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是新時期教育變革的焦點。信息技術學習由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構成。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之際,教師緊扣學生的學習過程,使用前置課堂策略、預先評估策略等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使其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鍛煉多樣能力,增強學習效果。鑒于此,本文以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為切入點,闡述引導小學生深度學習信息技術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秦浩(1996—),男,江蘇省泰興市古溪小學。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小學課程改革的新目標。教育部開展深度學習項目研究,探尋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系,明確要求教師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深度,促使學生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一種具有高投入性、高建構性、高遷移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深入探究,遷移知識,解決復雜問題,扎實掌握知識,增強高階思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1]。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基礎課程改革的重點課程。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學生必須養(yǎng)成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對此,信息技術教師要應用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踴躍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提高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提升信息意識和思維能力。要想達成此要求,離不開學生的深度學習。信息技術學習過程由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構成。同時,這三個階段正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立足點。因此,教師要以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為切入點,應用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助力學生學有所獲,增強信息技術學習效果。
一、課前階段
課前階段是學生深度學習信息技術的起點。在此階段,教師可以應用如下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一)前置課堂策略
前置課堂是指顛覆傳統(tǒng)教學流程,將學生學習置于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的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認知新知內容,便于在課前進行深入探究,提高學習深度[2]。對此,在實施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前置課堂策略,圍繞新知內容,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夯實深度學習基礎。
以“插入表格”為例,小學生對表格處于初識階段,需要了解表格是什么,表格的插入方法,表格的合并、拆分方法等。其中,認識表格是學生學習插入表格方法的前提。因此,通過分析教學內容,教師確定預習內容:認識表格。圍繞此內容,教師設計學習任務:(1)對比“桑蠶觀察記錄”文字內容和表格內容,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2)對比文字版和表格版的“值日表”“課程表”,你覺得哪種表達方式更加清晰、直觀?(3)觀察、對比以上幾個表格,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樣確定表格的行數(shù)和列數(shù)?設計學習任務后,教師將其發(fā)送到希沃易課堂。
在希沃易課堂系統(tǒng)的提示下,學生會自主下載任務,開展自學活動。在自學活動中,學生打開思維,認真對比、思考,從不同角度對表格建構認知。
通過前置課堂,學生獲得了自學信息技術的機會,建構了初步認知。部分學生還活躍了思維,夯實了發(fā)展高階思維的基礎。同時,不少學生因此增強了信息意識,鍛煉了探究能力,獲得了深度學習的助力,推動了深度學習的發(fā)展。
(二)預先評估策略
預先評估是指教師在課前利用適宜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預先評估,教師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遷移已有認知,解決不同問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應用預先評估策略,了解學生學情,做好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準備工作。
以“穿越迷宮”為例,在學習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模塊的搭建,了解了循環(huán)語句的作用。同時,通過完成本節(jié)課的自學任務,不少學生了解了條件判斷命令?;诖?,教師在希沃易課堂上發(fā)布“穿越迷宮”游戲任務,同時提出游戲規(guī)則:(1)熊二從起點出發(fā),跟隨鼠標移動;(2)熊二遇到黑色的迷宮墻壁,向后退;(3)熊二遇到光頭強,大聲喊“抓到啦”。
游戲本身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受興趣的驅使,學生會打開思維,調動知識儲備,按照規(guī)則動手操作,解決相關問題。事實上,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學生比較三種“如果”控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會增強對三種“如果”控件的認知,積累操作經(jīng)驗。同時,不少學生會遇到種種問題。學生上傳游戲成果,展現(xiàn)自學所得和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認真分析,借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確定課堂教學要點。同時,學生在課前自覺遷移已有認知,繼續(xù)解決問題,扎實掌握新知內容,鍛煉信息技術技能,增強深度學習效果。
二、課中階段
課中階段是學生深度學習信息技術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借助多樣化的方式解決問題。一般情況下,在課中階段,教師可以應用如下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一)情境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選用適宜的手段,如圖片、視頻、語言、實物等,創(chuàng)造適宜的教學場景,促使學生體驗的活動。有效的教學情境是學生產(chǎn)生積極情感,實現(xiàn)有意義建構的支撐。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策略,助推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自覺地進行有意義建構,實現(xiàn)深度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以“數(shù)據(jù)分析”為例,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要學會使用公式計算和自動求和計算。在這節(jié)課之前,學生認識了不同的圖表,掌握了函數(shù)求和、平均值計算和計數(shù)的方法,積累了數(shù)據(jù)計算經(jīng)驗。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師組織“圖表大偵探”游戲活動,向學生呈現(xiàn)各種圖表,如柱形圖、折線圖、餅圖等,同時要求學生熟記圖表,并復述。游戲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遷移已有認知,記憶圖表,認真復述。接著,教師組織“知識大比拼”活動。在活動中,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則遷移已有認知,操作計算機,溫習圖表和需要用到的操作按鈕,以加深記憶。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618時,部分家庭進行了年中狂歡購。你家購買了哪些物品?請回憶家庭購物情況,試著制作家庭購物清單。在制作家庭購物清單之前,請思考哪些操作可以用來制作家庭購物清單,制作家庭購物清單的步驟是怎樣的?!痹趩栴}的驅動下,學生走進生活情境中,自覺回顧所學信息技術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試著梳理制作家庭購物清單的步驟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地進入信息技術課堂,有利于深入探究、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活躍思維,回顧、應用所學,自覺解決問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學生會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便于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二)思維外顯策略
思維外顯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不斷發(fā)問,引導學生將內隱的思維形成過程外顯,提升高階思維水平。思維外顯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3]。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信息技術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展示,借此了解其思維發(fā)展情況,給予其有針對性的點撥,推動學生深度思考。
以“美化表格”為例,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制作值日表”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圍繞不同的任務,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驅動其思考。如,圍繞“設置文本格式”這一任務,教師提出要求:“請將文字設置為仿宋,藍色,三號?!辈⑾驅W生提出問題:“在表格中設置字體的方式,與在文檔中設置字體的方式一樣嗎?”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打開思維,自覺回顧在文檔中設置字體的方式,并踴躍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美化表格,遷移已有認知,設置字體。在已有認知的支撐下,學生能主動探究表格中的字體設置方式。在學生完成操作后,教師隨機選擇一名學生,鼓勵其當眾演示,介紹相關方式。教師和其他學生仔細觀看,認真傾聽,了解設置字體的方式。
實踐證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積極思考,探究問題解決方法。與此同時,學生主動操作計算機,將問題解決方法轉化為操作方法,實現(xiàn)思維外顯,獲取信息技術知識,鍛煉操作技能,提高思維水平,增強深度學習效果。
三、課后階段
課后階段是學生遷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階段,亦是進行教學評價的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可以應用如下策略。
(一)問題解決策略
問題解決策略是指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相關問題,促使學生遷移認知,解決真實、復雜問題的活動。深度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4]。遷移應用所學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信息技術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設計稍有難度的問題,促使學生靈活遷移應用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獲得認知、技能、素養(yǎng)方面的發(fā)展。
以“小貓出題”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系列活動,逐步了解了變量、建立新變量的方法、利用變量進行計算的方法等知識點?;诖?,教師提出問題:“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一起設計了小貓出加減法題目的小程序。請回顧設計程序的過程和具體方法,你能否設計其他類型的題目?請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從以下任務中任選一個,動手操作。任務一是將加法程序改為兩個數(shù)的乘法計算,任務二是將加法程序改為兩個數(shù)的減法計算?!睂W生在了解問題內容后,發(fā)散思維,在腦海中描繪程序運行過程,聯(lián)想相關的知識點。之后,學生依據(jù)自身情況,自選任務,使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操作。
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面對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教師要耐心地對其進行指導,促使他們查漏補缺,順利地解決問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結束后,教師任選幾個作品,當眾展示,并鼓勵相應的學生介紹程序設計方法。其他學生在觀看、傾聽之后,可以提出其他方法。
如此做法,不但能使學生及時地遷移、應用課堂所學,做到學以致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提升操作技能,鍛煉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二)評價反饋策略
評價反饋是指教師、學生彰顯主體性,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深度學習的教學評價,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5]。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以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為抓手,選用適宜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
以“滅火機器人”的學習為例,深度反思是學生自評的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體驗系列活動,不但了解了學習內容,還積累了學習經(jīng)驗?;诖?,教師給予學生自評的機會,引導其深度反思。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請大家回顧課堂學習過程,想一想,自己學習了哪些知識,是如何學習這些知識的,還存在哪些問題,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學生受到任務的驅動,能自覺地審視自我,聯(lián)想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由此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習漏洞,主動進行小組交流,互幫互助,完善認知。在學生完成自主反思后,教師鼓勵他們制作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現(xiàn)課堂所學,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增強有意義建構效果。
如此評價,不但能使學生實現(xiàn)深度反思,建構知識結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鍛煉多種能力,提高深度學習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以課前、課中和課后為切入點,應用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發(fā)展必備能力。所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抓手,根據(jù)教學內容,選用前置課堂策略、預先評估策略、情境教學策略、思維外顯策略、問題解決策略、評價反饋策略等,引導學生體驗多樣的學習活動,逐步走向深度學習,扎實掌握學習內容,發(fā)展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能力。
[參考文獻]
[1]范梓晴.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大學,2022.
[2]王春雷.“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策略[J].讀寫算,2022(7):13-15.
[3]田燕菲.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8):47-48.
[4]朱虹霞.基于“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策略[J].新課程,2020(26):120-121.
[5]胡丁紅.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教學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