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林
(甘肅省文縣梨坪初級中學,甘肅文縣 746402)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的學習與思考都起源于質疑,質疑是推動思維發(fā)展前進的動力?!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可多可少,可深可淺,一節(jié)語文課的成敗與教師提問的質量息息相關。當前的語文課堂實踐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教師所提的問題要么過于簡單,缺乏思考價值;要么過于復雜,學生無法準確回答;甚至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自己就回答了,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鑒于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問的藝術,在把握學科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教材,根據(jù)不同的課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不斷優(yōu)化提問的方法、內容和途徑,形成獨具特色的提問藝術風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提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但是,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這種師生互動最重要的方法——課堂提問重視程度不夠、研究不深,存在諸多的問題。
1.實效不高的粗放式提問過多。課堂提問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的普遍認可,但是在課堂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很多教師的提問過于隨意、簡單,學生常常用“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即可回答,而沒有從“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出發(fā)。甚至于很多學生沒有聽清教師提出的問題就給出了答案,仿佛教師的問題變成了選擇題,表面看來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氣氛活躍,課堂熱熱鬧鬧,實際上這樣的問題學生不需要費腦筋思考,沒有多大的價值,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毫無益處。有時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的思維無法到位,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但是有的教師過于追求標準答案,對于任何問題的發(fā)散性思考,都認為是不正確的,害怕學生獨具個性的思考和回答會影響教學進度,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獲得“正確”答案,教師往往用暗示的辦法引導學生說出預設的答案。這樣,表面上問題似乎是解決了,但是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課堂提問缺乏平等性和層次性。很多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平等地提問每一個學生。事實上教師提出的問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優(yōu)等生都應該有平等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由于部分教師一味拔高,設計的問題過難,就造成那些思維敏捷的、善于舉手積極表現(xiàn)的學生獲得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而另一部分“腦子慢”的學生就成為“陪襯”。這就需要教師去思考,設計什么樣的問題才能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獲得能力的提高。如,針對優(yōu)等生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大、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針對學困生則設計一些難度較小、通過閱讀課文就能回答的問題,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平等的被提問的機會。此外,還有部分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和教學目標相脫節(jié),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生難以回答,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提問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3.師生提問成為單向活動。課堂提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向學生提問,二是學生向教師提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的是教師在向學生提問,學生提問很少,教師將預設的問題一股腦拋給學生,甚至不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將原本應該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變成了教師單向的“灌輸式”提問,學生被動地回答,失去了師生通過提問互動交流的機會。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存在差異,造成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往往是充滿問題的,這就急需教師的指導和點撥,而教師如果將提問看成自己的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很少讓學生提問甚至根本不給學生提問的機會,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4.教師評價意識淡薄、評價語言單一。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一種方式,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的目標,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于學生不符合自己“標準答案”的回答,有時甚至忘記讓回答問題的學生坐下就直接讓另一名同學再答,這樣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逐漸失去思考的動力。學生的回答一般都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之后所得,不管學生回答的是否準確,都具有一定的價值,都應該給予一個評價,不能漠然置之,假如有答無評,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具體,切忌只使用“回答得非常好”“非常棒”“非常精彩”等簡單、空洞、單調的詞語,更忌使用諷刺語言,如“驢唇不對馬嘴”“胡說八道”等,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回答的關鍵點進行概括提煉,多給予鼓勵,肯定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并對回答的不足甚至錯誤之處及時加以糾正。
提問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和方式,準確、恰當?shù)奶岢鰡栴}不僅能夠引領學生有效地開展學習,還能夠呈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魅力,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它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師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要想提升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非常有必要優(yōu)化語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
1.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興趣。古語曾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處熢谡Z文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希望引發(fā)學生積極地思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與心理需求,教師的提問要力爭做到新穎、巧妙,且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且形成水到渠成的效果,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不自覺地去思考和探究問題,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課朱自清先生的《春》這課時,這課內容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第一課的課文學習,師生之間都不太了解,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好奇心較重,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初中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時這樣來導入:“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它陽光明媚、生機勃勃、綠滿天下,古人也非常喜歡這個時節(jié),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你會想到哪些詩句呢?”學生在簡單思考后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積極性很快調動起來,據(jù)此教師可以接著設疑:“那么,大家閱讀過關于春的文章嗎?”很多學生紛紛搖頭,教師就可以順勢提出“那我們今天就讀一讀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文章吧。”學生也很想得到答案,這樣就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這樣的提問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興趣。
2.難度適中,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引發(fā)學生更深入地學習,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問題的難度就成為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關鍵因素,對此著名語文教師寧鴻彬曾經(jīng)說:“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把握好度,如果過于膚淺,則學生無須動腦;而過于深奧,則學生無從動腦?!彼栽诔踔姓Z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提升問題的實效性,教師一定要結合學情掌控好問題的難度,既要避免過于淺白失去思考的價值,也要避免因為問題過難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以所任教的學生能力特點為出發(fā)點來設計問題的難度,如果學生得出答案相對容易,教師可以通過直題曲問或者淺題深問的方式設計問題的難度;而對于有思維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問題進行“肢解”,通過一題多問或者深題淺問的方式來進行設計,使學生能夠參與、樂于參與,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最后一次演講》這篇課文時,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設問、反問、反復這些修辭手法對增強表達效果的作用,對此教師就可以在學生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出問題:(1)反動派的卑鄙無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這些內容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2)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依據(jù)?試從課文找出答案。(3)聞一多先生對進步青年提出了怎樣的號召?這些問題就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針對性的品讀,在解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過程中逐漸理解和把握重點,為突破難點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學生也感受到了具體的收獲,其積極性自然容易被調動起來。
3.精準結合,拓展學生思維。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思維能力則是四大素養(yǎng)之一。它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問題的引領,這就需要提升教師設計問題的精準度,即語文教師在提問時要有明確的目標,一般是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著學習重點、難點在三維目標的要求上來設計問題,通過設計精準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使學生在得出結論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散步》一課時,本課的重難點是品位揣摩重點語句,把握文章主旨;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和中年人的社會責任感。對此,教師可以精準地選擇這兩部分內容設計問題:
(1)“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边@樣寫難道不啰唆嗎?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
學生在深入分析這兩個問題時,就能夠體會出文章“以小見大”“大詞小用”的寫作方法,進而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及中年人的社會責任感。而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判斷,這一定有利于拓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4.適時適量,注重實效。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強調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而提問不僅能夠強化師生互動,且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導向作用。但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也要遵循適時適度的原則,即要把握好提出問題的時機,切實激發(fā)學生有效思維,有利于幫助學生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也要注意適量,不宜過多的提問,這樣容易使學生抓不住重點。且教師在提問后一定要有“等”的意識,給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時間;對于有難度的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時鼓勵學生“爭鳴”,不要馬上給學生呈現(xiàn)答案,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更具推動意義。
5.重視分層,面向全體學生。新課標強調初中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且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有收獲。課堂提問也需要遵循這一原則,即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也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分層,首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來設計問題,這樣學生更容易參與其中;其次要根據(jù)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差異性分別設計基礎性問題、探究性問題和應用性問題,以教材為載體逐步提升其難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6.平等對話,尊重和鼓勵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都有展示自己的意愿,也希望通過展示得到教師的肯定。對此,語文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重視發(fā)揮非智力因素來影響學生,特別是要重視與學生平等對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針對參與問題的學生一定要多鼓勵、多肯定,尊重其個人思維,這樣才能夠在師生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是激發(fā)學生主體地位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正如布魯納所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因此,開展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問題,發(fā)揮問題引領學生學習的作用,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