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桂娟(吉林省扶余市教師進修學校)
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多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主要傳輸者,學生是接受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以被動性學習為主。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下,針對現(xiàn)階段的教學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雙減”政策下,新時期的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雙減政策的主要指導思想為“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針對“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明確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在后續(xù)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針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身心發(fā)育情況進行分析,保障學生基本的學習權利,并且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nèi)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保證學校內(nèi)部的整體教學質量。在“雙減”政策的下,家長和學生的負擔需要減輕,而教師需要在有效的教育時間內(nèi),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學生的主要問題為導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接觸語文學科,對于學科內(nèi)部理論知識的了解較少。對此,大部分教師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詞匯量,強制性要求學生進行語文生字的記憶以及相應詞組的了解。在小學課堂上,教師一部分時間用來控制課堂上的紀律,其他的時間更加側重于對語文知識點的講解。但是單一的文字講述式的教學方式不符合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身心發(fā)展情況,無法有效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開展。語文課堂上,灌輸式指令教學以及單一的文字講述,極大限制了小學生天性的釋放,降低了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語文學科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深刻感受的內(nèi)容,對此,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小學生很難感受到語文學科中文字的魅力,影響了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相應成績的提升。
1.重構教學方向
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堂的深入創(chuàng)新以及有效實踐,校內(nèi)的語文教師團隊必須針對改革的內(nèi)容以及具體方針進行深刻領會,并且重構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向。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被再一次強調(diào)。對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整體的教學方向應該以單元整體教學為基礎,并且根據(jù)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階段性提升教學難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年級以及教材內(nèi)容,分析不同年級下學生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要素。在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需要重點關注識字寫字要素,讓學生掌握文章的閱讀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而在三年級到四年級,可以重點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對文章情感和主要含義的體會能力。在五年級到六年級階段,可以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讓小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語文學習體系,并且開展學生自評小組合作探究,以及小組內(nèi)部互評的教學模式。讓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上僅僅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方向以及教學重點的淺見,各學校的教師應該以實際基礎開展教學方向的優(yōu)化和調(diào)整。
2.明確政策理念
雖然小學階段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以引導為主,更多的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依舊會采用考試以及定期檢查的形式,對小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并且教師會針對學生的試卷進行分析,明確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主要的薄弱點。由于語文學科存在相關的測試,使得大部分語文教師更加關注于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在“雙減”政策的提出下,應保證校內(nèi)的語文教師可以明確政策的主要理念,并以此為基礎,針對小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深度分析。在教師后續(xù)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了解和分析,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重點關注學生日常的表現(xiàn)以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情況。
3.轉換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師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時,必須要明確課堂創(chuàng)新的主要目的,并且根據(jù)實際情況轉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體地位。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基于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F(xiàn)階段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知識的講授者,而學生為單一的接受者,不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而且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對此,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分析,了解現(xiàn)階段學生的主要優(yōu)勢以及不足,將自己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和陪伴者。例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整體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營造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的天性。而對于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于文字基礎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再度開發(fā)的學科。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不同文章的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且學習相應的語文寫作技巧。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字的感知能力較為薄弱,如果單憑教師的文字講述,小學生對于文章的了解和分析較為淺顯,無法獲得語文教學的最佳效果。對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需要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結構,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相應視頻,動畫以及音樂的共同影響下,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情感。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有一篇名為《古詩兩首》的課文,其中的古詩包括《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在以往進行古詩教學時,教師會針對古詩的字詞內(nèi)容進行詳細描述,并且告訴學生整首詩的主要含義。但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較為薄弱,即使在教師的文字講述下,也很可能無法了解到古詩中的內(nèi)容和情景。例如,《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主要描寫了作者在登樓過程中看到美景之后產(chǎn)生的感想。對此,在進行古詩講解時,教師可以播放鸛雀樓的圖片以及登上鸛雀樓之后所能看到的風景。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簡單制造“高度差”,讓學生感受不同樓層中的不同景象。教師說:“同學們,在教師講解完這首古詩之后,誰知道最后一句詩是什么含義呢?請舉起你們的小手?!蓖瑢W答:“登得高,看得遠。”教師:“教師聽了同學們的講述以及理解,很多小朋友們的理解都是非常正確的,但是這些事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小學生一年級的部分生字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讓學生進行認讀和組詞。二年級學生讀取一年級生字時,會發(fā)現(xiàn)教師所展示出來的內(nèi)容都是自己知道的。通過實際的內(nèi)容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不斷學習升入高年級之后,會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引導出不斷積極進取、“更上一層樓”的真正含義。而《望廬山瀑布》是一首描寫景物的古詩,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形象,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找廬山瀑布流水下落的景象,讓學生以視頻或者動畫的形式感受到“銀河落九天”的真實景象。
2.革新教學模式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生的主要學習時間集中在教學課堂上。對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完成學生預習、學習、討論以及教師總結和相應語文題目練習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在此情況下,教師就需要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專注力更加集中于教師的講授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去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對此,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以及教學經(jīng)驗,在明確教學內(nèi)容之后,革新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上增加更加新穎,更加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包含《不懂就要問》這一內(nèi)容。本篇文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在學習過程中要敢于問問題,如果遇到了自己不會的問題,就要向教師以及其他人進行請教,體現(xiàn)出孫中山先生樂于學習,好于學習的精神。在教師單一的語言描述下,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以及文章主人公所傳達出來的學習理念。在本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設計人物扮演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文章中,主要有孫中山和旁白以及先生這三個角色。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來扮演孫中山,先生以及旁白。教師問:“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想要開展‘話劇小劇場’的活動,根據(jù)《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語言特點進行表演,哪位同學想要來參與一下呢?”同學答:“教師,我想演孫中山?!痹诮處煹囊龑?,學生積極參與人物扮演活動。并且在演繹過程中需要重點強調(diào)學生的語言和神態(tài),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演繹中,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先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孫中山的情緒表達。語文課堂上,“話劇小劇場”的開展可以極大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真實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從而帶動自身的情緒表達,去理解《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的深刻含義。只有小學生真正參與到故事演繹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語文課堂上,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記憶和相應情感的體會。
3.小組合作探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不斷創(chuàng)新的情況下,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可以將班級內(nèi)的小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同的各小組,使學生能夠在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的情況下,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需要承擔起自己的學習任務,全身心投入到對語文的學習和思考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更加適用于高年級的學生,本文主要以五年級的學生進行舉例分析。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落花生》這一內(nèi)容。在《落花生》這篇文章中,主要通過父親這一角色,對文章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進行描述。對此,在本篇文章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中的生字以及相應的詞語,還需要明確本篇文章所表達的重點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并且體會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為保證小學生能夠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以及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就必須讓學生對于本篇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深度思考。在本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而不是引導者。正因如此,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非常適用于本篇文章的學習。教師問:“同學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吃過花生嗎?那么你們知道花生是如何種出來的嗎?”同學答:“吃過花生,但不知道是怎么種出來的?!苯處熇^續(xù)說:“同學們,你們對于種花生的過程都非常好奇,那接下來請各位同學以小組的形式來對《落花生》這篇文章進行互相合作學習,同學們可以觀看教師黑板上所提出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希望大家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準確答案?!眴栴}之一: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落的大意。問題之二: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目,主要描寫了哪些內(nèi)容。問題之三:父親所說的話表達了花生怎樣的品格,體現(xiàn)了怎樣的做人道理?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每個成員都帶著問題去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小學生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得出相應的答案之后,教師需要選擇性提問,隨機抽取小組內(nèi)的學生,讓學生回答自己所負責的問題,從而檢查班級內(nèi)部學生的合作研究情況。在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下,小組合作探究的開展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每個成員都要有自己所負責的題目;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在各組隨機抽取一名學生進行檢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獎勵,調(diào)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對此,我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分析。在語文課堂的開展過程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需要革新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希望本文的論述可以加強我國教育工作者對于教學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的重視,從而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其成長為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