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寫作四十多年了,是詩歌界的一個長跑者。十多年來他的寫作量很大,并且保持著很高的品質(zhì)。他的寫作特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鮮活感受和詩歌主體精神的敏感性;另一個方面,他一直是當代詩歌的“在場”詩人,在變化中進步著,在語言形式、表現(xiàn)手法上超越過去,實現(xiàn)藝術和觀念的創(chuàng)新。我們在回顧四十年來的詩歌發(fā)展歷程時,注意到了沙克這樣重要的實力詩人,為什么說他重要,因為他的精神履歷、詩學思想、寫作方式和修辭結(jié)構(gòu),都在拒絕著同質(zhì)化和風潮化,堅守自我風格而獨樹一幟。他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寫作階段,都有能讓我們記住的好作品,這是難能可貴的。例如他在上世紀70年代末發(fā)表的萌芽詩歌《希望》,80年代的《命運》《火帆》《大器》(長詩),90年代的《黃金時代》《本身的光》《繩》《一粒沙》,新世紀最初十年的《死蝶》(長詩)、《有樣東西飛得最高》《深刻的地方》,10年代的《向里面飛》《低溫敘事史》《動搖》(小長詩),20年代的《望不盡》《留言:生死帖》《非虛構(gòu),猴、類人與神力》(小長詩),等等,都是沙克的代表性作品,細讀之下,能夠感受到沙克強烈的個性色彩、一貫的詩歌品質(zhì),就能領會沙克始終信奉的“憑作品說話”究竟是憑著什么樣的淵源底氣。
在出現(xiàn)智能化寫作的當下,隨機程序中的字與詞可以制作出陌生化的文本效果,甚至可能產(chǎn)生語言的突變,這種智能化寫作的科技性,或許可以超越詩人寫作的固化定義和傳統(tǒng)的句型系統(tǒng),但是卻無法超越像沙克這樣在語法修辭和想象力上具有獨創(chuàng)性、排他性的詩人,他的神思妙語比比皆是??梢哉f,智能化寫作只能是對現(xiàn)實中的個性化和排他性寫作的模擬,或者在程序設置上更為奇異而已。沙克的詩集《向里面飛》特別注重語言的構(gòu)造,在修辭方式上突破固化的語法形態(tài),形成語言能指的巨大擴張,其陌生化的對象是思想與情緒,以及對事物內(nèi)涵的判別,等等,有著詩歌文本的內(nèi)在邏輯和生命感悟,這些都是智能寫作不能模擬、無法做到的。沙克的詩歌富有使命感,他寫歷史人物與事件,寫個體生存經(jīng)驗,寫自然與生命的瞬間和永恒,凸顯著詩人的主體精神,從大的角度說是關注人生的終極意義,而在面對客觀現(xiàn)實中的問題及困境時,他必然作出精神思想上的折射。
沙克是一位“60后”詩人,從第三代詩人的命運體中走過來的“新歸來詩人”,盡管他在某些時段沒有寫詩,或?qū)懺婎l率低一些,沒有對外發(fā)表出版作品,但是他作為一位詩人的思想和文字,一直在介入著現(xiàn)實生活,以其他文學體裁,比如散文、小說和文藝評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說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詩歌的精神軌道。我們舉辦沙克的詩歌研討,對他的作品提出我們的觀感、看法和判斷,不僅對他的個體創(chuàng)作具有一次總結(jié)意義,而且對我們寫作了四十多年的“60后”詩人們都是一種鼓勵,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自覺性,守護著詩歌的精神領地。
如果詩歌寫作完全站在個人存在的立場,缺少與自然世界、生命共性的關聯(lián),僅僅沉湎于“語言游戲”,那么這種被自我感覺和興趣所限定的寫作,其具有文化審思時的最好效果體現(xiàn)為藝術技巧,缺乏文化感知時的最低效果只是語言技術,把自己變成技術層面的“語言魔術師”,這樣的詩歌寫作完全可以被智能寫作所取代。沙克的詩歌,包括我們這一代的詩歌主體,具有生命質(zhì)感的內(nèi)涵,發(fā)源于情感和思想,有著生命動力的支撐,抵抗得了數(shù)字科技的侵擾。詩集《向里面飛》沒有枝蔓性的東西,附著性的東西,其中每一首詩的選擇都是嚴苛的,在詩學維度和審美空間上,趨向一致和完整。比如他有這樣的詩句,“九支艦隊也占領不了/洗過歷史的水/傷痛和力溶解在茫茫人?!保ā断础罚y道不是個體生命的顫栗,歷史存在的生動表現(xiàn)、深刻反思嗎?
我們在閱讀現(xiàn)代詩歌的世界經(jīng)典時,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價值向度。譬如德語詩人策蘭的詩有著強大的哲學背景,那種對生活的絕望是客觀真實的,連著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恐怖,他的詩是深奧的生命反思,雖然不太好懂,但是你琢磨他的詩能夠感受到他提供給你的思考,暗示給你一些東西,讓你去聯(lián)想分辨。當我們讀到當下的某些詩作,那種用碎片化的思緒拼接成系列的東西,看上去是個人語言的螺旋形式和審美經(jīng)驗的提升表達,實際上缺少語言自覺與命運整體的真誠聯(lián)系,缺少對感知世界的忠實度,只是以生硬的立場態(tài)度和怪異修辭實現(xiàn)表面化的“標新立異”。真實的閱讀感受會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尊重這種寫作的存在,但是未必會接受與喜歡,因為你從這樣的詩中得不到啟發(fā)和聯(lián)想,故弄玄虛并不能代替精深和奧妙。
葉賽寧的詩歌來自于俄羅斯的白樺林的鄉(xiāng)村,他的生活與當年的工業(yè)化背道而馳,他的詩歌精神如同騎著一匹野馬與內(nèi)燃機頭賽跑,活躍著語言、詩意和靈魂,緊扣著民族精神的永恒性。假如換成英美的詩人這樣寫,換成現(xiàn)在的詩人這樣寫,就是虛假矯情的寫作,與自身的生活、命運毫無關系。所以,一個詩人的在場與作為,應該與時代背景相感應,一個詩人的作品必須與生存處境、文化信仰相呼應,自己來自哪里,是誰,往哪里去,應該用作品來思考和回答。有一次我和王家新、德國的漢學家顧彬在一起交談,顧彬說許多人根本不了解海涅到底偉大在哪里,如果你們?nèi)チ说聡私獾胶D木癖尘?,身上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就知道其他的德國詩人為什么達不到海涅的成就。還有奧地利的德語詩人里爾克,具有很深的哲學思考,對人類形而上的理解,他的精神世界一半是人一半是有神性的,一只腳踩在大地,一只腳飄浮在空中,隨時可以起飛,才能寫出那樣的詩章。而我們大部分人只是腳踩地面,飛不起來,受制于思想的空間,不能用人性的普遍意義來照徹自身,用個人經(jīng)驗來打通集體記憶,從而具有人類的共性價值。
再比如捷克詩人賽弗爾特,是一位藝術思想和方法技巧并不現(xiàn)代的詩人,他沒有同時代的捷克詩人霍朗的詩歌藝術那么復雜豐富,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價值不在于詩體和語言上的貢獻,而在于“饒富新鮮感、官能之美和豐沛原創(chuàng)性”所提供的自由無羈的抒情形象,那就是對于生命和世界的無處不在的愛,充盈在他一生的詩歌詞語里,能夠打動任何一位讀者。藝術性歸藝術性,技巧歸技巧,沒有對人類存在的思考與愛,沒有觸及靈魂的生命感動,再多的技巧也不能托舉詩歌的完整價值。世界上比賽弗爾特寫作技巧高的詩人有一大把,但是他贏得了世界的認可。民族性,人類性,愛,應該是我們的寫作的必然參照。
僅僅做一個語言魔術師,做一個高級語言魔術師,而缺少生命存在的現(xiàn)實介入與真誠感知,沒有思想靈魂的充盈、指歸,不會是詩人價值的完整體現(xiàn)和重要性所在。詩人的價值呈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精神的高度,總體人格的健全,另一個才是詩歌的藝術或技術。偉大的詩人重視技藝,但是不唯技藝,他會把思想靈魂的鉆石置于恰當?shù)乃囆g形式,呈現(xiàn)詩與人的崇高的境界質(zhì)地。
顯然,沙克的詩集《向里面飛》非常注重藝術技巧和形式之美,也就是在極其豐富的想象力的基礎上,在語法修辭方面多有創(chuàng)新。他前兩年出版的《詩意的運河之都》,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詩集,注重精神履歷的寫照,并將文化體驗和歷史存在交融互透,呈現(xiàn)為命運的厚重、思考的深刻以及個體經(jīng)驗的藝術釋放。相比之下,詩集《向里面飛》的作品編選更為純粹、精確,每一首詩都是講究的,在精神指向和詩學標準上保持了一致性,既體現(xiàn)強烈的詩性、客觀透徹的事物真性,也凸顯著創(chuàng)新的語言性。而在內(nèi)容構(gòu)成上,詩集《向里面飛》深含經(jīng)典營養(yǎng)和民族象征的元素,體現(xiàn)一名中國詩人的文化自覺。沙克在《低溫敘事史》一詩中寫道,“眼下那淋透了/野葛、小麥、紅薯、白薯的雨水/滲到細細的粉質(zhì)里……/滲進漢服、牧乘及其菜譜獵經(jīng)//浸透本歷/滌洗了門階,繞膝的藕節(jié)//一碗粗瓷盛了漢賦/碎了弱楚/舟楫、碼頭與糧倉的顧盼中/平衡著一桿木秤。蛐蛐顫弄兩根長須//無數(shù)次撫試祠堂的口風/半夜劃走楚漢之間的無槳渡船”,在大運河流域腹部的地理歷史的背景下,豐滿生動的語境細節(jié)中沉浸著生活方式的思想內(nèi)容,這便是中國詩人寫的現(xiàn)代性的中國詩。
沙克所謂的“向里面飛”是什么,我想應該是寫作主體深透到生命意識的內(nèi)部、事物存在的內(nèi)部及語言藝術的內(nèi)部,形成自覺的唯一的人生價值和文本價值。他在《向里面飛》這首詩中寫道,“飛進我的細胞核/……核里的芯片/飛得極慢,飛得無邊/里頭有一座大墳/向死與活發(fā)散著骨骼的光”,這還不夠深入,不夠唯一,難在“從不同的自己到唯一的自己/向里面飛/我在向自己飛”,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一個詩人的人格和文本的終極塑造。而向外面飛是詩歌的常態(tài),體現(xiàn)為生命狀態(tài)的發(fā)散和思想情感的紓解,不管飛多高飛多遠,總能飛出一程。沙克跟我交流過,他認為詩歌寫作“向里面飛”很難,不是泛泛的“聯(lián)系到生命、事物、語言的內(nèi)部”,而是完整的“置身于生命、事物、語言的內(nèi)部”,寫作的過程不是身在其外去運用生命、事物和語言,而是與生命、事物和語言連體運行,讓基本構(gòu)成的內(nèi)容、元素及詞語長出靈魂和自我性質(zhì),如此才能實現(xiàn)詩人的寫作使命。
從“60后”詩人的共同閱歷和經(jīng)驗感受來講,我贊賞沙克“向里面飛”的這種精神指歸和藝術創(chuàng)造意義,他置于時間性的價值向度,有如這本詩集中的《柔軟的事業(yè)》一詩所寫,“芝麻粒那么點兒的心/抽出絲來感化小面積的故鄉(xiāng)/這是個柔軟的事業(yè),我做一輩子”,這里的心、故鄉(xiāng)和一輩子,飛行在物質(zhì)和意識的最里層,運轉(zhuǎn)著靈魂自覺、生命自在的詩性系統(tǒng)。
作者簡介:吉狄馬加,當代中國代表性詩人,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主任,第九屆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