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蘭
這個題目來源于幾個或慘痛或不快的經(jīng)歷。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她活潑開朗、工作負責,是我們著力培養(yǎng)的青年骨干教師。
可是,她在上學期期末結(jié)束后,情緒完全崩潰,在我面前號啕大哭。我驚訝不已,與她聊了一個多小時。她給出了幾個原因,其中最讓我反思的有這樣一條:學校給青年教師安排超量工作時,有的人會拒絕,她不會,所以她做了很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感覺學校太欺負人了!
我努力地安慰她,給她解釋學校安排她做事的原因,向她保證會幫助她。但她堅決地拒絕了我,也拒絕了她無比信賴的師傅(學校為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給他們安排的骨干教師)“談心”的信息,更拒絕了配班老師善意的撫慰,就那樣,一封辭職信發(fā)給我,直接離開了學校。
我在想:我做了什么,學校做了什么,讓她這樣離開,沒有任何回旋余地?為什么學?;诶蠋煶砷L而安排的工作,在老師看來是“欺負人”呢?難道我們平時給老師們表述的“成長”沒有被老師們“看見”?
第二件事是“集體事件”。
為了更多老師們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樣子被“看見”,為了引導更多人“看見”身邊人的優(yōu)秀,傳遞學校文化,學校在行政會上設(shè)置了“一句話點贊身邊人”環(huán)節(jié),以及值周“隨手拍”活動,一度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夸贊。
但是,隨著時間延長,照片越來越多,有的老師提出:不希望自己的照片被拍到,愿意自己一直默默地陪著孩子們,陪伴在他們身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只是不喜歡被拍照發(fā)群里。
為什么做得好的身影不愿意被別人宣揚?是這種“看見”的方式不對嗎?
第三件事是一則信息引起的。
學校首屆中考創(chuàng)造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雖因教育局還沒有進行成績分析,我們的數(shù)據(jù)不全面,但為了盡快肯定老師們的付出,我發(fā)了一條信息:高分人數(shù)xx;年級總分均分xx;語文均分xx;英語均分xx……結(jié)果,馬上有老師提醒我“小心沒有提到的學科老師有壓力”!
原本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除了非常關(guān)注老師們的生活狀況(大到家里老老小小健康問題,小到一時的情緒),還非常關(guān)注老師們的工作狀態(tài),想用各種的方式“看見”老師這個“人”,“看見”老師們的努力與成績,結(jié)果事與愿違。
作為一校之長,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看見”老師呢?我做了深刻反思,總結(jié)以下幾點應時刻注意。
首先,真實地“看見老師們的意愿”。老師的成長意愿是自己建立的,他愿意成長為什么樣子,愿意用多長時間成長,歸根結(jié)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學校在做安排時,特別是涉及工作安排時,不能簡單地將工作與成長畫等號。
在校長眼里,“做事就是培養(yǎng)人”,但老師們的感受卻不一定。所以,不如把“你這一學期希望自己在哪個方面有收獲、有進步?”“要達到這個目標,你希望學校給你提供什么樣的幫助?”這兩個問題拋給老師們,讓他們思考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并與雙向競聘結(jié)合起來,引導老師們自主選擇自己的工作。
其次,用好反饋的方式。公開表揚是一級反饋,更適合正式場合。比如學校每學期舉行的總結(jié)會和分享會。而上述老師們平時工作中點點滴滴做得好的“小事”以及非正規(guī)的情況告知,更適合用二級反饋——私下交流。這樣,既讓老師們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能被學?!翱匆姟?,又不至于尷尬。比如哪怕是學校中考成績這樣的“大事”,因為是非正式情況通報,可能信息不全面,肯定了這個學科,掉了那個學科;肯定了這個人,掉了那個人……這樣的信息發(fā)群里,勢必引起被忽略者的不適。
只有“看見”的方式方法正確,才能帶給老師們好的感受,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促進學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