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越來越少了。
但燈籠,或許還能象征悲傷。
氣溫在下落,元宵節(jié)的晚上,
你將獨自往前走。
我所思考的事情,
近乎這些矗立的房子,低矮的樹影。
它們留存了,從消失的時日;
它們是你全部的疲憊。
這一切曾是多余的:
一只貓出現(xiàn),敏捷地爬上矮墻,
再依附進自然的黑暗。
我得回到他們中間。
然而家鄉(xiāng)開始下雨。
我仿佛觸摸到冰塊,一團黃色,
它將給我新的提示。你留在此地,
你的感覺仍沒有遲鈍。
——原載于《人民文學》2022年第11期
推薦人:阿 啾
推薦語:在江汀的寫作中,“察覺”以詩的形式真實地出現(xiàn)。“比喻”意味著物與物的秩序在理解的空間中有被重新安放的可能,“比喻”減少,暗示著在蕪雜的日常中,詩人關于生活的想象與感受或許也漸趨干癟。在物理空間上,整首詩的行進可以視為詩人在一次散步中的沉思,在詩歌展開的過程中,能夠看到詩人開啟自我反省的瞬間——一只輕盈的貓打斷了詩人習慣性的“思考”而碰觸了“感覺”開關——由此,詩人從思考的空轉(zhuǎn)中返回對原始感覺的確信。這首詩雖然形式簡單,但在詩人如何攪動自我而煥新感覺的問題上富有啟發(f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