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升
摘 要 《談讀書》和《不求甚解》這兩篇文章均是圍繞“讀書”這一話題展開論述的,論述嚴謹,但說理特點各異,對其進行比較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觀和論證技巧。具體的教學可遵循以下教學路徑:首先,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出文中表達觀點的句子,概括課文論述的角度,總結《談讀書》《不求甚解》的論證思路;其次,引導學生分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例子,比較《談讀書》《不求甚解》在論證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引導學生品析《談讀書》用語雅致、文辭流暢、韻律和諧的風格及《不求甚解》明白質樸、親切自然的語言。
關鍵詞 《談讀書》? 《不求甚解》? 中心話題? 論證方法? 語言特色
統(tǒng)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短文兩篇》為教師進行閱讀教學和議論文寫作教學提供了豐富而有趣的教學素材。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鑒賞這兩篇短文——《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筆者提出了三條教學路徑,旨在幫助學生把握短文的核心主題,探究兩篇文章的異同之處,以及品析它們獨特的語言表達風格。
第一條路徑:聚焦于兩篇文章的脈絡。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談讀書》和《不求甚解》兩篇文章的內容,通過細致揣摩、標記關鍵語句,梳理文章脈絡,整體把握主旨。此路徑還要求學生總結《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的論證思路,理解這兩篇文章在表達觀點時所采用的不同方式。
第二條路徑: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具體例子進行分析,比較《談讀書》和《不求甚解》兩篇文章的論證方法的不同之處。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在表達觀點時所引用的例子,探究這些例子在論證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條路徑:注重對語言風格的品析。要求學生分別剖析《談讀書》和《不求甚解》兩篇文章的語言特點。對于《談讀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其雅致流暢、節(jié)奏韻律和諧的語言,深入理解作者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而對于《不求甚解》,應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其明白質樸、親切自然的語言,體會作者用樸實的文字傳達真情實感的獨到手法。
通過這三條教學路徑的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這兩篇短文的主題和論證思路,進一步理解作品內容和語言風格。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深化其對文學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使其學會更好地欣賞和感受文學之美。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情況和反饋,靈活調整教學方法,以求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一、路徑之一:梳理文脈
梳理文脈是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短文兩篇》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墩勛x書》這篇短文以“讀書”為中心話題,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將文中表達觀點的句子逐一標出,從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論證思路?!墩勛x書》主要圍繞“讀書”展開三個方面的論述,即正確的讀書目的、讀書的方法以及讀書的益處。通過梳理這三個方面的論述,學生將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對讀書態(tài)度的真摯表達,明確文章的核心觀點,并領會到讀書的多重意義。[1]
對于《不求甚解》這篇短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作者在論證過程中所用的邏輯結構和表達方式。首先,文章闡述了批評的對象,即對任何問題不尋求徹底理解是不好的。其次,作者介紹了“不求甚解”的來源,指出人們對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的理解是錯誤的,并闡述了“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謙虛,因為不是所有的書都能讀懂,所以承認不尋求徹底的理解;二是強調閱讀的方法,不應該固執(zhí)一點,而應該理解大意。再次,作者闡述了閱讀的關鍵。從反面,作者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來說明謙虛閱讀的重要性;從正面,作者以諸葛亮為例,說明要整體讀書。最后,作者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讀。[2]通過梳理這些內容,學生能夠領會到《不求甚解》的論證思路,理解作者對于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的深刻見解。
馬南邨在《作者的話》中提到,他在寫東西的時候經常是看到什么就寫什么,寫的時候也基本上是遵循自己的思路。以此觀照《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的論證思路,學生將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兩篇文章在論證方法上的不同之處?!墩勛x書》側重于發(fā)表觀點,每句話幾乎都是一個觀點,表達形式可能顯得零散,但都緊密圍繞“讀書”這一主題。而《不求甚解》則通過層層推進的方式,從反駁對方的觀點入手,逐步闡明自己正確的理解,論證嚴謹。通過這種比較,學生將認識到兩篇短文的作者在表達觀點時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和比較分析的能力,提升其文學鑒賞水平。
二、路徑之二:比較異同
《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的論證方法存在異同。我們先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
在《談讀書》這篇短文中,作者采用了比喻說理和排比說理。比喻說理通過將抽象的概念或行為與具體的事物相聯(lián)系,使觀點更加形象、生動,增強說服力。例如,作者用“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這一比喻,將人的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將讀書比作修剪和移植,生動地說明了讀書對于發(fā)展人的才干的重要作用。排比說理則通過列舉事例,營造氣勢,增強說服力。例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作者通過鋪排這些學科的作用,準確而清晰地展示了全面讀書的重要性。
而在《不求甚解》這篇短文中,作者采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即通過引用具體的例子,論證觀點的正確性。例如,作者舉了普列漢諾夫曲解馬克思的著作和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例子,反駁錯誤觀點,同時闡述了謙虛和全面讀書的重要性。道理論證則是通過引用他人的觀點或名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作者引用宋代陸象山的“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即讀書不必過于挑剔,不應因小失大。
此外,比較兩篇短文的相同之處,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都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墩勛x書》從兩個角度來論證讀書的作用:從積極的角度來看,讀書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個性(“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而從消極的角度來看,閱讀可以彌補個性和精神的不足(“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通過對比,展示了讀書的多重意義?!恫磺笊踅狻穭t先是追溯“不求甚解”一詞的出處——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睆姆疵嬲f明“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再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從正面說“不求甚解”也是不因小失大,而且證明了“不求甚解”也需要認真讀書,過分挑剔或因小失大都是不可接受的。通過對上述對比論證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并領會到這一論證手法的表達效果。
通過對《談讀書》和《不求甚解》這兩篇短文的論證方法進行比較,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兩篇文章在論證方法上的不同之處,同時也能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細致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其文學鑒賞水平,同時也為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這兩篇短文奠定了基礎。
三、路徑之三:品析語言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短文兩篇》的第三條路徑,是通過對《談讀書》和《不求甚解》中具體句子的分析,對比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著重對兩篇短文的語言風格進行品析,讓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兩者之間的差異和風格之美,更深刻地體會兩篇文章的語言表達特色與感染力,從而加深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
《談讀書》是英國作家培根于17世紀寫的一篇隨筆“Of Studies”,教材采用的是我國詩人、翻譯家王佐良先生的譯文。該譯文采用了文白相間的語言形式,將“也、然則、蓋、唯、亦、皆”等富有文言色彩的單音節(jié)詞與“怡情、傅彩、長才”等雙音節(jié)詞搭配使用,構成鏗鏘有力、短小精悍的短句。[3]《談讀書》最令人稱道的是其句子結構雖然簡單,卻工整嚴謹、節(jié)奏和諧,且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將晦澀的讀書道理變?yōu)樯钊霚\出、通俗易懂的優(yōu)美文辭。比如“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連貫而有力,可增強論證的力度。又如“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使用對句,句式整齊,“惰”與“矯”言簡意豐。
《不求甚解》出自雜文集《燕山夜話》,其作者是我國新聞記者、政論家、雜文作家馬南邨先生,故而文章帶有論說文的簡明色彩。相較《談讀書》,該文的語言文學性較弱,不在文辭修飾上下功夫,但在明白質樸、親切自然方面更勝一籌。例如,“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tài)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在這一句中,“哩”是口語詞,讀起來親切自然,仿佛與讀者面對面交流、拉家常,讓人易于接受。
在品析語言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更多不同類型的語言表達示例,包括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等,豐富學生的視角,加深其對語言美的感知。在分析語言特點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采用這種語言風格的目的和效果,促進學生在理解語言的同時深入體會作品的含義。
筆者通過三條教學路徑,深入分析了《短文兩篇》的內容、論證方法和語言風格。這些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結構和表達方式,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本文還展現(xiàn)了對于不同文本的不同教學路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這些教學路徑,結合更多的文學作品和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探索文學世界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四季.體驗式教學讓教學事半功倍——以《談讀書》教學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3(7):47-48.
[2]張小姝.《不求甚解》教學實錄[J],語文教學通訊,2010(35):33-36.
[3]馬文婷.翻譯的契合之美——品王佐良先生的《談讀書》[J],海外英語,2015(10):127-129.
[作者通聯(lián):廣東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
園丁學校]
近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已在38個自治團體中選擇了53所學校作為試點學校,以觀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學?,F(xiàn)場的實際應用情況。試點學校將嘗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教學和校務工作效率,同時探究在學校中導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有效案例和課題。
此前,日本文部科學省發(fā)布《初等和中等教育階段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暫定方針》,公開招募生成式人工智能試點學校,包括小學、中學等。在教育教學活動應用方面,招募要求中特別強調必須確保學生充分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質、優(yōu)缺點以及人工智能沒有自我或個性這一事實,要求學生重視自己的判斷和思考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給生成式人工智能”。試點學校要按照“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學習使用方法”“在各學科的學習中積極使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步驟,探索有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對策方法。
——賈 赟,《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26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