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康復醫(yī)學逐漸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在康復醫(yī)學領(lǐng)域,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一直是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話題[1]。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偏癱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它不僅會導致身體機能受損,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有效干預以提高其肢體功能和自理能力尤為重要[2]。目前,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心理疏導等。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3]。因此,臨床需要尋找一種更加有效且可持續(xù)的方法。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手段,能夠通過綜合運用多種康復手段達到全面提高患者身體機能的目的[4],已被逐漸應用于各類疾病的康復治療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此,本研究以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對本病患者肢體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0 例。納入標準: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無其他腦部疾?。换颊呒捌浼覍賹ρ芯恳颜J真了解,并自愿參與;依從性高,可配合護理工作。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偏癱原因為腦外傷;處于深度昏迷狀態(tài);伴有其他嚴重器官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在58 ~72 歲之間,平均(65.38±2.62)歲;腦卒中類型:缺血性腦卒中16 例,出血性腦卒中14 例。觀察組中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齡在57 ~76 之間,平均(66.02±2.91)歲;腦卒中類型:缺血性腦卒中18 例,出血性腦卒中12 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壓、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開展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1)肢體功能鍛煉:包括床上和床下鍛煉兩部分,床上鍛煉主要是護士幫助患者在床上翻身、平移、坐起等。需要注意的是,進行上述鍛煉時要保持動作輕柔,不可用力拖拽或牽拉,以免損傷患者的軟組織和關(guān)節(jié)。床下鍛煉主要是護士指導患者以正確的姿勢下床,并使用拐杖、輪椅等輔助工具下床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下床活動時身旁一定要有人陪護,以免發(fā)生跌倒,引起不必要的損傷。(2)生活能力訓練。護士引導患者以健康的肢體帶動偏癱肢體運動,指導患者進行穿衣、如廁、洗漱等基本生活訓練,并增加擰毛巾、撥弄算盤等訓練。在這一階段,護士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告訴他們恢復過程是漫長的,要具備充分的耐心和信心,同時使家屬了解陪伴患者的重要性。(3)語言康復訓練。對于部分伴有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在護理初期,引導其盡可能通過喉嚨發(fā)出“啊”的聲音,之后引導其說出一些簡單的字和詞,按照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一點一滴地增強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也可以引導患者通過照鏡子的方式來修正發(fā)音,讓他們首先注意他人的標準口型,再面向鏡子進行自我調(diào)整。在患者能夠自主發(fā)音時,讓其先聽到詞句的前半部分,然后再引導其說出后半部分。在患者學習的過程中,護士必須保持充足的耐心、熱情,不斷鼓勵患者克服困難,提升康復的信心。(4)肢體按摩。通過按摩來促進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恢復,按摩時要保持動作柔和與舒適,并且要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在按摩的過程中,護士要隨時詢問患者的實際感受,以便調(diào)整按摩的力度。對于肌肉緊繃的患者,給予其安撫,使其放松身心,緩解肌肉的緊繃狀態(tài)。按摩手法包括拿、捏、揉、搓等。
(1)運動功能: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簡式Fugl-Meyer 運動功能量表(FMA)評估兩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上肢功能計分66 分,下肢功能計分44 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功能越佳。(2)情緒狀態(tài):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SAS 的分界值為50 分,<50 分說明無焦慮情緒,≥50 分說明有焦慮情緒,且分值越高提示焦慮情緒越嚴重;SDS 的分界值為53 分,<53 分說明無抑郁情緒,≥53 分說明有抑郁情緒,且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情緒越嚴重。(3)生活質(zhì)量: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該問卷包括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健康、物質(zhì)生活四個維度,各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4)護理滿意度:以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研問卷調(diào)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該問卷為百分制,分值在80 分以上為十分滿意,60 ~80 分為較滿意,低于6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較滿意率。(5)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兩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總分42 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jīng)功能損傷越嚴重。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數(shù)評定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總分100 分,其中100 分表示生活能夠自理無需依賴他人,61 ~99 分表示生活需輕度依賴他人,41 ~60分表示生活需中度依賴他人,≤40 分表示生活需重度依賴他人。
本研究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均數(shù)± 標準差(±s>)、百分比表示,其中前者行t檢驗,后者行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FMA 中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分別為(9.54±2.11)分、(7.82±2.69)分,與對照組的(9.52±2.09)分、(7.88±2.74)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36/0.085,P=0.970/0.932)。護理后,兩組的FMA 評分均明顯提升,其中觀察組FMA 中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分別為(35.94±5.97)分、(23.51±5.33)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5.7±5.52)分、(15.61±4.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20/6.353,P均<0.001)。
護理前,觀察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65.38±4.21)分、(65.62±4.30)分,與對照組的(65.22±4.19)分、(65.33±4.09)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 學 意 義(t=0.147/0.267,P=0.883/0.789)。護 理后,兩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明顯下降,其中觀察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45.22±3.08)分、(46.28±3.23) 分, 均 顯 著 低 于 對 照 組 的(50.63±2.07)分、(53.12±1.9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984/9.875,P均<0.001)。
護理前,觀察組GQOL-74 中的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物質(zhì)生活評分分別為(74.52±6.33)分、(74.69±6.28)分、(75.98±6.31)分、(75.32±6.52)分, 與 對 照 組 的(74.09±6.28) 分、(75.03±6.31)分、(75.51±6.22) 分、(74.94±6.42) 分 相 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64/0.209/0.290/0.227,P=0.792/0.835/0.772/0.820)。護理后,兩組的GQOL-74 各維度評分均明顯提升,其中觀察組GQOL-74 中的軀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物質(zhì)生活評分分別為(85.69±5.29)分、(86.96±5.37)分、(86.33±5.22)分、(85.69±5.09)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24±4.02)分、(81.21±3.92)分、(80.61±4.24)分、(80.55±4.2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92/4.737/4.658/4.266,P均<0.001)。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100.00%(30/30),其中十分滿意21 例(占比70.00%),較滿意9 例(占比30.00%),無不滿意病例;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6.67%(26/30),其中十分滿意15 例(占比50.00%),較滿意11 例(占比36.67%),不滿意4 例(占比13.33%)。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P=0.038)。
護理前,觀察組、對照組的NIHSS 評分分別為(17.52±2.33) 分、(17.61±2.37) 分,Barthel指數(shù)評分分別為(33.52±2.87)分、(33.29±3.02)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48/0.302,P=0.882/0.763)。護理后,觀察組的NIHSS 評分為(7.05±1.0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1.52±1.1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808,P<0.01);觀察組的Barthel 指數(shù)評分為(48.62±2.6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3.51±2.1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16,P<0.001)。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樣,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是本病的最常見類型,約占總病例數(shù)的80% 以上[5]。腦卒中的發(fā)生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有關(guān),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如顱內(nèi)腫瘤、外傷等也可導致腦卒中的發(fā)生[6]。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一種運動障礙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肢體無力、肌肉僵硬以及行走困難等[7-8]。臨床上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至關(guān)重要[9]。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標準和全面,通過一系列的康復護理手段來增強患者的信心,幫助他們和家人了解疾病狀況,正確應對腦卒中,并減輕其悲觀、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康復訓練之中。具體來說,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包括肢體功能鍛煉、生活能力訓練、語言康復訓練、肢體按摩等諸多手段,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FMA 評分、SAS 評 分、SDS 評 分、GQOL-74 評 分、NIHSS 評 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和護理總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提高自理能力、生活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和心理負擔,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