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元德/遺稿
二、六軍團匯合后,部隊主動向敵人展開軍事行動,戰(zhàn)斗不斷,我們的傷病員也隨之大量增加,重傷員要運往后方治療,后方醫(yī)護人員短缺,行政管理方面壓力也很大。在物質條件特別困難,政治思想工作急需加強的時候,我被調到后方醫(yī)院擔任宣傳科長。醫(yī)院院長陳忠堯原是一個獨立團的團長,此人非常能干有魄力。楊南貴主持醫(yī)院治療工作,他是紅軍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既懂點中醫(yī)又會點西醫(yī)的醫(yī)務人員。醫(yī)院的大夫大多是半路出家、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雖然醫(yī)術有限,但都認真負責。當時醫(yī)院的條件很差,西藥特別缺乏,大家想辦法利用中草藥替代。作為宣傳科長,我一面做政治宣傳鼓動工作,一面還要負責傷病員的吃住行以及接送、擔架的安排等任務。當沒麻醉藥又必須開刀時,就說服傷病員口中咬住一根木棍,派幾個力大的戰(zhàn)士或護理員,將傷病員按住開刀;沒有消毒劑、消炎藥時,就只能用涼開水、濃鹽水給傷員洗傷口。有時個別傷病員疼得罵娘,甚至要打護理人員時,我們就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去安撫教育、講清道理。全院醫(yī)護工作人員都把傷病員看成自己的親兄弟姐妹,遇到緊急轉移,我們就幫助抬擔架,在道路狹窄難行處還組織人員背傷員;在遇到飛機掃射轟炸、炮彈爆炸時,我們的醫(yī)護人員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掩護傷病員,在當時這已成為我們醫(yī)院的職責和慣例,在我們紅軍所有醫(yī)院基本都是這么做的。
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從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湖南桑植出發(fā)開始長征。圖為紅六軍團部分領導人在占領湖南新化后合影
按中央的指示,1935年11月19日,保衛(wèi)局從桑植城出發(fā),開始第二次戰(zhàn)略轉移,也就是開始了對我們而言的“第二次長征”。我又回到保衛(wèi)局繼續(xù)擔任支部書記。當時遭敵人十幾個師包圍和堵截,我軍轉戰(zhàn)于湘西黔東之間,往返迂回與敵人進行戰(zhàn)斗。進入貴州省連克黔西、大定(現名大方)、畢節(jié)。部隊在大定縣休整了幾天,全保衛(wèi)局人員在這里照了一張合影,遺憾的是我因生病沒能參加。我們在畢節(jié)時遇到一位當地名士周素園先生,他是晚清科舉時代的貢生,參加過辛亥革命,民國時期曾任參政院秘書、貴州省政務廳廳長等職,因看不慣官場的腐敗黑暗,辭官回畢節(jié),閉門讀書,家中藏有馬克思《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及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著的革命書籍。由于他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在畢節(jié)地區(qū)百姓中的口碑甚佳,是當地極有影響力的開明紳士。從統(tǒng)戰(zhàn)角度出發(fā),軍團決定團結爭取周素園,弼時等軍團總部成員,主動與周素園接觸交往,對周素園做了認真的說服工作。在軍團首長們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周素園出于愛國心,最終答應出任我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員。在畢節(jié)地區(qū)休整期間,我們擴軍招新兵5000余人,周素園從中發(fā)揮他的影響力,也是功不可沒的。1936年3月,我們繼續(xù)長征,已經57歲的周素園毅然決然地放棄優(yōu)裕生活正式參加紅軍,和我們一起踏上了北上抗日的新征途。紅二方面軍勝利到達陜北后,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周素園,并安排他到抗日軍政大學當歷史教員。后來因疾病纏身,周素園不得已給毛主席寫信,提出想回畢節(jié)老家養(yǎng)病。毛主席在給周素園的回信中欣然同意他的要求,信中還寫道:“你雖然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是你是一個紅軍。先生是一個奮斗的人,是我們黨最親密的朋友?!迸R別前毛主席、朱老總還設宴為他餞行,并贈他路費。1937年10月23日周素園帶著毛主席、朱老總致國民黨軍政要員的親筆函,離開了延安。新中國成立后,周素園曾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貴州省副省長,先后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及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周素園
1936年春,我們進入烏蒙山區(qū),敵人以幾路縱隊的兵力追趕堵截我們,我們先后與敵新編八師、敵二十八團以及地方保安團等正規(guī)和雜牌隊伍作戰(zhàn),打垮了敵人,取得了一定勝利,繳獲了一些槍支彈藥,但我們的同志也有一些傷亡。1936年2月4日,部隊經黔西城過烏江。3月29日,接中央軍委來電,要紅二、六軍團北上與四方面軍匯合。從4月下旬到5月初,隊伍渡過金沙江、爬過雪山進入藏族地區(qū)。過大渡河時,橋上的浮板均被敵人燒毀,只剩鐵索,我們保衛(wèi)局分乘牛皮筏、門板、木排過江,我們過江一個多小時后國民黨兵才追到江邊,他們亂放了一陣槍后只好望江興嘆。在過雪山時因氣候寒冷,空氣稀薄缺氧,加上長途跋涉的勞累,長期缺糧導致營養(yǎng)不良,很多人一停蹲下就站不起來了。我雖然懷孕,仍堅持做宣傳鼓動工作,鼓勵大家向前進,不要停留,不要喝水,堅持就是勝利。到下山時,我的喉嚨都喊啞了。因為懷孕,下山實在困難,最后一段斜坡我干脆坐著一只臉盆,用手、腳支撐著一段一段向下滑行。就這樣,我們保衛(wèi)局基本沒有人掉隊,勝利到達目的地。過草地時天氣變幻無常,四周都是漫無邊際的沼澤地,稍不小心就會陷進去,救得不好越拉越動陷得越快,德峰告誡大家一旦陷下去兩個胳膊盡量保持蝶形浮在潭面上,千萬保持心態(tài)、呼吸平穩(wěn),身體一動不動等待援救。由于保衛(wèi)局在當地找了一個好向導,還有一條識路辨沼澤泥潭的藏獒犬帶路,再加上我們在危險的地方行走非常謹慎(前面的人跟在馬后面走,腰中拴一根帶子,拉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后面人手中……),因此過草地未出過大問題。晚上找不到干地方宿營,我們就找一塊較高平整地方,四周邊挖一圈溝把滲水引走,上面鋪上油布等物防水防潮氣,大家擠靠在一起和衣坐臥。進入草地,魚和野菜很多,當地人不吃魚,所以魚多得無需用網打,用洗臉盆,一打就是一盆魚。魚和野菜雖缺鹽淡而無味,但解決了缺糧情況下填飽肚子的問題。1936年6月3日,我們在甲洼與羅炳輝率領的三十二軍匯合,開了聯(lián)歡會。6月23日到達甘孜,我們與軍委和四方面軍匯合,25日朱老總同張國燾等人到普玉龍檢閱部隊。那天仍是保衛(wèi)局準備的飯。我?guī)е饷?、顏太龍、肖佛先等人幫助炊事員準備飯菜,專門燒了江西人的拿手菜狗肉,還煮了一盆從水溝草塘撈的魚。晚上,張國燾、陳昌浩等人回甘孜,朱老總和劉伯承等同志留駐在我們保衛(wèi)局住的樓子里,大家從江西蘇區(qū)分手后這是第一次見面,所以彼此都很興奮。他們徹夜相談一夜未眠,在交談中了解到一、四方面軍的關鍵分歧問題,也知道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反黨野心。
在甘孜,我和德峰碰到了廖承志同志,當時他叫何理華,被張國燾當作國民黨改組派分子派人監(jiān)視帶著行走。部隊糧食短缺,張國燾經常派人刁難廖承志,克扣他的糧食,加上跟隨他的小戰(zhàn)士不會計劃,搞得他經常連野菜都吃不上。因歷史淵源,德峰非常了解廖承志的家世和敬佩他參加革命的決心、信念和精神,所以總設法幫他搞到一些糧食,每次打魚或是做狗肉都請他過來吃。有一次德峰特意抓住傅鐘同志(時任西北局組織部部長),讓廖承志給他畫了一張素描像,然后問傅鐘“像不像”,傅鐘說“像”,德峰就逼著他拿出三碗糌粑(青稞做的一種食品)給廖承志,并笑著對廖承志說今后沒飯吃就找傅鐘討畫糧。廖承志也大笑著跟在傅鐘后面開玩笑說:“今后我就以畫為業(yè)向你們討畫糧吃了!”傅鐘苦笑點頭,后來確實兌現,也常送廖承志一些糌粑救急。新中國成立后,德峰和廖承志一次相聚談起這段趣事,在場的人都聽得津津有味,廖承志專門為此題了詩送德峰和我留念。太夫人何香凝女士得知也專門為此畫了一幅梅花圖,并送畫集要廖夢醒代為題字送我和德峰。
二、六軍團與軍委、四方面軍匯合后不久,二、六軍團聯(lián)合三十二軍醞釀正式組成二方面軍(軍委同意在前,中央批示在后),賀龍同志為總指揮,弼時同志為政治委員。
與此同時,張國燾自恃勢力強大,以“便于黨的統(tǒng)一指揮”為名,組織成立中央西北局,實際是欺騙廣大指戰(zhàn)員,另立中央,自任書記,鬧獨立,分裂黨。弼時等同志及時識破了張國燾分裂黨的陰謀伎倆,但為了顧全大局,更好地團結教育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zhàn)員,便于繼續(xù)挽救教育張國燾,完成中央交給拉張國燾共同北上抗日的任務,所以同意兼任西北局副書記,并找德峰談話說,要帶德峰一起到西北局工作,德峰兼任西北局白區(qū)工作部部長。中共中央也出于同樣的目的,隨后發(fā)電正式批準同意成立西北局,任命張國燾為書記,弼時為副書記。德峰于1936年7月3日,正式到西北局走馬上任。在二、四方面軍匯合期間,張國燾曾多次搞陰謀詭計,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妄圖拉攏分化瓦解二、六軍團力量,將弼時及二、六軍團的主要領導干部架空,這些被二、六軍團的多數指戰(zhàn)員識破,在弼時同志領導和朱老總、伯承同志指導下,予以堅決抵制。記得剛會師不久,張國燾派了一個“洗衣隊”到二方面軍搞所謂“服務”“慰勞”,實際是派來宣傳他分裂中央、分裂黨、鬧獨立的工作隊。被發(fā)現后,這些人被友好地請到保衛(wèi)局,“熱情招待”起來,阻止了他們下基層連隊的宣傳活動,使張國燾大為惱火。
長征時期的廖承志(左)及他為傅鐘畫的像
任弼時
1936年8月10日至14日,從毛爾蓋往臘子口方向行進,沿途高山隘路,經常走天橋過深澗,非常難走,特別是過石門天險時,都是要在兩岸絕壁上架起的天橋上行走,共有三座橋,以第二橋為最險。一橋和二橋都因年代久遠而腐朽,人馬經過時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
1936年9月底,我們與一方面軍匯合。后來因德峰與張國燾矛盾越來越尖銳公開化,為了保護德峰和我,弼時同志決定讓我們離開西北局跟紅軍大學先走,因紅軍大學已出發(fā),我和德峰就帶著警衛(wèi)人員,改隨西北局黨校一起奔赴陜北
根據地。1936年12月1日終于回到了中央身邊到達保安。1936年8月20日晚八時,我在岷山腳下魯山鋪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叫岷生,岷生剛出生,我接受兒子送人的教訓,在當地找了一個貧苦農民送她當童養(yǎng)媳,后我又花錢把她找回來。長征途中,(蹇)先潤(賀龍同志的夫人)生了捷生,(陳)琮英(弼時同志的夫人)生了遠征,(蹇)先佛(蕭克同志的夫人)生了堡生(在碉堡中生的),這些孩子后來都送人寄養(yǎng),新中國成立后,除堡生夭折外,都先后找了回來。長征與賀龍同志分手時,他曾專門送我一把戰(zhàn)斗中繳獲的女式德國華爾特小手槍(槍可握在手掌中,射程很短,只能作為特工人員自裁用)留作臨別紀念。此槍解放后我一直保存在身邊,后交中生(三兒子)保管,“文化大革命”通令收槍時由兒媳通過北京醫(yī)院保衛(wèi)科上交。
按德峰日記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2月1日所記載的行程計算,我們第二次長征的行程為14292里。加上第一次突圍西征和1934年10月24日至1935年11月19日在湘鄂川黔輾轉作戰(zhàn)行程,我們從1934年8月初自湖北黃岡出發(fā),至1936年12月1日到達陜北保安止,歷時兩年零四個月,歷經湖南、江西、湖北、廣西、云南、貴州、四川、藏族居住地區(qū)、陜西等八省一地區(qū),總行程兩萬五千里左右。我們參與了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略轉移、北上抗日的歷史壯舉。
(責任編輯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