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景 李貴仁 韓美超
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0
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教學視角,能夠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知識內(nèi)容和活動更具有思維能動性,讓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在課程中逐漸培育出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促使學生在參與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過程中,帶動學生大腦思考、剖析與總結,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推動學生在邏輯思維的高效運轉下,感知心理課程活動的趣味化與多樣化,為學生能夠在積極的心理指導下營造更加全面、正確的心理環(huán)境。
大學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時常將理論知識的傳授放在了第一位,也放在了最首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利用更有效、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讓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感到乏味和排斥,無法真正讓學生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信號”,這不僅讓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枯燥、無趣,學生無法接收到更加全面、易懂的心理知識,直接影響學生完整、正確心理環(huán)境的構建與發(fā)育,也會讓學生的心理健康趨勢走向模糊,教師無法及時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心理發(fā)育趨勢,無法及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與意識,導致學生的性格、行為等多方面得不到更加科學、合理的指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其教育意義與作用,是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一種過失。
在時代更新與變換的今天,社會和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的缺失致使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培養(yǎng),忘卻了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性,教師也沒能跟緊教育體系改革與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方式和模式,進行深入挖掘與更新,沒能以積極心理學的視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這讓大學校園的學生的心理難題無法得到更加有效的解決與梳理。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專業(yè)課的學習、專業(yè)技能的掌握,對于學生來說更像是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流程,加劇了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加之大學生即將面臨著畢業(yè)、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在進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只考慮到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知識,心理健康教育思維的局限性以及內(nèi)容的局限性,使教師時常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反思、升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的設計,導致學生在課程中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啟發(fā),無法在課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與人生理念,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時,教師沒有從多方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模式的探索,沒能深入探析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沒有足夠的耐心與興趣,推動學生在教育中樂于、勇于、善于分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與心理態(tài)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旦在日常學業(yè)、生活中受挫,便很容易把自己進行自我封閉,而理論性過高、方式較為局限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真正為學生的心理指導與疏通。這也將降低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興趣度。因此,大學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學思維的局限,是無法“激發(fā)”學生分享自己內(nèi)心的不良思想,降低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每個個體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由于學生生長環(huán)境、教育氛圍、智力基礎等多方面的不同,教師如果沒有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和交流,沒有仔細觀察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趨勢與心理健康水平,便很難給予學生科學、合理且正確的心理指導。積極心理學是轉化學生不良心理,啟發(fā)教師去不斷深入觀察、剖析、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但在近幾年來,教師積極心理學的認知與運用不到位,無法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索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思想狀態(tài),沒能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精髓,這不僅會讓學生無法得到更加針對性、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發(fā)揮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質性,也會影響學生在大學校園生活中的性格、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良好形成,教師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觀察,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心理教育,對教師的信任感和依賴度不高。換言之,教師沒能利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化與改進,便無法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感受到學生的異常心理變化,這將導致學生的不良心理發(fā)展態(tài)勢和態(tài)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矯正,這將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穩(wěn)步的發(fā)展。
積極心理學在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應用,目的是促使當代大學生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增強其幸福感,以培養(yǎng)出能夠有效適應社會發(fā)展且具有能力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優(yōu)秀人才[1]。教師以積極心理學作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基準,可以有效改善以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理論單一性和活動局限性,推動教師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深化與改善,啟發(f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性和性格品質進行教學設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量、水平、層次的不斷提升與發(fā)展。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吸收與心理健康活動的參與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識與心理情緒,幫助學生找到更加合適的心理舒緩方式。
以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進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在課程與活動的參與中得到更多的鼓勵,強化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班級中充滿樂觀、溫暖、和諧的氣息與氛圍。而樂觀的情緒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是會相互影響的,以積極心理學作為課程主導,積極科學引導學生德育、心理的良好建設與發(fā)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上進、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學生良好合作意識、觀念和能力的進步,推動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性格品性與行為意識的形成,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積極心理的相互引導和傳遞。由此可見,積極心理學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有著積極的、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為學生搭建出一個和諧、愉悅、溫馨的學習“小屋”,也能夠讓學生在課程與活動的參與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識與德育行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共同進步、發(fā)展。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是基于積極視角對傳統(tǒng)心理學展開的新興研究領域[2]。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具有差異性,他們之間由于生長環(huán)境、家庭生活、能力高低、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強弱區(qū)分不同,教師在規(guī)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要以積極心理學的教學視角為基礎,深入了解、觀察、感知學生在心理發(fā)育中的不同趨勢,增加對學生心理成長發(fā)育的敏感度,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人生態(tài)度以及綜合素質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引導,讓學生在課程教學活動的參與中,感受到積極的能量與教師的鼓勵,促進學生正確、良好心理觀念、意識的覺醒。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視域合理設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不僅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更加真實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更加觸動學生的心理系統(tǒng),啟發(fā)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底線,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降低學生不良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推動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也能夠讓學生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指導,促發(fā)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穩(wěn)健成長,并以此作為基礎不斷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科學、豐富的心理健康課程。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以積極作為原動力,啟發(fā)學生在心理課程中逐漸構建出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意識,促發(fā)學生多方面能力、素質的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開展才藝大賽,給予學生更多地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與“舞臺”,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不斷提升自我、促發(fā)學生自身特長與潛能的“發(fā)育”與成長。在大學校園生活中,有部分學生由于生長環(huán)境與性格特征的原因,對于自身的才藝、潛能沒有勇氣去展示,時常將自己封閉起來,盡量減少與他人的交流,在長期如此的狀態(tài)下,學生也逐漸形成了不良的心理環(huán)境與心理發(fā)育趨勢,這對于他們的人生發(fā)展與綜合素質的成長起到了阻礙作用?;谶@樣的情況,教師要以積極心理學的視域,向學生采取積極的暗示,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發(fā)掘學生的封閉原因,并鼓勵學生在課程活動中敞開自我心扉、突破自我防線,向他人展示不一樣的自己,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通過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教學視域,在教學活動中科學地暗示學生,推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感化學生、推動學生自由、自如地敞開心扉,不斷綻放潛能與魅力,促進學生自信意識、觀念的萌發(fā)與發(fā)展,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找到抒發(fā)自我情緒、情感的方式與技巧,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的成長。
教師在進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教學視域,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完善班級管理制度,促使學生能夠在較為人性化的制度之下,形成良好的班級氣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以學生的意見為主構建班級制度,也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發(fā)揮管理能力的機會和空間,能夠以此促使學生激發(fā)自己的潛能與特長,促發(fā)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成長,這將有助于學生良好素質、意識與心理觀念的形成。教師在制訂班級制度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制度足夠令人信服,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班級學生和班干部之間的溝通、交流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行為,也能夠讓學生學會彼此尊重、認真傾聽、友善團結的班級氣氛,能夠促進學生感受、傳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品德,促進學生形成并弘揚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積極心理學的教學視域下,教師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以多樣、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心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學生良好心理意識的不斷形成與發(fā)展。教師可以在心理健康活動中開展多彩的情感體驗,健全學生的情感機制,以此培育學生良好的文化傳承、道德素質、行為意識等觀念與能力。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開展不同主題的演繹活動,例如,教師可以以“紅色文化”作為主題,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與興趣,展示自己的表演、演講、歌唱等多方面的才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程中體驗到不同的情感,結合各項才能,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情感抒發(fā)提供多樣的途徑與方式,啟發(fā)學生從中不斷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與心理環(huán)境,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才藝展示中不斷散發(fā)自我魅力,形成良好的自信、自豪感,讓班級洋溢著更多樣化的情感,這將有助于推動學生良好自信意識與綜合素質的有效成長。
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時,要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教學基準,開創(chuàng)更加多樣化的、積極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大學體育活動,在體育中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體育體能、能力的分層,對應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課程主題之下,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例如,小明同學有一定的身高優(yōu)勢,但其體重基數(shù)不高,是典型的瘦高類個體,而小王同學身高稍遜一籌,但其體重基數(shù)偏高。教師根據(jù)對兩位同學的體能初步判斷,小明同學力氣小但彈跳力充足,小王同學力氣較大。類似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項目進行課程難度的分層,針對兩位學生分別進行跳遠項目和扔鉛球項目的培訓,充分發(fā)掘學生的體育特長,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度和積極性,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中收獲自信和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愛好。
以積極心理學的教學視角進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設計,能夠啟發(fā)教師緊緊跟隨教育改革的要求,促發(fā)教師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與規(guī)劃進行改造與升級,能夠有效減少理論知識繁雜所帶來的枯燥和乏味,減輕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排斥,提高學生戰(zhàn)勝不良心理的巨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