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惠
(福建省福清市石竹棋山小學,福建 福清 3503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特別強調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重要價值。設置這一任務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的問題,能夠使學生更多地關注語言的實踐應用,可以更好地適應日后的生活與社會,關注生活化表達。然而以統(tǒng)編版的語文教科書來看,其中對主題內容的編排,并沒有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教學智慧以及教學能力,深入解讀語文新課標,全面審視語文教材,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發(fā)掘教材的核心內容,并對其進行重新組織和序列化設計,以便構建與之一致的教學內容,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
在實用性閱讀以及交流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實用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果缺少真實的情境,就難以展開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閱讀與交流。語文新課標特別強調了實用性的特點,要以學生為對象,以呈現(xiàn)真實的生活情境為目標展開教學。在前兩個學段中,可以結合“我愛我家”“我愛上學”等系列主題,為學生設計的學習任務,一方面能夠對學生形成正確引導,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日常生活的正確語言表達,了解文明交往的方式。這些內容也為當前的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啟示,作為單元語文的學習,應當先設立一個獨立的主題并匹配適切的情境。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強調在閱讀和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水平,同時將學習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體驗生活。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情境,更好地實現(xiàn)“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
以“難忘小學生活”主題學習任務群為例,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繪制一段時間軸,帶領學生回顧六年的小學生活;也可以繪制成長地圖,分享難忘的點滴;或者還可以設計“成長紀念冊”,組織“感恩有你”的主題演講或活動等等。真實的生活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語言實踐平臺,而學生也能夠置于情境中,自主完成對知識、方法以及技能的系統(tǒng)梳理。此外,真實的情境還有助于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就能夠改變之前無意義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與實踐。
所謂學科認知情境,其所指向的不僅僅是真實的生活情境,同時還要指向深度理解及高階思維。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置于情境中進行重整綜合、發(fā)散拓展,還要推動遷移應用,這樣才能達到語用理解的新高度,真正有助于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主題為“讀書明智”,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文要素為結合要求完成信息梳理,把握內容要點。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名家名著,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和探討。如: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為什么這本書會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本書的主題是什么?它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書籍的內容和意義,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思考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通過創(chuàng)設學科認知情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并促進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科認知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應用,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所謂個人體驗情境,就是以學生個體為對象,自主展開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獨特的情境,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閱讀體會,這樣才能夠使其真正感受實用性文本閱讀與交流的價值。
例如,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為“祖國山河”,根據(jù)這一主題可以設計一個“美麗中國行:我的旅行手賬”體驗性情境。這個情境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本單元的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并設計自己的旅游路線和方案。第一步是了解名勝古跡。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包括其歷史背景、文化價值、自然景觀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細節(jié),關注名勝古跡的特色和亮點,為后續(xù)的旅游路線設計做好準備。第二步是設計旅游路線。在了解了各個名勝古跡的基礎上,學生需要設計自己的旅游路線和方案。這個過程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讓他們根據(jù)興趣和偏好,結合課文中提到的名勝古跡,設計出獨特的旅游路線和方案。第三步是分享交流。學生完成旅游路線設計后,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閱讀體會,分享自己的旅游路線和方案,以及他們在設計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通過這種分享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旅游景點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情境創(chuàng)設是小學語文實用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他們的閱讀與交流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旨在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提高閱讀與交流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整合學習資源是關鍵的一步。這不僅包括課本資源,也包括網(wǎng)絡資源、社區(qū)資源等。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有效整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整合學習資源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將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的組合,當明確教學主題之后,接下來需要教師考量的就是如何選擇適切的教學內容,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重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各種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組建對應的課程內容。
以第二學段“文明的公共生活”的教學為例,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以下優(yōu)化、重構。
可以通過對現(xiàn)有的教材進行梳理,挖掘其中的實用性文本。如,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就是一個適切的內容,其口語交際的主題為“請教”。在教學之前,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請教的注意事項,還要為其提供交際小貼士;也可以選擇《孔子拜師》《奇怪的大石頭》《程門立雪》等文本,將其組合在一起形成閱讀組合群,以建立主題閱讀,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請教方法和請教態(tài)度。
如果以學習的視角來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可以接觸極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根據(jù)微信公眾號上的推文、公交站牌、生活指示牌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活動素材,既能夠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實踐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還能夠對學生的思維形成引導,幫助其掌握非連續(xù)文本、跨媒介文本的閱讀方法,能夠從中獲取關鍵信息,并能以此解決現(xiàn)實問題,豐富閱讀體驗。
基于“小讀者與大作家見面會”所串聯(lián)起的一系列活動,可以依次重構真實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演繹表達的機會和平臺。可以模仿真實的活動現(xiàn)場,其中所包含的人物角色有主持人、讀者,這些都可以由學生來擔當。小主持人的任務,就是根據(jù)提前收集的信息,對作家作品進行簡單介紹,也可以播放和作家相關的視頻簡介。作為讀者的學生,需要提前準備好請教的問題,然后模擬請教過程。基于主線活動能夠將公眾號推文、報名表填寫、作家信息收集、出行路線規(guī)劃、現(xiàn)場演講對話以及書信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使學生能夠在其中掌握必備技能,了解社交注意事項。在整個任務群的教學過程中,緊扣“請教”這一核心任務,并將其細分為五大子任務包括:讀懂通告、組文閱讀、生活情境演練、綜合活動展現(xiàn)、對話作家。借助這些子任務,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操練的真實情境,能夠推動其交際能力的切實提高。
在小學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整合學習資源和組建課程內容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科學合理地操作這兩方面工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和實用有趣的課程內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與交流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能夠充分揭示語文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使學習任務在完成之后,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交流方法,滿足學生的交流所需。想要實現(xiàn)實用性交流目標,必然不缺少大量重復的練習,但是這種練習又不能毫無意義,而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所以,實用性交流學習的重點在于生活情境中的實踐與應用,必須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提高練習的實效性,這樣,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在這一學習任務群中語言能力的整體提升。
這是一種以實際訓練為核心的練習方式,具體教學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將課堂所學習的所有內容和方法梳理、歸攏在一起,以生活情境為載體,展開有效的實踐和應用。
以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習作目標在于“學寫倡議書”。開始寫作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關注校園文化,特別是其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然后完成倡議書,并向低年級學生進行宣傳。這樣的任務形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夠主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發(fā)現(xiàn)不文明現(xiàn)象,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議,同時掌握倡議書的正確寫法。完成倡議書之后,可以選派學生代表向各個年級、班級進行宣傳,或者張貼在校園的宣傳欄內。這樣的交流才具備現(xiàn)實意義,才真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渴望,能夠使學生感受倡議書的現(xiàn)實價值,能夠了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只有積攢主動表達的動力,才能夠切實提高實用交流的能力。
這種練習方式同樣需要立足于生活,要突顯實用的地位,這樣才能展現(xiàn)語文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綜合特質、實踐特質,才真正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以四年級上冊為例,第七單元的習作目標為“寫信”,根據(jù)寫作要求以及現(xiàn)實學情,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地情境,學校與新疆拜城縣察吉爾鎮(zhèn)中心小學進行聯(lián)誼,學生可以以寫信的方式和對方學校的學生成為筆友。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教學重點在于書信格式以及書寫要求、書寫規(guī)范,同時還要掌握寄信的方法。因為學校聯(lián)誼是真實存在的,學生所書寫的內容和情感都能夠體現(xiàn)他們的真實情況,這種情感交流是真實的,是來自于現(xiàn)實的,能夠將教材中的抽象寫作內容,轉化為學生交流表達的載體,使他們能夠更個性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
這一練習方式需要著眼于具體的實踐活動,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應當由學生自主完成,包括資料的搜集、整理,包括問題的思考、分析以及解決等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當然也能通過活動激活學生參與其中的主觀能動性。
以六年級下冊為例,第五單元所安排的口語交際為“辯論”。統(tǒng)觀整個學段,在三年級下冊、六年級上冊分別安排了兩個板塊的內容,“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意見不同怎么辦”,需要緊扣核心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看法,同時還要注意溝通時的態(tài)度。辯論則是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要在傾聽他人講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漏洞或者矛盾之處,并以此展開反駁,同時要注意用語文明。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位教師設計了以下要求:賽前觀戰(zhàn)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營造辯論的氛圍;認真傾聽輪流陳述,發(fā)現(xiàn)其中的矛盾之處;為辯論提供支架,文明反駁對方觀點;學以致用,實操實戰(zhàn);總結經(jīng)驗,反思提高。在正式辯論之前,學生需要自己搜集相關資料,還要在課堂中組織實戰(zhàn)演練,而教師則需要借助多元的方式鼓勵學生的多方互動,可以是現(xiàn)場點評,也可以是舉牌支持等等,都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練習的強度,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實操的真實感,能夠使實用性交流任務可以順利高效的完成。
小學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運用,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多元化的交流學習任務以及實際應用的過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總之,優(yōu)化任務設計、加強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策略的實施,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而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所體現(xiàn)的是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生活化特點。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鏈接生活,還要組織多維度的實踐練習,為學生解決家庭、學校問題提供幫助,也能夠為日后適應社會塑造必備的品格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