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流離與失序:解放戰(zhàn)爭時期流亡學生的狀況
——以《大公報》和《中央日報》的報道為中心

2024-03-21 07:07:02張鉉禹
西部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央日報大公報國民政府

張鉉禹

(魯東大學,煙臺 264025)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關地域中等學校的部分學生隨國民黨敗退而不斷遷移,由于南京國民政府的缺位,流亡學生在遷移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作為當時的兩大重要報刊,民營報紙《大公報》和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都對流亡學生的狀況進行了諸多報道,通過對新聞報道的分析可以窺見當時流亡學生群體的真實狀態(tài)和南京國民政府對這一群體的態(tài)度。

一、流亡學生概念的界定

流亡學生這一群體最早可以追溯到“九一八”事變之后流亡到關內的東北學生,而流亡學生一詞的出現(xiàn)則是在“七七事變”后?!捌咂呤伦儭北l(fā)以后平津的學生紛紛南下,至濟南時一學生隊伍打出“平津流亡學生第一大隊”的旗號,后被媒體報道,流亡學生一詞便開始被使用[1]。解放戰(zhàn)爭時期流亡學生一詞多用來形容因戰(zhàn)火而不斷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域轉移的中學、職業(yè)學校和師范學校等中等學校的學生。本文所討論的流亡學生以解放戰(zhàn)爭時期隨國民黨敗退而不斷南遷的中等學校學生為主體,包括中學、職業(yè)中學等學校,雖亦有高等學校學生,但不作為本文論述的主體。

二、由《大公報》所見流亡學生之狀況

將“不黨、不賣、不私、不盲”作為辦報方針的民辦《大公報》關于流亡學生的報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民政府的政策及執(zhí)行情況

自1948年年底開始,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力攻勢之下,國民黨在東北和華北逐漸陷入軍事失利,為了控制學生,國民政府要求學校南遷,學生們被迫開始了背井離鄉(xiāng)的流亡生涯。對流亡學生而言,國民政府對他們的安置與救濟成為其學習、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唯一倚仗,亟待解決的便是衣食住問題。從《大公報》關于國民政府對流亡學生安置的報道來看,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國民政府并未制定流亡學生安置、管理的總體性政策,在流亡學生聚集的城市,總是希望借助地方的力量解決有關人員的吃飯與住宿問題。以煙臺抵滬流亡學生為例,他們在上海沒有合適的住所,只得暫居山東會館,居住條件很差,《大公報》報道稱“見山東會館從門口起一直到大廳,和走廊上、屋檐下,都擠滿了流亡學生和難民。學生大都穿了黑布中山裝,三三兩兩,有的在談天,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躺在鋪蓋上看書。每個人都是一副營養(yǎng)不佳的臉色”[2]??梢妵裾疀]有設立專門的抵滬流亡學生收容機構,只能做暫時性地安排。對于抵滬流亡學生的飲食問題,先是由上海社會局負責解決,每天上下午兩次送粥,“社會局昨上午十時開去了流動施粥車,燒粥一次僅能供給二百人的糧,所以一頓午膳一直吃到下午四時才完場?!盵3]但由于社會局所提供的援助只是臨時救急,加之當時抵滬的難民較多,難以應付,去救助其他地方時,“這些流亡學生就整整的餓了一天?!敝罅魍鰧W生的飲食便轉為由上海的公益慈善團體以及紅十字會負責,“上午八時起步行到長樂路普緣社去吃中餐,吃的是白米飯,共燒了十二石白米,下午五時起到紅十字會去吃粥?!盵4]不過這些均為臨時措施,以至于紅十字會米的來源也成了問題。

對于維持流亡學生的生活,國民政府的措施是撥款,主要來源于教育部,對于數(shù)量龐大的流亡學生而言,往往是杯水車薪,且撥款層層下發(fā)到不同的部門,有的下發(fā)到地方教育局,有的下發(fā)到青年輔導委員會(簡稱“青輔會”),中間難免有人趁機克扣,真正能用到流亡學生身上的錢少之又少。流亡到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所能接收到的救濟也不同,流亡到南京的山東學生因衣食無著而組成了“山東流亡學生乞食團”,其中的一位學生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都是山東省各中學的學生,現(xiàn)在逃難來京的,有二十九個單位,總數(shù)約萬余人,現(xiàn)在分住在京中各學校里,教部還沒有安置的辦法,只從昨天起每人每天發(fā)六十萬元,實在不夠維持,只好出來乞討十萬八萬,希望集少成多,維持生命,自知這不是辦法,但也沒有其他辦法?!盵5]

對于流亡學生的復學問題,國民政府的做法是組成臨時中學或聯(lián)合中學,“凡縣立及已立案之私立中等學校肄業(yè)學生,其原?!馍o法復校者,得由教育廳澄清設立臨時中學(下文簡稱臨中)收容之。凡一時不能恢復致勝實力中等學校得由教育廳呈準在適當?shù)貐^(qū)設立聯(lián)合中學(下文簡稱聯(lián)中)收容之?!盵6]設立臨中、聯(lián)中將流亡學生統(tǒng)籌管理以后,便可以將其遷出大城市,轉移至江西、湖南等地區(qū)選址設校,緩解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救濟、醫(yī)療等壓力,恢復社會秩序。但臨中、聯(lián)中的籌設并不順利,國民政府中央和地方在辦校問題上相互推諉,“魯教廳李泰華廳長到京后,一再向教育部請求所有流亡學校改設國立,終未邀允?!盵7]即使學校已經(jīng)設立,學生的日常生活仍然十分艱難,如海岱聯(lián)中湖洋渚分校,“學生五百多人,每天若吃兩頓干飯,就要六石米,日前因米不容易買,已改吃兩頓山芋米粥。教師們的存糧也早給吃光了,學生無奈,有的竟上街乞討,以求一飽?!盵8]

作為抗日戰(zhàn)爭后國民政府收容、訓練失學學生的專門機構,青輔會理應在救濟流亡學生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9]。然而據(jù)《大公報》報道:“本年上半年曾受救濟之人數(shù)達二十五萬六千余人,然以之與待救濟之實際情形相較,尚有杯水車薪之感。目前政府因財政困難,無力一一周濟,固為事實,然而青年流離之苦,亦無人不寄予深切同情”[10],以至于青輔會副主委甘家馨堅決請辭??梢?面對越來越多的流亡學生,青輔會既無權力又無財力,只能一邊等待教育部的撥款,一邊做登記、甄別等工作,1948年以后則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組織流亡學生參加國民黨軍隊上,進一步加深了流亡學生對國民政府的失望之感。

隨著長江以南各大城市陸續(xù)解放,國民黨軍隊兵源告急,便把主意打到了流亡學生身上。“流亡學生來穗后,當局對于救濟事宜,雖已盡力辦理,但因‘粥少僧多’,各流亡學生生活,仍未獲得解決,此刻唯一出路只有投軍?,F(xiàn)在流亡學生寄寓之屋檐下,已貼滿招軍之章程廣告,計有臺灣二○七師招學兵,臺灣第四軍官訓練班招軍官,招入伍生,招初級軍事干部,及陸軍裝甲兵團招考裝甲車學兵,琳瑯滿目,但睡在屋簷下之流亡學生,未見因招軍而減少?!盵11]可見流亡學生的參軍意愿不高。有的地區(qū)還出現(xiàn)了強制參軍的情況,如流亡至廣州的私立鎮(zhèn)華文化學院學生就被計劃送往臺灣從軍,學生不滿進行抗議,警局竟將該院院長拘留[12]。

(二)社會救濟情況

由于國民政府的安置速度慢且不完善,流亡學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靠社會救濟。一些城市的大型企業(yè)組織了募捐活動,有關省份的同鄉(xiāng)會進行了踴躍的援助,愛心市民也紛紛捐款捐物。例如,為救助東北難民及流亡學生,中紡天津分公司曾組織捐款“共計國幣四十五億零四百另三萬元(第四廠自行捐賑陳塘莊難民四億八千二百八十五萬元在外)”,其中“一億元救濟東北流亡學生”[13]。對于抵滬的煙臺流亡學生“山東同鄉(xiāng)會送去了面包七百二十磅。白米雖有人送去,可是沒有燒飯炊具,不能吃到白飯。市民有送肥皂、咸菜、食米去的,也有捐錢去的,昨天約收到了二千六百多圓”[14]。河南流亡學生抵達漢口遭到“漠視不理”,救濟全靠各同鄉(xiāng)會籌款,但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5]?!洞蠊珗蟆逢P注這些善行,并將捐助較多的人和組織進行了報道。其中有這樣一則新聞格外引人注意:“昨有四位隱名的山東老太婆,衣服并不好,聯(lián)合買了五百個饅頭,親自送給豫省流亡學生充饑。學生們因感同為天涯淪落人,不忍領受,結果四位老太婆立刻熱淚盈眶,堅請非受不可,于是經(jīng)過全體同意,就把這五百個饅頭分給最近來漢而沒有飯吃的三百多學生。”[16]同胞情深,令人動容,同時也反映了國民政府組織、救濟能力的低下,連流亡學生的基本生活也難以保障。除了捐款捐物以外,各行業(yè)商會對流亡學生的觀劇、理發(fā)、乘車、沐浴等均提供了幫助。

《大公報》多次發(fā)表新聞、社論報道流亡學生背井離鄉(xiāng)的悲慘處境,呼吁社會各界援助流亡學生,并給國民政府施加壓力,敦促其盡快制定政策救助流亡學生。例如1948年8月,為了解決流亡學生的棉衣問題,《大公報》發(fā)表社評敦促中樞教育當局“應該為這問題早早籌劃一番”,并呼吁社會各界“應普遍發(fā)動為流亡學生募棉衣”[17]。

社會各界對流亡學生救濟的內容在《大公報》關于流亡學生的報道中占了很大部分,足以說明如果沒有各種非官方團體、各行業(yè)商會以及愛心人士伸出援手,流亡學生的生活將更加艱難。

(三)流亡學生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作為特殊的難民群體,流亡學生在其流亡過程中以及抵達其他城市時,必定會對社會秩序產(chǎn)生影響,“兩個月以來,流亡學生連續(xù)的演出是打米店,打公共汽車,打青年輔導會,兩度包圍文化電影院,南京設備較完善的四大影院之一的國民電影院也被搗毀了”[18],可以看出對當時的社會治安有著很大的影響。

流亡學生數(shù)量多且主要向南方的大城市流動,給當時的交通運輸帶來了極大壓力,“有一個時候,南來西去的流亡學生特別多,客車貨車都給拉了去運學生,最忙的時候,曾有十天左右沒有客運,單幫客大吃倒帳?!盵19]學生選擇踏上流亡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聽信了國民政府的所謂承諾,尤其是對于“公費生”而言,他們認為只有到國民黨控制的地區(qū)讀書才能繼續(xù)享受公費待遇。流亡學生們坦言:“這只盛公費的飯碗是學校交給學生惟一的法寶,也是對付學生惟一的法寶。通過這法寶的關系,學生肚子才能多少有點安慰,學校緊箍咒才能念念有詞,學生和學校才互相認識也互相仇視?!盵20]但當他們走上了這條路才發(fā)現(xiàn),國民政府的宣傳和實際差距甚大,承諾往往難以兌現(xiàn)。

來到南京、上海等繁華城市的學生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一面詛咒都市是舶來品與洋奴的天下;一面又贊美都市,也想聽聽戲、看看電影,也喜歡西服筆挺、皮鞋發(fā)亮?!毙睦锍錆M了自卑感,“覺得處處落伍,一無是處”,因無錢觀劇而搗毀戲院的事件屢見報端:“京明星大戲院十九日晚被流亡學生因無票觀劇未遂搗毀”[21]“廿七日晚搗毀了公余影戲院的泗、漣、述、睢四縣流亡學生,廿八日晨六時又搗毀了敎育廳”[22]。警方處理這種事件時往往不能采取強硬措施,只能在強行驅散后對為首的學生進行拘留處理,這種和稀泥式的處理方式使得影、戲院紛紛采取各種方式以求自保。

同為流亡學生,其內部存在矛盾。流亡學生通常是以學?;虻貐^(qū)為組織進行流動,背井離鄉(xiāng)往往只能報團取暖,視同學、同鄉(xiāng)如親生兄弟,由此形成了多個“地方勢力”和“學校勢力”,不同學校、地區(qū)的流亡學生為了爭奪援助、校舍等資源時常發(fā)生沖突[23]。流亡杭州的長淮中學與濟南第二聯(lián)合中學的學生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沖突,山東學生遭到扣押,“初失蹤卅二名,后放歸廿九名,尚有三名失蹤,且損失金鈔物件甚多”[24],事后濟南第二聯(lián)合中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事情的處理結果也只是“將為首的五名學生開除學籍”,失蹤的三名學生是否被找到、損失是否得到賠償,結果不得而知,《大公報》并未作后續(xù)報道。

由于流亡學生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證,情緒不穩(wěn),加之國民政府對其管理不善,流亡學生與當?shù)鼐用?、工商業(yè)者經(jīng)常發(fā)生糾紛。在南京,“京建康路興盛隆雜貨店與流亡學生因買糖起沖突,該店老板王清嵐開槍,殺傷河南輝縣中學生師希腎、毛化遠二人。一部分沖動的學生‘將中國日報經(jīng)理部搗毀,一會計重傷,兩職員輕傷’”[25];在煙臺,國華中學學生發(fā)起“占屋運動”,稱“難忍凍寒之苦,今后將聯(lián)合其他流亡學校學生,強占要人空房”[26];在江蘇,“大梁中學為買米而被鄉(xiāng)民活埋了十幾個?!盵20]可以說,流亡學生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國民政府本想控制學生群體作為自己的籌碼,但由于腐敗無能,流亡學生的安置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三、由《中央日報》報道所見流亡學生之狀況

作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理應對有關流亡學生的情況及相關的安置政策進行細致的報道,但就報道的數(shù)量而言,《中央日報》與《大公報》相比差距甚大。經(jīng)粗略統(tǒng)計,解放戰(zhàn)爭期間《大公報》上刊載的有關流亡學生的新聞多達673條(1)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近代報刊:《大公報:1902—1949》檢索系統(tǒng)。;《中央日報》算上其福建、昆明、貴陽三版總計172條(2)數(shù)據(jù)來源于我國臺灣得泓中國近代報紙數(shù)據(jù)庫、中國歷史文獻總庫——近代報紙數(shù)據(jù)庫。,且很多新聞三版為重復報道。就報道的內容而言,《中央日報》關于流亡學生的報道內容單一,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國民政府的救濟與安置政策

《中央日報》涉及的報道主要圍繞著國民政府對流亡學生的安置與救濟展開,但關于救濟流亡學生的總體性計劃的新聞依舊很少,大多都是以地區(qū)為單位進行救濟。相對于《大公報》而言,《中央日報》關于國民政府對流亡學生救濟的新聞只對救濟的內容進行表述,對于流亡學生的狀況以及救濟的效果卻只字不提。流亡南京的魯、豫兩省學生缺乏棉衣,社會部便“據(jù)河南、山東兩省旅京同鄉(xiāng)會所遣流亡學生名冊,撥發(fā)棉衣九千件”[27],然而此時不僅在南京的流亡學生受凍,流亡至其他城市的學生也在忍受著“西風颯颯”,有些學生只能“披著棉被上課”,流亡學生的棉衣只能靠當?shù)卣畽C構、社會福利機構及愛心市民的捐贈。直至十月,教育部才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但事實上仍很大程度依靠募集。關于流亡學生公費名額的報道便更是奇怪,1947年1月11日,身處上海的流亡學生派出代表赴南京請愿,要求增加公費名額,不然“私立學校學生在毫無救濟的情況下,勢將被迫失學”[28]。從新聞報道來看,教育部對這迫在眉睫的需求并未給出明確回復,之后的新聞中也再未提及此事。然而七月,教育部卻向山西流亡學生撥發(fā)一筆???將“公費生由五六七〇增至七千”[29],并撥發(fā)教學儀器若干。兩者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從《中央日報》的新聞報道可以看出,國民政府對于流亡學生的救濟采取一種“被動”的姿態(tài),哪里出現(xiàn)了流亡學生,便在哪里進行救濟,這就導致對流亡學生救濟的不及時,加之戰(zhàn)爭以及行政效率低下,在國民政府的有關救濟到達之前,流亡學生便已經(jīng)處于生存線以下的狀態(tài)。

隨著到達南京流亡學生日漸增多,國民政府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甚至計劃停止救濟。在疏散完一批河南、山東流亡學生后,教育部便不再對來到南京的流亡學生進行登記。實際上流亡學生仍不斷抵達南京,國民政府無法阻止??梢妵裾呀?jīng)把流亡學生視為“燙手的山芋”,尤其是南京、上海等地的流亡學生,除設卡堵截之外,還要“即到即送”。

(二)與流亡學生相關的治安事件

與《大公報》相比,《中央日報》對有關于流亡學生的治安事件報道篇幅較長,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報道得相對詳細。從報道的立場來看,總是將流亡學生視為沖突的發(fā)起方。山東志強中學流亡學生在乘車時與首都公司職員發(fā)生沖突,據(jù)《中央日報》報道稱,沖突起于“學生對所解釋拒不相信,堅要開車,以致與票務發(fā)生爭吵,其中部分學生即高聲呼打,一時秩序紛亂”[30],且在沖突中學生將公交公司將要發(fā)給員工的工資搶走,將流亡學生描繪得極為惡劣,而司機、售票員則為被迫報復。在南京新都戲院,流亡學生與院方發(fā)生沖突,戲院遭到搗毀,據(jù)《中央日報》報道稱,沖突起于“流亡學生三十七名前往觀影要求免費招待,經(jīng)院方及衛(wèi)戍人員勸導后退出,退出后又有百余人前往,聲稱有兩學生被扣于該院請求上樓找尋”[31],流亡學生在上樓后即將戲院設施破壞,沖突遂起?!吨醒肴請蟆房d孫連仲談話,勸誡流亡學生“應自愛,望勿再生事端”[32]。雖然與《大公報》相比《中央日報》關于這類事件的報道數(shù)量較少,但就對事件的描述方式來看,幾乎所有報道的都將沖突的起因指向學生,將流亡學生對社會秩序的破壞放大。以哄騙、脅迫等手段發(fā)動學生南遷流亡,是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手段,如果對流亡學生的安置得當,很多沖突是可以避免的。這種新聞報道并沒有使國民政府成功地把破壞社會秩序的責任推到流亡學生頭上,反而加深了普通民眾與流亡學生群體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增加了兩個群體之間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

四、結語

通過對《大公報》及《中央日報》有關流亡學生新聞報道的分析可以看出,解放戰(zhàn)爭期間南京國民政府通過脅迫、欺騙等方式發(fā)動大量學生南遷流亡,然而并沒有制定好相關的政策方案及時救助、安置,導致學生流離失所并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作為當時中國富有影響力報刊,《大公報》堅持“四不”原則,肩負起為流亡學生提供幫助,呼喚社會對這些學生伸出援手的責任。作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喉舌”,《中央日報》的新聞報道卻顯得冷酷無情,甚至將學生視為社會問題,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鼠兩端與腐敗無能。

猜你喜歡
中央日報大公報國民政府
《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都市生命統(tǒng)計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4:54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國民政府的直接稅改革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2:18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20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中央日報》對戰(zhàn)后南京審判的報道
左中右三報抗戰(zhàn)時期想象的共同體建構
今傳媒(2016年5期)2016-06-01 00:06:49
《資本論》廣告登上《中央日報》
晚報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 17:49:19
淺析民國時期《申報》與《大公報》的言論特色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姜堰市| 安西县| 东港市| 田阳县| 舒兰市| 贵港市| 嘉义县| 绍兴市| 永州市| 张掖市| 永安市| 宜昌市| 怀安县| 灵丘县| 广德县| 大新县| 犍为县| 廉江市| 广元市| 马山县| 饶平县| 弋阳县| 泰和县| 望江县| 唐海县| 衡东县| 宜兰县| 肥城市| 高平市| 延津县| 贞丰县| 赣榆县| 延边| 泗阳县| 曲阜市| 关岭| 隆尧县| 积石山| 福贡县| 崇州市|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