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梅
摘要:“思潁詩”是由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與潁州有關(guān)的詩歌,寄托了歐陽修的思潁及歸隱之情。歐陽修在《續(xù)思潁詩序》中雖明確“思潁詩”有30首,但未指明具體篇目,因年代久遠,歐陽修思潁詩稿遺失,學(xué)者在對“思潁詩”篇目考證時爭論不斷。文章根據(jù)歐陽修的兩篇序文及其書信札記,對“思潁詩”具體篇目進行考證,并分析了“思潁詩”的特點以及“思潁詩”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蘊含的人物情感。
關(guān)鍵詞:思潁詩;篇目;人物形象;情感;歐陽修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3)03-0065-05
歐陽修是北宋的政壇巨擘、文壇領(lǐng)袖,一生為官多地,但唯獨對潁州情有獨鐘,不僅寫下了大量與潁州有關(guān)的詩文,更是將潁州作為終老之地,讓子孫后代定居于此。研究歐陽修與潁州有關(guān)的創(chuàng)作,對于了解北宋政治環(huán)境及歐陽修的情感經(jīng)歷均有重要意義。施培毅最早提出“潁州詩詞”的概念,將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與潁州有關(guān)的詩歌分為“知潁詩”“思潁詩”“歸潁詩”,這一觀點得到了很多學(xué)者的支持。雖將歐陽修的潁州詩歌分為三類,但學(xué)者對每個類別的具體篇目卻眾說紛紜,即使是歐陽修親自整理的“思潁詩”具體篇目也未有拓本流傳,需要考證,因年代久遠,給“思潁詩”的研究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思潁詩”的概念由來
“思潁詩”是由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與潁州有關(guān)的詩歌。《思潁詩后序》寫道:“今者幸蒙寬恩,獲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釋危機之慮,而就閑曠之優(yōu),其進退出處,顧無所系于事矣。謂可以償夙志者,此其時哉!因假道于潁,蓋將謀決歸休之計也。乃發(fā)舊稿,得自南京以后詩十余篇,皆潁之作,以見予拳拳于潁者非一日也?!?sup>[1]1117在《思潁詩后序》中,歐陽修首次提到了“思潁詩”的概念。此序作于治平四年(1068年)五月,歐陽修被誣告與長媳吳氏有染,內(nèi)心憤懣,厭倦朝廷爾虞我詐,上表請罷政事,連上三表后,神宗方同意其所請,罷其參知政事,出知亳州。閏三月離京之際,歐陽修乞求“便道過潁少留”,得到神宗應(yīng)允,可以在上任亳州途中于潁州稍作停留。歐陽修此次留潁做了兩件要事:一是擴建房產(chǎn),以備日后歸老潁州之用;二是將皇祐二年(1050年)至治平三年(1067年),共十八年間所作思念潁州的詩歌進行整理,名曰“思潁詩”,并為之作序,在序中提到自己“思潁之念未嘗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歸隱潁州的想法由來已久。
到任亳州后,歐陽修多次上書乞求致仕,一再表明自己年老病衰,材不堪用。但事與愿違,所求未獲應(yīng)允,反而屢有封賞,后以兵部尚書職改知青州。無奈之余,歐陽修乞求任職與潁州相鄰的壽州,亦未獲允。幾經(jīng)輾轉(zhuǎn),熙寧三年(1070年)七月蒙圣恩改知蔡州,蔡州與歐陽修前乞壽州在潁州一西一東,聊慰歐陽修的潁州之思。赴任蔡州途中歐陽修以腳疾為由假道潁州,停留之際,歐陽修將治平四年至熙寧三年共三年間所作“思潁詩”進行整理,并作《續(xù)思潁詩序》。序中提及“初,陸子履以余在南都至在中書所作十有三篇為‘思潁詩以刻于石,今又得十有七篇以附之。蓋自南都至在中書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毫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以見余年之愈加老,病益加衰,其日漸短,其心漸迫,故其言愈多也?!?sup>[1]1124此時,歐陽修知道自己致仕歸隱潁州的愿望即將實現(xiàn),他要以30篇“思潁詩”為證,“庶幾覽者知余有志于強健之時,而未償于衰老之后,幸不譏其踐言之晚也。”[1]1124
“思潁詩”分為前后兩部分,包括在南京、開封十八年所作13篇和在亳州、青州三年間所作17篇,共計30篇。歐陽修一生任職過的地方有開封、洛陽、夷陵、滁州、揚州、南京、吉州、亳州、青州、蔡州等,但其對潁州的眷戀最深。歐陽修官位越高,年歲越大,對潁州的思念越甚,并最終將潁州作為終老之地。自歐陽修于皇祐元年(1049年)知潁,至熙寧四年(1071年)致仕潁州,二十多年間,“思潁”之情一直伴隨著他,未嘗少忘于心,“思潁詩”是歐陽修自己提出來并親自整理成集的,為之作二序,流傳至今。
二、“思潁詩”的篇目考證
梳理前人關(guān)于“思潁詩”數(shù)量及篇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王秋生所著《歐陽修、蘇軾潁州詩詞詳注輯評》整理并標(biāo)注出“思潁詩”35篇;程軍在《論歐陽修的潁州文學(xué)活動與創(chuàng)作》中認為“思潁詩”共有44篇,但未列出具體篇目;阮娟《尋找精神家園——歐陽修“潁州情結(jié)探論》、許慶江《歐陽修的思潁詩與致仕》、祝?!队伞紳}詩淺析歐陽修思隱情結(jié)》均提供“思潁詩”30首,包括“自南都至在中書十有八年”的13篇和“在亳及青三年”的17篇,并標(biāo)注出每一首“思潁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以上學(xué)者從不同角度對“思潁詩”篇目進行分析,觀點差異較大。
《思潁詩后序》和《續(xù)思潁詩序》明確“思潁詩”的篇目為30篇,但由于年代久遠,具體篇目遺失,已不可考證,后人只能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盡量還原原有篇目??疾靸善蛭膬?nèi)容以及歐陽修在同時期的書信札記可以得出,“思潁詩”應(yīng)該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詩歌蘊含歐陽修歸隱情感及其對歸隱之后生活的向往,這是最重要的條件;第二,詩歌提及潁州并直接或間接流露出歸隱潁州的想法;第三,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該與歐陽修在序文中所記載的時間相符合。綜合以上三個條件,再參考前輩學(xué)者的觀點,本研究梳理出“思潁詩”30首,并摘錄其中的思潁句,注明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間(見表1)。
研究歐陽修30首“思潁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歐陽修“思潁詩”的時空跨度大?!八紳}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橫跨了近20年,從皇佑二年到熙寧三年,跨越了三位帝王的統(tǒng)治時期,歐陽修也由中年步入老年?!八紳}詩”創(chuàng)作地點的空間跨度也很大,橫跨南京、開封、毫州和青州四地。從江南地區(qū)的南京到京畿地區(qū)的開封,再到淮南地區(qū)的亳州,最后到京東地區(qū)的青州,地域上的跨度相當(dāng)大。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歐陽修的官職不斷晉升,但他創(chuàng)作“思潁詩”的頻率卻逐漸增加。歐陽修初任應(yīng)天知府兼南京留守司事,是正四品的官員。隨后,他在開封擔(dān)任權(quán)知開封府加龍圖閣學(xué)士,成為主管京畿地區(qū)事務(wù)的重要官員。后來他晉升為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還擔(dān)任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柱國,成為北宋朝廷權(quán)力核心的一員。中晚年時期,歐陽修不僅仕途順暢,在文壇上也是一代領(lǐng)袖,然而,有趣的是,越到晚年,他創(chuàng)作的“思潁詩”越來越頻繁,思潁之情越來越強烈。在他任職南京和開封的十八年里,他只創(chuàng)作了13首“思潁詩”,每年不到1首。但在亳州和青州的三年時間里,他卻寫了17首,平均每年超過5首。
三、“思潁詩”文本分析
(一)“思潁詩”中歐陽修的人物形象
“思潁詩”創(chuàng)作自皇祐二年起,彼時歐陽修43歲,知應(yīng)天府,正值壯年,但歐陽修過去幾年卻集中遭遇了人生的多重變故。一是四位至親之人接連去世。明道二年和景佑二年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去世;寶元元年,喪子;慶歷五年,喪女。多重打擊,令歐陽修痛苦難當(dāng),寫下《白發(fā)喪女師作》:“吾年未四十,三斷哭子腸。……淚多血已竭,毛膚冷無光。自然須與鬢,未老先蒼蒼?!?sup>[1]62二是歐陽修的師友陸續(xù)離世。景佑元年恩師錢惟演去世,好友謝絳、石延年、尹洙、蘇舜欽也相繼離世?;实v元年所作《與章伯鎮(zhèn)書》(之五)寫道:“某自聞子美之亡,使人無復(fù)生意。交朋淪落殆盡,存者不老即病,不然困于世路,愁人愁人?!?sup>[1]187親人及師友的離世讓歐陽修感到孤獨、痛苦,在“思潁詩”第一首《寄圣俞》中歐陽修嘆道:“二十年間幾人在,在者憂患多乖睽?!?sup>[2]105
除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外,歐陽修也飽受病痛的折磨,其多次在詩文中提及,如“余疾不飲,客皆醉已歸”[3]1220《與王幾道復(fù)》(景佑元年);“某衰病,須鬢悉白,兩目昏花。”[3]1154《與韓忠獻王稚圭》(至和元年);“某衰病如昨,幸得閑暇偷安,但苦病目,不能看書,無以度日?!?sup>[3]1236《與顏直講長道(其六)》(熙寧三年)因身體病痛折磨,歐陽修年近壯年就已生華發(fā),苦不堪言,越到晚年,身體的病痛越為嚴(yán)重。
心理及身體的雙重創(chuàng)傷使得歐陽修想尋求一僻靜之所幽居,以療養(yǎng)身心。“思潁詩”描寫了一年老病衰、孤寂、向往田園閑適生活的儒者形象,是歐陽修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如《寄圣俞》中“我今三載病不飲,眼眵不辨騧與驪?!?sup>[2]105《清明前一日,韓子華以靖節(jié)<斜川>詩見招游李園?!驎?,奉呈圣俞》中“因病既不飲,眾歡獨成嗟。……寵祿不知報,鬢毛今已華。”[2]152《表海亭》中“髀肉已消嗟病骨,凍醪猶可慰愁顏?!?sup>[2]197這些詩歌描述了歐陽修長期受病痛折磨,因病不能飲、生活無趣的情景。《秋懷》中“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sup>[2]174借寥落的秋景及解愁之酒抒發(fā)了歐陽修內(nèi)心的凄涼、孤寂?!端紳}寄常處士》中“齒牙零落鬢毛疏,潁水多年已結(jié)廬。……況有西鄰隱君子,輕蓑短笠伴春鋤?!?sup>[2]194歐陽修因病早衰,希望結(jié)廬潁水畔,與隱者為伴,過著耕種勞作的田園閑適生活。由詩歌中頻繁提及的病衰可知,歐陽修多年一直被病痛折磨,身體的痛苦消磨了歐陽修的心志,歐陽修因此想要歸隱田園以求得心理的慰藉。
“思潁詩”也描繪了歐陽修理想中的田園歸隱生活,如《寄圣俞》中“優(yōu)游琴酒逐漁釣,上下林壑相攀躋。及身強健始為樂,莫待衰病須扶攜。行當(dāng)買田清潁上,與子相伴把鋤犁?!?sup>[2]105《讀書》中“買書載舟歸,筑室潁水岸。平生頗論述,銓次加點竄。”[2]159《鵯鵊詞》中“君不見潁河?xùn)|岸村陂闊,山禽野鳥常嘲哳。田家惟聽夏雞聲,夜夜壟頭耕曉月?!?sup>[2]163《新春有感寄常夷甫》中“共載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開?!?sup>[2]204《憶焦陂》中“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聞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鱠如玉。清河兩岸柳鳴蟬,直到焦陂不下船?!?sup>[2]210歐陽修理想中的隱居生活正是他魂牽夢縈的昔日潁州的日常生活,以潁州的自然環(huán)境為背景。他希望致仕后,可以居住在潁水邊,忙時耕種,閑來讀書,著書立說,泛舟于湖水之上,賞荷花,飲美酒?;驁?zhí)一魚竿,享垂釣樂趣,耳邊雖是山禽、野鳥的嘔啞之聲,卻也別有一番滋味,悠哉游哉。
(二)“思潁詩”蘊含的詩人情感
一是仕與隱的矛盾。歐陽修是一位儒家學(xué)者,作為士大夫,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響,懷抱著濟世安邦之心,期望通過改革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民眾福祉。因此,他積極參與政治,踐行他在《答西京王相公書》中所表達的“思以致君而及天下”的宏愿。他敢于直諫,盡力尋求改革之道,雖曾多次被貶謫,但仍堅持以民為重的理念。歐陽修一生經(jīng)歷了多次官場的浮沉,從夷陵貶官到慶歷新政的失敗,再到滁州被貶,他的理想曲折而坎坷。除了仕途的波折,歐陽修還遭遇過兩次政敵的誣陷,分別是“張甥案”和“長媳案”,這給他的聲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睹献印けM心上·忘勢》寫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歐陽修在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希望回歸自然,歸隱田園,以尋求內(nèi)心的解脫,獲得心靈的救贖。
仕卻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隱卻心憂國事,仕與隱的矛盾是“思潁詩”流露出的歐陽修的重要情感。如《歸田四時樂春夏二首》中“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sup>[2]150《鵯鵊詞》中“可憐此樂獨吾知,眷戀君恩今白發(fā)。”[2]163《下直》中“報國無功嗟已老,歸田有約一何稽。”[2]173
二是思念潁州之情。歐陽修第一次到潁州是在皇祐元年至潁州任職,被潁州淳樸的民風(fēng)、秀麗的美景、適宜的氣候、豐富的物產(chǎn)所吸引,萌生終老潁州的念頭。歐陽修離開潁州后,對潁州的思念之情未曾少忘于心,離開越久,思念之情越濃,他把對潁州的眷戀和思念寄托在詩文中以作慰藉?!八紳}詩”蘊含的較突出的詩人情感就是思念潁州,因前文整理的詩歌中已列出思潁句,此處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洪本健.歐陽修詩文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王秋生.歐陽修蘇軾潁州詩詞詳注輯評[M].合肥:黃山書社,2004.
[3]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