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赫 楊春林
聲樂教學是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聲樂演唱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聲樂作品的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初中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一、多媒體教學的基本應用途徑
多媒體教學在日常音樂教學中已經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過程當中,使用圖像、視頻、音頻、PPT等方式,通過多種感官通道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立體地感知音樂的魅力之處。通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更好地感受到音樂的各類情懷,從而更好地表達音樂。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除上述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途徑外,音樂教學中也逐漸融入MIDI制作等數字音頻制作技術。從制作結果來看,通過各類音樂編曲軟件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使用不同的配器創(chuàng)作各類風格的音樂作品,能夠成為一種新型教具應用于音樂教學當中,加之與視頻、圖片等使用視覺通道的多媒體教學途徑相結合,能夠產生“1+1>2”的教學效果。從制作過程來看,教師可以通過“數字音頻工作站”使用不同的音源向學生展示世界各地的特色樂器,加以讓學生親手操作,通過指尖點擊,彈奏出樂器的聲響,從而更加深切地使學生感受到當地樂器的音響特點和音樂特色,增加課堂中的師生互動。MIDI數字音頻的制作可以更直觀地表現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聲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能夠提升教師聲樂教學的教學效率。初中學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思維活躍,卻無法長時間集中于教師的教學中。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的模式不利于初中生的學習,容易讓初中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導致教學效率低下。而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在聲樂教學中,可以通過動畫視頻或真人演出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教師的教學意圖。通過與視頻、音頻的結合,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另外,多媒體教學也能夠幫助教師梳理自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邏輯,從而節(jié)省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作用。聲樂教學是一門音樂表現類的課程,大量的練習和實踐必不可少,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的演示,適當減少教師講授內容的時間,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聲樂演唱的基本技巧,內化為自身的聲樂演唱能力,增強學生聲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有利于學生理解聲樂教學內容
在聲樂教學中,演唱的發(fā)音位置、演唱技巧等教學內容都是比較抽象的,即使教師能夠進行現場演示,初中生在聲樂學習中仍存在無法僅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和演示正確理解發(fā)音位置與演唱技巧的現象。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更為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正確的發(fā)音位置,立體認識到不同的發(fā)音位置對于歌曲演唱會有怎樣的影響。在演唱技巧方面,將教師的演示轉化為圖像和視頻進行表現,能夠讓學生對于聲樂演唱有更直觀的認識和理解,對于聲樂演唱的技巧有更深的體會,從而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能夠更科學地進行表現。另外,多媒體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對于聲樂歌曲本身進行全方位的了解,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歌曲內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思想主題和感情,從而在歌曲演唱中有加生動的表現。從當前的各類初中音樂教材來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材對于演唱歌曲的背景介紹并不充分,需要教師進行補充。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歌曲的作者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等相關內容進行生動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快、更立體地理解歌曲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基于怎樣的感情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從而使學生在進行歌曲演唱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和藝術表現。
(三)有利于塑造聲樂學習氛圍
初中學段的學生好奇心重,在課程學習中容易出現交頭接耳的現象,因此塑造良好的聲樂課堂氛圍十分重要,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歌曲演唱的情緒與狀態(tài)。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塑造更加積極的課堂氣氛,在聲樂教學前可以通過一邊播放學習過的相關歌曲的音、視頻,一邊和學生進行簡單的肢體互動、輕聲演唱,通過體態(tài)律動與多媒體結合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對后續(xù)的聲樂教學起到鋪墊和推動作用。在聲樂授課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也能起到活躍課堂的作用。聲樂教學中的理論學習部分容易讓初中學生感到枯燥單調,產生教師提問無人應答、教師示范無人響應等狀況,導致課堂氛圍變得消極。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打破消極的氛圍,幫助教師活躍課堂氛圍。在對理論性過重的聲樂、樂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MIDI音頻制作過程及各類音樂制作軟件的現場展示,吸引學生的興趣,邀請學生一起參與、跟唱,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或通過播放視頻動畫、PPT動畫等方式,吸引學生興趣、增強師生互動。在多種形式結合的互動授課中,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從而活躍課堂氛圍。
三、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設聲樂教學情境
一方面,在聲樂演唱中,歌曲情感的體會和表達是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歌唱曲目的情境,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各類歌曲中或熱情奔放,或內斂深沉,或陽光開朗,或陰郁悲傷的情緒,創(chuàng)設出曲目對應的情境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歌唱狀態(tài)和感情狀態(tài),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進行聲樂演唱的藝術表現,同時使學生更容易投入歌曲的故事內涵當中。另一方面,不同地區(qū)的歌唱作品具有各地不同的特色與特點,對于初中學段的學生進行聲樂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學會不同地區(qū)的聲樂作品如何演唱,還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地區(qū)的音樂文化。因此在聲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可以播放不同地區(qū)的特色文化視頻,如當地特色歌舞、特色美食、特色服飾以及特色環(huán)境風貌、特色風土人情等相關視頻,通過視頻的形式幫助學生在教室這一單一環(huán)境中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地域特色,在更好地理解當地特色民族音樂的產生背景,唱出不同地區(qū)歌曲的特點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對于中國各個民族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以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天山之音”中的演唱歌曲《青春舞曲》為例,這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具有維吾爾族民歌的鮮明特點,節(jié)奏輕快活潑、旋律淳樸動人、情感真摯熱情,蘊含著維吾爾族舞蹈的律動,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在這門課程的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維吾爾族歌舞視頻,讓學生們跟著視頻中的舞者一起舞動,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維吾爾族人民的熱情和快樂,在學習演唱的過程中將感受到的熱情遷移到《青春舞曲》的歌曲演唱中,從而在演唱中更生動地表現歌曲想要表達的熱情與情趣。與此同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可加入新疆地區(qū)的特色風貌的多媒體展示環(huán)節(jié),通過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開闊學生的眼界,體會新疆地區(qū)的風土人情。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多種途徑進行聲樂教學,不但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維吾爾地區(qū)的少數民族音樂特點、更生動地演唱出維吾爾族民歌特點、更靈活地表達歌曲感情,還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新疆地區(qū)藝術的獨特風味,仿若置身于維吾爾地區(qū)的人民周圍。
(二)數字音頻與人聲演唱結合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數字音頻與人聲演唱結合的形式進行聲樂教學,能夠在多聲部合唱教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多聲部合唱教學在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常出現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多聲部合唱需要讓學生在保持自身演唱聲部的同時不被其他聲部影響,教師若是不憑借其他輔助工具直接進行授課,只能通過多次的重復教學以保證學生對于所需演唱聲部的熟悉。但僅通過教師對于兩個聲部的分別教學,并不利于學生對于多聲部合唱的學習和認識,且多次重復教學占用的課堂時間長,教學效率低。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中數字音頻與人聲結合的形式,能夠更直觀、便捷地讓學生感受多聲部演唱的魅力和音響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各個聲部人聲的音頻,在課上親身演唱一個聲部的同時播放其他聲部,使各個聲部同時進行。與普通的合唱音頻相比,這樣的形式能夠使學生更直接地聆聽不同聲部的旋律進行。這樣的方式不但節(jié)省了課堂的教學時間,改變單調地重復各個聲部的旋律教學的教學方式,還能讓學生直接地感受到多聲部合唱的音響效果和獨特魅力。例如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流行樂風”中的齊唱、合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主歌部分采用齊唱方式進行演唱,從副歌部分開始進行二聲部合唱,兩個聲部之間節(jié)奏型相同,但音高不同,由于初三學生在合唱方面的訓練不多,在演唱時容易產生音準無法保持準確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前錄制第一聲部的人聲音頻,再通過現場演唱第二聲部,向學生展示兩個聲部同時進行的音響效果,感受合唱的獨特魅力。這樣的形式也讓對第二聲部旋律并不熟悉的學生可以更直觀地聽到第二聲部的旋律。除此之外,在正式進行這首歌曲的聲樂教學前,還可以播放以本課雙聲部合唱的旋律為基礎,通過數字音頻工作站制作不同樂器的二聲部合奏音頻,如小提琴演奏第一聲部,低音提琴演奏第二聲部;長笛演奏第一聲部,單簧管演奏第二聲部等形式。通過不同樂器的合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節(jié)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音色的明暗,從而更有表現力地進行二聲部合唱。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聲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增進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印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對于聲樂演唱作品內涵、演唱方式等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在組內相互交流溝通,最后進行展示,由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由此也可看出,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重要的引導作用和評價功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教師能夠將教學意圖和內容呈現為PPT演示文稿,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出現,保證學生探究方向的有效性。在聲樂教學中還可以播放名家示范視頻,讓學生思考和模仿名家的演唱方式、表演形式,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思路和模仿對象,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以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多彩音樂劇”的歌唱作品《雪絨花》一課為例,《雪絨花》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在本單元中作為合唱歌曲歌唱課的形式出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完整進行雙聲部合唱,并正確認識音樂劇這一音樂表現形式。新課講授前,讓學生以4~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分組討論、分組實踐。首先播放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片段,引導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并進行組內自主學習,在PPT文稿中演示學生在學習中應注意的音樂要素為提示,向學生展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內互助的形式學習歌曲演唱,提升歌曲學習效率。待學生基本熟悉并能夠演唱主旋律后,播放音樂節(jié)目《聲入人心》中音樂劇演員演唱的《雪絨花》和黑鴨子合唱團演唱的《雪絨花》,讓學生體會多聲部聲樂演唱的聲音效果,并結合教材中的兩個聲部旋律進行形式上的模仿,分小組交流心得。最后引導學生按小組自主編創(chuàng)歌曲《雪絨花》,將聲樂演唱、朗誦、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對歌曲進行新的編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2022版藝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途徑、方法與機制;教師要在學校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藝術軟件等開發(fā)信息化藝術課程資源,從內容和方法上拓展藝術課程的空間,使藝術教學更具有直觀性、互動性和時代感,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應用能夠提升聲樂教學的教學效率,從而起到提升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作用,使學生從學習聲樂演唱的基本技巧、感情表達等方面,到對于歌曲的理解和創(chuàng)編,產生更新的認識和更高效的學習效果,起到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興趣、促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但與此同時,如果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應用過于死板,也可能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因此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當中,如何正確、高效應用多媒體教學還需要教師的不斷實踐和經驗總結。
(作者單位: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本文系2022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西壯族歌圩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轉化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2FXW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