泄情緒、尋求刺激等目的?!熬W課爆破手”即“網課爆破”行為的參與者,是云端課堂的不速之客,指非本次網課學生通過不同渠道獲取網絡課堂賬號及密碼,堂而皇之進入網絡課堂,以不同手段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的個體。“網課爆破小組”即“網課爆破”參與群體?!熬W課爆破”事件大多數都是以團體為單位,其中“網課爆破”組織者借助互聯網即時性、共享性、開放性等特征,抓住網絡信息流動的自由、言論表達的自由及其媒介使用的自由以降低組織聯絡成本,使得“網課爆破”組織迅速,效率更高,引導更多的網民參與其中,容易出現群體盲從行為,形成一定規(guī)模,聚集成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他們往往為了獲得發(fā)泄情緒的快感,開展無底線謾罵、辱罵行為,這是現實黑惡勢力雛形在網絡空間上的映射?!熬W課爆破”表面上是嚴重的網絡亂象,本質上是一種網絡暴力變換新的方式在網絡空間中的蔓延,是群體非理性情緒在網絡上進行非理性表達,是言論表達自由的異化表現,這種網絡亂象行為必須引起多方的關注和反思。
“網課爆破”惡行參與群體具有鮮明的復雜性,網絡參與者都有可能成為“網課爆破”惡行參與群體中的一員。“網課爆破”惡行組織者借用網絡的便捷性和開放性,在網絡平臺上發(fā)布“召集令”,以縮小組織成本,提高組織效率。部分網絡參與者被其“召集令”所吸引,使得群體得到不斷擴大,群體復雜性、不確定性不斷提高。但是近期一些調查人員臥底“網課爆破”的相關組織及其聯絡的網絡平臺。他們的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在“網課爆破”QQ群里有登記群成員的基本信息,且“群里的人可能是00后居多。9月6日,群信息顯示,該群日常較為活躍的人數為137人,活躍率達到97%,其中00后有86人,占比61%?!鼻嗌倌瓿蔀椤熬W課爆破”惡行的主要參與者,成為“遞刀者”的目標對象。網民規(guī)模持續(xù)提升,網民增長主體中青少年群體增長趨勢較為明顯。根據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20歲以下網民占比17.7%。這一群體是網絡中的常駐“居民”,能熟練玩轉網絡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對新鮮事物尤其是具有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事物的興趣強烈,對網絡場域中的行為活動較為敏感,對網絡熱點事件參與度高,且個體的自我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等多種特點,使其成為“遞刀者”首選目標。
動機是個體為了實現一定目的從而激發(fā)個體自身去行動的內在原因?!氨普摺睂嵤熬W課爆破”惡行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行為動機。探索“網課爆破手”實施“網課爆破”惡行的主要動機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追求刺激,尋歡作樂。一名自稱是“網課爆破”參與者在微博平臺上表示,“我只是開玩笑麻了幾句而已,沒想到會有死人哈哈哈”。他們并非貪圖小利,只是借助這種娛樂方式,體驗譏笑辱罵語言輸出、操控他人課堂等行為的快感,使得自身欲望得到低成本的滿足。第二,宣泄負面情緒。“網課爆破手”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情緒在網絡上得到宣泄,以線上的方式求得心理安慰,在宣泄情緒同時引發(fā)對他人的惡意攻擊,使得網課成為他們自我狂歡式發(fā)表戾氣言論的場地。第三,以求獲得物質利益的支持。馬克思曾表示,人的一切行為是有利益的驅動。部分“網課爆破”惡行組織者為了能夠高效壯大“網課爆破”參與群體,通過利益誘導更多個體參與其中?!熬W課爆破手”曾公開表示“朋友說,罵人就有錢拿才進去的”[1]。部分個體為了賺取這點“小費”忘乎道德和法律底線,不惜鋌而走險。有些人在利益驅動下,無視法規(guī)制度,公然出售自己所得知的網絡課堂的賬號密碼以獲取小利。“網課爆破”在參與者多種動機的驅動下已經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灰色產業(yè)鏈。
網絡課堂通常借助視頻講解和播放、圖片展示和配樂相結合等手段輔助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比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具有更為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而且?guī)熒梢灾苯娱_啟麥克風或者通過對話框、彈窗發(fā)送文字等,為彼此的有效溝通和課堂反饋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贏得了青年一代的喜愛?!熬W課爆破手”利用這網絡課堂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破壞正常的課堂秩序?!熬W課爆破手”侵入網絡課堂后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擾亂課堂秩序:第一,嘗試插播音頻中斷教師的正常教學,以低俗音頻、哀樂等,以博取學生的哄堂大笑為本次“網課爆破”惡行的“戰(zhàn)果”;第二,試圖刷屏霸屏中斷共享屏幕,“網課爆破手”借助網課平臺的聊天框或者共享新的屏幕輸入帶有淫穢、辱罵色彩的文字,惡意威脅教師和學生,使用涂鴉筆覆蓋正在共享的屏幕,以宣誓“主權”;第三,利用網課平臺參會者自主開麥的功能奪走教師課堂話語權,開麥唱歌、用污言穢語辱罵教師,甚至通過一些變音處理,尖銳刺激,擴大了其破壞力度,更加大了對其整治難度。對其破壞方式進行歸類,可以發(fā)現主要以視覺和聽覺的騷擾方式,試圖奪走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話語權”,擾亂網絡課堂正常秩序,以換取自身的滿足。
一般情況下,進入網絡課堂教學平臺參與學習必須要有相對應的賬號,部分特定課堂學習還會設置相關的密碼進行驗證?!熬W課爆破手”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非法侵入他人網絡課堂進行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主要是“網課爆破手”能夠獲取網絡課堂相對應的賬號和密碼。第一,網絡課堂的賬號和密碼遭受黑客的破解。黑客憑借其熟練的計算機相關技術,分析網課平臺的操作系統(tǒng)漏洞和應用軟件的漏洞,針對其存在的漏洞,有目的地破解網絡課堂密碼,繼而發(fā)起攻擊,控制網絡課堂共享屏幕、獲取自主開麥功能等,或者竊取具有一定價值的資料。第二,教師和學生作為網絡課堂的主體,存在泄露網絡課堂賬號密碼的情況。教師無意間的分享,卻被有意之人乘虛而入。更多是帶有厭學思想的學生為了釋放自身的負面情緒,肆意共享網絡課堂賬號密碼,以中斷其并非自愿參與的網絡課堂教學,獲得短暫的“自我釋放”。甚至部分帶有厭學情緒或者利己主義的學生將網絡課堂的賬號密碼公然兜售。這種“引狼入室”的行為給予“網課爆破手”實施“網課爆破”惡行的捷徑。
科學技術永遠處于不斷變化、向前發(fā)展的狀態(tài)之中,伴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而產生的問題也不斷涌現。這要求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一種調節(jié)社會關系、規(guī)范人的行為的重要機制和手段必須適時更新、完善,以不斷發(fā)揮法律的社會作用,回應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法律是一種穩(wěn)定化、結構化的體系結構,以安定性為其第一大任務,所以它不能被朝令夕改?!盵2]13中國的在線教育發(fā)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中國的在線教育迎來快速成長階段。在2020年因疫情影響,各個高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開展線上教學,促使在線教育迎來蓬勃發(fā)展時期。對現行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guī)進行歸類總結,可以發(fā)現,當前有關部門均從宏觀角度對網絡安全、網絡信息保護等作出相關的規(guī)定。從現行的關于網絡暴力處罰的法律依據進行分析,也是普遍上對網絡暴力行為作出處罰和約束,但是在網課的秩序與網課安全等相關性的層面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較少。盡管現代立法程序中注重前瞻性,但是現實新的問題新的挑戰(zhàn)不斷涌現使得立法者難以準確預測和把握,“滯后性就成為法律所應有的基本屬性”[2]13??傊?缺乏相關領域明確的、全面的、詳細的法律法規(guī)使“網課爆破”惡行有機可乘。
網絡課堂教學平臺成為“網課爆破手”不良信息傳播的載體,肆意擴散?!熬W課爆破”惡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惡俗文字或語言直接攻擊、插播低俗圖片或音頻等,這些低俗行為會對網絡課堂的師生起到心理的震懾作用。網課教學平臺對“網課爆破”相關惡行監(jiān)管不力,從側面給出縱容“網課爆破”惡行的態(tài)度。目前網課教學平臺監(jiān)管仍然存在短板,主要表現在:第一,各個網課教學平臺對于用戶在該平臺輸出的語言、發(fā)送的文字審核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部分敏感語言、文字輸出時在某些平臺上被提醒或者禁止發(fā)送,但是在某些平臺上依然能夠自如發(fā)出,以至于某些“網課爆破手”有針對性地對某些網課教學平臺進行“定點爆破”;第二,信息過濾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大多數網絡課堂教學平臺會建立敏感詞數據庫,將一些敏感信息如帶有不正確政治傾向、暴力傾向、黃色傾向的信息等存在數據庫中,利用算法進行識別、分析并且過濾,起到凈化網絡課堂環(huán)境的作用。但是“網課爆破手”抓住網課教學平臺信息過濾技術識別漏洞,利用諧音字、方言、圖片符號等多種方式實現“變裝”傳播,精準避開過濾,使其發(fā)布的內容成為“漏網之魚”;第三,過分依賴于信息過濾技術,人工審核未能真正發(fā)揮其輔助作用。部分網課教學平臺因其人工審核費用較高、人員短缺人員專業(yè)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未能真正彌補自動過濾技術的弊端。
“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其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深度是促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chuàng)新的關鍵?!盵3]從本次“網課爆破”惡行來看,部分教師面對“網課爆破”惡行顯示出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的情況,甚至出現被逼迫只能關閉網絡課堂,使得“爆破手”更是以此為豪。教師個人信息化教學能力還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第一,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自我意識不強,缺乏主動性。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比較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媒體教學,且對信息技術應用積極性不高,難以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至于在網課時代下對網絡課堂平臺的相關操作很陌生,應對“網課爆破”惡行更加不知所措。第二,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實踐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理論是否真正掌握需要依賴于實踐的檢驗。大部分教師日常運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對其功能的使用也較為簡單。相比于日常教學而言,網絡課堂具備多種操作模式、功能設定等。教師難以在短時間熟練掌握,甚至一般情況下只是使用網絡課堂教學平臺的基本功能,很少對其他功能進行研究、實踐操作,以至于面對“網課爆破”惡行時找不到更好的處理方式,匆忙之中只好選擇即刻關閉網課教學平臺,避免現實中混亂的畫面,將侵入者的問題轉換為教學事故。
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是在整個網絡活動范圍中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文明素質和法律素養(yǎng)。青少年所具備的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是他們享用互聯網實現自我約束的內在要求,能夠對自己參與網絡活動的行為起到良好的自律效果。在網絡監(jiān)管真空地帶和灰色地帶,道德法律的界限一直被網絡上各種娛樂的形式模糊化。首先,青少年個體對網絡道德與法治的自主自覺意識不強,在網絡空間上活動時少有意識到行為和言論所存在的道德、法治問題,甚至將“網課爆破”惡行視為尋歡作樂的方式之一。參加網絡活動時自我約束力不強,容易受到這些不良信息影響導致網絡價值觀錯位顛倒,“網課爆破”惡行打著“拯救網課少年”“宣泄不滿情緒”“快速賺取外快”等旗號引起青少年的關注。在蠅頭小利的誘惑下和追求刺激心理的影響下,青少年容易忘乎底線,僭越道德法律紅線,不斷參與其中。其次,青少年對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的學習處于低級自發(fā)狀態(tài),甚至部分青少年對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對于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不夠重視,沒辦法構建一個完善的自我動力機制,難以真正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而且網絡道德和法治建設仍然處于積極探索階段,學校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教育相對滯后,未能準確把握好網絡時代下學生的個性變化和學生所具備的時代特征,根據時代變化以及大學生在網絡文化空間上存在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展開專門調查和研究,及時調整教育目標和完善教育內容,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無法有效地進行引導,使得在青少年的關鍵時期,其網絡道德法治素養(yǎng)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適時更新、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細化網絡暴力與網絡課堂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用法律的武器積極回擊“網課爆破”惡行,筑牢網絡課堂安全防線,維護網絡課堂正常秩序,保障網絡課堂的寧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緊制定立法規(guī)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guī),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4]34因此相關部門要: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通過立法明確“網課爆破”概念、本質以及其行為主體、行為客體、行為動機、行為手段、行為結果等系列關鍵要素,明晰“網課爆破”與網絡暴力、網絡安全等相關性,同時也要厘清與其他網絡行為之間的界限。對“網課爆破”惡行應給予相對應的懲治力度,依法制裁行為主體,嚴格規(guī)范、約束網課參與者的行為。第二,在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的體系下進一步細化和補充?,F有的關于網課法規(guī)或者網絡安全、網絡暴力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都比較籠統(tǒng),較少針對“網課爆破”惡行一些本質問題進行細化。相關部門應該對“網課爆破”惡行的責任方及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細化,尤其是明晰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對其上網行為的監(jiān)護責任,明確網絡課堂平臺應承擔的法律職責。還要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受害者通過法律維權的渠道和方式。使得參與網課的行為都得到法律的規(guī)范和約束,促進網絡課堂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和發(fā)展。
網絡課堂平臺可承載信息量大,影響力廣,網課成員互動性強且以匿名的形式出現,具備很強的隱蔽性。“網課爆破手”數量龐大且思維活躍,對于網絡領域探索欲強等,這要求網絡課堂教學平臺相關的監(jiān)管技術不斷更新升級,提升監(jiān)管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要更新升級信息過濾技術?!熬W課爆破手”不斷變換著載體和傳播方式,尤其是以諧音字、符號、打亂文字排序、音頻、視頻、圖片等發(fā)布低俗評論。要求網課教學平臺要不斷升級信息過濾技術的識別和分析功能,避免錯漏情況,同時也避免因敏感詞而隨意被攔截、禁用導致師生對于監(jiān)管工作的不滿進而產生輿情危機。同時也要不斷提高信息過濾技術的時效性,實現高效識別過濾,確保每一個關鍵時間點上,信息過濾技術能夠正常運行。第二,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采集、儲存和計算等功能,將“網課爆破”惡行源頭監(jiān)控、信息識別、過濾、干擾、屏蔽等相關工作內容聯系起來,才能更為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網課教學平臺的監(jiān)管工作,實現對其全方位、全過程動態(tài)監(jiān)管,利用海量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控制信息源頭,預測輿論發(fā)展狀況和趨勢,提前做好各方的應急措施,不斷優(yōu)化網絡課堂教學環(huán)境。同時要加強人工審核和監(jiān)管的力度,對于敏感詞、敏感話語有明確的界定,做到科學審核、精準攔截,彌補機器自動審核的不足之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推動教育現代化,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的必然要求。各個學校要努力用好學校自身資源,積極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敏銳性及其應用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走在時代前沿,緊跟科技發(fā)展。打造高質量課堂的教師隊伍,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極舉辦前沿信息技術交流相關講座,誠邀校內外專家針對信息化課程、數字化教材的轉化科普現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促進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設置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答疑環(huán)節(jié),為各位教師解答平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重難點問題,促進教師與專家之間的深度互動,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第二,要重視與學科相結合開展教師隊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結合學科特點,針對各門學科教師教學應該掌握信息技術,組織相關培訓課程,滿足不同學科教師的差異化需求,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使得各學科教師能高效操作在線課堂,自如應對網絡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通過運用網絡課堂的權限設置,提高網絡課堂的安全性。第三,要積極開展教師信息技術相關比賽活動,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營造良好實踐氛圍,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并且給予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教師精神或者物質上的獎勵,以調動教師學習信息技術并且運用于實踐的主動性。教師只有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贏得學生的喜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fā)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滋養(yǎng)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tài)。”[4]155“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各個學校必須認真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根據網絡時代的發(fā)展新要求,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法治教育,增強青少年網絡道德與法治意識。因此高校教師在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應注意:第一,適時更新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結合網絡上熱點話題和突發(fā)事件、以及相關部門出臺各種法治法規(guī)或者道德新要求綱要等進行正確解釋和有效引導,明是非、分善惡,填補青少年關于網絡相關法治知識的“漏洞”,引導學生不能為了發(fā)泄情緒或者尋歡作樂,隨意在網課上撰寫、轉發(fā)文字段子或視頻段子誹謗他人。第二,創(chuàng)新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方式和方法,講究教育藝術。教師要把握網絡傳播的規(guī)律和網絡發(fā)展特點,結合青少年群體的個性特征,創(chuàng)新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方式方法。要運用網絡傳播規(guī)律和網絡特點,靈活運用理論教育方法,結合具體網絡道德、法治相關案例進行講解,注重案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以正向引導,吸取反面教材教訓,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不斷提升網絡道德法治意識。靈活運用主題教學方法開展相應主題活動,尤其是利用公民道德宣傳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等特殊節(jié)日的氛圍感開展網絡道德或網絡法治相關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對網絡道德素養(yǎng)和網絡法治意識。
“網課爆破”惡行并非簡單的惡作劇,是網絡暴力新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網絡空間上黑惡勢力在網絡課堂特定區(qū)域的蔓延。鏟除“網課爆破”生存的土壤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必須協(xié)同多方,多措并舉,精準發(fā)力,積極創(chuàng)新應對“網課爆破”惡行的措施。堅守網課安全底線,防范“網課爆破”惡行,形成預防有效、監(jiān)管有力、應對及時的治理體系,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課空間,進一步推動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共同構建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